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34941发布日期:2020-02-14 22:27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别是用于汽车的后盖的锁,包含可在开启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围绕一个旋转轴扭转的旋转锁闩,包含止动爪,所述止动爪与所述旋转锁闩在其闭合位置中卡合,并且能够与旋转锁闩分离以将其释放,以及包含支腿弹簧,所述旋转锁闩能够反向于所述支腿弹簧的复位力从开启位置扭转至闭合位置。



背景技术:

这种锁已为吾人所熟知,并且用于将闭合的关闭装置,例如后盖、发动机罩或者门锁止。为此,锁容置一个锁扣,该锁扣被处于闭合位置中的旋转锁闩从后面卡住。

在闭合位置中,旋转锁闩与一个止动爪卡合,该止动爪将旋转锁闩封锁,防止其从闭合位置旋开至将锁扣释放的开启位置。为此,止动爪被施加止动爪弹簧的弹力,其将止动爪压向旋转锁闩。通过以与止动爪弹簧的复位力反向的方式解除止动爪与旋转锁闩的卡合,为旋转锁闩施加弹力的支腿弹簧使得旋转锁闩从闭合位置旋开至其开启位置,并且将锁扣从旋转锁闩释放。这样一来,经解锁的关闭装置便开启。

有时可能会发生以下情况:关闭装置承受异常的荷载,例如因大量降雪后留在关闭装置上的雪引起。在此情形下,支腿弹簧的弹力可能不足以使旋转锁闩旋开至其开启位置,因为容置于旋转锁闩中的锁扣由于雪荷载而阻止旋转锁闩的旋开。由于止动爪在预定的时间跨度结束后通常重新合上,会将旋转锁闩重新封锁,亦即,在为关闭装置将诸如雪的荷载移除的情况下,关闭装置不再会自行开启。确切言之,需要完全重新实施锁的解锁操作,这在实践中会造成不便。

为了防止止动爪过早地重新合上并以非期望的方式将旋转锁闩封锁,已知的方案是,将抬起的止动爪以与止动爪弹簧的复位力反向的方式一直保持在抬起位置中,直至旋转锁闩转开至其开启位置(所谓的“雪荷载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述类型的锁,其具有更加简单的结构、特别是具有更少的构件。

本发明用以达成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为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一种锁。

本发明的锁包括可在开启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围绕一个旋转轴扭转的旋转锁闩,包括止动爪,所述止动爪与所述旋转锁闩在其闭合位置中卡合,并且能够与旋转锁闩分离以将其释放,以及包括支腿弹簧,所述旋转锁闩能够反向于所述支腿弹簧的复位力从开启位置扭转至闭合位置。本发明的锁的特征在于,所述支腿弹簧的第一支腿构建一个支撑区段,其能够通过止动爪与旋转锁闩的分离而与构建于止动爪上或构建于与止动爪共同起作用之调节杆上的对配支承件卡合,从而将止动爪保持在抬起位置中,其中所述支撑区段与所述对配支承件之间的卡合是可通过旋转锁闩从闭合位置至开启位置的扭转解除。

本发明所基于的总体构思是,为在锁中必定设有的、用于使旋转锁闩从闭合位置旋开至开启位置的支腿弹簧配备另一功能,具体方式为,所述支腿弹簧的第一支腿构建一个支撑区段,其能够通过止动爪与旋转锁闩的卡合解除而与构建于止动爪上或构建于与止动爪共同起作用之调节杆上的对配支承件卡合,从而一直将止动爪保持在其抬起位置中,直至旋转锁闩旋开至其开启位置。这样一来,在旋转锁闩到达其开启位置前,防止止动爪提前合上,以及防止旋转锁闩被封锁在其闭合位置或者中间位置中。

所述支腿弹簧既用于将旋转锁闩旋开,也用于将抬起的止动爪保持(特别是超出旋转锁闩的特定扭转角),借此实施双重功能。由此产生以下优点:需要的构件减少,故锁的结构简化、更加可靠且制造成本降低。

当然,本发明的锁不仅可用于后盖,而是也可用于发动机罩、门或诸如此类。

本发明的有利构建方案参阅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

所述止动爪能够围绕一个至少近乎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偏转轴偏转。如果所述锁具有与所述止动爪共同起作用的调节杆,则所述调节杆和止动爪可以围绕一个共同的偏转轴偏转。

所述调节杆优选具有针对止动爪的传动件,其用于在调节杆背离旋转锁闩的偏转过程中将止动爪抬起。换言之,调节杆和止动爪总是共同地背离旋转锁闩运动。而在相反的方向上,即朝向旋转锁闩,能够实现止动爪和调节杆的独立偏转。

