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1310发布日期:2020-02-21 17:59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扳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五金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扳手。



背景技术:

扳手是一种常用的安装与拆卸工具,利用杠杆原理拧转螺栓、螺钉和螺母等紧固件,以实现相应零部件拆装的工具,扳手在生产制造和生活上应用广泛。

通常扳手手柄设计为扁平板状,且手柄为实心金属结构,使用和携带中较为沉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扳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传统扳手手柄设计为扁平板状,且手柄为实心金属结构,使用和携带中较为沉重的问题,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扳手,其包括:

手柄,所述手柄至少包括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的边沿通过第一连接件相连接,使所述的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的第二接触件层叠设置且二者之间留有空隙;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与人手相接触进行外部施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扳手,其中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为结构相同的板状结构,且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对应位置均设有第一通孔,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扳手,其中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上均设有镂空。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扳手,还包括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突出设置于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的边沿外侧,用于增大摩擦力。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扳手,其中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的边沿均对应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防护装置为预设材质的绳体,所述绳体往复穿设于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上的第二通孔内,在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的边沿外侧形成凸起。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扳手,其中所述凸起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的板状结构所在平面的方向设置;

或者,所述凸起沿与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的设置方向呈预设夹角的方向倾斜设置;

或者,所述凸起在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的边沿外侧交叉设置。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扳手,其中所述防护装置的一侧开口,所述开口的两端与所述第二通孔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的边沿外侧形成凸起。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扳手,其中所述的防护装置包括第一防护件、第二防护件以及第三防护件;

其中,所述的第三防护件具有预设高度,设置于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的相层叠设置的边沿外侧;

所述第三防护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二防护件,所述第二防护件通过所述第一防护件与所述第二通孔连接。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扳手,其中所述第三防护件中设置若干可拆卸单元,所述可拆卸单元串接在一起。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扳手,其中所述防护装置为至少一侧开口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通过所述开口沿与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的设置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套设于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的相层叠设置的边沿上,在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的边沿外侧形成凸起。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扳手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将传统的实心柄状手柄设置为至少包含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层叠设置,作为手持或手握进行施力的手柄,一方面大大减轻了手柄的重量,使其轻薄便携,另一方面也节省了原材料,降低了制作成本。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扳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手柄的防护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扳手中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扳手中防护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扳手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实施例1

参考附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扳手,其包括:

手柄1,所述手柄1至少包括第一接触件2和第二接触件3,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的边沿通过第一连接件4活动连接,使所述的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的第二接触件3层叠设置且二者之间留有空隙;其中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与人手相接触进行外部施力。

具体的,为了解决传统扳手手柄设计为扁平板状,且手柄为实心金属结构,使用和携带中较为沉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扳手,其手柄1由板状的第一接触件2和第二接触件3层叠设置组成,其中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可以是金属、碳材料、高分子等其他本领域能够取得的材质制得的;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优选采用激光切割的方式成型,提高其加工精度;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的边沿通过第一连接件4活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或者说高度,也就是说所述手柄1为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由上至下并列设置得到的空心结构,进而实现减轻所述手柄1的重量;其中所述的第一连接件4在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之间既起到连接作用又起到支撑作用;另外手柄1除了第一接触件2和第二接触件3还可以在二者的边沿设置与二者均垂直的接触件,将所述手柄1设置为空心柱状结构,同样能够解决手柄1质重的问题。

根据上述所列,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传统的实心柄状手柄设置为至少包含第一接触件2和第二接触件3层叠设置,作为手持或手握进行施力的手柄1,一方面大大减轻了手柄1的重量,使其轻薄便携,另一方面也节省了原材料,降低了制作成本。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具体的理解为:可以同时包含有a与b,可以单独存在a,也可以单独存在b,能够具备上述三种任一中情况。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扳手,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为结构相同的板状结构,且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的对应位置均设有第一通孔6,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件4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

