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锁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9142发布日期:2019-03-30 08:58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锁把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分体锁把手。



背景技术:

目前的分体锁把手通常包括执手、固定座和装饰盖,执手与固定座连接,执手一端穿过固定座中心圆孔可转动地连接在固定座上;现有的分体锁把手设计的形状较为单一,无法满足手掌大小不同的客户的需求,尤其是小孩子开门时,由于把手过大而不利于小孩子握持,从而增大了小孩子开门的难度,在适用性上仍有缺陷,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分体锁把手,客户在买分体锁把手后,可以自己调整把手,使分体锁把手既可适用于手掌较大的消费者又可适用于手掌较小的消费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体锁把手,包括执手、连接杆与挡圈,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执手的左端,并向后侧延伸,所述连接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挡圈;所述执手下部可拆卸连接有调节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于执手左端且向后侧延伸的连接杆的后端固定连接的挡圈可将执手固定在门上;执手下部连接的调节机构用于改变执手的大小,从而便于客户在买分体锁把手后自己进行调整执手的操作,使分体锁把手既可适用于手掌较大的消费者又可适用于手掌较小的消费者;调节机构可拆卸连接,使调整执手大小的操作更便于进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座、定位结构与连接结构,所述调节座通过定位结构安装于执手下部;所述调节座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执手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座安装于执手下部,通过安装或取下调节座完成使执手变大或变小的操作;调节座通过定位结构实现初步的安装固定,可辅助调节板的定位,便于进一步固定调节座;通过连接结构进一步实现调节座的固定,同时连接结构又可实现调节座与执手的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进行固定或取下调节座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组件与横杆,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执手的侧壁中部形成有凹槽,所述横杆连接于所述凹槽的前后两侧壁;所述调节座对应所述横杆的一侧固定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横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座上固定的连接组件连接于连接杆靠近执手侧壁中部的凹槽的前后两侧壁固定的横杆上,从而实现调节座的固定安装,同时连接组件与横杆之间又便于分离,从而使调节执手大小的操作更便于进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钩部、活动杆与连接扣;所述调节座靠近所述横杆的一侧延伸固定有配合圈,所述连接扣一端连接于所述配合圈;所述连接扣的上部靠近所述横杆的一侧连接有钩部,所述连接扣的下部靠近所述横杆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与所述钩部相互连接;所述活动杆与所述钩部钩接于所述横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扣连接于调节座靠近横杆一侧延伸固定的配合圈上,由此实现连接组件的固定;连接扣上部靠近横杆的一侧连接的钩部与连接扣下部活动连接的活动杆相互连接,从而通过连接的活动杆与钩部实现与横杆的固定;活动杆与连接扣活动连接,使活动杆与钩部连接或分离的操作可实现,从而便于进行调节座的固定与取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杆靠近所述连接扣的一侧的中部形成插槽,所述连接扣与所述插槽对应的一端形成固定块,所述固定块插接于所述插槽中,且所述固定块与所述插槽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扣上的固定块插接于活动杆靠近连接扣的一侧中部形成的插槽中,且固定块与插槽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从而使活动杆即可沿转动轴的轴心线方向相对连接扣发生转动,从而实现活动杆与钩部的连接与分离,进而实现钩部与活动杆相对横杆的固定与分离,实现调节座的固定及取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杆左端与所述钩部连接处的下部开有卡接槽,所述钩部与所述卡接槽对应处且位于所述卡接槽的下部形成有定位块,所述卡接槽抵接于所述定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杆左端的卡接槽抵接于钩部靠近活动杆一侧的下部形成的定位块上,由此由定位块对活动杆起限位作用,实现活动杆与钩部的连接,也使连接后的活动杆与钩部固定在横杆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燕尾槽和凸条,所述调节座上方的中部沿执手的延伸方向形成有呈燕尾状的凸条,所述执手的下方的中部沿执手的延伸方向形成有燕尾槽,所述凸条可容置于所述燕尾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座上方中部形成的凸条可沿着执手下方中部的燕尾槽插接,从而使调节座可初步定位于执手的下部,并通过呈燕尾状的燕尾槽与凸条的配合,使初步固定的结构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的前后两侧壁与所述横杆前后两端对应处沿水平方向形成滑槽,所述横杆可在所述滑槽中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杆可在凹槽前后两侧壁对应横杆的前后两端形成滑槽中滑移,从而当活动杆与钩部连接于横杆后,通过朝连接杆内部的方向推动横杆,即可将活动杆与钩部以及连接扣容置于凹槽中,使整体结构更合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燕尾槽穿透于所述执手远离连接杆的最外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槽穿透于执手远离连接杆的最外端,使调节座上的凸条可沿着燕尾槽插接至执手的下部,使安装过程更便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执手下部连接的调节机构用于改变执手的大小,通过在执手下部固定或取下调节座,从而便于客户在买分体锁把手后自己进行调整执手的操作,使分体锁把手既可适用于手掌较大的消费者又可适用于手掌较小的消费者;调节座与执手可拆卸连接,使调整执手大小的操作更便于进行;

