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梅花触头拆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4356发布日期:2020-07-04 01:18阅读:9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梅花触头拆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梅花触头拆装工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kyn系列手车开关以较小的空间占用、较高的互换性能、简单灵活的操作方式在电力系统35kv、10kv配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现场检修工作中经常遇到梅花触头难拆装问题。梅花触头通过自身弹簧紧固在手车静触头上,需要将15个梅花触指同时张开,才能取下或装上,普通工具难以拆装,始终困扰我们检修人员,严重影响工作进度。目前解决梅花触头拆装的问题,一般采取拆卸紧固弹簧、用稍大于梅花触头内径的木质锤把冲击、用多把螺丝刀张开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着诸多的缺点和不足,例如:拆卸紧固弹簧会造成弹簧损伤、触指散落,组装困难;例如:锤把冲击及螺丝刀张开会导致弹簧弹性变弱、损伤触指,费时费力等。

公告号为cn20955163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梅花触头拆装安装工具,包括底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滑板、连杆座、主杆、把手以及连接于所述滑板和所述连接座的连杆;所述连接座套接固定设置于所述主杆上,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主杆的顶端,外力旋转把手驱动所述主杆带动所述连杆座一起沿着所述底板的中心线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滑板在所述底板上移动,该梅花触头拆装安装工具通过外力旋转把手驱动主杆带动连杆座沿着底板中心线的方向运行使得滑板收缩或扩张,从而实现梅花触头的装拆;该梅花触头拆装安装工具能够避免现有工作人员采用手或者螺丝刀直接接触梅花触头损坏梅花触头现象的发生,但梅花触头弹簧的弹性模量大,拆卸时需要较大的力气,费时费力,拆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梅花触头安装工具,使用方便,拆装效率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梅花触头拆装工具,包括电机、电池和顶撑导块,所述电机设置在外壳内,所述外壳下方设置手柄,所述电池设置在手柄内,所述外壳上设置控制电机转向的单刀双掷开关,所述外壳上还设置底座,所述底座外周面上均匀设置多个固定杆,所述顶撑导块螺纹连接在输出轴上,所述输出轴一端穿过外壳和底座与电机相连,另一端设置挡板,所述顶撑导块与底座之间设置多个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输出轴平行,沿所述顶撑导块的周向均匀设置多个撑杆,所有撑杆通过弹簧聚拢在顶撑导块的外周面,所述撑杆一端与固定杆顶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输出轴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顶撑导块为圆台状。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置与导向杆相匹配的插孔,所述导向杆一端固定在顶撑导块上,另一端插接在插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顶撑导块的外周面上设置多个万向球,所述万向球与撑杆滚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时间继电器,所述时间继电器通过电池与电机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设置照明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一种梅花触头拆装工具,包括电机、电池和顶撑导块,所述电机设置在外壳内,所述外壳下方设置手柄,所述电池设置在手柄内,所述外壳上设置控制电机转向的单刀双掷开关,使用者可手持手柄操作本实用新型,通过选择单刀双掷开关的闭合方向可选择电机的旋转方向,操作方便;所述外壳上还设置底座,所述底座外周面上均匀设置多个固定杆,所述顶撑导块螺纹连接在输出轴上,所述输出轴一端穿过外壳和底座与电机相连,另一端设置挡板,所述顶撑导块与底座之间设置多个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输出轴平行,导向杆的存在将输出轴的旋转运动转变为顶撑导块的直线运动,电机的旋转方向不同,顶撑导块沿轴的运动方向也不同,实现顶撑导块的往复运动;沿所述顶撑导块的周向均匀设置多个撑杆,所有撑杆通过弹簧聚拢在顶撑导块的外周面,所述撑杆一端与固定杆顶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输出轴平行,顶撑导块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撑杆的反复张开和聚拢,撑杆聚拢时可将撑杆端部插入梅花触头内,撑杆撑开时将梅花触头等距离撑开后取下,使用方便,无需手动拆装,拆装效率高。

