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F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6821发布日期:2020-02-07 22:41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F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f夹装置。



背景技术:

木工夹按照外形特征可分为f型木工夹、g型木工夹、a型木工夹。而f型木工夹是最常见的一种木工夹。

普通f夹是做木工活必备的工具,已成为木工夹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但是传统f夹结构简单,功能单一,适用面狭窄,仅可实现夹持的功能。市场上亟需一种能够实现多种功能的新型f夹。

传统f夹采用单根导杆的结构,仅可通过手柄螺杆调节夹头的相对位置,且调节速度缓慢,调节方式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f夹装置,通过不同的安装f夹能够实现正向夹紧的功能,还能实现反向撑开的功能,拓展了f夹的用途。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多功能f夹装置,包括第一导杆、第二导杆、固定夹头、活动夹头和握把本体;所述第一导杆一端通过第一自锁装置与活动夹头连接,用于使活动夹头无法在第一导杆上轴向移动;所述第二导杆一端安装固定夹头;所述握把本体内部设有第二自锁装置、第三自锁装置和步进调节机构;所述第一导杆另一端穿入第二自锁装置,用于使第一导杆无法在所述握把本体内移动;所述第二导杆另一端依次穿入步进调节机构和第三自锁装置,所述第三自锁装置用于使第二导杆无法在所述握把本体内移动;所述握把本体上设有手柄,通过手柄控制步进调节机构,用于克服第三自锁装置的自锁力使第二导杆轴向移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自锁装置包括第一压片弹簧和第一压片;所述第一压片一端插入活动夹头内部,所述第一压片一端设有方孔,所述方孔与第一导杆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导杆穿过第一压片一端的方孔;所述活动夹头内部设有第一压片弹簧,所述第一压片弹簧压紧第一压片另一端,使第一压片一端的方孔与第一导杆的上下表面接触。

进一步,所述第三自锁装置包括第二压片弹簧和第二压片;所述第二压片一端插入握把本体内部,所述第二压片一端设有第四方孔,所述第四方孔与第二导杆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导杆穿过第二压片一端的第四方孔;所述握把本体内部设有第二压片弹簧,所述第二压片弹簧压紧第二压片另一端,使第二压片一端的第四方孔与第二导杆的上下表面接触。

进一步,通过按压第一压片另一端压缩第一压片弹簧,使第一压片一端的方孔与第一导杆恢复间隙配合;通过按压第二压片另一端压缩第二压片弹簧,使第二压片一端的第四方孔与第二导杆恢复间隙配合。

进一步,所述第一压片或第二压片呈直角钩形,所述第一压片或第二压片直边设有方孔,所述第一压片的直角钩与第一压片弹簧接触或所述第二压片的直角钩与第二压片弹簧接触。

进一步,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包括第三压片和第三压片弹簧;所述第三压片的一端设有第一方孔,所述第一方孔与第一导杆间隙配合;所述第三压片的中间设有第二方孔,所述第二方孔的高度大于第二导杆高度,所述第二方孔在宽度上与第二导杆间隙配合;所述第三压片位于所述握把本体内部,所述第二导杆穿过所述第二方孔,所述第一导杆穿过所述第一方孔,所述第三压片弹簧一端安装在握把本体内部,所述第三压片弹簧另一端压紧第三压片另一端,使第一方孔与第一导杆的上下表面接触。

进一步,通过按压第三压片另一端压缩第三压片弹簧,使第三压片一端的第一方孔与第一导杆恢复间隙配合。

进一步,所述步进调节机构包括自锁片和复位弹簧;所述自锁片位于所述握把本体空腔内,所述自锁片设有第三方孔,所述第三方孔与第二导杆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导杆另一端依次穿过自锁片的第三方孔和复位弹簧,所述握把本体设有与自锁片联动的手柄,通过夹紧所述手柄,使自锁片的第三方孔与第二导杆的下表面接触产生摩擦力,用于使第二导杆轴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不同的安装f夹能够实现正向夹紧的功能,还能实现反向撑开的功能,拓展了f夹的用途。第一导杆、第二导杆与握把本体部分采用自锁结构连接,自锁结构的使用一方面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同时实现了快速调节与快速卸荷的功能,与传统f夹通过手柄螺杆调节夹头的位置相比,调节的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此f夹夹持物体的最大厚度近似等于导杆长,可夹持的范围与传统f夹相比大大提升。同时整体结构都采用机械结构的连接方式,一方面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提升了拆装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f夹装置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夹头安装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活动夹头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握把本体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握把本体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f夹装置夹起夹紧功能时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f夹装置夹起外顶功能时状态图。

图中:

1-固定夹头;2-第一弹性圆柱销;3-第一夹片;4-第二夹片;5-第二弹性圆柱销;6-活动夹头;7-第一压片;8-第一压片弹簧;9-第一导杆;10-第二导杆;11-握把本体;12-后端盖;13-第一挡块;14-第三弹性圆柱销;15-第二挡块;16-第四弹性圆柱销;17-第二压片;18-第二压片弹簧;19-复位弹簧;20-手柄;21-第三压片弹簧;22-第三压片;23-自锁片;24-前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f夹装置,包括第一导杆9、第二导杆10、固定夹头1、活动夹头6和握把本体11;所述第一导杆9一端通过第一自锁装置与活动夹头6连接,用于使活动夹头6无法在第一导杆9上轴向移动;所述活动夹头6上插有第二夹片4;所述第二导杆10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圆柱销2和第二弹性圆柱销5安装在固定夹头1内部;所述固定夹头1上插有第一夹片3;所述握把本体11内部设有第二自锁装置、第三自锁装置和步进调节机构;所述第一导杆9另一端穿入第二自锁装置,用于使第一导杆9无法在所述握把本体11内移动;所述第二导杆10另一端依次穿入步进调节机构和第三自锁装置,所述第三自锁装置用于使第二导杆10无法在所述握把本体11内移动;所述握把本体11上设有手柄20,通过手柄20控制步进调节机构,用于克服第三自锁装置的自锁力使第二导杆10轴向移动。所述握把本体11前后分别安装后端盖12和前端盖24。所述第一导杆9另一端末端通过第三弹性圆柱销14固定第一挡块13。所述第二导杆10另一端末端通过第四弹性圆柱销16固定第二挡块15。第一夹片3和第二夹片4表面分别设置有规则的花纹。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自锁装置包括第一压片弹簧8和第一压片7;所述第一压片7一端插入活动夹头6内部,所述第一压片7一端设有方孔,所述方孔的高度大于第一导杆9高度2mm,所述方孔的宽度与第一导杆9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导杆9穿过第一压片7一端的方孔;所述活动夹头6内部设有第一压片弹簧8,所述第一压片弹簧8压紧第一压片7另一端,使第一压片7一端的方孔与第一导杆9的上下表面接触。通过按压第一压片7另一端压缩第一压片弹簧8,使第一压片7一端的方孔与第一导杆9恢复间隙配合。由于第一压片弹簧8的弹力作用在第一压片7的另一端,且第一压片7的方孔高度大于第一导杆9高度2mm,因此,第一压片7会发生顺时针转动直到方孔与第一导杆9的上下表面接触并产生方向相反的摩擦力,摩擦力限制了活动夹头6左右方向的移动从而形成自锁。此处自锁不仅能够固定活动夹头的位置,还可以实现快速装夹的功能。按压第一压片7与第一压片弹簧8接触的一端,此时第一压片7发生逆时针转动,方孔表面与第一导杆9的上下表面接触取消,即上下表面的摩擦力消失,活动夹头6便可以在第一导杆9上移动至所需位置实现装夹。

如图4所示,第三自锁装置与第一自锁装置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仅仅描述装配关系,所述第三自锁装置包括第二压片弹簧18和第二压片17;所述第二压片17一端插入握把本体11内部,所述第二压片17一端设有第四方孔,所述第四方孔的高度大于第二导杆10高度2mm,所述第四方孔的宽度与第二导杆10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导杆10穿过第二压片17一端的第四方孔;所述握把本体11内部设有第二压片弹簧18,所述第二压片弹簧18压紧第二压片17另一端,使第二压片17一端的第四方孔与第二导杆10的上下表面接触。通过按压第二压片17另一端压缩第二压片弹簧18,使第二压片17一端的第四方孔与第二导杆10恢复间隙配合。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自锁装置包括第三压片22和第三压片弹簧21;所述第三压片22的一端设有第一方孔,所述第一方孔的高度大于第一导杆9高度2mm,所述第一方孔的宽度与第一导杆9间隙配合;所述第三压片22的中间设有第二方孔,所述第二方孔的高度大于第二导杆10高度10mm,所述第二方孔在宽度上与第二导杆10间隙配合;所述第三压片22位于所述握把本体11内部,所述第二导杆10穿过所述第二方孔,所述第一导杆9穿过所述第一方孔,所述第三压片弹簧21一端安装在握把本体11内部,所述第三压片弹簧21另一端压紧第三压片22另一端,使第一方孔与第一导杆9的上下表面接触。通过按压第三压片22另一端压缩第三压片弹簧21,使第三压片22一端的第一方孔与第一导杆9恢复间隙配合。将第一导杆9依次穿过第三压片22的上端第一方孔和握把本体11的矩形槽内完成安装。由于第三压片弹簧21弹力作用在第三压片22的另一端,且第三压片22上端第一方孔的高度大于导杆高度2mm,因此第三压片22会发生顺时针转动直到第一方孔与第一导杆9的上下表面接触并产生方向相反的摩擦力,摩擦力限制了第一导杆9左右方向的移动从而形成自锁。此处自锁不仅能够固定第一导杆9的位置,同时可以实现快速卸荷。通过按压第三压片22与第三压片弹簧21接触的一端,此时第三压片22逆时针转动,第一方孔表面与第一导杆9的上下表面接触取消,因此上下表面的摩擦力消失,此时第一导杆9便可以向右移动实现卸荷。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压片7或第二压片17呈直角钩形,所述第一压片7或第二压片17直边设有方孔,所述第一压片7的直角钩与第一压片弹簧8接触或所述第二压片17的直角钩与第二压片弹簧18接触。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步进调节机构包括自锁片23和复位弹簧19;所述自锁片23位于所述握把本体11空腔内,自锁片23可为一矩形薄片,厚度为4mm,所述自锁片23设有第三方孔,所述第三方孔高度大于第二导杆10高度2mm,所述第三方孔宽度与第二导杆10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导杆10另一端依次穿过自锁片23的第三方孔和复位弹簧19,所述握把本体11设有与自锁片23联动的手柄20,通过夹紧所述手柄20,使自锁片23的第三方孔与第二导杆10的下表面接触产生摩擦力,用于使第二导杆10轴向移动。

