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裁缝剪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0984发布日期:2019-06-19 00:01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裁缝剪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裁缝工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裁缝剪刀。



背景技术:

在裁剪缝制服装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裁缝剪刀对制作服装的布料进行裁剪、打剪刀口的操作,同时,利用裁缝剪刀对布料进行推送;另外,如果在对布料进行缝制的过程中,出现缝线歪斜等缝制失误的现象,需要使用锥子对已经缝好的失误线迹进行拆除。

由于裁剪、缝制操作贯穿在对服装的整个裁缝过程中,需要对裁缝剪刀和锥子进行反复的交替拿放,从而给服装的设计制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裁剪和挑线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裁缝剪刀。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为一种多功能裁缝剪刀,包括刀片和“U”形手柄,所述刀片包括左刀片和右刀片,所述左刀片和所述右刀片分别与所述“U”形手柄的一端和所述“U”形手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左刀片和所述右刀片之间形成剪切口,所述“U”形手柄能够控制所述剪切口张开或者闭合。

在所述左刀片的刀背处或者所述右刀片的刀背处设置有挑线部件,所述挑线部件包括挑线部和裁线部,所述挑线部呈长条状,且所述挑线部的一端形成为用于挑线的尖端,所述挑线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刀背之间通过所述裁线部连接,所述裁线部的面向所述剪切口的一侧形成为具有偏锋刀刃的圆弧状。

另外,第二技术方案的多功能裁缝剪刀,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多功能裁缝剪刀的基础上,所述多功能裁缝剪刀还包括锉甲部件。

另外,第三技术方案的多功能裁缝剪刀,在第二技术方案的多功能裁缝剪刀的基础上,所述锉甲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U”形手柄上的指甲锉刀,所述指甲锉刀具有长条状的锉刀本体,所述锉刀本体的一端与所述“U”形手柄铰接,在所述锉刀本体的另一端的侧表面上设置有能够摩擦指甲的摩擦面。

另外,第四技术方案的多功能裁缝剪刀,在第三技术方案的多功能裁缝剪刀的基础上,在所述锉刀本体上设置有手持凹槽。

另外,第五技术方案的多功能裁缝剪刀,在第二技术方案的多功能裁缝剪刀的基础上,所述锉甲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左刀片或所述右刀片上的摩擦面。

另外,第六技术方案的多功能裁缝剪刀,在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的多功能裁缝剪刀的基础上,在所述“U”形手柄上安装有梭壳起子,所述梭壳起子具有长条状的起子本体,所述起子本体的一端与所述“U”形手柄铰接。

另外,第七技术方案的多功能裁缝剪刀,在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的多功能裁缝剪刀的基础上,沿着自所述左刀片向所述“U”形手柄的左侧面延伸的方向,在所述左刀片和所述“U”形手柄的左侧上设置有连续的刻度;和/或,沿着自所述右刀片向所述“U”形手柄的右侧面延伸的方向,在所述右刀片和所述“U”形手柄的右侧上设置有连续的刻度。

另外,第八技术方案的多功能裁缝剪刀,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多功能裁缝剪刀的基础上,所述多功能裁缝剪刀还包括拆线刀。

所述拆线刀包括拆线刀本体,所述拆线刀本体的一端与所述“U”形手柄连接,所述拆线刀本体的另一端形成为拆线端。

所述拆线端形成为“V”字形,包括第一拆线端、第二拆线端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拆线端和所述第二拆线端的圆弧连接部。

所述第一拆线端的自由端形成为锥状尖端,且在所述第一拆线端的自由端还设置有拆线珠。

另外,第九技术方案的多功能裁缝剪刀,在第八技术方案的多功能裁缝剪刀的基础上,所述第二拆线端的自由端形成为锥状尖端,或,所述第二拆线端的自由端形成为圆弧端。

另外,第十技术方案的多功能裁缝剪刀,在第八或第九技术方案的多功能裁缝剪刀的基础上,所述圆弧连接部的背离所述拆线刀本体的一端的一侧形成为偏锋刀刃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裁缝剪刀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裁缝剪刀,包括刀片和“U”形手柄,刀片包括左刀片和右刀片,左刀片和右刀片分别与“U”形手柄的一端和“U”形手柄的另一端连接,左刀片和右刀片之间形成剪切口,“U”形手柄能够控制剪切口张开或者闭合。

