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滑动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0958发布日期:2020-08-25 20:01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器人滑动底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滑动底座。



背景技术:

机器人底座一般为固定底座,但是有时候根据工作需要,需要使用滑动底座,使得机器人能够在多个位置进行工作。目前的滑动底座在带动机器人滑动的过程中会出现底座从导轨上脱出的现象,并且当底座滑动到固定时需要固定时,往往固定不太牢固。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机器人滑动底座,以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滑动底座,包括安装基础、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基础上端面的导向轨道、安装底板、支架、固定杆、刹车装置、侧板;

所述导向轨道由上轨道、中轨道和下轨道组成,所述上轨道、所述中轨道和所述下轨道一体成型;所述上轨道为横向棱柱形状,其上端面设有纵截面为梯形的凹槽a,所述凹槽a两侧所述上轨道上设有螺孔a;所述中轨道为横向棱柱形状,其上端面与所述上轨道下端面接触,且其上端面小于所述上轨道下端面;所述下轨道横向棱柱形状,其上端面与所述中轨道下端面接触;所述中轨道的两侧下轨道上设有螺孔b,所述下轨道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安装基础上;

所述上轨道上方设有所述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为横向四棱柱结构,其下端面设有两个凹槽b,两个所述凹槽b之间结构为突出端a,所述突出端a内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导向轨道平行;所述突出端a活动嵌入在所述凹槽a中;所述突出端a底端面固定设置有定向滑轮;所述安装底板上端面设有螺孔c,所述螺孔c位于与所述螺孔a位置相对应;

所述支架包括水平支架和竖直支架,所述水平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竖直支架上;所述竖直支架设置在所述导向轨道两端;固定杆固定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架上,且所述固定杆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安装底板两侧设有刹车装置,所述安装底板侧面固定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上固定安装有手柄;

所述导向轨道两端固定安装有卷扬机,所述卷扬机表面缠绕有钢丝,所述钢丝与所述安装底板连接;所述钢丝与所述导向轨道处在同一方向。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轨道、所述中轨道和所述下轨道按照从上往下顺序排列。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凹槽a的纵截面为梯形形状,其上底位于下底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螺孔a等距排列在所述上轨道上端面。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刹车装置包括半牙螺栓、竖直片、棱形柱、弧形柱、橡胶垫片,所述竖直片横截面呈匚形,所述安装底板侧面设有凹槽c,所述竖直片自由端插入所述凹槽c内;所述竖直片侧面设有螺孔d,所述半牙螺栓插入所述螺孔d中,所述半牙螺栓与所述竖直片之间设有所述橡胶垫片;所述弧形柱侧面设有螺孔e;所述棱形柱侧面设有所述通孔,且所述棱形柱底面设有所述通孔,两个所述通孔相通,所述弧形柱通过所述通孔嵌入在所述棱形柱内;所述半牙螺栓穿过所述通孔、所述螺孔d;所述棱形柱边缘与所述竖直片铰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竖直片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安装底板侧面。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螺孔c位于所述安装底板边缘位置。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独特构造,利用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上的固定,防止所述安装底板从所述导向轨道脱落;在所述安装底板下端面设有定向滑轮,有利于所述安装底板的滑动;采用刹车装置与螺栓固定方式使所述安装底板在移动到合适位置时能够牢固固定在所述安装基础上。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无卷扬机);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向轨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底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竖直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弧形柱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安装基础-1;导向轨道-2;上轨道-2.1;凹槽a-2.1.1;螺孔a-2.1.2;中轨道-2.2;下轨道-2.3;安装底板-3;凹槽b-3.1;突出端a-3.2;螺孔c-3.3;凹槽c-3.4;支架-4;水平支架-4.1;竖直支架-4.2;固定杆-5;刹车装置-6;半牙螺栓-6.1;竖直片-6.2;螺孔d-6.2.2;棱形柱-6.3;弧形柱-6.4;橡胶垫片-6.5;侧板-7;定向滑轮-8;卷扬机-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一种机器人滑动底座,包括安装基础1、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基础1上端面的导向轨道2、安装底板3、支架4、固定杆5、刹车装置6、侧板7。

如图3所示:所述导向轨道2由上轨道2.1、中轨道2.2和下轨道2.3组成,所述上轨道2.1、所述中轨道2.2和所述下轨道2.3按照从上往下顺序排列,且三者之间一体成型。所述上轨道2.1为横向棱柱形状,其上端面设有纵截面为梯形的凹槽a2.1.1。所述凹槽a2.1.1的纵截面为轴对称梯形形状,其上底位于下底的上方。位于所述凹槽a2.1.1两侧,且位于所述上轨道2.1上设有螺孔a2.1.2。所述螺孔a2.1.2等距排列在所述上轨道2.1上端面。所述中轨道2.2为横向棱柱形状,其上端面与所述上轨道2.1下端面接触,且其上端面小于所述上轨道2.1下端面。所述下轨道2.3横向棱柱形状,其上端面与所述中轨道2.2下端面接触。位于所述中轨道2.2的两侧,且位于下轨道2.3上设有螺孔b2.3.1。所述导向轨道2通过螺栓穿过所述螺孔b2.3.1固定在所述安装基础1上。

