钥匙附属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15023发布日期:2020-07-29 01:53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钥匙附属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钥匙附属品。



背景技术:

以往,如果使用者在外出后忘记是否已经上锁,则由于不能当场确认是否已经上锁,而可能会因不安而返回家中进行确认。

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具有上锁确认指示功能的钥匙,能通过确认小球的位置来确认是否已上锁,该小球可移动地设置在握持部内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8-26711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钥匙具有如下的复杂结构:随着向锁眼的拔插而移动的滑动部、随着滑动部的移动而移动的连杆机构、以及根据连杆机构的变形而移动从而对小球的移动进行控制的锁定滑座。因此,不仅成本增加,而且发生动作不佳等故障的风险也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是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下的钥匙附属品:通过低成本且简单的构造,即使在外出地也可以容易地当场确认是否已经上锁。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钥匙附属品可安装在钥匙的握持部的表面,并具备:变形部件,其可通过使用者使用所述钥匙来进行上锁动作时的握持力而变形;及复位部件,其可将所述变形部件受到所述握持力而变形后的形状复位为变形前的形状。

根据上述方案,为了上锁而对钥匙的握持部进行握持时,变形部件的形状可发生变形。因此,通过确认结构简单的变形部件的形状,即使在外出地也可以容易地当场确认是否已经上锁。

另外,根据上述方案,由于可以使变形部件的形状复位,因此可以反复使用该钥匙附属品。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钥匙附属品,其中,所述变形部件也可具有曲面,所述变形前的形状也可以为相对于所述钥匙的所述握持部的表面向外侧凸起的外凸形状,所述变形后的形状也可以为相对于所述钥匙的所述握持部的表面向内侧凸起的内凸形状。根据该方案,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能通过上锁动作时的握持力而变形的部件。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钥匙附属品,其中,所述变形部件也可以是金属部件。根据该方案,可通过金属的弹性来实现变形部件的变形和复位。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钥匙附属品,其中,所述复位部件也可将所述使用者的按压力传递给所述变形后的所述变形部件,从而使所述变形后的所述变形部件的形状复位为变形前的形状。根据该方案,可以容易地使变形部件的形状复位,因此可以反复使用钥匙附属品来确认是否已经上锁。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钥匙附属品,其中,所述复位部件也可以由软胶材料构成,并且为如下构造:可通过所述软胶材料来将所述使用者的按压力传递成将所述变形部件的内凸形状上推为外凸形状的力。根据该方案,可以通过简单的复位部件结构来容易地使变形部件的形状复原。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钥匙附属品,其中,所述复位部件也可设置在所述变形部件与所述钥匙的所述握持部之间,并且为如下构造:可通过所述使用者的按压力而向所述变形部件的中心方向移动,从而将所述使用者的按压力传递成将所述变形部件的内凸形状上推为外凸形状的力。根据该方案,变形部件可以容易地复原。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钥匙附属品也可进一步具备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可向复位部件施加使其远离变形部件的中心的方向上的力。根据该方案,由于向中心方向移动了的复位部件会自然地复位为其原始状态,因此,钥匙附属品更易反复使用。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低成本且简单的构造,即使在外出地也可以容易地当场确认是否已经上锁。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钥匙附属品的结构与钥匙同时示出的平面示意图,(b)是沿着(a)所示的a-a线截开后朝a箭头方向所看到的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部件的形状变形方式的侧面示意图,(a)示出变形前的变形部件的形状,(b)示出变形后的变形部件的形状。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部件的形状复位方式的侧面示意图,(a)示出复位前的变形部件的形状,(b)示出复位后的变形部件的形状。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钥匙附属品的变形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5的(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钥匙附属品的结构的平面示意图,(b)是沿着(a)所示的b-b线截开后朝b箭头方向所看到的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部件的形状变形方式的侧面示意图,(a)示出变形前的变形部件的形状,(b)示出变形后的变形部件的形状。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部件的形状复位方式的侧面示意图,(a)示出复位前的变形部件的形状,(b)示出复位后的变形部件的形状。

