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铁保持型电子把手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2947发布日期:2020-05-06 22:25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铁保持型电子把手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把手锁,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磁铁保持型电子把手锁。



背景技术:

电子把手锁是将传统的钥匙开锁、刷卡开锁、生物识别开锁或者密码开锁移植到门把手上,实现多种形式的把手开锁。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子把手锁的功能性、装饰性、简洁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门把手锁结构复杂、松散、不集中,所需安装空间大,其很多部件安装在把手内,造成其结构复杂,维修及十分麻烦,可靠性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电磁铁保持型电子把手锁,通过磁铁选择合适角度,实现锁的开启,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使用者寿命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磁铁保持型电子把手锁,还包括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方棒、方棒接头、离合销和磁铁装置,所述方棒接头安装所述磁铁装置,所述磁铁装置包括线圈架、线圈和磁铁滑块,所述线圈架缠绕有线圈,所述线圈架中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所述磁铁滑块,通过线圈通电,推动所述磁铁滑块直线移动,所述磁铁滑块向远离所述方棒一端延伸纵杆,所述纵杆一端固接离合销,所述离合销的两侧凸出卡杆,所述方棒接头设有纵杆移动的孔槽,所述孔槽外侧开有卡杆移动的滑槽,卡杆常置于滑槽内,所述方棒向所述方棒接头方向延伸连接头,所述连接头插入所述孔槽,所述连接头对应所述卡杆设有卡槽。

进一步,所述方棒接头包括外把手头和延伸的接头件,所述外把手头安装所述磁铁装置,所述接头件设有纵杆移动的孔槽。

进一步,还包括外握杆和内握杆,所述外握杆通过外把手连接外锁盖,所述内握杆通过内把手连接内锁盖,所述外把手设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由外握杆到内依次设有电子开锁装置、电路板、电池和离合机构,所述内把手设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由内握杆到外依次设有第一弹簧和内把手头,所述方棒插入所述内把手头,所述第一弹簧顶住所述方棒,所述方棒的另一端顶住所述外把手头。

进一步,所述容置槽外侧设有保持铁板。

进一步,所述纵杆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纵杆,所述第二弹簧位于空腔内,限位于所述线圈架和磁铁滑块之间。

进一步,所述空腔在靠近所述离合销的开口位置设有抵接所述第二弹簧的限位板。

进一步,所述外把手头一端开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安装所述磁铁装置。

进一步,所述外把手头在所述容置槽外侧安装固定板。

进一步,所述电子开锁装置为刷卡开锁、生物识别开锁或者密码开锁。

进一步,所述方棒接头外侧面设有外卡凸,外把手对应外卡凸开有外卡口,内把手头设有内卡凸,内把手对应内卡凸设有内卡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磁铁保持型电子把手锁,还包括离合机构,离合机构包括方棒、方棒接头、离合销和磁铁装置,方棒接头安装磁铁装置,磁铁装置包括线圈架、线圈和磁铁滑块,线圈架缠绕有线圈,线圈架中部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磁铁滑块,通过线圈通电,推动磁铁滑块直线移动,磁铁滑块向远离外把手头一端延伸纵杆,纵杆一端固接离合销,离合销的两侧凸出卡杆,方棒接头设有纵杆移动的孔槽,孔槽外侧开有卡杆移动的滑槽,方棒向外把手头方向延伸连接头,连接头插入孔槽,连接头对应卡杆设有卡槽,当线圈通电,磁铁滑块带动离合销进入卡槽,当线圈反向通电时,磁铁滑块弹回,离合销的卡杆离开卡槽,实现闭锁。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离合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外把手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离合机构的主视图;

图6是闭锁状态时图5中a-a向的剖视图;

图7是开锁状态时图5中a-a向的剖视图;

图8是实施例2离合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线圈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10是实施例2闭锁状态时图5中a-a向的剖视图;

图11是实施例2开锁状态时图5中a-a向的剖视图;

图12是实施例3的方棒接头主视图;

图13是图12的b-b向剖视图;

图14是外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内把手头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内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握杆;2——内握杆;

3——外把手;4——外锁盖;

5——内把手;6——内锁盖;

7——第一内腔;8——电子开锁装置;

9——电路板;10——电池;

11——离合机构;12——第二内腔;

13——第一弹簧;14——内把手头;

15——方棒;16——方棒接头;

17——离合销;18——外把手头;

19——接头件;20——容置槽;

21——保持铁板;22——线圈架;

23——线圈;24——磁铁滑块;

