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停定式闭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67452发布日期:2020-06-05 18:42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停定式闭门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闭门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停定式闭门器。



背景技术:

在住宅、公寓、商务楼等建筑的窗户或门中,有时需要使用闭门器,闭门器中具有蓄能用的弹簧,开门时弹簧蓄积能量;在外力解除后弹簧释放蓄积的能量,达到自动关门的目的。

现实中需要一种闭门器,在门打开后,能够使门停止而维持于打开状态。

公布号为“cn102191899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闭门器”,其图6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能够使门停止于任一打开位置,其采用人手施加于门的关门力将门关闭,但是其存在缺点:图8所示状态下,当人手对门施加关门力时,单向阀40所受的右侧油压显著增大从而增加活塞杆38a能够推动单向阀40的推动力,或者简言之就是需要较大、较快速的力才能将门关闭。

公开号为“cn87214794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延时自动闭门器”,其能够在较大的角度使门停止,但是其同样存在需要较大的力才能将门关闭的缺点:给门施加关门力使油压大于弹簧4的张力时,油便通过阀体组中的阀体10胶圈的端面回流到油腔5,但是弹簧4为关门主弹簧,若要克服弹簧4将阀体10导通需要较大的力。

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停定式闭门器,能够更为轻松地关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停定式闭门器,它包括:

主壳,所述主壳中设置有内腔;

活塞,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活塞连接于与门的开合连动的联结机构;

主弹簧,所述主弹簧通过开启门时所述活塞的行进而蓄积关门能量;

第一流路,所述第一流路中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控制所述活塞行进方向前侧的流体流向所述活塞行进方向的后侧;

第二流路,所述第二流路中设置有关门阀,所述第二流路用于将所述活塞行进方向的前、后侧连通,当门停定于设定活动范围内的任意打开位置时,保持所述活塞行进方向的前、后侧的流体压差从而维持所述活塞的停定状态;利用所述关门阀所处流体中的压差解除所述关门阀。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停定式闭门器,当门处于停定状态时,推动关门使得活塞行进方向的前、后侧的流体压差增加,关门阀所处流体中的压差增大,通过关门阀所处流体中的压差解除关门阀,关门阀不会因关门阀所处流体中的压差增大而增加关闭趋势,从而能够更为轻松解除关门阀,使得关门更为轻松。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停定式闭门器,它包括:

主壳,所述主壳中设置有内腔;

活塞,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活塞连接于与门的开合连动的联结机构;

主弹簧,所述主弹簧通过开启门时所述活塞的行进而蓄积关门能量;

第一流路,所述第一流路中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控制所述活塞行进方向前侧的流体流向所述活塞行进方向的后侧;

第二流路,所述第二流路中设置有关门阀,所述第二流路用于将所述活塞行进方向的前、后侧连通,利用所述关门阀所受的抵紧力阻断所述第二流路,当门停定于设定活动范围内的任意打开位置时,保持所述活塞行进方向的前、后侧的流体压差从而维持所述活塞的停定状态;利用所述关门阀所处流体中的压差形成推力,当所述推力克服所述抵紧力时解除所述关门阀。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停定式闭门器,当门处于停定状态时,推动关门使得关门阀所处流体中的压差增加从而增加推力,当推力克服抵紧力时门开始关闭,抵紧力不会因关门阀所处流体中的压差增大而增加,因此可以轻松地关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优化方案:

优化地,所述活塞上设置有齿条,与所述齿条啮合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连接于所述联结机构。

优化地,所述抵紧力非由所述主弹簧产生。

优化地,所述抵紧力由弹性件产生。

优化地,所述抵紧力为可调节设置。

优化地,它还包括第三流路,当所述活塞行进至设定位置时所述第三流路被阻断,所述第三流路用于连接所述活塞行进方向的前、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流路相对于所述活塞向前行进方向的前端设置有定位开口,当所述活塞行进至所述设定位置时所述活塞将所述定位开口遮挡而阻断所述第三流路。

