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风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4866发布日期:2020-05-20 00:3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风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门窗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折叠风撑。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风撑,主要是通过滑槽、滑块相配合或者是抽拉式延长,在应用时,有些场合的窗开启情况并不适用。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6144323u,公开了折叠式平开窗风撑结构,在开启操作时,需要手动按压夹紧装置,操作繁琐;在开启固定后,夹紧装置处受力较大,容易损坏,且无伸展方向与折叠方向限定,有可能会向相反方向折叠风撑,凸出的夹紧装置连接处会干扰关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风撑,以达到限制窗扇开启角度,结构简单,便于使用的目的。

一种折叠风撑,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所述的第一撑杆的一端铰接在窗框上,所述的第二撑杆的一端铰接在窗扇上,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之间通过铆钉连接,铆钉固定在第一撑杆上;

所述的第一撑杆中,与第二撑杆连接处,为圆形端部,且在圆形端部上开设有铆钉孔;

所述的第二撑杆中,与第一撑杆连接处,为圆形端部,且在圆形端部上开设有第一腰型通孔、第二腰型通孔与弧形通孔;所述的弧形通孔的一端与第二腰型通孔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腰型通孔、第二腰型通孔与弧形通孔中,设置有台阶。

进一步的,所述的铆钉分为第一铆钉与第二铆钉,第一铆钉处于第一腰型通孔内;第二铆钉处于弧形通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所成角度为180°时,第一腰型通孔中远离第二腰型通孔一端的圆弧圆心与第二腰型通孔中的圆弧圆心在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的中心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第一腰型通孔、第二腰型通孔与弧形通孔和铆钉配合的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设计巧妙。

(2)第一腰型通孔、第二腰型通孔与弧形通孔的角度设计,使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的相对运动只能沿约定的方向自动折叠,不会出现向相反方向运动的情况,有效保证风撑的使用寿命与窗的其他结构(例如,窗扇与窗框处的连接合页,窗框与第一撑杆连接处和窗扇与第二撑杆连接处的结构)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风撑伸展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风撑伸展时,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风撑撑开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风撑闭合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撑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撑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铆钉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撑杆;1.1铆钉孔;2、第二撑杆;2.1、第一腰型通孔;2.2、第二腰型通孔;2.3、弧形通孔;3、窗框型材;4、窗扇型材;5.1、第一铆钉;5.2、第二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附图1-4,一种折叠风撑,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撑杆1与第二撑杆2;所述的第一撑杆1的一端铰接在窗框型材3上,所述的第二撑杆2的一端铰接在窗扇型材4上,第一撑杆1与第二撑杆2之间通过铆钉5连接,铆钉5固定在第一撑杆1上;

参见附图5,所述的第一撑杆1中,与第二撑杆2连接处,为圆形端部,且圆形的直径大于撑杆杆体宽度,且在圆形端部上开设有铆钉孔1.1;

参见附图6,所述的第二撑杆2中,与第一撑杆1连接处,为圆形端部,且圆形的直径大于撑杆杆体宽度,且在圆形端部上开设有第一腰型通孔2.1、第二腰型通孔2.2与弧形通孔2.3;所述的弧形通孔2.3的一端与第二腰型通孔2.2相连通。

所述的第一腰型通孔2.1、第二腰型通孔2.2与弧形通孔2.3中,设置有台阶。

参见附图7,所述的铆钉分为第一铆钉5.1与第二铆钉5.2,第一铆钉5.1处于第一腰型通孔2.1内;第二铆钉5.2处于弧形通孔2.3内,第一铆钉5.1与第二铆钉5.2分别为三部分,第一部分51连接在第一撑杆上,第二部分52处于第一腰型通孔2.1、第二腰型通孔2.2与弧形通孔2.3中,第三部分53处于第一腰型通孔2.1、第二腰型通孔2.2与弧形通孔2.3中的台阶上。

所述的第一撑杆1与第二撑杆2所成角度为180°时,第一腰型通孔2.1中远离第二腰型通孔2.2一端的圆弧圆心与第二腰型通孔2.2中的圆弧圆心在第一撑杆1与第二撑杆2的中心线上。

上述折叠风撑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窗扇由关闭状态转为开启状态:拉动窗扇4,带动第二撑杆2与第一撑杆1分别运动,且第二撑杆2相对第一撑杆1形成角度,第二铆钉5.2在弧形通孔2.3中滑动,直到通过弧形通孔2.3与第二腰型通孔2.2的连接处,滑动到第二腰型通孔2.2的端部;在此过程中,第一铆钉5.1起到转动轴的作用,第二铆钉5.2由弧形通孔2.3与第二腰型通孔2.2的连接处,滑动到第二腰型通孔2.2的端部过程中,与此同时,第一铆钉5.1在第一腰型通孔2.1的一端滑动到另一端,从而第一撑杆1与第二撑杆2成180°,将窗扇打开固定;

窗扇由开启状态转为关闭状态:向窗框侧推动窗扇,带动第二撑杆2运动,第一铆钉5.1在第一腰型通孔2.1的一端到另一端,且第二铆钉5.2在第二腰型2.2通孔中滑动到弧形通孔2.3与第二腰型通孔2.2的连接处;并在弧形通孔2.3的引导下,第一撑杆1与第二撑杆2之间角度越来越小,自动朝向合页侧折叠,直至重合,关闭窗扇。



技术特征:

1.一种折叠风撑,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所述的第一撑杆的一端铰接在窗框上,所述的第二撑杆的一端铰接在窗扇上,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之间通过铆钉连接,铆钉固定在第一撑杆上;

所述的第一撑杆中,与第二撑杆连接处,为圆形端部,且在圆形端部上开设有铆钉孔;

所述的第二撑杆中,与第一撑杆连接处,为圆形端部,且在圆形端部上开设有第一腰型通孔、第二腰型通孔与弧形通孔;所述的弧形通孔的一端与第二腰型通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风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腰型通孔、第二腰型通孔与弧形通孔中,设置有台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风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铆钉分为第一铆钉与第二铆钉,第一铆钉处于第一腰型通孔内;第二铆钉处于弧形通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风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所成角度为180°时,第一腰型通孔中远离第二腰型通孔一端的圆弧圆心与第二腰型通孔中的圆弧圆心在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的中心线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风撑,包括有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所述的第一撑杆的一端铰接在窗框上,所述的第二撑杆的一端铰接在窗扇上,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之间通过铆钉连接,铆钉固定在第一撑杆上;所述的第一撑杆中,与第二撑杆连接处,为圆形端部,且在圆形端部上开设有铆钉孔;所述的第二撑杆中,与第一撑杆连接处,为圆形端部,且在圆形端部上开设有第一腰型通孔、第二腰型通孔与弧形通孔;所述的弧形通孔的一端与第二腰型通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第一腰型通孔、第二腰型通孔与弧形通孔和铆钉配合的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设计巧妙。

技术研发人员:杜阳宾;李建;潘庆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正华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03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