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报警功能的电子密码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6138发布日期:2018-11-20 18:51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盗门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电子密码锁。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密码锁是一种通过密码输入或指纹识别来控制电路或是芯片工作(访问控制系统),从而控制机械开关的启闭,完成开锁、闭锁任务的电子产品。现在应用较广的电子密码锁是以芯片为核心,通过编程来实现的。电子锁在安全技术防范领域,具有防盗报警功能的电子密码锁代替传统的机械式密码锁,克服了机械式密码锁密码量少、安全性能差的缺点,使密码锁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性能上都大大提高一步。

但电子密码锁存在一定的突发状况,如没电了或者芯片故障等导致开不了锁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机械锁辅助,所以一般电子密码锁上既有密码锁又有机械锁,而一般盗窃都是通过技术开启机械锁进行解锁还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可能会给使用者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当机械开锁时会发出报警声,更安全可靠的具有报警功能的电子密码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电子密码锁,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置有弹子锁,弹子锁包括锁体以及与锁体构成转动配合的锁芯,锁芯上连接有锁舌,所述安装腔内与锁舌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开关件,开关件上设置有相互配合构成导通或断开设置的触片和触头,触片的一端固定在触头的侧边,另一端为抵接端,所述锁舌上设置有可驱动抵接端与触头抵接的偏心块,所述安装腔内还设置有与开关件电连接的报警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偏心块可随着锁舌转动,当偏心块转动至与触片对齐的位置时,偏心块与触片抵接使触片与触头接触导通,当偏心块转开使,触片与触头分开,当开关件导通或断开时会触发报警器报警,报警器会发出声音提醒用户或其他路人,有人开锁,达到防盗的作用,只要有人转动锁芯,就会触发报警,因用户一般是通过密码开锁,除非碰到电子密码锁没电或故障才会通过机械锁开锁,所以用户自己通过弹子锁开锁的机会很少, 因此报警器报警时基本可以确定是盗窃,所以可大大降低报警器的误报率,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壳体上转动设置有把手,把手包括手柄和位于安装腔内的连接座,连接座包括连接杆和与手柄连接的底座,底座与安装腔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复位扭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供连接杆安装的凹腔,连接杆的一端置于凹腔内形成连接端,另一端为驱动端,驱动端上设置有方形孔,连接杆与底座构成转动设置,所述底座与连接杆之间设置有防止连接杆相对转动的锁定件,锁定件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顶杆和设置在连接端上的卡槽,顶杆沿底座的径向设置,底座上设置有供顶杆导向滑移的导向通道,顶杆与弹子锁之间设置有当卡槽与顶杆对齐时驱动顶杆伸入卡槽的驱动件,锁定件还包括驱动顶杆退出卡槽的第一复位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把手与壳体转动配合,连接杆上的方形孔是用来跟门锁的方形条杆配合的,驱动门锁的锁芯转动,连接杆的一端置于连接座的凹腔内,连接杆与连接座通过顶杆和卡槽定位,顶杆沿凹腔的径向穿设在凹腔的内壁上,导向通道与凹腔连通,顶杆沿导向通道的轴向导向滑移,当顶杆在第一复位件的作用下退出卡槽时,连接杆与连接座构成相对转动,实现解除锁定,当顶杆在驱动件的驱动下伸入卡槽时,顶杆与卡槽构成卡接配合,连接座转动时可带动连接杆一起转动,驱动件由弹子锁控制构成机械开锁的结构,复位扭簧的设置是为了帮助转动后的连接座复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在安装腔内的驱动杆和顶板,顶板滑动设置在安装腔内的支撑架上,顶板与顶杆抵触设置,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与驱动杆构成导向移动配合的支撑杆,驱动杆与支撑杆通过螺丝连接,驱动杆上设置有供螺丝穿过的条形孔,螺丝可沿条形孔导向滑移,所述锁舌的端面上设置有与驱动杆抵触的楔形面,楔形面随着锁舌转动可使驱动杆轴向平移,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楔形面抵触使其沿条形孔导向移动,另一端与顶板抵触使顶板与顶杆抵接,所述驱动件还包括驱动顶板远离顶杆的第二复位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需要开锁时,锁舌通过楔形面驱动驱动杆移动,当驱动杆朝顶板的方向移动时,可与顶板抵触配合将顶板顶