此外优选地,在所述调节杆处于其从旋转锁闩转开的位置中的情况下,调节杆的传动件能够防止止动爪落回其将旋转锁闩封锁的位置。

在旋转锁闩从开启位置至闭合位置的扭转过程中,为了使得所述止动爪能够重新将旋转锁闩封锁在闭合位置中,设有用于自旋转锁闩从闭合位置至开启位置的后期扭转起将支撑区段与对配支承件之间的卡合解除的构件。旋转锁闩的后期扭转是指,旋转锁闩至少一定程度地朝向开启位置扭转,使得自抬起位置合上的止动爪既不与旋转锁闩的主卡槽,也不与可能设有的前卡槽卡合。优选地,在所述后期扭转中,旋转锁闩的已扭转程度至少为闭合位置与开启位置之间的行程的一半,优选为至少四分之三,且特别优选为至少五分之四。在所述旋转锁闩位于其开启位置中的情况下,支撑区段与对配支承件之间的卡合特别是解除。

为了将支撑区段与对配支承件之间的卡合解除,优选设有斜坡,支撑区段在旋转锁闩从闭合位置至开启位置的扭转过程中遇到所述斜坡。所述斜坡优选构建于所述旋转锁闩上,借此进一步简化锁的设计。

为了实现支撑元件与对配支承件之间的特别有效的卡合,所述对配支承件和与该对配支承件卡合的支撑区段优选位于一个共同的平面中。所述共同的平面可以至少近乎垂直于旋转锁闩的旋转轴。优选地,所述共同的平面平行于一个平面,旋转锁闩能够在该平面中扭转。

如果支撑区段与对配支承件之间的卡合解除,具体方式例如为第一支腿遇见斜坡,则所述支撑区段能够从所述共同的平面伸出。在此情形下,所述支撑区段特别是沿轴向、即沿旋转锁闩的旋转轴的方向背离旋转锁闩偏离。当然,所述支腿弹簧的第一支腿也可以采用弹性构建方案,使得第一支腿能够极佳地偏离,并在旋转锁闩从开启位置至闭合位置的扭转过程中重新进入原始位置,即在第一支腿不贴靠在斜坡上的情况下。

特别是在第一支腿的支撑区段与对配支承件之间的卡合解除的情况下,为了对支腿弹簧的第一支腿进行导引,所述止动爪或所述调节杆可具有针对支腿弹簧的从共同平面伸出的支腿的导引区段,其在止动爪与旋转锁闩分离时或在调节杆背离旋转锁闩的偏转运动中对第一支腿进行导引。所述导引区段优选横向于、特别是至少近乎垂直于所述对配支承件定向。根据一个有利技术方案,所述导引区段呈现为一个圆弧,所述圆弧至少局部地将所述止动爪的偏转轴至少近乎同轴地包围。

当在止动爪的分离状态下,或在调节杆从旋转锁闩转开的状态下,支腿弹簧的支撑区段与止动爪或调节杆的对配支承件之间的卡合解除时,所述斜坡还可具有用于支撑在构建于止动爪上或调节杆上的支撑突出部上的支撑面。在旋转锁闩从开启位置扭转至闭合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支撑在支撑面上的支撑突出部防止支撑区段与对配支承件重新卡合。所述支撑面优选面向所述止动爪或所述调节杆。

优选地,朝向旋转锁闩的旋转轴视之,所述支撑突出部是构建在一个位于对配支承件与旋转锁闩的开口之间的平面中。此外,与对配支承件相比,所述支撑突出部可以更进一步地朝向旋转锁闩伸出。所述旋转锁闩的开口用于在旋转锁闩的闭合位置中容置锁扣。

优选地,所述斜坡至少局部地呈现为一个圆弧。其中,所述圆弧状斜坡可以至少局部地以及至少近乎同轴地将旋转锁闩的旋转轴包围。基于所述斜坡的圆弧状技术方案,所述构建于斜坡上的支撑面优选也相应弯曲,使得构建于止动爪上的支撑突出部能够在旋转锁闩的扭转过程中更好地沿所述支撑面滑动。

可以特别简单地通过弯曲,特别是支腿弹簧的第一支腿的末端区段的至少近乎90°的弯曲产生所述支撑区段,使得该支撑区段构成支腿弹簧的第一支腿的末端区段。但所述支撑区段当然也可以构建于另一区段上,例如,所述支撑区段也可以构建在第一支腿的与所述末端区段错开的中间区段上。