<附图标记说明>

1钥匙附属品

2变形部件

3复位部件

4套

5钥匙

11钥匙附属品

12变形部件

13复位部件

14套

15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实施方式(下文中,也称为“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钥匙附属品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钥匙附属品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的(a)是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钥匙附属品的结构示出的平面图。图1的(b)是沿着图1的(a)所示的a-a线截开后朝a箭头方向所看到的截面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钥匙附属品1具备变形部件2、复位部件3和套4。钥匙附属品1以其变形部件2能在上锁动作时被使用者握持的方式,安装在钥匙5的握持部的表面上。更具体地,钥匙附属品1的套4、复位部件3及变形部件2按如下方式设置:在钥匙5被钥匙附属品1覆盖着的情况下,就钥匙附属品1的一侧表面来看,依次排列为钥匙5、套4、复位部件3和变形部件2,而就钥匙附属品的另一侧表面来看,依次排列为钥匙5和盖4。虽然图1示出了在钥匙附属品1的单侧设置着变形部件2和复位部件3的方案,但本实施方式的钥匙附属品1不限于此。也可以在钥匙附属品1的两侧均设置变形部件2和复位部件3。

变形部件2受到来自外部的压力可变形。具体地,当使用者上锁时,变形部件2能通过上锁动作时的使用者的握持力而变形。另外,变形部件2可保持由于使用者的握持而变形后的形状,除非进行后述的复位操作。变形部件2变形前的形状具有相对于钥匙5的握持部的表面向外凸起的曲面,变形后的形状具有相对于钥匙5的握持部的表面向内凸起的曲面。变形部件2以其变形后的曲面可与复位部件3相接触的方式进行变形。虽本实施方式中的变形部件2由簧片构成,但是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变形部件2受到上锁动作时的使用者的握持力而能变形并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即可。此外,虽本实施方式中的变形部件2的平面形状是如图1所示的圆盘状,但是变形部件2的平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通过上锁动作时的使用者的握持力而变形并且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即可。虽本实施方式中的变形部件2由金属部件形成,但是变形部件2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通过上锁动作时的使用者的握持力而变形并且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即可。变形部件2的形状变形方式将后述。

复位部件3将其受到的来自外部的压力传递给变形部件2。当复位部件3受到使用者的按压力时,复位部件3将该按压力传递给由于使用者的握持力而变形了的变形部件2。复位部件3将按压力传递给变形部件2,从而使变形部件2复位为变形前的形状。更具体地,复位部件3将使用者的按压力传递成上推力,该上推力将变形部件2的内凸形状(向内侧凸起的形状)上推为外凸形状(向外侧凸起的形状)。本实施方式的复位部件3由软胶材料构成,从而实现了能够将使用者的按压力传递给变形部件2。例如,本实施方式的复位部件3可采用振动垫。然而,本实施方式的复位部件3并无特别限制,只要能将来自使用者的按压力传递给变形部件2即可。变形部件2的形状复位方式将后述。

套4用来将钥匙附属品1安装到钥匙5的握持部的表面,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套4为能对钥匙5的握持部进行包覆的构造。变形部件2和复位部件3设置在套4的表面上。

虽然图1的(b)示出了复位部件3嵌入在套4的部分表面中的钥匙附属品1的方案,但本实施方式的钥匙附属品1不限于此,可以将整个套4作为复位部件3,或者将复位部件3设置在套4的表面的外侧。

(变形部件2的变形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图2,对变形部件2的变形方式进行说明。

图2的(a)是变形前的变形部件2的侧面示意图。图2(b)是变形后的变形部件2的侧面示意图。尽管未示出,但是钥匙5位于以复位部件3为准来看的与变形部件2侧反向的一侧。

如图2的(a)所示,变形前的变形部件2的形状为相对于钥匙5的握持部的表面向外侧凸起的形状。关于变形部件2,当使用者通过安装有钥匙附属品1的钥匙5来进行上锁动作时,上锁动作时向着复位部件3侧的握持力f1被施加给变形部件2的凸面。结果,如图2的(b)所示,变形部件2变形为相对于钥匙5的握持部的表面向内侧凸起的形状。这里,变形部件2以其变形后的凸面可与复位部件3相接触的方式进行变形。

如上所述,使用安装有本实施方式的钥匙附属品1的钥匙来进行上锁时,钥匙附属品1的变形部件2可变形。因此,即使在外出地,通过确认变形部件2的形状,也可以容易地当场确认钥匙是否已经上锁。

