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套拆卸专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20179发布日期:2020-08-11 21:35阅读:10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套拆卸专用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套拆装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套拆卸专用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生产领域通用的轴套与轴配合的公差带在设计时一般选择为过渡配合,即在连接时可能出现轻微过盈也可能出现轻微间隙。当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轴套可能出现形变、腐蚀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轴套拆装时往往很困难。目前常用的通用拆卸工具为三爪拉马,即拉住联轴器外缘的三个点来将联轴器拉出,但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

⑴由于部分轴套与轴连接紧密,拉马爪无法插入,导致无法拆卸。

⑵由于部分轴套的厚度比较薄,在拆卸过程中拉马爪很难抓牢,导致无法拆卸。

⑶由于部分轴套与轴相对位置过大,导致拉马爪过短,进而无法使用,导致无法拆卸。

本专利旨在通过一种轴套拆卸专用工具,实现轴套的轻松拆卸。其关键技术点是整套的装置的使用灵活可调节性,特别是卡具的加入,保证了整个拆卸过程的连续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套拆卸专用工具。本实用新型在拆卸时使轴套在与轴相对位置过大时、轴套在与轴连接处过小时、轴套的厚度比较薄时、空间过小时都能很好的抓牢、固定、拆卸。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套拆卸专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装置、抓取装置以及设置在抓取装置上的卡具;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横梁以及设置在横梁中部的中心轴;所述横梁为长方形柱体,所述横梁的中部开设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两侧开各开设一条长条状通孔;所述圆形通孔内开设内螺纹;所述中心轴为杆状物,其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中心轴与所述横梁螺纹连接;所述抓取装置包括设置在中心轴两侧第一抓取装置和第二抓取装置;所述第一抓取装置通过锁母固定在横梁的长条状通孔内,所述第二抓取装置通过锁母固定在横梁的另一条长条状通孔内。

进一步,所述中心轴远离横梁的一端设置顶头,所述顶头的左端开设螺纹孔,所述顶头与所述中心轴螺纹连接,所述顶头右端面上设置滚珠,所述滚珠抵在轴的端部,其中,轴为待拆卸轴套的轴。

进一步,所述第一抓取装置包括:第一主柱以及第一拉爪;所述主柱与拉爪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抓取装置包括:第一主柱、第一延长杆以及第一拉爪;所述第一主柱与所述第一延长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延长杆与所述第一拉爪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主柱的左端通过锁母固定在横杆的长条形通孔内,右端开设螺纹孔;所述第一延长杆的左端部设置外螺纹,右端部开设螺纹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拉爪为“l”型弯折结构,所述第一拉爪的一端开设外螺纹,另一端为钩状机构。

进一步,所述第二抓取装置包括:第二主柱、第二延长杆、第二拉爪;所述第二抓取装置与所述第一抓取装置对称设置在所述横梁上。

进一步,所述卡具用于紧固所述第一拉爪和第二拉爪;所述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左卡具和右卡具,所述左卡具本体中部为弧形板状结构,弧形板的上部为上紧固板,下部为下紧固板,所述左卡具本体一体成型;所述右卡具与所述左卡具结构相同。

进一步,所述左卡具和右卡具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螺栓孔,其顶部通过第一螺栓连接,底部通过第二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现有的绝大部分轴套的拆卸,在拆卸时由于特制的拉爪可以保证拆卸过程很好的勾住轴套,且该工具加入了卡具能保证整个拆卸过程拉马头拉拽的牢固性。同时由于该工具两根主杆相对位置能调节,避免现有拉马无法调节的问题,从而保证不同尺寸的轴套的拆卸。由于增加了延长杆、使得的现有拉马无法使用的距离可以轻松的拆卸。中心轴顶头的引入使得在拆卸时顶丝头与轴之间在为滚动摩擦,很好的避免了轴头损坏和因轴头损坏变粗而造成拆卸时越拆越紧,甚至损坏而无法拉出。

2、本实用新型应用广泛,可以用于诸如电厂、工农业的采暖系统、工业水系统、生活水系统、凝结水系统、抽真空系统以及燃油、输灰、灌溉系统等绝大多数系统的中型、小型泵组风机等设备的轴套,有较好的通用性,本实用新型在拆卸时使轴套时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受力,防止发生因局部受力造成联轴器外缘变形和损坏。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主杆、延长杆、横梁、中心轴、中心轴顶头、卡具、拉爪组成,可以起到调整大小的作用,同时可以很好的保护轴套和泵轴,大大的提高了拆卸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轴套拆卸专用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轴套拆卸专用工具中横梁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轴套拆卸专用工具中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横梁;2、锁母;3、中心轴;4、第一主柱;