在左刀片的刀背处或者右刀片的刀背处设置有挑线部件,挑线部件包括挑线部和裁线部,挑线部呈长条状,且挑线部的一端形成为用于挑线的尖端,挑线部的另一端与刀背之间通过裁线部连接,裁线部的面向剪切口的一侧形成为具有偏锋刀刃的圆弧状。

通过以上结构,与现有技术中在对服装进行裁缝时,需要对裁缝剪刀和锥子进行反复的交替拿放,从而给服装的设计制作带来很大的不便相比,本实用新型将锥子和剪子的功能结合在一起,使传统的裁缝剪刀成为多功能裁缝剪刀,能够根据设计及制作需要选择其裁剪或者挑线功能进行使用,使用方便,进而提高裁缝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裁线部对挑起的错误缝线进行快速切断,使用简便高效,且可避免遗留多余线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裁缝剪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裁缝剪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裁缝剪刀的安装于“U”形手柄的中部的拆线刀的安装结构爆炸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裁缝剪刀的安装于“U”形手柄的一侧的拆线刀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裁缝剪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图5中滑块与拆线刀本体的一端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提供的裁缝剪刀的安装于“U”形手柄的中部的拆线刀的安装结构爆炸图。

附图标记:1-手柄;2-左刀片;3-右刀片;4-挑线部件;41-挑线部;42-裁线部;5-指甲锉刀;6-梭壳起子;71-拆线刀本体;72-第一拆线端;73-第二拆线端;74-圆弧连接部;75-拆线珠;81-滑轨;82-滑块;83-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裁缝剪刀的整体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种具体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裁缝剪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裁缝剪刀,包括刀片和“U”形手柄1,刀片包括左刀片2和右刀片3,左刀片2和右刀片3分别与“U”形手柄1的一端和“U”形手柄1的另一端连接,在左刀片2和右刀片3之间形成剪切口,“U”形手柄1能够控制剪切口张开或者闭合。

其中,在左刀片2的刀背处或者右刀片3的刀背处设置有挑线部件4,挑线部件4包括挑线部41和裁线部42,挑线部41呈长条状,且挑线部41的一端形成为用于挑线的尖端,挑线部41的另一端与刀背之间通过裁线部42连接,裁线部42的面向剪切口的一侧形成为具有偏锋刀刃的圆弧状。

在使用该多功能裁缝剪刀时,操作“U”形手柄1打开“V”形剪切口对布料进行剪裁;当对布料进行缝制,出现缝线歪斜等缝制失误的现象时,使用挑线部件4对已经缝好的失误线迹进行拆除。

与现有技术中在对服装进行裁缝时,需要对裁缝剪刀和锥子进行反复的交替拿放,从而给服装的设计制作带来很大的不便相比,本实用新型将锥子和剪子的功能结合在一起,使传统的裁缝剪刀成为多功能裁缝剪刀,能够根据设计及制作需要选择其裁剪或者挑线功能进行使用,使用方便,进而提高裁缝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裁线部42对挑起的错误缝线进行快速切断,使用简便高效,且可避免遗留多余线头。

进一步地,该多功能裁缝剪刀还包括锉甲部件。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锉甲部件包括设置于“U”形手柄1上的指甲锉刀5,指甲锉刀5具有长条状的锉刀本体,锉刀本体的一端与“U”形手柄1铰接,在锉刀本体的另一端的侧表面上设置有能够摩擦指甲的摩擦面,从而,可在对服装进行裁缝前,通过摩擦面锉平起刺的指甲,以免指甲的尖刺刮花服装布料。

其中,摩擦面包括底面和固定设置于底面上的摩擦颗粒或摩擦条纹,该底面以直接在锉刀本体的另一端的侧表面上形成凹陷区域或凸起区域的形式与锉刀本体一体成型而成,也可以是粘接于锉刀本体的另一端的侧表面上形成,或者,以其他连接形式连接于锉刀本体的另一端的侧表面上。

更具体地,上述的锉刀本体的一端可铰接于“U”形手柄1的左侧,也可以是铰接于“U”形手柄1的右侧,或者,其铰接于“U”形手柄1的中部,优选地,将其铰接于“U”形手柄1的中部。