在所述旋转锁闩的扭转过程中,所述支腿弹簧的第一支腿优选被以防止扭转的方式锁紧,亦即,第一支腿不在旋转锁闩的扭转过程中随旋转锁闩一起运动。优选地,所述支腿弹簧的第一支腿支撑在一个适于支承旋转锁闩的壳体上。支腿弹簧的第二支腿则可支撑在旋转锁闩上,并在旋转锁闩的扭转过程中一起运动。

优选地,所述支腿弹簧由金属材料、特别是弹簧钢构成。这使得所述支腿弹簧特别稳定。此外,这种材料选择使得支腿弹簧的第一支腿具有弹性。但所述支腿弹簧原则上也可以由另一材料、例如塑料材料构成。

根据一个有利技术方案,设有用于将所述止动爪抬起的电动马达。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一个有利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纯粹为例示性的说明。其中:

图1为具有止动爪和处于闭合位置中的旋转锁闩的锁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锁,其中止动爪抬起;

图3为图1所示的锁,其中止动爪处于开启位置中;以及

图4为图3所示的锁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示出特别是用于汽车的后盖或者发动机罩的锁。所述锁包括可在开启位置(图3和图4)与闭合位置(图1和图2)之间围绕旋转轴a扭转的旋转锁闩10以及可围绕偏转轴b偏转的止动爪12。旋转锁闩10的旋转轴a与止动爪12的偏转轴b是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并且至少近乎相互平行。

旋转锁闩10具有开口14,其在旋转锁闩10的闭合位置中用于从后面卡住未绘示的锁扣,以将后盖或者发动机罩锁止。通过将旋转锁闩10从闭合位置旋开至其开启位置,将锁扣释放,使得后盖或者发动机罩能够开启。

为旋转锁闩10施加弹力的支腿弹簧16使得旋转锁闩10能够自行从闭合位置旋开至开启位置,亦即,旋转锁闩10能够反向于支腿弹簧16的复位力从开启位置转入闭合位置。为了防止旋转锁闩10自行从闭合位置旋开至开启位置,止动爪12能够在合上位置中与旋转锁闩10的可自图2至4特别清楚地识别出的主卡槽17共同起作用,并将旋转锁闩10封锁在闭合位置中,防止其旋开至开启位置。通过将止动爪12抬起,即通过取消封锁,释放旋转锁闩10,使得旋转锁闩能够旋开至开启位置。

为了将止动爪12抬起,设有在附图中未绘示的电动马达形式的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用于对在图1和2中未绘示的蜗轮蜗杆传动装置18进行驱动,借助所述蜗轮蜗杆传动装置能够将与止动爪12共同起作用的调节杆19自其起始位置从旋转锁闩10移开或抬起。

调节杆19具有在图中未绘示的传动件,其在调节杆19背离旋转锁闩10偏转的过程中带动止动爪12并与旋转锁闩10分离,从而将旋转锁闩10释放,使得旋转锁闩10能够旋开至其开启位置。其中,调节杆19和止动爪12共同围绕偏转轴b偏转。在相反的方向上,即朝向旋转锁闩,则能实现调节杆19和止动爪12的独立偏转,使得止动爪12能够进入将旋转锁闩10封锁的位置且调节杆19转回其起始位置。

所述构建于调节杆19上的传动件不仅用于将止动爪12抬起,在调节杆19处于其从旋转锁闩转开的位置中的情况下,该传动件也一直防止经抬起的止动爪重新落回将旋转锁闩10封锁的位置。

支腿弹簧16由金属材料构成,并且具有将旋转锁闩10的旋转轴a同轴地包围的线圈20。支腿弹簧16优选由弹簧钢构成。从支腿弹簧16的线圈20伸出第一支腿22以及第二支腿24。

第一支腿22是通过适于支承旋转锁闩10的壳体被锁紧,从而不随旋转锁闩10共同扭转。第二支腿24则支撑在旋转锁闩10上,并在旋转锁闩10的扭转过程中随这个旋转锁闩一起运动。

在第一支腿22的末端区段上构建有支撑区段26,其能够因止动爪12的抬起而与构建于调节杆19上的对配支承件28卡合,以将止动爪12保持在抬起位置中(图2至4)。这样一来,在尽管止动爪12抬起,旋转锁闩10(例如由于后盖或者发动机罩因位于后盖或发动机罩上的雪的重量而承受荷载)却未旋开至开启位置的情况下,防止止动爪12重新卡入和将旋转锁闩10封锁。当然,在未设置用于将止动爪12抬起的调节杆19的情况下,对配支承件28原则上也可以构建在止动爪12上。在此情形下,构建于止动爪12上的对配支承件28实现与构建于调节杆19上的对配支承件28相同的功能。