2.连接扣上活动连接的活动杆可实现活动杆与钩部的连接与分离,从而通过钩部与活动杆的连接与分离可实现调节座与横杆的固定与分离,从而便于进行调节座的固定与取下;

3.调节座上方中部形成的凸条可沿着执手下方中部的燕尾槽插接,从而使调节座可初步定位于执手的下部,并通过呈燕尾状的燕尾槽与凸条的配合,使初步固定的结构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执手;2、连接杆;21、凹槽;22、滑槽;3、挡圈;4、调节机构;5、调节座;51、配合圈;6、定位结构;61、燕尾槽;62、凸条;7、连接结构;8、连接组件;81、钩部;82、活动杆;83、连接扣;84、插槽;85、固定块;86、转动轴;87、卡接槽;88、定位块;9、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分体锁把手,如图1所示,包括执手1、连接杆2与挡圈3,连接杆2固定连接于执手1的左端,并向后侧延伸,连接杆2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挡圈3;执手1下部可拆卸连接有调节机构4,通过调节机构4可改变执手1的大小。

如图1、2所示,调节机构4包括调节座5、定位结构6与连接结构7,调节座5通过定位结构6安装于执手1的下部;定位结构6包括燕尾槽61和凸条62,调节座5上方的中部沿执手1的延伸方向形成有呈燕尾状的凸条62,执手1的下方的中部沿执手1的延伸方向形成有燕尾槽61,且燕尾槽61穿透于执手1远离连接杆2的最外端;凸条62可插接于燕尾槽61中,由此通过凸条62与燕尾槽61的配合,将调节座5初步定位于执手1的下部,同时又便于取下调节座5。

如图1、2所示,调节座5通过连接结构7与执手1可拆卸连接。

如图2、3所示,连接结构7包括连接组件8与横杆9,连接杆2靠近执手1的侧壁中部形成有凹槽21,横杆9连接于凹槽21的前后两侧壁;调节座5对应横杆9的一侧固定有连接组件8,连接组件8连接于横杆9上,凹槽21为连接组件8连接在横杆9上提供空间,通过连接组件8与横杆9的连接实现调节座5与连接杆2的固定,从而进一步固定调节座5的位置。

如图2、3所示,凹槽21的前后两侧壁与横杆9的前后两端对应处沿水平方向形成滑槽22,横杆9可在滑槽22中滑动,由此当连接组件8连接于横杆9上后,通过朝连接杆2内部的方向推动横杆9,即可将连接组件8容置于凹槽21中,使整体结构更合理。

如图3所示,连接组件8包括钩部81、活动杆82与连接扣83,调节座5靠近横杆9的一侧延伸固定有配合圈51,连接扣83一端连接于配合圈51;连接扣83的上部靠近横杆9的一侧连接有钩部81,连接扣83的下部靠近横杆9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杆82;活动杆82左端与钩部81连接处的下部开有卡接槽87,钩部81与卡接槽87对应处且位于卡接槽87的下部形成有定位块88,卡接槽87抵接于定位块88,由此通过定位块88对活动杆82进行限位,实现活动杆82与钩部81的连接。

如图3所示,活动杆82靠近连接扣83的一侧的中部形成插槽84,连接扣83与插槽84对应的一端形成固定块85,固定块85插接于插槽84中,且固定块85与插槽84通过转动轴86转动连接,由此使活动杆82可相对于连接扣83活动,从而使钩部81可与活动杆82实现钩接并固定于横杆9的过程,同时又便于将钩部81与横杆9分离。

本实施例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当需要调整执手1的大小使其变大时,首先使调节座5下部的凸条62在执手1上部的燕尾槽61的导向下插接于燕尾槽61中,实现调节座5的初步固定;再将活动杆82向靠近钩部81的一侧挤压,活动杆82靠近连接扣83的一侧沿转动轴86的轴心线方向转动,使活动杆82与钩部81分离;此时将钩部81钩接于连接杆2上靠近执手1一侧的横杆9上,松开活动杆82,卡接槽87抵接于定位块88上,实现钩部81与活动杆82的连接,从而也使钩部81稳定地钩接于横杆9;朝连接杆2的方向继续推动调节座5,横杆9在滑槽22中向连接杆2的内部滑动,即可使钩部81、连接扣83与配合圈51容置于凹槽21中,使结构更合理,此时执手1适应于手掌较大的客户。

需要将执手1变小时,向远离连接杆2的一侧拉伸调节座5,钩部81与活动杆82带动横杆9向远离连接杆2的一侧滑动,此时钩部81与活动杆82裸露出来,然后握住活动杆82并向靠近钩部81的一侧挤压,将钩部81从横杆9上取下,再松开活动杆82;然后将调节座5沿着燕尾槽61向远离连接杆2的一侧滑出,由此取下调节座5;此时执手1适用于手掌较小的客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