将第二导杆10依次穿过第三压片22的中间第二方孔、自锁片23,复位弹簧19、第二压片17。第三压片22在压片弹簧21作用下顺时针旋转,第二压片17在压片弹簧18作用逆时针旋转。由于第三压片22中间第二方孔的高度大于第二导杆10的高度为10mm,远远大于第二压片17第四方孔的高度大于第二导杆10的高度2mm,因此第二导杆10的上下表面只会与第二压片17的第四方孔表面接触,而无法与第三压片22中间第二方孔接触。此时第二导杆10上下表面产生方向相反的摩擦力,摩擦力限制了第二导杆10左右方向的移动从而形成自锁。此处自锁不仅能够固定第二导杆10的位置,同时可以实现快速装夹,通过按压第二压片17与第二压片弹簧18接触的一端,第二压片17发生顺时针转动,第四方孔表面与第二导杆10的上下表面接触取消,因此上下表面的摩擦力消失,当两个夹头间具有物体时,便可以向右移动主施力杆实现快速装夹。

所述步进调节机构工作原理,按压使手柄20发生逆时针转动,由于手柄20与自锁片23联动,使得自锁片23一端也产生逆时针的转动。由于自锁片23第三方孔的高度大于第二导杆10高度2mm,因此自锁片第三方孔表面与第二导杆10的下表面接触产生向右的摩擦力,且大于上表面产生向左的摩擦力。并且随着手柄20的转动摩擦力会一直存在,合力向右的摩擦力会带动第二导杆10克服第三自锁装置产生的摩擦,使得第二导杆10向右移动。每按压一次,第二导杆10移动一小段距离,因此称为步进式调节机构的运用。当按压手柄20的力消失时,手柄20会在复位弹簧19弹力的作用下复位,从而实现多次操作。

如图6所示,当使用夹紧功能时,此时若被夹持物体的厚度远远小于第一夹片3和第二夹片4之间的水平距离时,为了实现快速装夹,可以通过按压第二压片17消去自锁向右移动第二导杆10或者按压第三压片22消去自锁向左移动第一导杆9,肉眼观察当两个夹片间的水平距离略大于被夹持物体的厚度时停止,如此便实现了粗调。然后通过按压手柄20通过步进调节机构进行微调来完成装夹。夹持结束时需要进行卸荷时,可以通过按压第二压片17消去向左的夹紧力实现向左移动第二导杆10或者按压第三压片22消去向右的夹紧力实现向右移动第一导杆9来增大两个夹片的相对距离来进行快速卸荷。

如图7所示,当第二导杆10反向连接在握把本体11上时,此时第一夹片3安装在固定夹头1的前端面上,每次按压手柄20,第二导杆10以步进的方式向右移动实现微调,第一夹片3和第二夹片4间的距离增大,此时f夹起撑开作用。消去第二导杆10上自锁或者第一导杆9上的自锁能够实现夹头的快速移动从而实现快速撑开和卸荷功能。总而言之,此时f夹起撑开功能时与起夹紧功能时各结构的功能一样,只是由于导杆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而引起了f夹功能的变化。

所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