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油双筒过滤器拆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59899发布日期:2020-09-08 15:04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高压油双筒过滤器拆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压油双筒过滤器拆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油双筒过滤器拆装装置。



背景技术:

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起动前、起动过程中以及停机过程中,需启动液压减载装置(高压油顶起装置)不断向推力瓦油槽孔中打入高压油,使转动部件略微抬高,镜板和推力瓦之间形成高压油膜,以改善起动润滑条件,降低摩擦损耗,提高推力瓦的工作可靠性。高压油顶起系统需要使用电磁阀和比例阀、步进电机、液控阀等比例阀件,这些阀件对系统控制管路的油品颗粒度指标要求较高,一般情况,在系统控制管路上串联双筒过滤器,两个滤筒内均安装精密过滤滤芯,且互为备用,保证高压油顶起系统的各个阀件动作准确。

为保证高压油顶起系统管路上各个精密阀件的准确动作,双筒过滤器需定期拆除滤筒,更换新的滤芯。由于高压油顶起系统的工作油压可达15-20兆帕,过滤器滤筒设计壁厚较大,滤筒自重较大,一般情况下,需要3个工作人员合作才能安装和拆除,安装或拆除时2人支撑并扶正滤筒,1人旋转滤筒螺纹和过滤器的螺纹旋合或旋松,工作效率较低。且滤筒方向朝下,螺纹不易对正;滤筒外侧面油污较多,人手不易固定,滤筒容易滑落,可能发生砸伤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压油双筒过滤器拆装装置,该装置可以独立的调节夹持装置的高度和夹持松紧度,从而通过旋转调节螺杆就可以实现双筒过滤器的快速拆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高压油滤筒重量较重,且滤筒方向朝下,螺纹不易对正的问题,以及因滤筒外侧面油污较多,容易滑落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劳动强度小,可以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油双筒过滤器拆装装置,它包括底板,底板上表面两侧设置有一对平行的支撑螺杆,支撑螺杆外表面设置有螺母;支撑螺杆上套设有支架,支架中段连接有托盘;支架上表面通过连接板连接有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

所述底板下表面连接有四个刹车万向轮。

所述支架两端均开设有圆孔与支撑螺杆配合。

所述托盘为上表面开口的圆柱体结构;托盘底面设置有开孔与双筒过滤器的底部外六方配合。

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包括内部开设有贯通螺纹槽的导向筒,导向筒与连接板连接;导向筒内设置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一端连接有把手,另一端连接有弧形板。

所述第二夹持装置与第一夹持装置结构相同;两块弧形板拼合成圆环结构的夹持环;夹持环的直径与双筒过滤器相适应。

一种高压油双筒过滤器拆装装置,它包括底板,底板上表面两侧设置有一对平行的支撑螺杆,支撑螺杆外表面设置有螺母;支撑螺杆上套设有支架,支架中段连接有托盘;支架上表面通过连接板连接有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该装置可以独立的调节夹持装置的高度和夹持松紧度,从而通过旋转调节螺杆就可以实现双筒过滤器的快速拆装;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劳动强度小,可以有效防止安全事故。

在优选的方案中,底板下表面连接有四个刹车万向轮。结构简单,使用时,刹车万向轮可以快速移动该装置,并且在作业时防止装置滑动。

在优选的方案中,支架两端均开设有圆孔与支撑螺杆配合。结构简单,使用时,支撑螺杆和螺母配合使用,支架套设在支撑螺杆外,通过扳手拧动螺母即可抬升或下降支架。

在优选的方案中,托盘为上表面开口的圆柱体结构;托盘底面设置有开孔与双筒过滤器的底部外六方配合。结构简单,使用时,将双筒过滤器底部对准托盘放下,使底部的外六方穿过托盘底部的开孔,便于操作人员与下方的螺纹对齐安装双筒过滤器。

在优选的方案中,第一夹持装置包括内部开设有贯通螺纹槽的导向筒,导向筒与连接板连接;导向筒内设置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一端连接有把手,另一端连接有弧形板。结构简单,使用时,通过调节两侧的调节螺杆,使两块弧形板将双筒过滤器的筒身夹持住,便于固定双筒过滤器。

在优选的方案中,第二夹持装置与第一夹持装置结构相同;两块弧形板拼合成圆环结构的夹持环;夹持环的直径与双筒过滤器相适应。结构简单,使用时,在安装时如滤筒螺纹和过滤器本体螺纹不易对正,可调节左右两侧的螺母和左右两侧的调节螺杆,使滤筒螺纹对正后将其旋紧。

