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吸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41788发布日期:2020-06-26 20:38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电吸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该锁具应用于汽车尾门上。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尾门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拉丝或者连杆拉动或推动开启杠杆,由开启杠杆拨动尾门锁中的棘爪,棘爪与棘轮脱开口击合,锁扣可脱出,由此实现尾门锁解锁。拉丝通过外部电源带动执行器来驱动,最终执行器推动开启杠杆旋转进行解锁工作。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较多这类尾门锁,如申请号为201310067623.6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电控汽车尾门锁体装置》(申请公布号为cn103174342a),其中,尾门的锁扣环推动棘轮,棘轮旋转到一定角度与棘爪啮合,车门锁紧;控制台将开锁信号给开锁电机,开锁电机推动棘爪,棘爪旋转一定角度与棘轮脱离啮合位置,门锁打开;当电器失效无法打开锁时,通过手动操纵拨动臂拨动棘爪,使棘爪与棘轮脱离啮合位置,使门锁打开。

类似的还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1110321905.5的中国发明专利《汽车尾门锁》(授权公告号cn102367715b),申请号201510599984.4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汽车尾门锁开启机构》(申请公布号cn105113877a)等。

上述这类尾门锁,结构较为复杂,整体体积较大,安装较占空间,同时,但是仅通过棘轮与棘爪啮合来完成尾门的关闭,会存在尾门彻底关闭困难的问题,因此需要改进。

申请号为201710948113.8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电吸锁》(申请公布号cn107558830a),该申请通过齿条来回移动,实现对锁的启闭,整体形制较长,不能适应各种车辆尾门的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适于各种车辆安装的电吸锁。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吸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内容空间,底部开设有供锁钩放入的第一锁口;

驱动机构,设于前述壳体上,该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蜗杆、蜗轮及齿轮组,前述的蜗杆设于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前述的电机能正反转,前述蜗轮的一端与蜗杆啮合传动,另一端成型有联动齿轮,该联动齿轮与前述齿轮组的输入端啮合传动,前述齿轮组的输出端设有输出齿轮;

锁舌,能转动地设于前述壳体内并成型有第二锁口,该第二锁口与第一锁口配合能实现完全锁住、半锁及打开,该锁舌具有第一抵靠部及与第一抵靠部邻近的第二抵靠部;

第一弹簧,设于前述壳体内用于前述锁舌的复位;

挡块,能转动地设于前述壳体内并具有第一挡部和第二挡部;

第二弹簧,设于前述壳体内用于前述挡块的复位;以及

拨叉,能转动地设于前述壳体内并一端成型有与前述输出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一锥齿,该第一锥齿倾斜地布置于拨叉上;

该电吸锁处于完全锁住状态下,前述的第二挡部与第二抵靠部相抵,限制锁舌转动;

该电吸锁处于半锁状态下,前述第二挡部与第一抵靠部相抵,前述拨叉处于第一挡部的第一位置;

该电吸锁处于打开状态下,前述拨叉处于第一挡部的第二位置。

为实现电机的自动控制,所述壳体内设有均与电机控制连接的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该第一微动开关具有伸出的第一触碰头,该第二微动开关具有伸出的第二触碰头,所述的锁舌上成型有与前述第一触碰头配合以实现电机正向转动的第一凸点及与前述第二触碰头配合以实现电机反向转动的第二凸点。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凸点和第二凸点为一体件。

考虑到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的安装,优选如下结构:所述壳体内设有支架,该支架上设有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及靠近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的弧形孔,所述的第一微动开关设于第一容置槽内并第一触碰头伸向弧形孔,所述的第二微动开关设于第二容置槽内并第二触碰头伸向弧形孔,所述的第一凸点和第二凸点则向上伸出弧形孔。

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手动驱动挡块,以解除锁舌的阻挡,打开电吸锁。具体可以采用如下之一的设计:

第一种,所述的壳体内靠近输出齿轮设有与电机控制连接的第三微动开关,该第三微动开关具有伸出的第三触碰头,对应地,所述输出齿轮上凸起有与前述第三触碰头配合以实现拨叉回位的凸起部,所述挡块上设有能紧急拉绳连接的连接部。

第二种:所述的壳体内靠近输出齿轮设有与电机控制连接的第三微动开关,该第三微动开关具有伸出的第三触碰头,对应地,所述输出齿轮上凸起有与前述第三触碰头配合以实现拨叉回位的凸起部,所述的壳体内设有能作用于挡块的拨块,该拨块上设有伸出壳体的拨杆,前述拨杆拉动状态下,能促使挡块转动进而解除对锁舌的阻挡。

作为优选,所述的齿轮组包括第一双联齿轮、第二双联齿轮及输出齿轮,前述的第一双联齿轮一端与蜗轮的联动齿轮啮合传动,前述输出齿轮的一部分为圆柱齿,另一部分为第二锥齿,前述的圆柱齿与前述的第二双联齿轮啮合,前述的第二锥齿与第一锥齿啮合。

进一步,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的蜗轮及齿轮组设于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的锁舌、挡块及拨叉设于第二容置腔内,前述第一容置腔所在平面与第二容置腔平面相交呈一钝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齿轮组传动结合锥齿配合,实现拨叉、挡块及锁舌的协同配合,整体结构紧凑,适用于各种尾门上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去除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部分分解图。