再进一步地,在锉刀本体上设置有手持凹槽(图中未示出),由此,通过手持凹槽方便持握锉刀。

另外,沿着自左刀片2向“U”形手柄1的左侧面延伸的方向,在左刀片2和“U”形手柄1的左侧上设置有连续的刻度;和/或,沿着自右刀片3向“U”形手柄1的右侧面延伸的方向,在右刀片3和“U”形手柄1的右侧上设置有连续的刻度,由此,能够通过刻度度量各缝制零部件尺寸,使其达到裁缝服装要求的标准尺寸。

其中,以上的“和/或”表示,仅仅在左刀片2和“U”形手柄1的左侧上设置有连续的刻度;或者,仅仅在右刀片3和“U”形手柄1的右侧上设置有连续的刻度;或者,在左刀片2和“U”形手柄1的左侧上设置有连续的刻度的同时,在右刀片3和“U”形手柄1的右侧上也设置有连续的刻度。

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将“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锉甲部件包括设置于“U”形手柄1上的指甲锉刀5,指甲锉刀5具有长条状的锉刀本体,锉刀本体的一端与“U”形手柄1铰接,在锉刀本体的另一端的侧表面上设置有能够摩擦指甲的摩擦面,从而,可在对服装进行裁缝前,通过摩擦面锉平起刺的指甲,以免指甲的尖刺刮花服装布料。

其中,摩擦面包括底面和固定设置于底面上的摩擦颗粒或摩擦条纹,该底面以直接在锉刀本体的另一端的侧表面上形成凹陷区域或凸起区域的形式与锉刀本体一体成型而成,也可以是粘接于锉刀本体的另一端的侧表面上形成,或者,以其他连接形式连接于锉刀本体的另一端的侧表面上。

更具体地,上述的锉刀本体的一端可铰接于“U”形手柄1的左侧,也可以是铰接于“U”形手柄1的右侧,或者,其铰接于“U”形手柄1的中部,优选地,将其铰接于“U”形手柄1的中部。

再进一步地,在锉刀本体上设置有手持凹槽(图中未示出),由此,通过手持凹槽方便持握锉刀。”的结构替换为以下结构: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锉甲部件包括设置于左刀片2或右刀片3上的摩擦面,从而,可在对服装进行裁缝前,通过摩擦面锉平起刺的指甲,以免指甲的尖刺刮花服装布料。

其中,摩擦面包括底面和固定设置于底面上的摩擦颗粒或摩擦条纹,该底面以直接在刀片上形成凹陷区域或凸起区域的形式与刀片一体成型而成,也可以是粘接于刀片上形成,或者,以其他连接形式连接于刀片上。”

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第三实施例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裁缝剪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将“进一步地,该多功能裁缝剪刀还包括锉甲部件。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锉甲部件包括设置于“U”形手柄1上的指甲锉刀5,指甲锉刀5具有长条状的锉刀本体,锉刀本体的一端与“U”形手柄1铰接,在锉刀本体的另一端的侧表面上设置有能够摩擦指甲的摩擦面,从而,可在对服装进行裁缝前,通过摩擦面锉平起刺的指甲,以免指甲的尖刺刮花服装布料。

其中,摩擦面包括底面和固定设置于底面上的摩擦颗粒或摩擦条纹,该底面以直接在锉刀本体的另一端的侧表面上形成凹陷区域或凸起区域的形式与锉刀本体一体成型而成,也可以是粘接于锉刀本体的另一端的侧表面上形成,或者,以其他连接形式连接于锉刀本体的另一端的侧表面上。

更具体地,上述的锉刀本体的一端可铰接于“U”形手柄1的左侧,也可以是铰接于“U”形手柄1的右侧,或者,其铰接于“U”形手柄1的中部,优选地,将其铰接于“U”形手柄1的中部。

再进一步地,在锉刀本体上设置有手持凹槽(图中未示出),由此,通过手持凹槽方便持握锉刀。”的结构替换为以下结构:

“进一步地,在‘U’形手柄1上安装有梭壳起子6,梭壳起子6具有长条状的起子本体,起子本体的一端与‘U’形手柄1铰接。

从而,在用缝纫机缝制服装,缝纫机的梭壳压线时,可通过安装在“U”形手柄1上的梭壳起子6松动梭壳,同时,起子本体的一端与“U”形手柄1铰接,方便梭壳起子6的收起和取出。

具体地,上述的起子本体的一端可铰接于“U”形手柄1的左侧,也可以是铰接于“U”形手柄1的右侧,或者,其铰接于“U”形手柄1的中部,优选地,将其铰接于“U”形手柄1的中部。”