25——空腔;26——纵杆;

27——卡杆;28——孔槽;

29——滑槽;30——连接头;

31——内槽;32——卡槽;

33——固定板;34——第二弹簧;

35——限位板;36——外卡凸;

37——外卡口;38——内卡凸;

39——内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磁铁保持型电子把手锁,包括外握杆1和内握杆2,外握杆1通过外把手3连接外锁盖4,内握杆2通过内把手5连接内锁盖6,外把手3设有第一内腔7,第一内腔7由外握杆1到内依次设有电子开锁装置8、电路板9、电池10和离合机构11,由于部件均设置于外把手3内,外握杆1和内握杆2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电子开锁装置8为刷卡开锁、生物识别开锁或者密码开锁,生物识别开锁包括指纹开锁、面部识别开锁等,内把手5设有第二内腔12,第二内腔12由内握杆2到外依次设有第一弹簧13和内把手头14,第一弹簧13推动方棒15,方棒15的另一端顶住外把手头18,离合机构11包括方棒15、方棒接头16、离合销17和磁铁装置,方棒接头16包括外把手头18和延伸的接头件19,外把手头18一端开有容置槽20,容置槽20外侧设有保持铁板21,容置槽20内安装磁铁装置,磁铁装置包括线圈架22、线圈23和磁铁滑块24,线圈架22缠绕有线圈23,线圈架22中部设有空腔25,空腔25内设有磁铁滑块24,通过线圈23通电,推动磁铁滑块24直线移动,磁铁滑块24向远离外把手头18一端延伸纵杆26,纵杆26一端固接离合销17,离合销17的两侧凸出卡杆27,接头件19设有纵杆26移动的孔槽28,接头件19在孔槽28外侧开有卡杆27移动的滑槽29,方棒15插入内把手头14,方棒15向外把手头18方向延伸连接头30,连接头30插入孔槽28,因为孔槽28截面为圆形,连接头30截面同样为圆形,方棒15截面为方形,只有连接头30可以插入孔槽28,由于第一弹簧13的推动,方棒15抵在接头件30外端,连接头30对应离合销17设有内槽31,连接头30对应卡杆27设有卡槽32。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

闭锁状态时,离合销17和连接头30分离,磁铁滑块24吸在保持铁板21上,当开锁时,开门者通过电子开锁装置8开锁,此时线圈23通电,磁铁滑块24在线圈23的推动下,向方棒15方向移动,磁铁滑块24的纵杆26带动离合销17向连接头30移动,离合销17的卡杆27进入连接头30的卡槽32,此时转动外握杆1,通过离合销17带动方棒15转动,方棒15带动锁体的拨叉转动,令其锁舌回缩,即可打开锁,开锁完成后,线圈23反方向通电,离合销17和磁铁滑块24反方向移动,离合销17的卡杆27离开卡槽32,此时,转动外握杆1也无法开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大致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其区别在于:

参阅图8至图11,本实施例不设置保持铁板21,外把手头18在容置槽20外侧安装固定板33,第二弹簧34套设于纵杆26,第二弹簧34位于空腔25内,限位于线圈架22和磁铁滑块24之间,空腔25在靠近离合销17的开口位置设有抵接第二弹簧34的限位板35,限位板35上的开口位置只能让纵杆26伸出。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

闭锁状态时,在第二弹簧34的作用下,磁体滑块24滑向远离方棒连接头30的一端,带动离合销17走出方棒连接头30,离合销17和连接头30分离,使用者转动外握杆1也无法开锁,当开锁时,开门者通过电子开锁装置8开锁,此时线圈23通电,磁铁滑块24在线圈23的推动下,向方棒15方向移动,磁铁滑块24的纵杆26带动离合销17向连接头30移动,离合销17的卡杆27进入连接头30的卡槽32,转动外握杆1,方棒15带动锁体的拨叉转动,令其锁舌回缩,即可打开锁,开锁完成后,线圈23断电,此时第二弹簧34将磁铁滑块24向反方向推动,离合销17同时移动,离合销17的卡杆27离开卡槽32。

实施例3:

参阅图12至16,方棒接头16为圆柱形,内部设有容置槽20和孔槽28,方棒接头16外侧面设有外卡凸36,外把手3对应外卡凸36开有外卡口37,通过外卡凸36和外卡口37的固接实现方棒接头16和外把手3的固接,实现方棒接头16和外把手3的固接,内把手头14设有内卡凸38,内把手5对应内卡凸38设有内卡口39,实现内把手头14和内把手5的固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