更进一步地,当所述活塞行进至遮挡所述定位开口的瞬间,门打开的角度对应的为75°~85°。

进一步地,所述设定位置连续地在所述活塞行进方向延伸一定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具有重合的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流路相对于所述活塞向前行进方向的后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前、后分布的连通口。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停定式闭门器安装在门和门框上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闭门器的剖面图,此时门处于关闭状态;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闭门器的剖面图,此时门正在打开;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闭门器的剖面图,此时门正在关闭;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闭门器的剖面图,此时门停定于一打开位置;

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闭门器的剖面图,此时手动关门,门从停定位置正在关门;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停定式闭门器,在实施例1基础上加设了解除单元,解除单元用于解除关门阀;

图8是图7的另一状态图,解除单元将关门阀解除;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停定式闭门器的剖面图,在实施例1基础上加设了解除单元,解除单元通过另一方式将第二流路的作用解除;

图10是图9的另一状态图,解除单元将第四流路导通从而将第二流路的作用解除;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停定式闭门器的剖面图,其中第二流路设置在活塞中;

图12是图11中活塞左端壁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又一方案中关门阀及附近部件结构示意图,关门阀对第二流路阻断,但这时关门阀不持续受抵紧力作用;

图14是将闭门器转换为具有延时闭门功能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闭门器;

2、主壳;

3、联结机构;

4、第一臂;

5、第二臂;

6、第二阀室;

7、内腔;

8、活塞;

9、主弹簧;

10、小齿轮;

11、齿轮轴;

12、单向阀;

13、第一流路;

14、第一阀室;

15、第二流路;

16、关门阀;

17、小弹簧;

18、齿条;

19、第三流路;

20、定位开口;

21、连通口;

22、解除单元;

23、推杆;

24、导电线圈;

25、第四流路;

26、第一腔室;

27、第二腔室;

28、调节块;

a、门;

b、门框开口;

c、门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闭门器1安装在门a和门框c上,门a设置在门框开口b处且与门框c侧边铰接。闭门器1的主壳2安装在门a上,联结机构3连接在门框c的上楣。联结机构3包括第一臂4和第二臂5。第二臂5一端与门框c的上楣铰接,第二臂5另一端与第一臂4的一端铰接,第一臂4的另一端与主壳2铰接。

如图2,实际上,第一臂4的另一端固定在齿轮轴11上。

如图2,闭门器1包括主壳2,主壳2内设置有内腔7,活塞8滑移设置在内腔7中。内腔7中填充有流体,流体为液压油,其它技术方案中流体还可以是惰性气体。内腔7中处于密封状态,使得液压油不流失。

活塞8侧壁设置有齿条18,与齿条18啮合有小齿轮10,小齿轮10上一体设置有齿轮轴11,齿轮轴11与第一臂4固定(见图1),也即小齿轮10通过联结构机3与门联动。

活塞8左端壁中设置有第一流路13,第一流路13左右两端连接活塞8左端壁的左、右两侧。第一流路13中设置有第一阀室14,第一阀室14中设置有单向阀12,单向阀12控制液压油只能从活塞8左端壁的右侧流向左侧。第一流路13可以不设置在活塞8中,第一流路13的主要作用是连通活塞8行进方向(向右侧行进)的前后侧内腔7中流体,因此,第一流路13也可以设置在主壳2内或形成在活塞8与主壳2内壁之间。

活塞8左端壁与主壳2右侧壁之间设置有主弹簧9,主弹簧9两端不与活塞8和主壳2内壁连接,而是压缩抵紧在活塞8左端壁与主壳2右侧壁之间。

主壳2内还设置有第二流路15,第二流路15用于连通活塞8行进时(向右侧行进)活塞8前、后侧内腔7。第二流路15中设置有第二阀室6,第二阀室6中设置有关门阀16。关门阀16受小弹簧17持续的抵紧力作用而抵紧在第二阀室6左端开口,从而将第二流路15阻断。关门阀16处于持续的关闭状态,即第二流路15处于持续的阻断状态。

本例中,关门阀16所受的抵紧力由弹性件即小弹簧17产生,其它方案中,抵紧力的形成还可以有其它的方式,比如抵紧力由关门阀16自身的重力形成,这时关门阀16可以放置在第二流路15面向内腔7的开口上,或者这时还可以在关门阀16上施加配重件,增加关门阀16所受的抵紧力。