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第四实施例

结合图1和图2,在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U”形手柄1上安装有梭壳起子6,梭壳起子6具有长条状的起子本体,起子本体的一端与“U”形手柄1铰接。

从而,在用缝纫机缝制服装,缝纫机的梭壳压线时,可通过安装在“U”形手柄1上的梭壳起子6松动梭壳,同时,起子本体的一端与“U”形手柄1铰接,方便梭壳起子6的收起和取出。

具体地,上述的起子本体的一端可铰接于“U”形手柄1的左侧,也可以是铰接于“U”形手柄1的右侧,或者,其铰接于“U”形手柄1的中部,优选地,将其铰接于“U”形手柄1的中部。

第五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将“进一步地,该多功能裁缝剪刀还包括锉甲部件。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锉甲部件包括设置于“U”形手柄1上的指甲锉刀5,指甲锉刀5具有长条状的锉刀本体,锉刀本体的一端与“U”形手柄1铰接,在锉刀本体的另一端的侧表面上设置有能够摩擦指甲的摩擦面,从而,可在对服装进行裁缝前,通过摩擦面锉平起刺的指甲,以免指甲的尖刺刮花服装布料。

其中,摩擦面包括底面和固定设置于底面上的摩擦颗粒或摩擦条纹,该底面以直接在锉刀本体的另一端的侧表面上形成凹陷区域或凸起区域的形式与锉刀本体一体成型而成,也可以是粘接于锉刀本体的另一端的侧表面上形成,或者,以其他连接形式连接于锉刀本体的另一端的侧表面上。

更具体地,上述的锉刀本体的一端可铰接于“U”形手柄1的左侧,也可以是铰接于“U”形手柄1的右侧,或者,其铰接于“U”形手柄1的中部,优选地,将其铰接于“U”形手柄1的中部。

再进一步地,在锉刀本体上设置有手持凹槽(图中未示出),由此,通过手持凹槽方便持握锉刀。”的结构替换为以下结构:

“进一步地,该多功能裁缝剪刀还包括拆线刀。

拆线刀包括拆线刀本体71,拆线刀本体71的一端与“U”形手柄1连接,拆线刀本体71的另一端形成为拆线端。拆线端形成为“V”字形,包括第一拆线端72、第二拆线端73以及连接第一拆线端72和第二拆线端73的圆弧连接部74。第一拆线端72的自由端形成为锥状尖端,且在第一拆线端72的自由端还设置有拆线珠75。

从而,可通过该拆线刀,配合刀片上的挑线部件4对不同尺寸的线进行拆除,尤其,在拆线刀上具有拆线珠75,可对布料进行保护,避免损坏布料,使拆线工作流畅进行。

进一步地,拆线刀本体71的一端与“U”形手柄1铰接。

具体地,拆线刀本体71可与“U”形手柄1的左侧连接,或者,与“U”形手柄1的右侧连接,再者,与“U”形手柄1的中部连接,例如,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裁缝剪刀的安装于“U”形手柄的中部的拆线刀的安装结构爆炸图,如图3所示,拆线刀本体71的一端与“U”形手柄1的中部铰接;又如,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裁缝剪刀的安装于“U”形手柄1的一侧的拆线刀的安装结构示意图,拆线刀本体71的一端与“U”形手柄1的左侧铰接,且其铰接点位于“U”形手柄1的左侧靠近左刀片2的一端,从而,在不需要使用拆线刀时,可将拆线刀贴覆于“U”形手柄1的左侧上,避免干扰裁缝工作。

进一步地,第二拆线端73的自由端形成为锥状尖端。

更进一步地,圆弧连接部74的背离拆线刀本体71的一端的一侧形成为偏锋刀刃状,其中,通过设置拆线刀的圆弧连接部74形成为偏锋刀刃状,由此,可通过该圆弧连接部74对拆线进行切割断线,使用快速方便。”

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第六实施例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裁缝剪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在第五实施例的基础上,与第五实施例相比,将“进一步地,拆线刀本体71的一端与“U”形手柄1铰接。