5、第一延长杆;6、卡具;7、第一拉爪;8、顶头;

81、滚珠;9、轴;10、轴套;11、第二主柱;

12、第二延长杆;13、第二拉爪;61、第一螺栓;62、螺母;

63、左卡具;64、右卡具;65、第二螺栓;66、上紧固板;

67、下紧固板;68、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2所示的一种轴套拆卸专用工具,定位装置、抓取装置以及设置在抓取装置上的卡具;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横梁以及设置在横梁中部的中心轴;所述横梁为长方形柱体,所述横梁的中部开设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两侧开各开设一条长条状通孔;所述圆形通孔内开设内螺纹;所述中心轴为杆状物,其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中心轴与所述横梁螺纹连接;所述抓取装置包括设置在中心轴两侧第一抓取装置和第二抓取装置;所述第一抓取装置通过锁母固定在横梁的长条状通孔内,所述第二抓取装置通过锁母固定在横梁的另一条长条状通孔内。

其中,中心轴远离横梁的一端设置顶头,所述顶头的左端开设螺纹孔,所述顶头与所述中心轴螺纹连接,所述顶头右端面上设置滚珠,所述滚珠抵在轴的端部,其中,轴为待拆卸轴套的轴。

其中,第一抓取装置包括:第一主柱以及第一拉爪;所述主柱与拉爪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当轴套距离轴的端部多长时,可在第一柱柱和第一拉爪之间增加第一延长杆。第一主柱的左端通过锁母固定在横杆的长条形通孔内,右端开设螺纹孔;所述第一延长杆的左端部设置外螺纹,右端部开设螺纹孔。第一拉爪为“l”型弯折结构,所述第一拉爪的一端开设外螺纹,另一端为钩状机构。第二抓取装置包括:第二主柱、第二延长杆、第二拉爪;所述第二抓取装置与所述第一抓取装置对称设置在所述横梁上。

如图3所示,卡具用于紧固所述第一拉爪和第二拉爪;所述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左卡具和右卡具,所述左卡具本体中部为弧形板状结构,弧形板的上部为上紧固板,下部为下紧固板,所述左卡具本体一体成型;所述右卡具与所述左卡具结构相同。左卡具和右卡具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螺栓孔,其顶部通过第一螺栓连接,底部通过第二螺栓连接。

另外,优选的实施方式为:

主杆的长度为150mm~200mm、直径为20mm、一端中心开14mm的英制内螺纹,另一端制作为m14mm的外螺纹。

延长杆的长度为150mm~200mm、直径为20mm、一端中心开14mm的英制内螺纹,另一端制作为m14mm的外螺纹。

拉爪的长度为100mm、直径为20mm,一端制作为m14mm的外螺纹。

长条形通孔的长度为130mm~170mm、宽度为16mm。

圆形通孔的直径为25mm~30mm。

本实用新型应用广泛,可以用于诸如电厂、工农业的采暖系统、工业水系统、生活水系统、凝结水系统、抽真空系统以及燃油、输灰、灌溉系统等绝大多数系统的中型、小型泵组风机等设备的轴套,有较好的通用性,本实用新型在拆卸时使轴套时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受力,防止发生因局部受力造成联轴器外缘变形和损坏。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主杆、延长杆、横梁、中心轴、中心轴顶头、卡具、拉爪组成,可以起到调整大小的作用,同时可以很好的保护轴套和泵轴,大大的提高了拆卸的效率。

工作方式:

使用时,将中心杆的顶头抵住待拆卸轴的端部,调节上横梁上的第一抓取装置和第二抓取装置卡紧轴套,再用卡具固定好第一拉爪和第二拉爪,完整定位和组装。逆时针转动横梁,横梁带动第一抓取装置和第二抓取装置向外旋转,同时,抓取装置将轴套向外拉出。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现有的绝大部分轴套的拆卸,在拆卸时由于特制的拉爪可以保证拆卸过程很好的勾住轴套,且该工具加入了卡具能保证整个拆卸过程拉马头拉拽的牢固性。同时由于该工具两根主杆相对位置能调节,避免现有拉马无法调节的问题,从而保证不同尺寸的轴套的拆卸。由于增加了延长杆、使得的现有拉马无法使用的距离可以轻松的拆卸。中心轴顶头的引入使得在拆卸时顶丝头与轴之间在为滚动摩擦,很好的避免了轴头损坏和因轴头损坏变粗而造成拆卸时越拆越紧,甚至损坏而无法拉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