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式绝缘子用分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52062发布日期:2019-11-06 00:26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柱式绝缘子用分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柱式绝缘子用分切装置。



背景技术:

支柱绝缘子主要用于发电厂及变电所的母线和电气设备的绝缘及机械固定,此外,支柱绝缘子常作为隔离开关和断路器等电气设备的组成部分,在绝缘子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极片需要通过分切装置将整块的铁片进行分割成条进行加工,随着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柱式绝缘子用分切装置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分割的宽度固定,不便进行随意调节,造成使用不便,人工对刀片进行润滑,耗时长,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柱式绝缘子用分切装置,解决了分割的宽度固定,不便进行随意调节,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人工对刀片进行润滑,耗时长,效率低的问题,达到了便于调节切割宽度,增加使用的便捷性,且便于对刀片滚轴进行刷油,进行润滑,增加工作效率的有益效果。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柱式绝缘子用分切装置,包括架体、传动辊、第一齿轮、减速电机、启动开关、外接电源线、皮带罩、第一皮带轮、皮带、第二皮带轮、切割滚轴、第二齿轮、调节装置和润滑装置,所述传动辊左右两端通过架体内侧中部左右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在传动辊右端,并且第一齿轮设置在架体内侧,所述减速电机底端与架体内侧底端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启动开关后端通过螺栓与架体前端右侧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外接电源线设置在启动开关底端,所述皮带罩左端与架体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皮带罩内部设置有第一皮带轮、皮带和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中部与减速电机右端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外侧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外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中部与切割滚轴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切割滚轴左右两端设置在架体上端左右两侧凹槽内且与架体上端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在切割滚轴右端,所述第二齿轮外侧轮齿与第一齿轮外侧轮齿相互啮合,所述调节装置设置在切割滚轴外侧,所述润滑装置设置在架体上端,所述调节装置由刻度尺、防转槽、分切刀、防转块、调节环和固定环组成,所述刻度尺底端与切割滚轴顶端后侧固定连接,所述防转槽设置在切割滚轴顶端中部,所述分切刀设置在切割滚轴外侧,所述防转块顶端与分切刀内侧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防转块设置在防转槽内部,所述调节环设置在分切刀右侧,所述调节环内侧与切割滚轴外侧相互贴合,所述固定环设置在分切刀左端,所述固定环内侧与切割滚轴外侧相互贴合,所述润滑装置由油罐、注油管、活塞杆、输油管、刷体、支撑架、集油腔、滴油口和油刷组成,所述油罐右端与架体左端下侧固定连接,所述注油管下端与油罐左端上侧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下端设置在油罐内部,所述活塞杆垂直贯穿油罐顶端中部且与油罐顶端滑动连接,所述输油管下端穿过油罐左端下侧且与油罐左端下侧固定连接,所述输油管上端与刷体左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底端与架体顶端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刷体下端与支撑架上端转动连接,所述集油腔设置在刷体内部下端,所述滴油口设置在刷体顶端,并且滴油口下端与集油腔顶端相互贯通,所述油刷底端与刷体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减速电机和启动开关均与外接电源线电连接,所述减速电机与启动开关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刻度尺顶部呈弧面,且刻度尺顶部与切割滚轴外表面呈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环由第一调节块和第二调节块组成,所述第一调节块上端与第二调节块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块下端与第二调节块下端卡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块和第二调节块均为半圆环状,且厚度均为1cm,两者合并后无任何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环右端由两个半圆环组成,且两个半圆环通过螺栓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滴油口设置有两个以上,且滴油口隐藏在油刷内。

进一步的,所述刷体在支撑架上从下往上转动范围为0-135度,且向下转动到底时,油刷底部正好触及切割滚轴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减速电机型号为GV32-200-210~1800SB。

进一步的,所述分切刀材质为高速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分割的宽度固定,不便进行随意调节,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本设计提出调节装置设计,解决了分割的宽度固定,不便进行随意调节,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将分切刀套在切割滚轴上,并且防转块插入防转槽中,接着将第一调节块和第二调节块打开,接着将第一调节块和第二调节块套在切割滚轴上,并将合在一起,接着更据需要对照刻度尺添加调节环的数目,最后安装固定环,使得分切刀和调节环不再随意移动,达到便于调节切割宽度,增加使用的便捷性的有益效果。