起,使顶板与顶杆抵接,驱动顶杆伸入卡槽,当不需要开锁时,顶板在第二复位件的作用下朝远离顶杆的方向移动,接触对顶杆的抵接,顶杆也在第一复位件的作用下退出卡槽,顶板复位时对驱动杆有个挤压力,带动驱动杆复位,即全部复位等待下一次的操作,锁舌、驱动杆、顶板和顶板均为联动配合,楔形面为沿锁舌的周向分布,随着锁舌的转动,楔形面滑过驱动杆,使驱动杆沿条形孔导向滑移,支撑杆至少为两个,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安装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复位件包括设置在导向通道内的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复位弹簧套设在顶杆的外周,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导向杆,顶板上设置有套设在导向杆上的连接架,连接架上设置有供导向杆穿过的中空腔,所述第二复位件包括套设在导向杆上的第二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接在中空腔的内壁上,另一端抵接在设置在导向杆外周面上的弹簧座上,顶板沿导向杆的轴向导向滑移。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均为螺旋弹簧,导向通道内设置有供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接的凸台,顶杆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供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接的肩阶,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接在中空腔的一端底面上,另一端抵接在导向杆的弹簧座上,弹簧座可以是凸环或对应设置的两延伸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省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腔的底面上设置有限位块,复位扭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限位块的两侧,所述凹腔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凸块,连接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限位凸块构成限位配合的凸起,卡槽设置在连接端的对应两侧,凸起位于两卡槽的中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限位块的设置是为了供复位扭簧支撑,复位扭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限位块的两侧,限位凸块和凸起的设置是为了限位连接座的转动角度,避免在非开锁的状态时,连接座过渡转动,破坏复位扭簧的弹性,影响使用寿命,凸起位于两卡槽的中间,布局更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内部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A-A剖视图;

附图3为附图1的B-B剖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内部结构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弹子锁和开关件的结构分解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局部结构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连接杆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7所示,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电子密码锁,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置有安装腔11,安装腔11内设置有弹子锁2,弹子锁2包括锁体21以及与锁体21构成转动配合的锁芯22,锁芯22上连接有锁舌23,所述安装腔11内与锁舌23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开关件3,开关件3上设置有相互配合构成导通或断开设置的触片31和触头,触片31的一端固定在触头的侧边,另一端为抵接端,所述锁舌23上设置有可驱动抵接端与触头抵接的偏心块231,所述安装腔11内还设置有与开关件3电连接的报警器。