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倍速螺丝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8546发布日期:2020-06-05 19:48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倍速螺丝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倍速螺丝刀,用于拧转螺丝拧紧或放松的手动工具,属于机械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所用的手动螺丝刀,其刀杆和手柄固定为一体,转动的角速度比为1:1;也就是说,手柄转动一圈,刀杆转动一圈。当手柄和刀杆在制造时固定一体,刀杆和手柄转动的角速度比值不能大于一。这样转动螺丝时,不够省时省力。

如果使用电动的螺丝刀,刀杆的转动又不能随意控制,在拧转小型螺丝的时候,容易拧坏螺丝,且电动螺丝刀体积大,重量大,不能随身携带,即在高空作业的时候,只能携带手动的螺丝刀,电动螺丝刀携带不方便,对于精密的高空作业电动的也不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了如何使得手动螺丝刀拧转省时省力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高效倍速螺丝刀,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手柄的一端与可以旋转的外部转齿的一端连接,外部转齿的另一端与下端盖连接,下端盖上设有第二大通孔,外部转齿内设有齿轮刀杆,齿轮刀杆的一端设于手柄的一端内,齿轮刀杆上用于安装螺丝刀头的另一端穿过下端盖上的第二大通孔,齿轮刀杆上设有小齿轮,外部转齿的内壁上设有一圈大齿,小齿轮与大齿啮合连接;小齿轮上的小齿数量小于大齿的数量。

优选地,所述的手柄的一端与外部转齿的一端之间通过中部钢珠滚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手柄一端的外侧上设有第一弹珠安装槽,中部钢珠设于第一弹珠安装槽内,外部转齿的一端套在手柄一端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的外部转齿内设有齿轮座,齿轮座的边缘上设有凹槽,凹槽的最大内径与小齿轮的最大外径相匹配,齿轮座上设有可供齿轮刀杆另一端穿过的第一大通孔。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大通孔与齿轮座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小齿轮的齿根圆直径。

优选地,所述的外部转齿的另一端与齿轮座之间通过下部钢珠滚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外部转齿另一端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弹珠安装槽,下部钢珠设于第二弹珠安装槽内,外部转齿另一端套在齿轮座上。

优选地,所述的齿轮座上设有第一小通孔,端盖上设有第二小通孔,手柄的一端上设有固定孔,第一小通孔、第二小通孔和固定孔的数量相同,均为至少2个;齿轮座、端盖、手柄之间通过固定螺丝固定连接,固定螺丝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二小通孔、第一小通孔与固定孔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外部转齿为两端贯穿的筒状结构;外部转齿的外部设有便于转动的粗糙部。

优选地,所述的手柄的一端上设有限位槽,齿轮刀杆的一端设于限位槽内,且可在限位槽内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螺丝刀将手柄与刀杆分开设置,并在两者之间增加了不同直径的齿轮,使得手柄转一圈,刀杆可以转动一圈以上,省时省力;由于其结构简单,体积小,可以拧转小型螺丝;并且方便携带,可以用于高空作业;在拧转的时候可以进行控制,不会由于过渡转动而损坏螺丝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螺丝刀为单手操作,可以解放另一只手进行其他作业,且通过单手操作在某些空间小的地方以及两只手不能同时够到的尴尬位置也可以正常操作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高效倍速螺丝刀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高效倍速螺丝刀的切面图;

图3为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手柄的主视图;

图5为手柄的仰视图;

图6为外部转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齿轮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齿轮刀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下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效倍速螺丝刀,如图1-图9所示,其包括手柄1,手柄1的一端与可以旋转的外部转齿3的一端连接,外部转齿3的另一端与下端盖7连接,下端盖7上设有第二大通孔71,外部转齿3内设有齿轮刀杆6,齿轮刀杆6的一端设于手柄1的一端内,齿轮刀杆6上用于安装螺丝刀头的另一端穿过下端盖7上的第二大通孔71,齿轮刀杆6上设有小齿轮61,外部转齿3的内壁上设有一圈大齿32,小齿轮61与大齿32啮合连接,小齿轮61上的小齿数量小于大齿32的数量。手柄1的一端与外部转齿3的一端之间通过中部钢珠2滚动连接。手柄1一端的外侧上设有第一弹珠安装槽13,中部钢珠2设于第一弹珠安装槽13内,外部转齿3的一端套在手柄1一端的外侧。外部转齿3内设有齿轮座4,齿轮座4的边缘上设有凹槽41,凹槽41的最大内径与小齿轮61的最大外径相匹配,齿轮座4上设有可供齿轮刀杆6另一端穿过的第一大通孔43。第一大通孔与齿轮座4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小齿轮61的齿根圆直径。外部转齿3的另一端与齿轮座4之间通过下部钢珠5滚动连接。外部转齿3另一端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弹珠安装槽31,下部钢珠5设于第二弹珠安装槽31内,外部转齿3另一端套在齿轮座4上。齿轮座4上设有第一小通孔42,端盖7上设有第二小通孔72,手柄1的一端上设有固定孔14,第一小通孔42、第二小通孔72和固定孔14的数量相同,均为至少2个;齿轮座4、端盖7、手柄1之间通过固定螺丝8固定连接,固定螺丝8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二小通孔72、第一小通孔42与固定孔14固定连接。外部转齿3为两端贯穿的筒状结构;外部转齿3的外部设有便于转动的粗糙部33。手柄1的一端上设有限位槽15,齿轮刀杆6的一端设于限位槽15内,且可在限位槽15内转动。

手柄1包括握持上部11和握持下部12,固定孔14、限位槽15均设于握持下部12的端面上,第一弹珠安装槽13设于握持下部12下端的圆周上,握持下部12下端与外部转齿3连接。握持上部11和握持下部12之间夹角的角度为10°~30°,适合人体力学,手持舒适、方便。

刀头的类型包括十字、一字、星型、内六角。

本实施例中,第一小通孔42、第二小通孔72和固定孔14的数量相同,均为3个,因此,需要配置3个固定螺丝8与其安装。

本实用新型在安装的时候,先将下部钢珠5安装在外部转齿3的第二弹珠安装槽31内,将齿轮刀杆6的另一端穿过齿轮座4的第一大通孔43,使得齿轮刀杆6上的小齿轮61设于齿轮座4的凹槽41内,然后将整个齿轮座4放入外部转齿3内,在手柄1的第一弹珠安装槽13内安装中部钢珠2,再将整个外部转齿3套在手柄1的一端上,盖住中部钢珠2,齿轮刀杆6的一端设于限位槽15内,最后在外部转齿3的另一端上放置下端盖7,使得齿轮刀杆6的另一端穿过下端盖7的第二大通孔71,通过3个固定螺丝8依次穿过下端盖7上的第二小通孔72、齿轮座4上第一小通孔42与手柄1上的固定孔14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刀头安装在齿轮刀杆6的外端(即伸出外部转齿3的一端),手握手柄1,小指、无名指和手心握住手柄1的握持上部11,中指握住手柄1的握持下部12,即手柄1不动,食指和大拇指对外部转齿3进行转动,使齿轮刀杆6的角速度是外部转齿3的角速度的n倍(n>1)。即外部转齿3转动一圈,齿轮刀杆6带动刀头转动一圈以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第一小通孔42、第二小通孔72和固定孔14的数量相同,均为2个,因此,需要配置2个固定螺丝8与其安装。

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