如图1、图2、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上轨道2.1上方设有所述安装底板3,所述安装底板3为横向四棱柱结构,其下端面设有两个凹槽b3.1。两个所述凹槽b3.1之间结构为突出端a3.2,所苏突出端a3.2纵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突出端a3.2中心位置内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导向轨道2平行。所述突出端a3.2活动嵌入在所述凹槽a2.1.1中,所述突出端a3.2底端面与所述凹槽a2.1.1顶端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突出端a3.2底端面固定设置有定向滑轮8。所述定向滑轮8位于所述间隙中。所述定向滑轮8能够起到在所述凹槽a2.1.1中滑动。

所述安装底板3上端面设有螺孔c3.3,所述螺孔c3.3位于所述安装底板3边缘位置。所述螺孔c3.3位于与所述螺孔a2.1.2位置相对应。当机器人滑动到合适位置时,螺栓能够通过穿过所述螺孔c3.3与所述螺孔a2.1.2,使得所述安装底板3固定安装在所述导向轨道2上。

所述支架4包括水平支架4.1和竖直支架4.2,所述水平支架4.1固定设置在所述竖直支架4.2上。所述竖直支架4.2设置在所述导向轨道2两端。固定杆5固定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架4.1上,且所述固定杆5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固定杆5一方面能够起到导向作用,另一方面能够防止所述安装底板3在滑动过程中从所述导向轨道2中脱落。

所述安装底板3两侧设有刹车装置6。当所述安装底座3停下需要固定时,可以通过所述刹车装置6进行固定。所述刹车装置6包括半牙螺栓6.1、竖直片6.2、棱形柱6.3、弧形柱6.4、橡胶垫片6.5。所述半牙螺栓为上端光滑、下端有螺纹的螺栓。所述棱形柱6.3纵截面为平行四边形。所述竖直片6.2横截面呈匚形。所述安装底板3侧面设有凹槽c3.4,所述竖直片6.2自由端插入所述凹槽c3.4内。所述竖直片6.2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安装底板3侧面。

所述竖直片6.2侧面设有螺孔d6.2.2,所述半牙螺栓6.1插入所述螺孔d6.2.2中,所述半牙螺栓6.1与所述竖直片6.2之间设有所述橡胶垫片6.5。在所述半牙螺栓6.1转动时,所述橡胶垫片能够让所述半牙螺栓6.1进行不脱落转动。所述弧形柱6.4侧面设有螺孔e6.4.1。所述棱形柱6.3侧面设有所述通孔,且所述棱形柱6.3底面设有所述通孔,两个所述通孔相通。述弧形柱6.4通过所述通孔嵌入在所述棱形柱6.3内。所述半牙螺栓6.1穿过所述通孔、所述螺孔d6.2.2。所述棱形柱6.3边缘与所述竖直片6.2铰接。当所述半牙螺栓6.1进行不脱落转动时,所述棱形柱6.3在所述弧形柱6.4的作用下开始以铰接部位移动,进而和所述中轨道2.2下端面接触,让所述安装底板3与所述导向轨道2进行固定,进一步防止所述安装底板3滑动。

所述安装底板3侧面固定安装有侧板7,所述侧板7上固定安装有手柄7.1。所述侧板7能够起到阻挡作用,防止机器人在滑动过程中从所述安装底板3中掉落。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所述手柄7.1对所述安装底板3进行移动。

所述导向轨道2两端固定安装有卷扬机9,所述卷扬机9表面缠绕有钢丝,所述钢丝与所述安装底板3连接。所述钢丝与所述导向轨道2处在同一方向。所述卷扬机9主要起动力驱动作用,通过卷扬机对所述钢丝的收放,进而带动所述安装底板3的滑动。

实施例:工作人员将机器人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安装底板3上表面。打开所述卷扬机9,所述安装底板3在位于卷扬机9上的钢丝的作用下开始滑动。当机器人移动到合适位置,工作人员将所述卷扬机9停下,并且利用所述侧板7上的所述手柄进行细微移动,将所述安装底板3移动到正确位置。之后进行螺栓固定,将所述安装底板3固定到所述导向轨道2上。并且工作人员使用所述刹车装置6,转动所述半牙螺栓6.1,使所述棱形柱6.3与所述安装底板3底端面紧密接触,进一步防止所述安装底板3从所述导向轨道9中滑落。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等方案的说明。同时,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