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贯入器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06870发布日期:2020-03-17 16:30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贯入器扳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贯入器扳手。



背景技术:

贯入器是一种现场检测仪器,经多年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实际运用,建立了稳定的各种相关关系数据库,已经成为我们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采集原始数据必不可少的一种仪器。

传统勘察贯入器安装需要两到三人配合完成,一人在上,一人在下,另一人旋转贯入器使其两根管连接、拆卸,使其整个工作费时费力,极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如何快速拆卸贯入器,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贯入器扳手,利用该扳手可完成单人拆装贯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贯入器扳手,包括:把身及与所述把身相连接的两个侧臂,当两个所述侧臂同时放入贯入器的两个凹槽内时,所述把身用于带动两个所述侧臂转动,以使两个所述侧臂带动贯入器转动。

优选地,两个所述侧臂平行设置于用于连接于两个所述侧臂端部的连接段上,所述把身连接于所述连接段上。

优选地,所述把身与两个所述侧臂相互平行设置于所述连接段上。

优选地,所述把身连接于所述连接段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把身焊接于所述连接段。

优选地,两个所述侧臂的端部均设有圆弧面。

优选地,两个所述侧臂和所述连接段均为镀锌钢件。

优选地,所述把身为碳素钢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勘察贯入器扳手,包括:把身及与把身相连接的两个侧臂,当两个侧臂同时放入贯入器的两个凹槽内时,把身用于带动两个侧臂转动,以使两个侧臂带动贯入器转动。

其中,把身可以为任意形式,主要是为了适配于工作人员手握的姿势,只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即可。两个侧臂之间的宽度要大于贯入器的两个凹槽的底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以使两个侧臂可以分别沿两个凹槽的侧面进入凹槽内。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两个侧臂可以带动贯入器转动,所以在旋转两个侧臂时,需要使一个侧臂与一个凹槽的接触点与把身的距离大于另一个侧臂与另一个凹槽的接触点与把身的距离,这样可以利用勘察贯入器扳手与贯入器的两个凹槽底面之间产生的杠杆原理转动贯入器。

在使用时,握住其中一个贯入器的其中一个器身,把两个侧臂分别对准另一个贯入器的器身接头处的两个凹槽,然后推动把身,使两个侧臂完全进入两个凹槽内,再握紧把身进行旋转,不仅可以完成贯入器的快速安装与拆卸,而且仅需一人即可完成安拆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贯入器扳手的示意图。

图1中:

1-侧臂、2-连接段、3-把身、4-圆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贯入器扳手,利用该扳手可完成单人拆装贯入器。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贯入器扳手的示意图。

一种贯入器扳手,包括:把身3及与把身3相连接的两个侧臂1,当两个侧臂1同时放入贯入器的两个凹槽内时,把身3用于带动两个侧臂1转动,以使两个侧臂1带动贯入器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贯入器的外周面为圆周面,通常在外圆周面上、以轴心为对称点设有两个向内凹陷的凹槽,本贯入器扳手用于带动贯入器上具有凹槽的部分旋转,以快速使贯入器带有凹槽的部分与其他部分连接或者拆卸。

其中,把身3可以为任意形式,主要是为了适配于工作人员手握的姿势,只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即可。两个侧臂1的长度可以为一致,也可以为不一致,当然,为了美观,可以设置为等长,两个侧臂1之间的宽度要大于贯入器的两个凹槽的底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以使两个侧臂1可以分别沿两个凹槽的侧面进入凹槽内。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两个侧臂1可以带动贯入器转动,所以在旋转两个侧臂1时,需要使一个侧臂1与一个凹槽的接触点与把身3的距离大于另一个侧臂1与另一个凹槽的接触点与把身3的距离,这样可以利用勘察贯入器扳手与贯入器的两个凹槽底面之间的杠杆原理转动贯入器。

