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尾随联动互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3014发布日期:2020-04-28 19:52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尾随联动互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尾随联动互锁系统。



背景技术:

银行分为现金区和办公区,处于工作需求,银行的工作人员时不时要在现金区和办公区之间走动,办公区至现金区往往安装有两扇门,以确保安全。本实用新型防尾随联动互锁系统主要应用于银行现金区与大厅办公区的联动门上,其对两扇门体进行联动控制,打开其中一扇门,另外的门体会自动上锁,无法使用门禁机或机械钥匙打开。只有两扇门体都关闭,系统才会解除上锁。防止人员尾随进入银行现金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防尾随联动互锁系统,能够确保在外门打开的时候,内门无法打开,在内门打开的时候,外门无法打开,确保银行工作人员在现金区和办公区走动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设置临时锁定按钮和临时解锁按钮,增强了通过外门、通道、内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尾随联动互锁系统,包括外门、内门、外门与内门之间的通道、联动控制盒、语音盒、外门嵌入式锁体、内门嵌入式锁体、外门门禁机和内门门禁机,所述外门嵌入式锁体设置在所述外门上,所述内门嵌入式锁体设置在所述内门上,所述外门嵌入式锁体和内门嵌入式锁体与所述联动控制盒电连接,所述联动控制盒与电源电连接,所述语音盒与所述联动控制盒电连接,所述外门的内外两侧各设一个外门门禁机,所述内门的内外两侧各设一个内门门禁机,所述外门门禁机和内门门禁机与所述联动控制盒电连接,所述外门嵌入式锁体上设有外锁体锁死装置用于锁死外门嵌入式锁体,所述内门嵌入式锁体上设有内锁体锁死装置用于锁死内门嵌入式锁体,所述外锁体锁死装置和内锁体锁死装置的状态信号反馈至联动控制盒,所述外锁体锁死装置和内锁体锁死装置断电后处于解锁状态。

具体的,所述联动控制盒通过互锁信号控制所述外锁体锁死装置和内锁体锁死装置,所述互锁信号包括:

①、外门嵌入式锁体和内门嵌入式锁体同时处于锁定状态时,外锁体锁死装置和内锁体锁死装置同时处于解锁状态;

②、外门嵌入式锁体处于解锁状态同时内门嵌入式锁体处于锁定状态时,外锁体锁死装置处于解锁状态,内锁体锁死装置处于锁定状态;

③、外门嵌入式锁体处于锁定状态同时内门嵌入式锁体处于解锁状态时,外锁体锁死装置处于锁定状态,内锁体锁死装置处于解锁状态。

具体的,所述联动控制盒通过四芯总线与所述外门门禁机和内门门禁机电连接,所述四芯总线由两根电源线和两根通讯线组成。

具体的,所述联动控制盒通过四芯总线与所述外门嵌入式锁体和内门嵌入式锁体,所述四芯总线由两根电源线和两根通讯线组成。

优选的,所述语音盒在外门外侧、通道内、内门内侧各设一个,用于报警和实时语音沟通。

优选的,所述外门和内门位于通道内的一侧各设有一个临时锁定按钮和临时解锁按钮,所述临时锁定按钮与所述联动控制盒电连接,仅当外门嵌入式锁体和内门嵌入式锁体同时处于锁定状态时,按下外门或内门上的临时锁定按钮,外锁体锁死装置和内锁体锁死装置同时处于锁定状态,该锁定状态通过定时t1时间后解除锁定状态,或者通过按下临时解锁按钮解除锁定状态。

优选的,所述外门和内门位于通道内的一侧各设有一个报警按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能够确保在外门打开的时候,内门无法打开,在内门打开的时候,外门无法打开,确保银行工作人员在现金区和办公区走动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设置临时锁定按钮和临时解锁按钮,增强了通过外门、通道、内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中:1、外门,2、内门,3、通道,4、内门嵌入式锁体,5、内锁体锁死装置,6、内门门禁机,7、临时锁定按钮,8、临时解锁按钮,9、报警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尾随联动互锁系统,包括外门1、内门2、外门1与内门2之间的通道3、联动控制盒(图纸未示出)、语音盒(图纸未示出)、外门嵌入式锁体(图纸未示出)、内门嵌入式锁体4、外门门禁机(图纸未示出)和内门门禁机6,所述外门嵌入式锁体设置在所述外门1上,所述内门嵌入式锁体4设置在所述内门2上,所述外门嵌入式锁体和内门嵌入式锁体4与所述联动控制盒电连接,所述联动控制盒与电源电连接,所述语音盒与所述联动控制盒电连接,所述外门1的内外两侧各设一个外门门禁机,所述内门2的内外两侧各设一个内门门禁机6,所述外门门禁机和内门门禁机6与所述联动控制盒电连接,所述外门嵌入式锁体上设有外锁体锁死装置用于锁死外门嵌入式锁体,所述内门嵌入式锁体4上设有内锁体锁死装置5用于锁死内门嵌入式锁体4,所述外锁体锁死装置和内锁体锁死装置5的状态信号反馈至联动控制盒,所述外锁体锁死装置和内锁体锁死装置5断电后处于解锁状态。

具体的,所述联动控制盒通过互锁信号控制所述外锁体锁死装置和内锁体锁死装置5,所述互锁信号包括:

①、外门嵌入式锁体和内门嵌入式锁体4同时处于锁定状态时,外锁体锁死装置和内锁体锁死装置5同时处于解锁状态;