作为确认是否已经上锁的方法,例如,使用者可以通过触摸变形部件2的表面来确认变形部件2的表面的凹凸形状,从而确认是否已经上锁。

另外,变形部件2可以采用如下方案:变形部件2被着色,并且变形部件2呈内凸形状时的颜色与呈外凸形状时的颜色相比,存在视觉上的颜色浓淡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就外凸形状而言,着色面会由于扩展而颜色变浅,而就内凸形状而言,着色面会由于压缩而颜色变浓。由此,使用者可以目视确认变形部件2的颜色,从而确认是否已经上锁。另外,为了保护着色面,着色面上可以设置有半透明的覆膜。

另外,作为视觉上的颜色浓淡变化的另一种方案,半透明的覆膜也可以不与变形部件2紧密联动,而是通过覆膜和变形部件2之间的距离来实现视觉上的颜色浓淡变化。具体而言,通过使覆膜不与变形部件2紧密联动,则在变形部件2成为内凸形状时,会在变形部件2与覆膜之间形成内部空间。随着覆膜与变形部件2之间的距离增加,被着色了的变形部件2的颜色会看起来更浅。另一方面,在变形部件2为外凸形状时,覆膜和变形部件2会彼此紧密接触。随着覆膜与变形部件2之间的距离缩小,变形部件2的颜色会看起来更浓。由此,使用者可以目视确认变形部件2的颜色,从而确认是否已经上锁。

(变形部件2的复位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图3,对变形部件2的复位方式进行说明。

图3的(a)是复位前的变形部件2的侧面示意图。图3的(b)是复位后的变形部件2的侧面示意图。

如图3的(a)所示,当使用者从两侧夹住复位部件3的侧面时,复位部件3受到来自使用者的按压力f2。复位部件3将使用者的按压力f2传递给变形部件2。由此,变形部件2受到用于将变形部件2的向内侧凸起的凸面上推为外凸形状的上推力f3。结果,如图3的(b)所示,变形部件2复位为变形前的形状。另外,由于复位部件3由软胶材料制成,因此在按压复位部件3以使变形部件2的形状复位之后,复位部件3会自然地恢复为其原始状态。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钥匙附属品1可以通过复位部件3来将变形部件2的形状复位为其变形前的形状,因此可以反复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钥匙附属品1来确认是否已经上锁。

(钥匙附属品1的使用例)

在下文中,将对本实施方式的钥匙附属品1的使用例进行说明。

<外出时>

使用者使用被钥匙附属品1覆盖了握持部的钥匙5来进行上锁操作。此时,钥匙附属品1具备的变形部件2会从外凸形状变为内凸形状。

<在外出地>

使用者可通过确认钥匙附属品1具备的变形部件2来确认是否已经上锁。使用者可以在确认已经上锁了之后,向复位部件3施加按压力,以使变形部件2的形状从内凸形状复位为外凸形状,也可以使变形部件2的形状保持为内凸形状。

<回家时>

使用者使用被钥匙附属品1覆盖了握持部的钥匙5来进行开锁操作。此时,对于已在外出地将变形部件2的形状复位为外凸形状的情况而言,变形部件2的形状同样会变成内凸形状。在开锁操作之后,使用者可将按压力施加到复位部件3,以使变形部件2的形状从内凸形状复位为外凸形状。由此,可以反复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钥匙附属品1来确认是否已经上锁。

(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描述了套4包覆钥匙5的握持部的方案,但是本实施方式的钥匙附属品1不限于此,可以是套4夹住钥匙5的握持部来将之覆盖。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变形例的钥匙附属品1a具备盖4a,以此代替本实施方式的钥匙附属品1中的套4。盖4a具备:供钥匙5的插入部穿过的开口4a1、以及用以夹住钥匙5的握持部来将之覆盖的夹持部4a2和4a3。在钥匙5的插入部穿过开口4a1之后,套4a通过夹持部4a2和4a3夹住钥匙5的握持部,从而覆盖钥匙5的握持部。这里,盖4a以使得变形部件2位于钥匙附属品1a的表面的方式,覆盖钥匙5的握持部。更具体地,套4a按如下方式覆盖钥匙5的握持部:就套4a的位于夹持部4a2侧的表面来看,依次排列为钥匙5、套4a、复位部件3和变形部件2。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钥匙附属品1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的(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钥匙附属品的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5的(b)是沿着图5的(a)所示的b-b线截开后朝b箭头方向所看到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的钥匙附属品11具备复位部件13和复位弹簧15,以此代替第1实施方式的钥匙附属品1的复位部件3。由于本实施方式的钥匙附属品11所具备的变形部件12和套14与第1实施方式的钥匙附属品所具备的变形部件2和套4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说明。

