一种智能防盗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9654发布日期:2018-11-07 21:10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防盗门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盗门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防盗门锁。



背景技术:

门锁就是用来把门锁住以防止他人打开这个门的设备,这种设备可能是机械的,也可能是电动的,电动需要电能。

但现有的防盗门锁,由于防盗门锁本身未设置安防设备,从而导致防盗门本身在被非法人员,通过非法手段打开门锁时防盗门锁本身无法发出警报声,导致户主无法得知,且未设置监控装置,导致无法记录现场情况,从而给户主造成一定的财务损失,且对户主的人身安全也造成一定的危险。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智能防盗门锁,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防盗门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无安防设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防盗门锁,包括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外壳和数据库,所述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的外围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嵌套连接在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上,所述外壳的内部顶部部位设置有数据库,所述数据库固定连接在外壳内,所述数据库的顶部设置有网络客户端,所述网络客户端与数据库线性连接,所述外壳的内部顶部部位设置有开锁装置,所述开锁装置固定连接在外壳内,所述外壳的内部中间左侧部位设置有安防装置,所述安防装置固定连接在外壳上,所述数据库的内部底部部位设置有数据整理单元,所述数据整理单元固定连接在数据库内,所述数据库的内部中间部位设置有数据存储单元,所述数据存储单元固定连接在数据库内,所述数据库的内部底部部位设置有数据删除单元,所述数据删除单元固定连接在数据库内,所述外壳的正面中间部位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活动连接在外壳上,所述外壳的正面中间偏下部位设置有锁芯,所述锁芯嵌入连接在外壳上,所述外壳的正面底部中间部位设置有挡盖,所述挡盖活动连接在外壳上,所述外壳的右侧中间部位设置有锁头,所述锁头活动连接在外壳上所述外壳的右侧顶部部位设置有智能锁头,所述智能锁头活动连接在外壳上。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正面顶部部位设置有IC卡识别器,所述IC卡识别器嵌入连接在外壳上。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中间顶部部位设置有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嵌入连接在外壳上。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顶部右侧部位设置有警报装置,所述警报装置嵌入连接在外壳上。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中间底部部位设置有指纹识别器,所述指纹识别器嵌入连接在外壳上。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锁头的外形为圆柱体。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库为一种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储存的芯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智能防盗门锁,设置IC卡识别器,可以让户主使用IC卡通过IC卡识别器识别,确认卡内信息,确认后可通过开锁装置将智能锁头打开,使得持卡者进入,体现了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本身的安全性,设置指纹识别器,当户主为携带IC卡时,可以通过指纹识别器对户主本人的指纹进行识别,很好的体现了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本身的多样性,设置挡盖,可以对指纹识别器进行保护,防止指纹识别器本身被他人损坏给户主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设置把手与锁芯,能够通过钥匙对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进行解锁开门,设置监控装置,可以很好的对门外事物进行拍摄传递给内部的户主,使得户主能够清楚的确认门外事物,体现了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本身的实用性,设置报警装置,当有非法人员通过非法手段对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本身进行破坏和试图伪造虚假信息将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破开时,报警器会及时发出报警声,使得户主可以第一时间得知并做好防卫,体现了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本身的安全性,设置智能锁头,可以通过IC卡识别器与指纹识别器对信息进行确认,在通过开锁装置对智能锁头进行控制,使得关闭和打开,很好的体现了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本身的智能性与安全性,设置数据库,可以很好的对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所产生的的数据本别进行记录整理与储存确保数据本身安全的同时方便了户主对数据本身的调取与了解,之后再通过数据删除单元对数据进行定期删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部分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数据库部分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2、外壳,201、网络客户端,202、安防装置,203、开锁装置,3、IC卡识别器,4、监控装置,5、报警装置,6、把手,7、锁芯,8、挡盖,9、指纹识别器,10、锁头,11、智能锁头,12、数据库,1201、数据整理单元,1202、数据存储单元,1203、数据删除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防盗门锁,包括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1、外壳2和数据库12,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1的外围设置有外壳2,外壳2嵌套连接在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1上,外壳2的内部顶部部位设置有数据库12,数据库12固定连接在外壳2内,数据库2的顶部设置有网络客户端201,网络客户端201与数据库2线性连接,外壳2的内部顶部部位设置有开锁装置203,开锁装置203固定连接在外壳2内,外壳2的内部中间左侧部位设置有安防装置202,安防装置202固定连接在外壳2上,数据库12的内部底部部位设置有数据整理单元1201,数据整理单元1201固定连接在数据库12内,数据库12的内部中间部位设置有数据存储单元1202,数据存储单元1202固定连接在数据库12内,数据库12的内部底部部位设置有数据删除单元1203,数据删除单元1203固定连接在数据库12内,外壳2的正面中间部位设置有把手6,把手6活动连接在外壳2上,外壳2的正面中间偏下部位设置有锁芯7,锁芯7嵌入连接在外壳2上,外壳2的正面底部中间部位设置有挡盖8,挡盖8活动连接在外壳2上,外壳2的右侧中间部位设置有锁头10,锁头10活动连接在外壳2上外壳2的右侧顶部部位设置有智能锁头11,智能锁头11活动连接在外壳2上。

