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动刀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9854发布日期:2019-04-30 18:11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动刀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剃须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动刀片。



背景技术:

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在运转时动刀刀片需要提供一定的剪切力确保能够顺利的将胡须剪断,同时刀脚需要较强的刚性保证剪切时,刀脚不会产生抖动导致剃须效果降低,而现有的剃须刀刀脚大多采用一次折弯成型,刀脚与刃口面形成一个夹角,难以兼顾既有合理的剪切前角,又能保证足够的刀脚强度,我们设计的这款动刀片刀脚头部设计了一个折弯,这样可以让刀脚根部与刃口面形成一个夹角,刀脚头部与刃口面形成另一个夹角,既能保证刀脚强度又能形成较合理的剪切前角。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缺点,旨在提供一种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动刀片。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动刀片,包括基体、布置在基体外延的向上凸起外圈刀脚和位于基体上的内圈刀脚;所述外圈刀脚包括第一刀刃部和第一支撑部,所述内圈刀脚包括第二刀刃部和第二支撑部;其中,第一刀刃部以及第二刀刃部与水平向均呈30°~40°的夹角,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与水平向均呈50°~60°的夹角。

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撑部与基体之间设有刀脚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第一刀刃部和第二刀刃部均设有凹槽。

进一步,每3个外圈刀脚作为一刀组,在基体外延轴向均匀布置至少3组刀组。

进一步,所述外圈刀脚数量和内圈刀组数量比为(1.5-2):1。

进一步,外圈刀脚数量和内圈刀组数量比为9:5。

一种旋转式电动剃须刀的刀头,包括刀网和塑料连接件,在刀网和塑料连接件之间装配有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刀片。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具备更好的剪切效果,同时增强了整体刀脚的支撑强度,同时降低了发热量;通过对内外圈刀脚的合理布置,既能提高剪切效率,又能预留空间便于生产工艺过程的定位与装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动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动刀片的刀脚的夹角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动刀片制成的刀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体、2-内圈刀脚、3-外圈刀脚、21-第二刀刃部、22-第二支撑部、31-第一刀刃部、32-第一支撑部、4-刀网、5刀脚加强筋、6-凹槽、7-塑料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动刀片,内外圈刀脚3都是从基体1上通过多次成型得到,与基体1是一个整体,这样带来的好处是:节省材料, 一体成型避免重复定位精度丧失。

本申请的外圈刀脚3包括第一刀刃部31和第一支撑部32,所述内圈刀脚2包括第二刀刃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其中,第一刀刃部31以及第二刀刃部21与水平向均呈30°~40°的夹角,参考力学分析并经多次研究测试,剃须时动刀剪切前角在30°~40°时能够获得很好的剪切效果,第一支撑部32以及第二支撑部22与水平向均呈50°~60°的夹角,能够获得较强的支撑力,有效的确保了刀脚强度,具体构造可参见图2所述,刀片剪切时由机座转轴提供的动力分解成:对动刀向下的压力F1和对切方向的剪切力F2;

f1越大摩擦力越大,能耗变高,发热量大;

f2越大剪切力越大,越锋利。

由物理公式f2=Fcosα所以可得角度α越小,则f2越大。

通过实际测试表明,内圈刀脚2数量比外圈刀脚3的少,结合网面内外圈工作部分面积以及内外环刀脚实际工作部分宽度,外圈数与内圈数的比值为1.5-2:1为比较合理的值,优选的,本实施例设置比值为9:5(相当于1.8:1)。

本实施例中,外圈刀脚3每3个刀脚为1组,设置至少3组共9把刀片,这样既能提高剪切效率,又能预留空间便于生产工艺过程的定位与装甲。

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22与基体1之间设有刀脚加强筋5,有效增强刀脚折弯部分的强度。

第一刀刃部31和第二刀刃部21均设有头部凹槽6,该凹槽6在确保刃口强度和有效剪切效果的前提下,减少了动刀和定刀的接触面积,降低摩擦力,带来的好处是:电流增加值减小、摩擦发热量变低,温度增加值降低。

自然地,在刀网4和塑料连接件7之间装配有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刀片制成了刀头,具备上述的所有优点,刀头结构参见图3。

综上,本申请的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动刀片,具备更好的剪切效果,同时增强了整体刀脚的支撑强度,同时降低了发热量;通过对内外圈刀脚的合理布置,既能提高剪切效率,又能预留空间便于生产工艺过程的定位与装甲。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性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修饰或者等效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