复位部件13将其受到的来自外部的压力传递给变形部件12。复位部件13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与变形部件12对置且相对于钥匙的握持部表面呈倾斜。复位部件13构成为如下方案:当变形部件12变形而成为内凸形状时,复位部件13的倾斜面与变形部件12的凸面相接触。更具体地,复位部件13的倾斜面构成为如下方案:随着从变形部件12的端部靠向变形部件12的中心部,复位部件13的该倾斜面与变形部件12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在本说明书中,变形部件12的中心部是指俯视变形部件时的中心部分。两个这样的复位部件13在穿过变形部件12的中心的直线上对置地配置。复位部件13受到使用者从复位部件13的外侧端部向内侧的按压力时,会向变形部件12的中心方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按压力是隔着后述的复位弹簧15来施加的。复位部件13向中心方向移动,由此利用复位部件13的倾斜面来将变形部件12的朝向内侧的凸面上推,使变形部件12复位为变形前的形状。如此,复位部件13通过将按压力传递给变形后的变形部件12而使变形部件12复位为变形前的形状。更具体地,复位部件13将使用者的按压力传递成上推力,该上推力将变形部件12的内凸形状上推为外凸形状。复位部件13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具备上述倾斜面即可。

复位弹簧15是圆弧形簧片,复位部件13分别安装在圆弧两端部的内侧。复位弹簧15在其圆弧端部受到了来自使用者的向圆弧内侧的按压力时,使复位部件13向变形部件12的中心方向移动。另外,当使用者的按压力释放时,复位弹簧15欲复位为其原始状态。结果,复位部件13被施加使其远离变形部件12的中心的力。由此,在使用者的按压力释放时,复位弹簧15使复位部件13复位为预定位置。

(变形部件12的变形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图6,对变形部件2的变形方式进行说明。

图6的(a)是变形前的变形部件12的侧面示意图。图6的(b)是变形后的变形部件12的侧面示意图。尽管未在图中示出,但是钥匙5位于以复位部件13为准来看的与变形部件12侧反向的一侧。

如图6的(a)所示,变形前的变形部件12的形状为相对于钥匙5的握持部的表面向外侧凸起的形状。关于变形部件12,当使用者通过安装有钥匙附属品11的钥匙5来进行上锁操作时,上锁动作时向着复位部件13侧的握持力f1被施加给变形部件12的凸面。

结果,如图6的(b)所示,变形部件12变形为相对于钥匙5的握持部的表面向内侧凸起的形状。这里,变形部件12以其变形后的凸面可与复位部件13的倾斜面相接触的方式进行变形。

如上所述,使用安装有本实施方式的钥匙附属品11的钥匙来进行上锁时,钥匙附属品11的变形部件12可变形。因此,即使在外出地,通过确认变形部件12的形状,也可以容易地当场确认是否已经上锁。

(变形部件12的复位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图7,对变形部件12的复位方式进行说明。

图7的(a)是复位前的变形部件12的侧面示意图。图7的(b)是复位后的变形部件12的侧面示意图。

如图7的(a)所示,当使用者从两侧夹住复位弹簧15的圆弧两端部时,复位弹簧15受到来自使用者的按压力f12。复位弹簧15将使用者的按压力传递给复位部件13,使复位部件13向变形部件12的中心方向移动。结果,复位部件13利用其倾斜面来将变形部件12上推,使变形部件12的向内侧凸起的凸面变为向外侧凸起。更具体地,复位部件13借助其倾斜面,来向变形部件12施加用于将变形部件12的向内侧凸起的凸面上推为外凸形状的上推力f13。结果,如图7的(b)所示,变形部件12复位为变形前的形状。另外,由于复位部件13安装在复位弹簧15的圆弧两端部的内侧,因此在按下复位弹簧15来将变形部件12的形状复位之后,只要放开按压,就能通过复位弹簧15来使复位部件13复位到规定位置。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钥匙附属品11可以通过复位部件13来将变形部件12的形状复位为其变形前的形状,因此可以反复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钥匙附属品11来确认是否已经上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