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茸的快速切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67203发布日期:2019-12-20 21:28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松茸的快速切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药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松茸的快速切片装置。



背景技术:

松茸是一种纯天然的珍稀名贵食用菌,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青睐,其年产量稀少,且目前不能进行人工培植。我国是松茸的主要出口国,每年会有大量的松茸出口到欧洲和日本等地。由于松茸本身价格昂贵,在传统加工中通常采用手工进行松茸的切片处理,但是目前市场对松茸的需求量较大,人工切片难以满足松茸的切片加工量,且人工切片存在厚薄不均匀,加工者熟练程度不同和个体差异等原因,加工出的松茸片形状差异较大,影响松茸产品的品质。目前市面上已有针对菌类的切片机,但是该类切片机对切片产品的损伤较大,且切出的片状形状不规则、厚度不均匀,通常只适用于相对廉价产品的切片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松茸的快速切片装置,该装置可自动排列和传送松茸,纵向快速切割,切片平整、厚度均匀,且可对切片进行筛分,该装置有效提高了切片效率,保证了松茸产品品质。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松茸的快速切片装置,包括进料斗、传送带、切割刀头和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进料斗下方的排列板,所述排列板呈“v”形,所述“v”形板下方设有振动器;所述传送带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和第三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与排列板相接,其中部设有纵向放置松茸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传送带为网格状传送带,与第一传送带相接,所述第三传送带设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上下带之间,向第二传送带侧面运转;所述切割刀头设于第一传送带上方,由多片同轴、平行的圆形刀片组成,所述圆形刀片部分位于第一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器设有两个,分别位于“v”形排列板两侧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v”形排列板的两板交接处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横切面呈弧形。松茸可在第二凹槽内纵向依次排列,保证后续切割的正常进行。第二凹槽槽身设计呈弧形,内壁光滑,可减少对松茸的损伤。

进一步地,所述排列板下端部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二凹槽形成通孔。挡板挡住未经排列好的松茸,排列好的松茸经通孔滑到第一传送带上,保证松茸依次纵向排列,便于后续纵向切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的横切面呈长方形。

进一步地,所述切割刀头穿设于刀轴上,所述刀轴与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切割刀头外部设有刀头罩。增加装置的安全性,避免对人员造成伤害,且可一定程度上保护切割刀头。

进一步地,所述切割刀头的圆形刀片有2~8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送带两端设有防漏台。防止较小的松茸切片从第二传送带的端部掉下,保证较小的松茸切片掉到第三传送带上,对松茸切片进行有效的筛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进料斗下方的出口处设有呈“v”形的排列板,排列板的“v”形连接处设计成圆弧形凹槽,并在在排列板上安装振动器,松茸从进料斗排出时经排列板送往传送带。松茸在排列板上经振动器振动依次纵向排列到第二凹槽中,同时排列板具有一定倾斜角度,松茸从第二凹槽中向下滑往第一传送带的第一凹槽内,使的松茸排列整齐。第二凹槽设计成圆弧形凹槽有效较少运送过程中对松茸的损伤。

2、本实用新型的切割刀头由多片同轴且平行的圆形刀片组成,第一传送带设纵向放置松茸的第一凹槽,且切割刀头设于第一传送带上方,圆形刀片部分位于第一凹槽内,实现了对松茸快速纵向的切片,切片平整、厚薄均一。

3、本实用新型设呈网格状的第二传送带,和位于第二传送带上下带之间的第三传送带,小块的边料从网格状的第二传送带漏下落到第三传送带上,实现对松茸切片的筛分,获得较高品质的松茸切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松茸的快速切片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松茸的快速切片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排列板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传送带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传送带的横切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传送带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切割刀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进料斗;2:切割刀头;21:圆形刀片;22:刀轴;23:刀头罩;3:第一传送带;31:第一凹槽;4:第二传送带;41:防漏台;5:第三传送带;6:排列板;61:振动器;62:第二凹槽;63:挡板;7: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接”、“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方”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下方”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松茸的快速切片装置,该装置包括进料斗1、传送带、切割刀头2、电机7和排列板6。所述排列板6设置于进料斗1下方的出料口处,一端与进料斗1的出料口相接,另一端与所述传送带相接。所述传送带包括第一传送带3、第二传送带4和第三传送带5;所述第一传送带3位于排列板6下方,一端与排列板6相接,另一端与位于其下方的第二传送带4相接;所述第三传送带5位于第二传送带4的上下带之间,向第二传送带4的侧面运转。所述切割刀头2与电机7相连,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3上方,并与第一传送带3相配合。

如图1~3所示,所述排列板6呈“v”形结构,其“v”形板的两侧板下方固定安装有振动器61,即所述振动器61有两个。所述振动器61与电源连接,振动器61振动频率可调节。排列板6的“v”形底部,即两个侧板的连接处设计第二凹槽62,优选所述第二凹槽62为圆弧形凹槽,即第二凹槽62的横切面视图为圆弧形,防止松茸在第一凹槽62内滑行时被损失。次外,排列板6下端部设有挡板63,所述挡板63与第二凹槽62形成通孔,挡板63防止未排列好的松茸被运到第一传送带3上,通孔供纵向依次排列的松茸经过。所述排列板6为倾斜缓坡设计。工作时,松茸从进料斗1的出口排到排列板6上,振动器61振动,带动排列板6呈一定频率振动,位于排列板6上的松茸被抖到第二凹槽62内纵向排列,第二凹槽62内的松茸依次下滑到第一传送带3上;还未被抖到第二凹槽62内的松茸被挡板63挡住,保证松茸依次纵向排列滑到第一传送带3上。

如图1~2和4~6所示,所述传送带包括第一传送带3、第二传送带4和第三传送带5。所述第一传送带3中部沿运行方向设有凹槽,即第一凹槽31,所述第一凹槽31横切面呈长方形,松茸依次、纵向放置于第一凹槽31内。松茸在第一凹槽31内经设置于第一传送带3上方的切割刀头2快速切割成片,并经第一传送带3传送到第二传送带4。所述第二传送带4为镂空的网格状传送带,用于筛分切割成片的松茸,较小的边料松茸片经空隙漏下,形态较好、较大的松茸片由第二传送带4传送至端部下方的收集箱中。所述第三传送带5横穿过第二传送带4中间,位于第二传送带4上下带之间,其相第二传送带4侧面运行,收集从第二传送带4上漏下的边料松茸片,并运至其端部下方的边料回收箱中进行收集。优选第二传送带4的两端部设有防漏台41,所述防漏台41位于第二传送带4的上带下方,防漏台41防止松茸片在第二传送带4端部漏下影响传送带正常运转,保证边料松茸片均漏下至第三传送带5上被回收。

如图1、2和7所示,所述切割刀头2主要由多片同轴、平行的圆形刀片21组成,多片所述圆形刀片21穿设于刀轴22上,相邻圆形刀片21的间距相等,且圆形刀片21间的距离和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优选圆形刀片21数量以2至8片为宜。所述刀轴22与电机7的输出端连接,由电机7带动运转。多片所述圆形刀片21下方部分位于第一传送带3上的第一凹槽31内,圆形刀片21旋转时即可切割纵向排布于第一凹槽31内的松茸。所述第一凹槽31横切面呈长方形,即底面平整且与侧面垂直,多片所述圆形刀片21与第一凹槽31的底面相切却不接触,与侧面相平行,确保切割刀头2正常运转,且能将松茸切断。优选所述切割刀头2外部设有刀头罩23,防止运转时操作人员不小心接触到切割刀头2造成危险,增加装置的安全性,同时保护切割刀头2避免其被外物损伤,延长其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