在使用时,握住其中一个贯入器的其中一个器身,把两个侧臂1分别对准另一个贯入器的器身接头处的两个凹槽,然后推动把身3,使两个侧臂1完全进入两个凹槽内,再握紧把身3进行旋转,不仅可以完成贯入器的快速安装与拆卸,而且仅需一人即可完成安拆工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两个侧臂1平行设置于用于连接于两个侧臂1端部的连接段2上,把身3连接于连接段2上。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段2为用于连接两个侧臂1的中间部分,连接段2还用于连接把身3,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时,由于用户把握把身3,连接段2又与把身3连接,用户可能会碰到连接段2,出于此种考虑,可将连接段2上靠近把身3的位置设为光滑面,或者其他不容易伤害用户手部的形状,优选地,可将连接段2靠近把身3的端面设为弧形面,然后可以将此弧形面抛光。

侧臂1平行设置,可以匹配贯入器上的凹槽的形状,由于贯入器上具有的两个凹槽的底面为平行设置,可以使贯入器的侧壁更容易进入凹槽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将把身3与两个侧臂1相互平行设置于连接段2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提供的贯入器扳手在使用时,以贯入器的轴心为旋转中心,把身3受到用户推动的受力点距离贯入器的轴心的距离为力矩,推动贯入器的凹槽底面旋转,采用把身3与两个侧臂1相互平行设置的目的是使两个侧臂1与把身3处于同一平面内,使得在此贯入器扳手旋转时,侧臂1与把身3可以同平面旋转以在节省材料的基础上增加力矩,以达到省力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把身3连接于连接段2的中部。

需要说明的是,把身3可以设为杆状,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形状,此处采用方形杆状,也可以采用圆形杆状或者其他形状的杆状。其材料可以选用钢或者其他金属材料,当然,必要时也可以选用塑料等非金属材料,但是由于本贯入器扳手需要较大的扭转力,选用塑料等强度较低的非金属材料时可能会产生弯折或者断裂的情况,会降低本贯入器扳手的使用寿命。考虑到本申请所提供的贯入器扳手的强度,可以将把身3焊接于连接段2。

杆状的把身3具有两端部,其中一个端部连接于连接段2的中部,使本申请所提供的贯入器扳手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方向上的力矩相等,使其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均为力矩最长的杠杆。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两个侧臂1的端部均设有圆弧面4。

需要说明的是,圆弧面4设置于侧臂1的端部的端面上,此圆弧面4的加工形式可以为切割,由两个侧臂1相对的内侧面平行的外侧面向内侧面切割圆弧面4,圆弧面4与侧臂1的外侧面连接的端点与把手的距离大于圆弧面4与内侧面连接的端点,使得在侧臂1进入贯入器的凹槽内时可以更方便,相对于平面端面来说,更容易插入贯入器的凹槽内。

可选的,也可以将两个侧臂1的端部相对的两个角设置有倒角,倒角的作用类似于上述圆弧面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两个侧臂1和连接段2均为镀锌钢件。

需要说明的是,镀锌钢件是指将普通碳素建筑钢经过镀锌加工能够有效防止钢材腐蚀生锈从而延长钢材使用寿命,其中镀锌分电镀锌和热浸镀锌。由于贯入器用于向地下贯入,可能会携带有水分,两个侧臂1与连接段2均选用镀锌钢件进行加工可以防止与贯入器的凹槽接触的侧臂1和连接段2被水分腐蚀,以导致侧臂1和连接段2生锈,可以延长本申请所提供的贯入器扳手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把身3为碳素钢件。

需要说明的是,碳素钢是近代工业中使用最早、用量最大的基本材料,含碳量小于2.11%,除铁、碳和限量以内的硅、锰、磷、硫等杂质外,不含其他合金元素的铁碳合金。工业用碳钢的含碳量一般为0.05%~1.35%。碳素钢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含碳量,若需要提升把身3的强度硬度,可以适当增加把身3的含碳量,相对的,把身3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降低,把身3具体的含碳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使用碳素钢进行加工的把身3可以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贯入器扳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