其它方案中,关门阀16阻断第二流路15时也可以不承受抵紧力,比如图13所示,关门阀16放置在第二流路15中自然形成阻断,当关门阀16受压差形成的推力作用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才与小弹簧17接触而受由小弹簧17压缩形成的抵紧力作用,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在门处于关闭状态下小弹簧17不持续被挤压而延长使用寿命。

如图2,主壳2内还设置有第三流路19,第三流路19用于连通活塞8行进时(向右侧行进)活塞8前、后侧内腔7。

第三流路19右端具有一个定位开口20,定位开口20的左右位置预先设定。

第二流路15和第三流路19具有重合的部分,从而使闭门器更迷你化。流路重合部分经过小齿轮10从而润滑小齿轮10。

第二流路15和第三流路19重合部分的左端设置有三个连通口21,三个连通口21在左右方向上分布(活塞8行进的前、后方向上分布),用于使开、关门速度有变化。

如图3,门手动开启。门通过联结机构3(参见图1)中的第一臂4作用于齿轮轴11,齿轮轴11带动小齿轮10顺时针旋转,小齿轮10带动与小齿轮10啮合的齿条18向右移动,从而使活塞8向右移动。这时单向阀12处于开启状态,液压油通过第一流路13从活塞8行进方向前侧的第一腔室26流进活塞8行进方向后侧的第二腔室27。活塞8行进时,主弹簧9被持续压缩而蓄积关门能量。

如图3,若活塞8向右行进后尚未将第三流路19的定位开口20遮挡。如图4,这时若去除开门动力,主弹簧9蓄积的关门能量释放对活塞8施加向左作用力。单向阀12将第一流路13阻断,第一腔室26液压油通过第三流路19流向第二腔室27。活塞8向左倒退直至初始位置(对应于门完全关闭状态),由于第三流路19的限流使门缓慢关闭。

如图5,若开门时活塞8向右行进后将第三流路19的定位开口20遮挡,第三流路19被阻断。这时若去除开门动力,主弹簧9蓄积的关门能量具有释放趋势从而对活塞8施加向左作用力,单向阀12将第一流路13阻断,第一腔室26与第二腔室27不连通,第一腔室26中形成负压,第二腔室27中形成正压,第一腔室26和第二腔室27的压差作用于活塞8形成的向右作用力与主弹簧9对活塞8的向左作用力相对抗,以保持活塞8静止,从而使门保持停定状态。并且由压差对活塞8形成的向右作用力大于主弹簧9对活塞8的向左作用力,以对抗轻微外力如风力对门的干扰。

如图6,第一腔室26和第二腔室27的压差通过第二流路15对关门阀16形成向右推力,推力与小弹簧17对关门阀16向左的抵紧力处于对抗状态。若对门施加关门力,第一腔室26和第二腔室27的压差进一步增大,压差作用于关门阀16形成的向右推力进一步增大,直至推力克服小弹簧17对关门阀16的抵紧力而将关门阀16从抵紧位置移开(关门阀16向右移动),第二流路15被导通形成通路,第二流路15将第一腔室26和第二腔室27连通,并通过压差作用使第二腔室27中液压油经过第二流路15流向第一腔室26。活塞8向左倒退,门关闭。

当活塞8向左倒退至解除对定位开口20的遮挡时,如图4状态,这时关门阀16复又将第二流路15阻断,若去除关门动力,液压油经过第三流路19从第二腔室27流向第一腔室26,活塞8在主弹簧9推挤作用下向左缓慢移动,门缓慢关闭。

本例中,主壳2上安装有调节块28,小弹簧17抵紧在调节块28和关门阀16之间。调节块28的左右位置为可调节设置,比如调节块28螺纹连接在主壳2中,从而使小弹簧17抵紧关门阀16的力度可调,也即小弹簧17对关门阀16的抵紧力为可调节设置。这样可以调节门停定后所需的关门力。并且进一步还可以将闭门器转换为具有自动延时闭门功能的闭门器:如图14所示,将小弹簧17抵紧关门阀16的抵紧力进一步调小(调节块28进一步右移),当开门后活塞8移至最右端时(门开至最大幅度),去除开门动力,并且不施加关门动力,使压缩的主弹簧9对活塞8产生向左的作用力,关门阀16所处流体中压差对关门阀16形成的向右推动力克服了小弹簧17的抵紧力,使得关门阀16只略微向右移动很小距离,液压油以微小的流量从关门阀16左侧流向右侧,门缓慢关闭。调节小弹簧17的抵紧力使得经过关门阀16的流量足够小,以至活塞8从最右位置向左倒退至解除对定位开口20的遮挡经历足够的时间,使得门足够缓慢地关闭,达到了自动延时闭门的效果。

