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距可调的移动式双轴气动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6989发布日期:2019-02-01 19:56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距可调的移动式双轴气动扳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施工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距可调的移动式双轴气动扳手。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惯用的铁塔螺栓M20-M36的紧固大多采用人力手动扳手紧固,工作效率低,且螺栓一次紧固无法到达扭力要求几乎成为铁塔验收时的通病。现有技术中已有气动扳手设备应用在建筑业中,但该气动扳手整体设备重量大、不易搬动,且现有技术中的扳手单次仅能对一个螺栓进行紧固,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轴距可调的移动式双轴气动扳手,可以根据并排螺栓之间的间距快速且精准的调整两个拧紧工位之间的间距,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具有适应性强、结构简单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轴距可调的移动式双轴气动扳手,包括第一气动拧紧轴、第二气动拧紧轴、间距调整装置、移动小车、气缸和气泵,所述第一气动拧紧轴与第二气动拧紧轴滑动设置,且所述间距调整装置分别与第一气动拧紧轴和第二气动拧紧轴连接,所述第一气动拧紧轴固定设置于一支撑板上,所述气缸与气泵分别设置于移动小车上,气缸的活塞杆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动拧紧轴、第二气动拧紧轴和气缸分别与气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连板与第二连板,所述第一连板固定设置于第一气动拧紧轴的下端,所述第一连板与第二连板之间设置有两根水平设置的光轴,所述第二气动拧紧轴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竖直设置的第三连板,所述第三连板上设置有与光轴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三连板滑动设置于光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间距调整装置包括第四连板、第五连板、丝杆、套筒,所述第四连板固定设置于第一气动拧紧轴的上端,所述第五连板固定设置于第二气动拧紧轴的上端,所述第四连板与第五连板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丝杆通过轴向接触轴承设置于第四连板上,且所述丝杆水平设置,所述套筒设置于第五连板上,且所述套筒设有与丝杆配合的内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连板上设有供丝杆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丝杆位于第四连板的一端端部设置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丝杆上设置有位置显示器,且所述位置显示器设置于第四连板上。

实用新型内容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实用新型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气动拧紧轴和第二气动拧紧轴两个拧紧工位,并通过间距调整装置调整第一气动拧紧轴和第二气动拧紧轴之间的间距,实现对并排双螺栓的同时紧固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且通过间距调整装置调整两个拧紧工位之间的间距,可以实现不同间距的并排螺栓的同时紧固工作,适应性更强。

2、本实用新型通过气缸调整第一气动拧紧轴与第二气动拧紧轴的高度,可以实现对不同高度的螺栓进行拧紧工作,且对竖直排列的多组并排螺栓的拧紧工作更加方便。

3、本实用新型将丝杆通过轴向接触轴承设置于第四连板上,套筒设置于第五连板上,且丝杆与套筒螺纹连接,通过拧动丝杆即可实现调整第一气动拧紧轴与第二气动拧紧轴之间的间距,操作简单。

4、本实用新型丝杆上设置有位置显示器,通过位置显示器可直观的观察到第一气动拧紧轴与第二气动拧紧轴之间的间距,使间距调整地更加快捷且精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气动拧紧轴1,支撑板11,第一连板12,第二连板13,光轴 14,第二气动拧紧轴2,第三连板21,间距调整装置3,第四连板31,第五连板32,丝杆33,套筒34,把手35,位置显示器36,移动小车4,握把41,气缸5,气泵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实用新型。

一种轴距可调的移动式双轴气动扳手,包括第一气动拧紧轴1、第二气动拧紧轴2、间距调整装置3、移动小车4、气缸5和气泵6,所述第一气动拧紧轴1与第二气动拧紧轴2滑动设置,且所述间距调整装置3分别与第一气动拧紧轴1和第二气动拧紧轴2连接,所述第一气动拧紧轴1固定设置于一支撑板 11上,所述气缸与气泵分别设置于移动小车4上,气缸的活塞杆竖直设置,且气缸为双出头气缸,移动小车4上设有供气缸活塞杆穿过的通孔,第一气动拧紧轴1与第二气动拧紧轴2的工作夹持位置均延伸出移动小车4的边缘,气缸的活塞杆与支撑板11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气缸调整第一气动拧紧轴与第二气动拧紧轴的高度,可以实现对不同高度的螺栓进行拧紧工作,且对竖直排列的多组并排螺栓的拧紧工作更加方便,所述第一气动拧紧轴1、第二气动拧紧轴2和气缸5分别与气泵6连接,气泵6为第一气动拧紧轴1、第二气动拧紧轴 2和气缸5提供气源。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气动拧紧轴和第二气动拧紧轴两个拧紧工位,并通过间距调整装置调整第一气动拧紧轴和第二气动拧紧轴之间的间距,实现对并排双螺栓的同时紧固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且通过间距调整装置调整两个拧紧工位之间的间距,可以实现不同间距的并排螺栓的同时紧固工作,适应性更强。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11的两端分别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连板12与第二连板13,所述第一连板12固定设置于第一气动拧紧轴1的下端,所述第一连板 12与第二连板13之间设置有两根水平设置的光轴14,所述第二气动拧紧轴2 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竖直设置的第三连板21,所述第三连板21上设置有与光轴14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三连板21滑动设置于光轴14上。

进一步地,所述间距调整装置3包括第四连板31、第五连板32、丝杆33、套筒34,所述第四连板31固定设置于第一气动拧紧轴1的上端,所述第五连板 32固定设置于第二气动拧紧轴2的上端,所述第四连板31与第五连板32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丝杆33通过轴向接触轴承设置于第四连板31上,且所述丝杆33水平设置,所述套筒34设置于第五连板32上,且所述套筒34设有与丝杆33配合的内螺纹。本实用新型将丝杆通过轴向接触轴承设置于第四连板上,套筒设置于第五连板上,且丝杆与套筒螺纹连接,通过拧动丝杆即可实现调整第一气动拧紧轴与第二气动拧紧轴之间的间距,操作简单。所述第五连板 32上设有供丝杆33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丝杆33位于第四连板31的一端端部设置有把手35。

进一步地,所述丝杆33上设置有位置显示器36,且所述位置显示器36设置于第四连板31上,本实用新型丝杆上设置有位置显示器,通过位置显示器可直观的观察到第一气动拧紧轴与第二气动拧紧轴之间的间距,使间距调整地更加快捷且精准。本方案中提到的固定连接的连接方式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过程:

推动握把41将移动小车4推动至工作位置,启动气缸5使第一气动拧紧轴1与第二气动拧紧轴2的高度与螺栓高度一致,拧动把手35调整第一气动拧紧轴1与第二气动拧紧轴2之间的间距使其与并排螺栓之间的间距相同,对准螺栓向前推动移动小车4使并排的两个螺栓分别套于第一气动拧紧轴1与第二气动拧紧轴2的拧紧工位内,启动第一气动拧紧轴1与第二气动拧紧轴2对并排的两个螺栓同时拧紧。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