2)、为解决人工对刀片进行润滑,耗时长,效率低的问题,本设计提出润滑装置设计,解决了人工对刀片进行润滑,耗时长,效率低的问题,将活塞杆向下压,通过活塞杆将油罐内的润滑油挤入输油管中,接着润滑油通过输油管进入到集油腔中,并从滴油口中挤出,将油刷浸湿,然后通过油刷刷涂润滑油,达到便于对刀片滚轴进行刷油,进行润滑,增加工作效率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皮带罩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装置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润滑装置内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环结构示意图;

图中:架体-1、传动辊-2、第一齿轮-3、减速电机-4、启动开关-5、外接电源线-6、皮带罩-7、第一皮带轮-8、皮带-9、第二皮带轮-10、切割滚轴-11、第二齿轮-12、调节装置-13、润滑装置-14、刻度尺-131、防转槽-132、分切刀-133、防转块-134、调节环-135、固定环-136、油罐-141、注油管-142、活塞杆-143、输油管-144、刷体-145、支撑架-146、集油腔-147、滴油口-148、油刷-149、第一调节块-1351、第二调节块-1352。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方案中:

调节装置13、润滑装置14、刻度尺131、防转槽132、分切刀133、防转块134、调节环135、固定环136、油罐141、注油管142、活塞杆143、输油管144、刷体145、支撑架146、集油腔147、滴油口148、油刷149、第一调节块1351、第二调节块1352为本实用新型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

架体1、传动辊2、第一齿轮3、减速电机4、启动开关5、外接电源线6、皮带罩7、第一皮带轮8、皮带9、第二皮带轮10、切割滚轴11、第二齿轮12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与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柱式绝缘子用分切装置:包括架体1、传动辊2、第一齿轮3、减速电机4、启动开关5、外接电源线6、皮带罩7、第一皮带轮8、皮带9、第二皮带轮10、切割滚轴11、第二齿轮12、调节装置13和润滑装置14,传动辊2左右两端通过架体1内侧中部左右两端转动连接,第一齿轮3固定在传动辊2右端,并且第一齿轮3设置在架体1内侧,减速电机4底端与架体1内侧底端右侧固定连接,启动开关5后端通过螺栓与架体1前端右侧中部固定连接,外接电源线6设置在启动开关5底端,皮带罩7左端与架体1右端固定连接,皮带罩7内部设置有第一皮带轮8、皮带9和第二皮带轮10,第一皮带轮8中部与减速电机4右端转轴固定连接,第一皮带轮8外侧通过皮带9与第二皮带轮10外侧转动连接,第二皮带轮10中部与切割滚轴11右端固定连接,切割滚轴11左右两端设置在架体1上端左右两侧凹槽内且与架体1上端左右两侧转动连接,第二齿轮12固定在切割滚轴11右端,第二齿轮12外侧轮齿与第一齿轮3外侧轮齿相互啮合,调节装置13设置在切割滚轴11外侧,润滑装置14设置在架体1上端,调节装置13由刻度尺131、防转槽132、分切刀133、防转块134、调节环135和固定环136组成,刻度尺131底端与切割滚轴11顶端后侧固定连接,防转槽132设置在切割滚轴11顶端中部,分切刀133设置在切割滚轴11外侧,防转块134顶端与分切刀133内侧顶端固定连接,防转块134设置在防转槽132内部,调节环135设置在分切刀133右侧,调节环135内侧与切割滚轴11外侧相互贴合,固定环136设置在分切刀133左端,固定环136内侧与切割滚轴11外侧相互贴合,润滑装置14由油罐141、注油管142、活塞杆143、输油管144、刷体145、支撑架146、集油腔147、滴油口148和油刷149组成,油罐141右端与架体1左端下侧固定连接,注油管142下端与油罐141左端上侧固定连接,活塞杆143下端设置在油罐141内部,活塞杆143垂直贯穿油罐141顶端中部且与油罐141顶端滑动连接,输油管144下端穿过油罐141左端下侧且与油罐141左端下侧固定连接,输油管144上端与刷体145左端固定连接,支撑架146底端与架体1顶端后端固定连接,刷体145下端与支撑架146上端转动连接,集油腔147设置在刷体145内部下端,滴油口148设置在刷体145顶端,并且滴油口148下端与集油腔147顶端相互贯通,油刷149底端与刷体145顶端固定连接,减速电机4和启动开关5均与外接电源线6电连接,减速电机4与启动开关5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刻度尺131顶部呈弧面,且刻度尺131顶部与切割滚轴11外表面呈同一水平面,便于安装分切刀133时,确定两把分切刀133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环135由第一调节块1351和第二调节块1352组成,所述第一调节块1351上端与第二调节块1352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块1351下端与第二调节块1352下端卡扣连接,便于调节环135的装卸。