但为了在旋转锁闩10旋开后将止动爪12重新支撑在旋转锁闩10上,在旋转锁闩10从闭合位置至开启位置的后期扭转中,能够将支腿弹簧16的支撑区段26与调节杆19的对配支承件28之间的卡合解除。为此,在旋转锁闩10上构建有斜坡30,其至少局部地呈现为一个圆弧。其中,为了将支撑区段26与对配支承件28之间的卡合解除,在旋转锁闩10从闭合位置至开启位置的扭转过程中,第一支腿22遇到斜坡30。

如果支撑区段26与对配支承件28卡合,则其位于一个共同的平面中。如果第一支腿22在旋转锁闩10从闭合位置至开启位置的扭转过程中遇到斜坡30,则第一支腿22沿轴向相对旋转锁闩10的旋转轴a背离旋转锁闩10偏离,即抬升,直至支撑区段26从所述共同的平面伸出且支撑区段26与对配支承件28之间的卡合解除。

斜坡30还具有面向调节杆19的支撑面32,当构建于支腿弹簧16的第一支腿22上的支撑区段26与对配支承件28之间的卡合解除时,一个构建于止动爪12上的支撑突出部34支撑在所述支撑面上。结合图4可以特别清楚地看出,与对配支承件28相比,支撑突出部34更进一步地朝向旋转锁闩10的旋转轴a伸出。此外,朝向旋转锁闩10的旋转轴a视之,支撑突出部34位于一个构建于对配支承件28与旋转锁闩10的开口14之间的平面中。如果未设置用于将止动爪12抬起的调节杆19,则支撑突出部34也可以构建在止动爪12上,其中构建于止动爪12上的支撑突出部34实现与构建于调节杆19上的支撑突出部34相同的功能。

下面以如图1所示的旋转锁闩10的闭合位置为出发点对所述锁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在所述闭合位置中,止动爪12支撑在旋转锁闩10的主卡槽17上并将这个旋转锁闩封锁,防止其旋开至开启位置。所述驱动构件借助开启信号使得蜗轮蜗杆传动装置18发生运动,从而将调节杆19或止动爪12抬起并从旋转锁闩10移开。在此情形下,通过构建于调节杆19上的导引区段36对第一支腿22进行导引。为此,导引区段36优选横向于或至少近乎垂直于对配支承件28定向。在未设调节杆19的情况下,导引区段36原则上也可以构建在止动爪12上。

如果止动爪12完全抬起,则支撑区段26与对配支承件28卡合,从而将止动爪12以与旋转锁闩10间隔一定距离的方式保持在抬起位置中(图2)。由于止动爪12不再封锁旋转锁闩10防止其旋开,旋转锁闩10能够通过支腿弹簧16的弹力旋开至开启位置(图3和图4)。

通过以与旋转锁闩10间隔一定距离的方式保持止动爪12,确保即使是在后盖或发动机罩在止动爪12抬起后未立即地、而是有所延迟地开启(例如由于首先还将位于后盖或发动机罩上的雪移除)的情况下,旋转锁闩10也能旋开至将锁扣释放的开启位置。

通过旋转锁闩10从闭合位置至开启位置的扭转,第一支腿22遇到斜坡30,且第一支腿22的支撑区段26与对配支承件28之间的卡合解除。同时,支撑突出部34抵靠在斜坡30的支撑面32上,故即使是在旋转锁闩10的开启位置中,止动爪12也尚且被保持在抬起位置中。

如果随后将旋转锁闩10从开启位置转回闭合位置,则在旋转锁闩10到达其闭合位置前,斜坡30防止支撑区段26与对配支承件28的卡合。一旦旋转锁闩10到达其闭合位置,则止动爪12和调节杆19能够立即不受阻碍地转回,并且重新通过止动爪12与主卡槽17的共同作用将旋转锁闩10封锁,防止其旋开至开启位置。

附图标记表

10旋转锁闩

12止动爪

14开口

16支腿弹簧

17主卡槽

18蜗轮蜗杆传动装置

19调节杆

20线圈

22第一支腿

24第二支腿

26支撑区段

28对配支承件

30斜坡

32支撑面

34支撑突出部

36导引区段

a旋转轴

b偏转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