具体的,为了连接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在二者的边沿设置相互对应的第一通孔6,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通孔6是上下对应的,第一连接件4则可以通过所述第一通孔6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之间,既连接二者又支撑二者,同时所述第一通孔6的设置同样能够减轻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本身的重量。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扳手,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上均设有镂空。

具体的,为了减轻所述手柄1的重量,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的表面开设镂空5,进而减轻手柄1的整体重量。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扳手,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连接件4为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6与螺母配合将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相连。

具体的,为了实现对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的连接与支撑,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所述的第一连接件4设置为刚性的螺栓结构,螺栓穿设于上下对应的第一通孔6内,且螺栓的两端突出于第一通孔6,再通过螺母进行旋紧螺栓的两端,将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之间;另外所述的第一连接件4还可以为双头螺柱或柳钉。

实施例2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扳手,在具体实施中,还包括防护装置7,所述防护装置7突出且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的边沿外侧,用于增大摩擦力。

具体的,为了增大手与手柄1的摩擦力,且防止出现手柄1板状边缘太薄硌手、不便施力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手柄1上设置防护装置7,所述的防护装置7主要突出于所述手柄1的边沿设置,且所述防护装置7设置在边沿上可拆卸,目的在于增大边沿的厚度或宽度,增大手柄1与手的摩擦力,且提高人手施力的舒适感。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扳手,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的边沿均对应设有第二通孔8;所述防护装置7为预设材质的绳体,所述绳体往复穿设于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上的第二通孔8内,在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的边沿外侧形成凸起。

具体的,增大手与手柄1的摩擦力,且防止出现手柄1板状边缘太薄硌手、不便施力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的边沿上对应的设置第二通孔8;将所述的防护装置7设置为绳体,所述绳体为达到足够的强度、耐磨度且防滑,将所述绳体设置为橡胶弹性绳、可弯折金属绳、在绳体外包裹柔性织物或弹性橡胶或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制得,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又叫做凯夫拉或克维拉,该种材料密度低、强度高、韧性好、耐高温、易于加工成型,而且其轻度为同等质量钢铁的5倍,但密度仅为钢铁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说采用该种材料,既可以减轻手柄1的重量又能够保证手柄1的强度,同时保证防护装置7的强度,防止在施力时所述防护装置7无法承受人手和所述手柄1之间的作用力发生损坏;所述绳体在所述第二通孔8内往复穿设,且最主要的是在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的边沿外侧留有绳体,用于与人手接触,增大手柄1的边沿的厚度,防止边沿过薄在施力过程中出现硌手的现象,同时所述绳体还能够把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连接紧密。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2和附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扳手,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凸起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的板状结构所在平面的方向设置;

或者,所述凸起沿与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的设置方向呈预设夹角的方向倾斜设置;

或者,所述凸起在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的边沿外侧交叉设置。

具体的,为了外形美观且便于抓取和施力,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所述绳体在所述手边1的边沿外侧形成的凸起设置为竖直方向凸起或倾斜方向的凸起,也就是说所述第二通孔8的对应关系可以是上下竖直的完全对应也可以是上下错位对应,当所述通孔为上下竖直对应时,所述绳体在所述第二通孔8中竖直穿过,当所述第二通孔8为上下错位对应时,所述绳体在所述第二通孔8中倾斜穿过或交叉穿过;对于所述绳体的具体穿设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过多限制;在所述通孔6上下竖直设置时,可以参考附图3,先在左侧的通孔6中穿设再绕到右侧的通孔6进行穿设,也可以左侧和右侧通孔6交错的穿设;具体的,以附图3中的穿设方式为例:所述绳体从左侧最上端的第二接触件3上的通孔开始经由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的外侧到达所述第一接触件2左侧最上端的通孔内,并在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之间的空隙内延伸至右侧,先由所述第一接触件2右侧上端的通孔6穿出,在经由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的外侧穿入所述第二接触件3右侧上端的通孔6内,接着在从所述第二接触件3右侧与上端通孔6相邻的通孔6内穿出经由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的外侧传入所述第一接触件2右侧与上端通孔6相邻的通孔6内,此时所述绳体在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之间的空隙内向左侧延伸,并按照上述穿设方式在左右两侧往复穿设;上述穿设方式在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的空隙内和外侧上均设有强度可靠的绳体,在内外同时提供有力的支撑,既便于施力又防止发生损坏。