具体地,拆线刀本体71可与“U”形手柄1的左侧连接,或者,与“U”形手柄1的右侧连接,再者,与“U”形手柄1的中部连接,例如,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裁缝剪刀的安装于“U”形手柄1的中部的拆线刀的安装结构爆炸图,如图3所示,拆线刀本体71的一端与“U”形手柄1的中部铰接;又如,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裁缝剪刀的安装于“U”形手柄1的一侧的拆线刀的安装结构示意图,拆线刀本体71的一端与“U”形手柄1的左侧铰接,且其铰接点位于“U”形手柄1的左侧靠近左刀片2的一端,从而,在不需要使用拆线刀时,可将拆线刀贴覆于“U”形手柄1的左侧上,避免干扰裁缝工作。”的结构替换为以下结构:

“进一步地,在“U”形手柄1的左侧或“U”形手柄1的右侧设置有沿“U”形手柄1延伸的滑轨81,在滑轨81上设置有能够沿滑轨81滑动的滑块82,拆线刀本体71的一端与滑块82固定连接。

具体地,如图6所示出的图5中滑块与拆线刀本体的一端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该滑块82与拆线刀本体71的一端之间可通过螺丝83固定连接。

从而,根据实际使用需要滑动滑块82控制拆线刀本体71的伸出或缩回,在缩回状态下,拆线刀本体71不会影响到裁缝工作”。

第七实施例

在第五实施例的基础上,与第五实施例相比,将“进一步地,第二拆线端73的自由端形成为锥状尖端。”的结构替换为“以拆线刀铰接于“U”形手柄1的中部为例,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提供的裁缝剪刀的安装于“U”形手柄的中部的拆线刀的安装结构爆炸图,如图7所示,进一步地,第二拆线端73的自由端形成为圆弧端。”

其余结构与第五实施例相同。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

例如,在上述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锉刀本体上设置有手持凹槽。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的手持凹槽,同样可实现锉平指甲上的尖刺的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设有手持凹槽,更加方便持握锉刀。

另外,在上述的几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沿着自左刀片向“U”形手柄的左侧面延伸的方向,在左刀片和“U”形手柄的左侧上设置有连续的刻度;和/或,沿着自右刀片向“U”形手柄的右侧面延伸的方向,在右刀片和“U”形手柄的右侧上设置有连续的刻度。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的刻度,同样可实现对服装进行裁剪和挑线的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设置上述的刻度,能够通过刻度度量各缝制零部件尺寸,使其达到裁缝服装要求的标准尺寸。

另外,在上述的第五至第七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拆线刀的圆弧连接部的背离拆线刀本体的一端的一侧形成为偏锋刀刃状。

但是不限于此,上述的圆弧连接部的背离拆线刀本体71的一端的一侧也可以不是偏锋刀刃状,同样可使拆线刀具备良好的拆线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设置其为偏锋刀刃状,从而,可通过该圆弧连接部对拆线进行切割断线,使用快速方便。

另外,在上述的几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可如图1至3以及图7所示,使“U”形手柄由钩形的左手柄和钩形的右手柄连接而成,在左手柄和右手柄的铰接部位设置有扭簧,由此,使用者通过“U”形手柄控制剪切口闭合进行剪裁操作后,剪切口能够在扭簧的作用下自动张开,方便使用者进行下一次的剪裁操作。

或者,也可如图4和图5所示,使“U”形手柄由整体的塑料制成等。

另外,在上述的几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如图1至图3以及图7所示,在左手柄的内侧形成有左侧延伸片,在右手柄的内侧形成有右侧延伸片,左侧延伸片与右侧延伸片搭接,从而,能够有效地限制左手柄和右手柄之间的距离,减小剪裁过程中左手柄与右手柄之间的摩擦,同时避免剪切口高频率过度闭合而导致刀刃磨损的现象的发生,延长该多功能裁缝剪刀的使用寿命。

另外,在上述的几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可在“U”形手柄的两端形成插孔,使左刀片与右刀片分别插入“U”形手柄的一端的插孔与“U”形手柄的另一端的插孔内部后被螺钉固定,由此,可使“U”形手柄与刀片的连接更紧密,且更加易于制造。

另外,在上述的几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U”形手柄上设置有强磁铁,在强磁铁上能够吸合由磁性材料制成且能够套在人体手指上的固定部件,由此,多功能裁缝剪刀能够牢固地吸合在使用者的手中,避免剪刀被布料盖住,造成寻找剪刀的麻烦。

另外,该多功能裁缝剪刀应用于裁剪缝制服装的过程中,但是不限于此,该多功能裁缝剪刀还可以应用在鞋帽制作或者其他工作场合中。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裁缝剪刀,可以由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种结构组合而成,同样能够发挥上述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