其中,所述第一调节块1351和第二调节块1352均为半圆环状,且厚度均为1cm,两者合并后无任何凸起,能有效的通过增减调节环135的数量,进行间距调整。

其中,所述固定环136右端由两个半圆环组成,且两个半圆环通过螺栓固定,能有效的防止分切刀133和调节环135随意移动。

其中,所述滴油口148设置有两个以上,且滴油口148隐藏在油刷149内,能有效的将油刷149浸湿,便于油刷149涂抹润滑油。

其中,所述刷体145在支撑架146上从下往上转动范围为0-135度,且向下转动到底时,油刷149底部正好触及切割滚轴11外表面,便于油刷149涂抹润滑油,且便于装置工作时刷体145的安放。

其中,所述减速电机4型号为GV32-200-210~1800SB,运行平稳,噪声小,散热快,耗能低。

其中,所述分切刀133材质为高速钢,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耐热性。

本专利所述的分切刀133材质为高速钢,高速钢(HSS)是一种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耐热性的工具钢,又称高速工具钢或锋钢,俗称白钢,高速钢是美国的F.W.泰勒和M.怀特于1898年创制的,高速钢的工艺性能好,强度和韧性配合好,因此主要用来制造复杂的薄刃和耐冲击的金属切削刀具,也可制造高温轴承和冷挤压模具等,除用熔炼方法生产的高速钢外,20世纪6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粉末冶金高速钢,它的优点是避免了熔炼法生产所造成的碳化物偏析而引起机械性能降低和热处理变形。

工作原理:首先将外接电源线6接入电源中,然后将分切刀133套在切割滚轴11上,并且分切刀133上的防转块134插入防转槽132中,避免分切刀133转动,接着将第一调节块1351和第二调节块1352打开,接着将第一调节块1351和第二调节块1352套在切割滚轴11上,并将第一调节块1351和第二调节块1352合在一起,更据需要对照刻度尺131添加调节环135的数目,接着再次套入分切刀133以及调节环135,如此反复安装,以此来确定切割的宽度和数目,然后安装固定环136,使得分切刀133和调节环135不再随意移动,接着将切割滚轴11两端放置在架体1上端的凹槽中,第二齿轮12正好卡住第一齿轮3,进行分割时,通过启动开关5启动减速电机4,由减速电机4带动第一皮带轮8转动,第一皮带轮8通过皮带9带动第二皮带轮10转动,而第二皮带轮10在带动传动辊2转动传动辊2上的第一齿轮3带动第二齿轮12转动,使得切割滚轴11也随之转动,然后将金属片放置在传动辊2上,由传动辊2带动金属片移动,同时切割滚轴11上的分切刀133将金属片进行切割,切割完毕后对金属条进行收集,当分切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其进行润滑,将刷体145向下翻转使得油刷149触及分切刀133、切割滚轴11和第二齿轮12,接着启动减速电机4,使得切割滚轴11转动,然后将活塞杆143向下压,通过活塞杆143将油罐141内的润滑油挤入输油管144中,接着润滑油通过输油管144进入到集油腔147中,并从滴油口148中挤出,将油刷149浸湿,然后通过油刷149对分切刀133、切割滚轴11和第二齿轮12刷涂润滑油,结束后,将刷体145向上翻起,并停止转动,本设计提出调节装置13设计,解决了分割的宽度固定,不便进行随意调节,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将分切刀133套在切割滚轴11上,并且防转块134插入防转槽132中,接着将第一调节块1351和第二调节块1352打开,接着将第一调节块1351和第二调节块1352套在切割滚轴11上,并将合在一起,接着更据需要对照刻度尺131添加调节环135的数目,最后安装固定环136,使得分切刀133和调节环135不再随意移动,达到便于调节切割宽度,增加使用的便捷性的有益效果,本设计提出润滑装置14设计,解决了人工对刀片进行润滑,耗时长,效率低的问题,将活塞杆143向下压,通过活塞杆143将油罐141内的润滑油挤入输油管144中,接着润滑油通过输油管144进入到集油腔147中,并从滴油口148中挤出,将油刷149浸湿,然后通过油刷149刷涂润滑油,达到便于对刀片滚轴进行刷油,进行润滑,增加工作效率的有益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