进一步的,外壳2的正面顶部部位设置有IC卡识别器3,IC卡识别器3嵌入连接在外壳2上,可以让户主使用IC卡通过IC卡识别器3识别,确认卡内信息,确认后可通过开锁装置203将智能锁头11打开,使得持卡者进入,体现了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1本身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外壳2的中间顶部部位设置有监控装置4,监控装置4嵌入连接在外壳2上,可以很好的对门外事物进行拍摄传递给内部的户主,使得户主能够清楚的确认门外事物,体现了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1本身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外壳2的顶部右侧部位设置有警报装置5,警报装置5嵌入连接在外壳2上,当有非法人员通过非法手段对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1本身进行破坏和试图伪造虚假信息将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1破开时,报警器5会及时发出报警声,使得户主可以第一时间得知并做好防卫,体现了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1本身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外壳2的中间底部部位设置有指纹识别器9,指纹识别器9嵌入连接在外壳2上,当户主为携带IC卡时,可以通过指纹识别器9对户主本人的指纹进行识别,很好的体现了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1本身的多样性。

进一步的,智能锁头11的外形为圆柱体,可以通过IC卡识别器3与指纹识别器9对信息进行确认,在通过开锁装置203对智能锁头11进行控制,使得关闭和打开,很好的体现了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1本身的智能性与安全性。

进一步的,数据库12为一种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储存的芯片,可以很好的对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1所产生的的数据本别进行记录整理与储存确保数据本身安全的同时方便了户主对数据本身的调取与了解,之后再通过数据删除单元1203对数据进行定期删除。

工作原理:首先将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1安装在指定的工作位置,对户主房屋进行防盗保护,通过设置的IC卡识别器3,可以让户主使用IC卡通过IC卡识别器3识别,确认卡内信息,确认后可通过开锁装置203将智能锁头11打开,使得持卡者进入,体现了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1本身的安全性,再通过设置的指纹识别器9,当户主为携带IC卡时,可以通过指纹识别器9对户主本人的指纹进行识别,很好的体现了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1本身的多样性,然后通过设置的挡盖8,可以对指纹识别器9进行保护,防止指纹识别器9本身被他人损坏给户主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接着通过设置的把手6与锁芯7,能够通过钥匙对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1进行解锁开门,接着通过设置的监控装置4,可以很好的对门外事物进行拍摄传递给内部的户主,使得户主能够清楚的确认门外事物,体现了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1本身的实用性,再通过设置的报警装置5,当有非法人员通过非法手段对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1本身进行破坏和试图伪造虚假信息将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1破开时,报警器5会及时发出报警声,使得户主可以第一时间得知并做好防卫,体现了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1本身的安全性,紧接着通过设置的智能锁头11,可以通过IC卡识别器3与指纹识别器9对信息进行确认,在通过开锁装置203对智能锁头11进行控制,使得关闭和打开,很好的体现了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1本身的智能性与安全性,最后通过设置的数据库12,可以很好的对智能防盗门锁装置主体1所产生的的数据本别进行记录整理与储存确保数据本身安全的同时方便了户主对数据本身的调取与了解,之后再通过数据删除单元1203对数据进行定期删除,这就是该种智能防盗门锁工作原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