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安全操作手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2307发布日期:2019-04-20 02:49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式安全操作手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紧操作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式安全操作手把。



背景技术:

前期的手把设计是由手柄和手柄座构成,手柄上直接带有控制芯线的位置,操作手柄则可直接实现拉线动作。如果需要控制两根拉线,则必须加装两个操作手把。由于手把处在扶手的末端,非常容易出现误操作,产生不安全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高操作手把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设计了一种新式安全操作手把。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式安全操作手把,包括手柄座和按压手柄,所述手柄座的侧面设有销孔A,所述按压手柄的侧面设有销孔B,所述按压手柄与手柄座通过设置在销孔A和销孔B内的销轴转动连接,还包括拉线板、圆柱、扳机、压簧和扭簧;所述拉线板设置在手柄座和按压手柄之间且与手柄座转动连接,所述拉线板的旋转端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设有圆柱,所述圆柱上固定设置锁紧用的芯线;所述按压手柄的侧面还设有销孔C和控制槽,所述扳机的中部设有与销孔C相配合的销孔D,所述扳机的前端与拉线板滑动连接,所述扳机的后端设有向外突出的且活动设置在控制槽内的耳板,所述扳机的顶端通过压簧与按压手柄的内侧顶面连接,所述扭簧的第一簧臂与按压手柄内侧顶面连接,扭簧的第二簧臂与手柄座的顶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拉线板的旋转端设有凹槽,所述扳机的前端设有向下的挂钩。

进一步的,所述压簧与扳机相接的位置在销孔D和耳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拉线板、圆柱、扳机和压簧的数量是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座、按压手柄和拉线板通过同一销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耳板为长条状,所述手柄座的控制槽为圆弧状。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手柄的控制端设有防滑纹。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座上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有圆形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增加了由于增加了扣动扳机的一个结构,可以明显降低误操作的几率,其安全性能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一个手柄控制两根拉线,提高了使用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操作手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按压手柄;

图3是本申请手柄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按压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拉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扳机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

1、手柄座;11、销孔A;

2、按压手柄;21、销孔B;22、销孔C;23、控制槽;

3、拉线板;31、弧形槽;32、凹槽;

4、圆柱;

5、扳机;51、销孔D;52、耳板;53、挂钩;

6、压簧;7、扭簧;8、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一种新式安全操作手把,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手柄座1和按压手柄2,结合着参考图3和图4,手柄座1的侧面设有销孔A11,按压手柄2的侧面设有销孔B21,销孔A11和销孔B21互相配合设计,在销孔A11和销孔B21内放置销轴(图中未示出,下同),以使按压手柄2与手柄座1达到转到连接的效果。在按压手柄2的控制端设置防滑纹,以方便使用。

拉线板3设置在手柄座1和按压手柄2之间,并且拉线板3与手柄座1也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即如图1所示,拉线板3设置在手柄座1的外侧,按压手柄2设置在拉线板3的外侧。此处。可以使手柄座1、按压手柄2和拉线板3通过同一销轴连接,这样既能够方便加工和安装,又能够方便使用。结合着参考图5,拉线板3的旋转端设有弧形槽31,该弧形槽31用于放置圆柱4,圆柱4上固定设置芯线,该芯线固定设置在圆柱4的中部,然后利用芯线来锁紧目标装置或者设备等。

按压手柄2的侧面还设有销孔C22和控制槽23,参考图6,扳机5的中部设有销孔D51,该销孔D51与销孔C22互相配合使用,扳机5的前端与拉线板3滑动连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方式,以供参考使用,在拉线板3的旋转端设有凹槽32,扳机5的前端设有向下的挂钩53,该挂钩53与拉线板3的凹槽32配合使用。

在扳机5的后端设有耳板52,该耳板52向外突出设置且活动设置在控制槽23内,具体的,耳板52为长条状,按压手柄2的控制槽23为圆弧状,耳板52能够在控制槽23内滑动,考虑到按压手柄2和扳机5铰连接,故扳机5能够以销孔C22所在的轴线为转轴,以使扳机5在控制槽23内作旋转运动,这里,无需使得耳板52正好与控制槽23小间隙配合,在设计的时候,可以留出一定的缝隙,这对整个操作手把的影响是很小的。

在扳机5的顶端设有安装杆,在安装杆上套装压簧6,压簧6的顶端与按压手柄2的内侧顶面连接。图中,压簧6与扳机5相接的位置在销孔D51和耳板52之间,当然,其也可以设计在下方,这个属于不同的设计方案。

在手柄座1和按压手柄2之间设置扭簧7,扭簧7的第一簧臂与按压手柄2内侧顶面连接,扭簧7的第二簧臂与手柄座1的顶面连接。

本实施例中,拉线板3、圆柱4、扳机5和压簧6的数量均是两个,其也可以设计成单个,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两个能够提高受力的均衡性。

在使用时,首先扣动扳机5后端的耳板52,用手指抠动扳机5与拉线板3上的凹槽32扣合,然后向下压按压手柄2,拉线板3绕着手柄座1旋转,进而放置在弧形槽31上的圆柱也随之旋转,从而实现芯线的拉直动作,也可以根据需要扳动两个拉线板3,同时实现两根芯线操作,实现了一个按压手柄2控制两根芯线。当按压手柄2的底边旋转到另一侧时,则可以掰动耳板52,使得挂钩53与凹槽32分离,但是圆柱4已经位于拉线板3的下方,形成一个类似于倒三角的自锁形状,从而实现锁定操作,由于增加了掰动耳板52的一个动作,可以明显降低误操作的几率。

在手柄座1上设有安装板8,即图1所示手柄座1的左侧上端,在安装板8设有圆形通孔,利用该圆形通孔来将本申请的手柄座固定在需要使用的位置处。

以上参考了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制于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且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因此,任何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