图5为图4中驱动机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输出齿轮、第三微动开关及拨叉的另一视角的放大组合图。

图7为实施例1完全打开时状态图。

图8为实施例1处于半锁状态图。

图9为实施例1完全锁住的状态图。

图10为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2去除部分部件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吸锁包括壳体1、驱动机构、锁舌5、第一弹簧5a、挡块4、第二弹簧4a、拨叉3、支架7、第一微动开关61、第二微动开关62和第三微动开关63。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壳体1包括第一底座12、第二底座11、第一盖板13和第三盖板14,第一底座12与第二底座11连接装配,第一盖板13设于第一底座12端口上形成第一容置腔1a,第二盖板14设于第二底座11上形成第二容置腔2a,第二底座11开设有供锁钩放入的第一锁口15;蜗轮22及齿轮组设于第一容置腔1a内,锁舌5、挡块4及拨叉3设于第二容置腔2a内,第一容置腔1a所在平面与第二容置腔2a平面相交呈一钝角α,如图2所示。

结合图5所示,驱动机构设于壳体上,驱动机构机构包括电机2、蜗杆21、蜗轮22及齿轮组,蜗杆21设于电机2的动力输出端,电机2能正反转,蜗轮22的一端与蜗杆21啮合传动,另一端成型有联动齿轮221,该联动齿轮221与齿轮组的输入端啮合传动,齿轮组的输出端设有输出齿轮25。

齿轮组包括第一双联齿轮23、第二双联齿轮24及输出齿轮25,第一双联齿轮23一端与蜗轮22的联动齿轮啮合传动,输出齿轮25的一端成型有圆柱齿251,另一端成型有第二锥齿252,圆柱齿251部与第二双联齿轮24啮合,第二锥齿252与第一锥齿32啮合。

如图3和图4所示,锁舌5通过转轴5b能转动地设于壳体1内并成型有第二锁口54,该第二锁口54与第一锁口15配合能实现完全锁住、半锁及打开,该锁舌5具有第一抵靠部52及与第一抵靠部52邻近的第二抵靠部51;第一弹簧5a设于第二底座11内用于锁舌5的复位。

挡块4通过转轴4b能转动地设于壳体1内并具有第一挡部42和第二挡部41;第二弹簧4a设于第二底座11内用于挡块4的复位。

拨叉3通过转轴3b能转动地设于壳体1内并一端成型有与输出齿轮25啮合传动的第一锥齿32,该第一锥齿32倾斜地布置于拨叉3上。

壳体1内设有均与电机2控制连接的第一微动开关61、第二微动开关62和第三微动开关63,该第一微动开关61具有伸出的第一触碰头611,该第二微动开关62具有伸出的第二触碰头621,锁舌5上成型有与第一触碰头611和第二触碰头621配合以实现电机2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的凸块53。

结合图3所示,壳体1内设有支架7,该支架7上设有第一容置槽71、第二容置槽72及靠近第一容置槽71和第二容置槽72的弧形孔73,第一微动开关61设于第一容置槽71内并第一触碰头611伸向弧形孔73,第二微动开关62设于第二容置槽72内并第二触碰头621伸向弧形孔73,凸块53向上伸出弧形孔73。转轴4b贯穿通过支架7的轴孔75,转轴5b贯穿通过支架7的轴孔74。

结合图6所示,第三微动开关63靠近输出齿轮25设置,该第三微动开关63具有伸出的第三触碰头631,输出齿轮25上凸起有与第三触碰头631配合以实现拨叉3回位的凸起部253,挡块4上设有能紧急拉绳连接的连接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为连接孔43,参考图4。

如图7所示,电吸锁处于打开状态下,拨叉3处于第一挡部42的第二位置422,此时,凸块53抵住第一微动开关61。

关门时锁舌5遭锁钩100按压动作,凸块53与第一微动开关61脱开,发送信号给电机2,电机2通过一系列传动使拨叉开始运行往关锁方向拨动,同时第二微动开关62也脱开状态。如图8所示,这时电吸锁处于半锁状态下,第二挡部41与第一抵靠部52相抵,拨叉3处于第一挡部42的第一位置421。

拨叉3持续运行拨动锁舌5,锁舌5运行至凸块53抵靠住第二微动开关62时停止运行,如图9所示,电吸锁处于完全锁住状态下,第二挡部41与第二抵靠部51相抵,限制锁舌5转动,凸起部253抵靠第三微动开关63,电机2驱动拨叉3回到初始位置,这时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拉动紧急拉绳,使挡块4接触对锁舌的限位,打开电吸锁。

开锁时,电机收到信号后,驱动拨叉3往开锁方向拨动,凸起部253与第三微动开关63脱开。锁舌5由于第一弹簧5a回弹至全开位置,直至凸块53按压到第一微动开关61,电机2停止运行。

实施例2,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内通过轴销82能转动地设有能作用于挡块4的拨块8,该拨块8上设有伸出壳体的通孔141的拨杆81,通孔141呈弧形。拨杆81拉动状态下,能促使挡块4转动进而解除对锁舌5的阻挡,实现紧急开锁。其他结构参考实施例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