实施例3

参考附图4,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扳手,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防护装置7的一侧开口,所述开口的两端与所述第二通孔8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的边沿外侧形成凸起。

具体的,为了增大手与手柄1的摩擦力,且防止出现手柄1板状边缘太薄硌手、不便施力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所述的防护装置7设置为一侧开口的结构,所述开口的两端与所述第二通孔8相连,所述开口两端可以单独连接在一个第二通孔8上,则此时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三接触件3上均分别设置所述防护爱护着你工资7;还可以将所述开口的两端连接在上下对应的两个第二通孔8上,则此时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三接触件3之间共同一个防护装置7;另外所述防护装置7可以设置为一侧开口的环状结构,所述的开口两端与所述第二通孔8相连,则环状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二接触件3的外侧,也就是环状结构开口同时连接于上下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8上;再者所述环状结构也可以单独连接在一个第二通孔8上,上下对应的两个第二通孔8上则设有两个环状防护装置7,同样可以增加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的边沿的厚度或宽度,用以便捷施力和舒适握持;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二通孔8处可以采用粘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扳手,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的防护装置7包括第一防护件71、第二防护件72以及第三防护件73;

其中,所述的第三防护件73具有预设高度,设置于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的相层叠设置的边沿外侧;

所述第三防护件7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二防护件72,所述第二防护件72通过所述第一防护件71与所述第二通孔8连接。。

具体的,为了使所述防护装置7在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上灵活连接且实用性强,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所述的防护装置7设置为由第一防护件71、第二防护件72以及第三防护件73组成的可拆卸结构,第三防护件73竖直(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的外沿外侧,所述第三防护件7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防护件72,目的在于将所述防护装置7的连接方向由竖直转向水平,因而所述第二防护件72设置为弧状(与管接头的形状相同或弯折状),再则所述第二防护件72的悬置端分别通过第一防护件71连接至所述第二通孔8,目的在于将所述防护装置7的连接方向由水平再次转化为竖直,以实现与所述第二通孔8的相连,因而所述第一防护件71设置为弯折状;上述第一防护件71、第二防护件72、第三防护件73以及第二通孔8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粘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扳手,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三防护件73中设置若干可拆卸单元,所述可拆卸单元串接在一起。

具体的,为了扩大所述手柄1的使用范围,适用于不同厚度的扳头或其它工具头,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的第三防护件73中设置若干长度相同或不同的可拆卸单元,根据不同厚度设置不同数量的可拆卸单元,用以调节所述防护装置7的厚度,同时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4可适应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之间空隙的大小选择合适长度的螺栓进行连接与支撑。

实施例4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扳手,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防护装置7为至少一侧开口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通过所述开口沿与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的设置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套设于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的相层叠设置的边沿上,在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的边沿外侧形成凸起。

具体的,为了增大手与手柄1的摩擦力,且防止出现手柄1板状边缘太薄硌手、不便施力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所述的防护装置7设置为至少包含一侧开口的防护罩或者说是防护套,参考附图5,上侧的防护罩通过较大的开口向下套设在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的上侧边沿外,相应的下侧的防护罩开口向上套设在所述第一接触件2和所述第二接触件3的下侧边沿;还可以通过图5中左右两端的较小开口,自手柄1的远离扳手头的尾端向扳手头方向滑动套接所述防护罩;其中所述的防护罩可以是橡胶材质或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其中优选的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材质;

再则,上述实施例1-4提供的任一扳手,其技术方案可以适当的结合与叠加,因而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