一种高压油双筒过滤器拆装装置,它包括底板,底板上表面两侧设置有一对平行的支撑螺杆,支撑螺杆外表面设置有螺母;支撑螺杆上套设有支架,支架中段连接有托盘;支架上表面通过连接板连接有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该装置可以独立的调节夹持装置的高度和夹持松紧度,从而通过旋转调节螺杆就可以实现双筒过滤器的快速拆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高压油滤筒重量较重,且滤筒方向朝下,螺纹不易对正的问题,以及因滤筒外侧面油污较多,容易滑落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劳动强度小,可以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底板1,刹车万向轮11,支撑螺杆2,螺母3,支架4,连接板41,托盘5,第一夹持装置61,导向筒611,调节螺杆612,弧形板613,第二夹持装置6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中,一种高压油双筒过滤器拆装装置,它包括底板1,底板1上表面两侧设置有一对平行的支撑螺杆2,支撑螺杆2外表面设置有螺母3;支撑螺杆2上套设有支架4,支架4中段连接有托盘5;支架4上表面通过连接板41连接有第一夹持装置61和第二夹持装置62。该装置可以独立的调节夹持装置的高度和夹持松紧度,从而通过旋转调节螺杆612就可以实现双筒过滤器的快速拆装;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劳动强度小,可以有效防止安全事故。

优选的方案中,底板1下表面连接有四个刹车万向轮11。结构简单,使用时,刹车万向轮11可以快速移动该装置,并且在作业时防止装置滑动。

优选的方案中,支架4两端均开设有圆孔与支撑螺杆2配合。结构简单,使用时,支撑螺杆2和螺母3配合使用,支架4套设在支撑螺杆2外,通过扳手拧动螺母3即可抬升或下降支架4。

优选的方案中,托盘5为上表面开口的圆柱体结构;托盘5底面设置有开孔与双筒过滤器的底部外六方配合。结构简单,使用时,将双筒过滤器底部对准托盘5放下,使底部的外六方穿过托盘5底部的开孔,便于操作人员与下方的螺纹对齐安装双筒过滤器。

优选的方案中,第一夹持装置61包括内部开设有贯通螺纹槽的导向筒611,导向筒611与连接板41连接;导向筒611内设置有调节螺杆612;调节螺杆612一端连接有把手,另一端连接有弧形板613。结构简单,使用时,通过调节两侧的调节螺杆612,使两块弧形板613将双筒过滤器的筒身夹持住,便于固定双筒过滤器。

优选的方案中,第二夹持装置62与第一夹持装置61结构相同;两块弧形板613拼合成圆环结构的夹持环;夹持环的直径与双筒过滤器相适应。结构简单,使用时,在安装时如滤筒螺纹和过滤器本体螺纹不易对正,可调节左右两侧的螺母3和左右两侧的调节螺杆612,使滤筒螺纹对正后将其旋紧。

如上所述的高压油双筒过滤器拆装装置,安装使用时,底板1上表面两侧设置有一对平行的支撑螺杆2,支撑螺杆2外表面设置有螺母3;支撑螺杆2上套设有支架4,支架4中段连接有托盘5;支架4上表面通过连接板41连接有第一夹持装置61和第二夹持装置62。该装置可以独立的调节夹持装置的高度和夹持松紧度,从而通过旋转调节螺杆612就可以实现双筒过滤器的快速拆装;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劳动强度小,可以有效防止安全事故。

使用时,底板1下表面连接有四个刹车万向轮11,刹车万向轮11可以快速移动该装置,并且在作业时防止装置滑动。

使用时,支架4两端均开设有圆孔与支撑螺杆2配合,支撑螺杆2和螺母3配合使用,支架4套设在支撑螺杆2外,通过扳手拧动螺母3即可抬升或下降支架4。

使用时,托盘5为上表面开口的圆柱体结构;托盘5底面设置有开孔与双筒过滤器的底部外六方配合,将双筒过滤器底部对准托盘5放下,使底部的外六方穿过托盘5底部的开孔,便于操作人员与下方的螺纹对齐安装双筒过滤器。

使用时,第一夹持装置61包括内部开设有贯通螺纹槽的导向筒611,导向筒611与连接板41连接;导向筒611内设置有调节螺杆612;调节螺杆612一端连接有把手,另一端连接有弧形板613,通过调节两侧的调节螺杆612,使两块弧形板613将双筒过滤器的筒身夹持住,便于固定双筒过滤器。

使用时,第二夹持装置62与第一夹持装置61结构相同;两块弧形板613拼合成圆环结构的夹持环;夹持环的直径与双筒过滤器相适应,在安装时如滤筒螺纹和过滤器本体螺纹不易对正,可调节左右两侧的螺母3和左右两侧的调节螺杆612,使滤筒螺纹对正后将其旋紧。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