2、所述顶撑导块为圆台状,圆台的母线与输出轴之间存在夹角,可以实现将撑杆均匀撑开和收拢的功能,且圆台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3、所述底座上设置与导向杆相匹配的插孔,所述导向杆一端固定在顶撑导块上,另一端插接在插孔内,导向杆只能沿插孔方向往复运动,限制了顶撑导块只能沿电机的输出轴做直线往复运动,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4、所述顶撑导块的外周面上设置多个万向球,所述万向球与撑杆滚动连接,滚动连接的摩擦力较小,减少电机负荷,延长电池和电机的使用寿命。

5、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时间继电器,所述时间继电器通过电池与电机电连接,通过设置时间继电器控制每次电机运行的时间,无需工作人员时刻注意顶撑导块的移动距离,使用更加方便,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防止输出轴受阻停转而损坏电机,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6、所述外壳上设置照明灯,方便在视线昏暗的地方使用,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输出轴及其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机,2-电池,3-输出轴,4-外壳,5-手柄,6-单刀双掷开关,7-底座,8-固定杆,9-顶撑导块,10-挡板,11-导向杆,12-撑杆,13-弹簧,14-插孔,15-万向球,16-时间继电器,17-照明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一种梅花触头拆装工具,包括电机1、电池2和顶撑导块9,电机1采用直流电机,电池2采用采用大容量锂电池,电机1放置在外壳4内并通过螺栓1固定在外壳4的内底面,外壳4上安装控制电机1正反转的单刀双掷开关6,外壳4的内侧壁上通过螺栓固定时间继电器16,本实用新型对外壳4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外壳4为侧面开口的长方体壳状结构,安装好电机1与时间继电器16后通过粘胶固定侧板完成封闭,材质为塑料合金,外壳4下方通过粘胶固定手柄5,所述手柄5为中空结构,手柄5内放置电池2,本实用新型对手柄5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采用的手柄5为上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外壳4上开设供导线穿过的通孔,电池2、时间继电器16与电机1通过导线相互电连接。外壳4外侧壁上还通过粘胶固定底座7,顶撑导块9为钢制实心圆台结构,输出轴3上通过车床加工出外螺纹,顶撑导块9上通过攻丝机加工出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顶撑导块9螺纹连接在输出轴3上,输出轴3的端部焊接挡板10。顶撑导块9与底座7之间均匀设置6个导向杆11,如图2所示,导向杆11为钢制圆轴,底座7上通过打孔机均匀打出6个插孔14,导向杆11的一端插接在插孔14内,另一端焊接在顶撑导块9上,导向杆11与输出轴3平行。顶撑导块9的外周面上等角度设置6个撑杆12,此时撑杆12左部与顶撑导块9的母线贴合,如图1所示,撑杆12的左端与固定杆8的顶端铰接,固定杆8的顶端通过切割机切割出与撑杆12的左端相匹配的凹槽,撑杆12的左端与固定杆8的顶端通过心轴铰接,心轴的两端焊接圆盘,圆盘与固定杆8两侧紧密贴合。撑杆12右部与输出轴3平行,撑杆12的左部与撑杆12的右部通过撑杆12中部过渡连接,撑杆12为钢制结构,撑杆12左部、中部和右部一体成型,6个撑杆12通过弹簧13聚拢在顶撑导块9的外周面,弹簧13为环状拉伸弹簧。

使用前,设置好时间继电器16的延迟时间,使用时,将所有撑杆12的右部均插入梅花触头内,将单刀双掷开关6扳下,启动电机1,输出轴3正转,带动顶撑导块9向右平移一段距离后停止,顶撑导块9将撑杆12呈环状撑开,此时顶撑导块9的右端面与挡板10贴合,顶撑导块9的左端面在撑杆12中部和左部之间的分隔棱的左侧1cm,之后将梅花触头取出,再将单刀装置开关6反向扳下,启动电机1,输出轴3反转,带动顶撑导块9向左平移一端距离后停止,撑杆12因弹簧13的作用收拢在顶撑导块9的外周面,此时可将梅花触头从撑杆12上取下。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顶撑导块9左端的外周面上通过螺栓固定万向球15,万向球15的顶面与撑杆12左部的底面相接触。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外壳4上设置照明灯17,照明灯17为通过纽扣电池供电的led吸顶灯,照明灯17通过粘胶固定在外壳4上。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