定位开口20的左右位置经过设定,当活塞8向右行进至将定位开口20遮挡的瞬间,门打开的角度对应的为75°~85°,这时去除开门动力后门可以停定,并且活塞8继续向右行进至任意位置并停止后门均可以停定。因此门可以基本停定于大于75°~85°至90°的范围内。通过调节定位开口20的左右位置而调节门可以停定的角度范围。

若称活塞8遮挡定位开口20时活塞8所处的位置为设定位置,本例中设定位置在活塞8行进方向延伸一定长度,活塞8行进至将定位开口20遮挡的瞬间后,活塞8继续行进时定位开口20一直处于遮挡状态。这时门可以停定于设定活动范围内的任意打开位置。设定范围即活塞8行进至将定位开口20遮挡的瞬间时门打开的位置直至门完全打开之间的范围。

其它技术方案中,还可以不设置第三流路19,这时门可以停定于任意门打开的位置。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设了解除单元22,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标上了相同的标号。解除单元22用于解除关门阀16。

解除单元22包括推杆23和用于推动推杆23的动力件即导电线圈24。推杆23具有磁性,设置在导电线圈24中。当导电线圈24通电时,导电线圈24产生的磁场作用于推杆23使推杆23前推挤压小弹簧17从而给关门阀16施加持续的抵紧力。这时闭门器发挥的作用与实施例1相同。

如图8,当导电线圈24断电时,导电线圈24的磁场解除,推杆23解除对关门阀16的抵紧力,使得关门阀16由于第二流路15中压差形成的向右推力而向右移动,关门阀16失效,也即解除了关门阀16。这时门从停定状态中解除,门缓慢关闭。通过给导电线圈24断电,可以在不使用人手关门动作下将门关闭。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在任意时间将导电线圈24断电,从而在任意时间执行控制将门关闭。

关门阀16和推杆23前端之间的小弹簧17对关门阀16起到一定的缓冲和保护作用。当推杆23回退时,小弹簧17对关门阀16的抵紧作用也随即解除。

可以调节导电线圈24中的电流、电压,对推杆23抵紧小弹簧17的力进行调节,可以实现实施例1中调节块28的左右位置可调而调节门停定后所需的关门力或者自动延时闭门功能。

实施例3

如图9所示实施例3,同样设置了解除单元22,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标上了相同的标号。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解除单元22不是直接作用于关门阀16,而是作用于增设的第四流路25,增设的第四流路25与解除单元22相配合。

第四流路25设置在主壳2内,连接活塞8行进方向前、后侧内腔7。解除单元22包括推杆23和用于推动推杆23的动力件即导电线圈24。推杆23具有磁性,设置在导电线圈24中。当导电线圈24通电时,导电线圈24产生的磁场作用于推杆23使推杆23前进伸入第四流路25中,将第四流路25阻断。这时闭门器发挥的作用与实施例1相同。

如图10,当导电线圈24断电时,导电线圈24的磁场解除,推杆23被第四流路25中压差形成的作用力推动后退,使得第四流路25导通,使得第二流路15的作用被解除,也即第二流路15以及第二流路15中的关门阀16所起的控制液压油流动作用被解除。这时门从停定状态中解除,门缓慢关闭。通过给导电线圈24断电,可以在不使用人手关门动作下将门关闭。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在任意时间将导电线圈24断电,从而在任意时间执行控制将门关闭。

实施例4

如图11所示实施例4,它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是,第二流路15的位置不同。实施例1中第二流路15设置在主壳2内,本实施例中,第二流路15设置在活塞8中,详见图12。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关门阀16能够更快接收到第二流路15两端的压差变化,从而更快地响应关门动作。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