②、外门嵌入式锁体处于解锁状态同时内门嵌入式锁体4处于锁定状态时,外锁体锁死装置处于解锁状态,内锁体锁死装置5处于锁定状态;

③、外门嵌入式锁体处于锁定状态同时内门嵌入式锁体4处于解锁状态时,外锁体锁死装置处于锁定状态,内锁体锁死装置5处于解锁状态。

具体的,所述联动控制盒通过四芯总线与所述外门门禁机和内门门禁机6电连接,所述四芯总线由两根电源线和两根通讯线组成。

具体的,所述联动控制盒通过四芯总线与所述外门嵌入式锁体和内门嵌入式锁体4,所述四芯总线由两根电源线和两根通讯线组成。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语音盒在外门1外侧、通道3内、内门2内侧各设一个,用于报警和实时语音沟通。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外门1和内门2位于通道3内的一侧各设有一个临时锁定按钮7和临时解锁按钮8,所述临时锁定按钮7与所述联动控制盒电连接,仅当外门嵌入式锁体和内门嵌入式锁体4同时处于锁定状态时,按下外门1或内门2上的临时锁定按钮7,外锁体锁死装置和内锁体锁死装置5同时处于锁定状态,该锁定状态通过可以通过一下几种方式解除锁定状态:

①、定时t1时间后同时解除外锁体锁死装置和内锁体锁死装置5的锁定状态;

②、当按下外门1上的临时锁定按钮7,定时t1时间后解除内门2上的内锁体锁死装置5的锁定状态,定时t2时间后解除外门1上的外锁体锁死装置的锁定状态,t2>t1,若t1至t2时间内,通过内门门禁机6打开内门2,则外门1上的外锁体锁死装置一直处于锁定状态直至内门嵌入式锁体4处于锁定状态;

③、通过按下临时解锁按钮8同时解除外锁体锁死装置和内锁体锁死装置5的锁定状态;

④、通过按下外/内门2上的临时解锁按钮8,解锁外/内门2上的外/内锁体锁死装置5,通过外/内门门禁机6打开外/内门2,随后关闭外门1/内门2,解锁内/外门1上的内/外锁体锁死装置。上述几种方式能够防止其他人员在通行人员打开外门1后,从外面走到内门2的时间内,通过门禁机或机械解锁方式打开外门1,有利于通行人员顺利通行。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外门1和内门2位于通道3内的一侧各设有一个报警按钮9。

通行人员从外门1通行至内门2的通行步骤(内门2通行至外门1的步骤与之相同):

初始状态:外门1和内门2同时处于关闭状态,外门嵌入式锁体和内门嵌入式锁体4同时处于锁定状态,外锁体锁定装置和内锁体锁定状态同时处于解锁状态;

开外门1:通行人员通过外门门禁机进行验证,联动控制盒检测到验证通过,发送开锁命令给外门嵌入式锁体,同时发送锁定命令给内锁体锁死装置5,将内门嵌入式锁体4锁死,此时,外门1打开,内门嵌入式锁体4已经锁死,无法通过内门门禁机6或者机械钥匙打开;

关外门1:通行人员通过打开的外门1进入通道3后,随即关闭外门1,联动控制盒发送锁定命令给外门嵌入式锁体,同时发送解锁命令给内锁体锁死装置5,将内门嵌入式锁体4解除锁死状态,此时,外门1关闭,内门嵌入式锁体4处于非锁死的正常锁定状态,外门1和内门2均可以通过外门1/内门门禁机6或者机械钥匙打开;

临时锁定和解锁:当设有临时锁定按钮7和临时解锁按钮8,执行该步骤,否则跳过该步骤进入下一步骤,按下外门1内侧的临时锁定按钮7,外锁体锁死装置将外门嵌入式锁体锁死,内锁体锁死装置5将内门嵌入式锁体4锁死,外门1和内门2均不能通过外门1/内门门禁机6或者机械钥匙打开,通行人员走到内门2处,按下内门2上的临时解锁按钮8,解除内门2上的内锁体锁死装置5,使得内门嵌入式锁体4处于非锁死的正常锁定状态;

开内门2:通行人员通过内门门禁机6进行验证,联动控制盒检测到验证通过,发送开锁命令给内门嵌入式锁体4,同时发送锁定命令给外锁体锁死装置,将外门嵌入式锁体锁死,此时,内门2打开,外门嵌入式锁体已经锁死,无法通过内门门禁机6或者机械钥匙打开;

关内门2:通行人员通过打开的内门2进入通道3后,随即关闭内门2,联动控制盒发送锁定命令给内门嵌入式锁体4,同时发送解锁命令给外锁体锁死装置,将外门嵌入式锁体解除锁死状态,此时,内门2关闭,外门嵌入式锁体处于非锁死的正常锁定状态,外门1和内门2均可以通过外门1/内门门禁机6或者机械钥匙打开。

注:联动控制盒发送锁定命令给外/门嵌入式锁体时,外/门嵌入式锁体将关闭的外/内门2锁定,无法直接打开门,但可以通过外/内门门禁机6或者机械钥匙打开;联动控制盒发送锁定命令给外/内锁体锁死装置5时,外/内锁体锁死装置5将外/门嵌入式锁体锁死,外/内门2无法通过外/内门门禁机6或者机械钥匙打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