偏心块231可随着锁舌23转动,当偏心块231转动至与触片31对齐的位置时,偏心块231与触片31抵接使触片31与触头接触导通,当偏心块231转开使,触片31与触头分开,当开关件3导通或断开时会触发报警器报警,报警器会发出声音提醒用户或其他路人,有人开锁,达到防盗的作用,只要有人转动锁芯22,就会触发报警,因用户一般是通过密码开锁,除非碰到电子密码锁没电或故障才会通过机械锁开锁,所以用户自己通过弹子锁2开锁的机会很少, 因此报警器报警时基本可以确定是盗窃,所以可大大降低报警器的误报率,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上述壳体1上转动设置有把手4,把手4包括手柄41和位于安装腔11内的连接座42,连接座42包括连接杆421和与手柄41连接的底座422,底座422与安装腔11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复位扭簧,所述底座422上设置有供连接杆421安装的凹腔4221,连接杆421的一端置于凹腔4221内形成连接端,另一端为驱动端,驱动端上设置有方形孔4211,连接杆421与底座422构成转动设置,所述底座422与连接杆421之间设置有防止连接杆421相对转动的锁定件5,锁定件5包括设置在底座422上的顶杆51和设置在连接端上的卡槽52,顶杆51沿底座422的径向设置,底座422上设置有供顶杆51导向滑移的导向通道4222,顶杆51与弹子锁2之间设置有当卡槽52与顶杆51对齐时驱动顶杆51伸入卡槽52的驱动件6,锁定件5还包括驱动顶杆51退出卡槽52的第一复位件。把手4与壳体1转动配合,连接杆421上的方形孔4211是用来跟门锁的方形条杆配合的,驱动门锁的锁芯22转动,连接杆421的一端置于连接座42的凹腔4221内,连接杆421与连接座42通过顶杆51和卡槽52定位,顶杆51沿凹腔4221的径向穿设在凹腔4221的内壁上,导向通道4222与凹腔4221连通,顶杆51沿导向通道4222的轴向导向滑移,当顶杆51在第一复位件的作用下退出卡槽52时,连接杆421与连接座42构成相对转动,实现解除锁定,当顶杆51在驱动件6的驱动下伸入卡槽52时,顶杆51与卡槽52构成卡接配合,连接座42转动时可带动连接杆421一起转动,驱动件6由弹子锁2控制构成机械开锁的结构,复位扭簧的设置是为了帮助转动后的连接座42复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上述驱动件6包括设置在安装腔11内的驱动杆61和顶板62,顶板62滑动设置在安装腔11内的支撑架13上,顶板62与顶杆51抵触设置,所述安装腔11内设置有与驱动杆61构成导向移动配合的支撑杆12,驱动杆61与支撑杆12通过螺丝连接,驱动杆61上设置有供螺丝穿过的条形孔611,螺丝可沿条形孔611导向滑移,所述锁舌23的端面上设置有与驱动杆61抵触的楔形面232,楔形面232随着锁舌23转动可使驱动杆61轴向平移,楔形面232与锁舌23联动设置,所述驱动杆61的一端与楔形面232抵触使其沿条形孔611导向移动,另一端与顶板62抵触使顶板62与顶杆51抵接,所述驱动件6还包括驱动顶板62远离顶杆51的第二复位件。当需要开锁时,锁舌23通过楔形面232驱动驱动杆61移动,当驱动杆61朝顶板62的方向移动时,可与顶板62抵触配合将顶板62顶起,使顶板62与顶杆51抵接,驱动顶杆51伸入卡槽52,当不需要开锁时,顶板62在第二复位件的作用下朝远离顶杆51的方向移动,接触对顶杆51的抵接,顶杆51也在第一复位件的作用下退出卡槽52,顶板62复位时对驱动杆61有个挤压力,带动驱动杆61复位,即全部复位等待下一次的操作,锁舌23、驱动杆61、顶板62和顶板62均为联动配合,楔形面232为沿锁舌23的周向分布,随着锁舌23的转动,楔形面232滑过驱动杆61,使驱动杆61沿条形孔611导向滑移,支撑杆12至少为两个,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安装方便。

上述第一复位件包括设置在导向通道4222内的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复位弹簧53套设在顶杆51的外周,所述支撑架13上设置有导向杆621,顶板62上设置有套设在导向杆621上的连接架,连接架上设置有供导向杆621穿过的中空腔131,所述第二复位件包括套设在导向杆621上的第二复位弹簧132,第二复位弹簧132的一端抵接在中空腔131的内壁上,另一端抵接在设置在导向杆621外周面上的弹簧座6211上,顶板62沿导向杆621的轴向导向滑移。第一复位弹簧53和第二复位弹簧132均为螺旋弹簧,导向通道4222内设置有供第一复位弹簧53的一端抵接的凸台,顶杆5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供第一复位弹簧53的另一端抵接的肩阶,第二复位弹簧132的一端抵接在中空腔131的一端底面上,另一端抵接在导向杆621的弹簧座6211上,弹簧座6211可以是凸环或对应设置的两延伸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省成本。

上述安装腔11的底面上设置有限位块,复位扭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限位块的两侧,所述凹腔4221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凸块4223,连接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限位凸块4223构成限位配合的凸起4212,卡槽52设置在连接端的对应两侧,凸起4212位于两卡槽52的中间。限位块的设置是为了供复位扭簧支撑,复位扭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限位块的两侧,限位凸块4223和凸起4212的设置是为了限位连接座42的转动角度,避免在非开锁的状态时,连接座42过渡转动,破坏复位扭簧的弹性,影响使用寿命,凸起4212位于两卡槽52的中间,布局更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可以采用其他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或者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构和思路,做简单变化或更改的,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