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辅助工具,更具体地说,涉及过线装置及手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与电器设备连接的手柄通常设有过线装置,该过线装置第一过线单元和第二过线单元之间通常是固定连接,无法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过线装置和手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过线装置,包括:
第一过线单元;
第二过线单元,与所述第一过线单元伸缩设置;
传动齿条,一端与所述第二过线单元连接,另一端穿入所述第一过线单元设置,并通过往复运动带动所述第二过线单元伸缩运动;
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过线单元中与所述传动齿条连接以驱动所述传动齿条往复运动;
锁扣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过线单元中以锁定或者松开所述传动齿条;
触发按键,设置于所述第一过线单元上且与所述锁扣组件连接以在外力带动下触发所述锁扣组件松开所述传动齿条使所述传动齿条在所述驱动机构带动下往复运动。
优选地,所述锁扣组件包括可与所述传动齿条锁合的锁扣、设置于所述锁扣上且两端从所述锁扣穿出与所述第一过线单元可转动连接的转轴、套设于所述转轴上的弹性体;
所述锁扣包括与所述触发按键连接的配合部、以及设置于所述配合部一端且可与所述传动齿条锁合的锁合部;
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配合部和所述锁合部之间;所述配合部下压时,所述锁合部松开所述传动齿条;所述配合部升起时,所述锁合部与所述传动齿条扣合。
优选地,所述触发按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过线单元上的按键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按键本体上且穿入所述第一过线单元中与所述配合部连接的触发部,所述触发部在所述按键本体被按压时触发所述锁扣松开所述传动齿条。
优选地,所述锁合部包括主体、以及间隔且并排设置并凸出设置于所述主体底面的两个锁钩;
两个所述锁钩之间的间隔形成与所述传动齿条锁合的扣槽。
优选地,所述传动齿条包括纵长设置的本体、设置于所述本体上以与所述锁扣组件配合的传动齿部、设置于所述本体上且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供所述驱动机构安装的通槽。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沿所述传动齿条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导向筒、可通过伸缩运动穿出所述第一导向筒设置的第二导向筒、套设于所述第一导向筒上带动所述传动齿条往复运动的第一弹性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筒中的第二弹性件;
所述第二导向筒穿出所述第一导向筒的一端与所述传动齿条靠近所述第二过线单元设置的端部连接;
所述第一导向筒和所述第二导向筒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结构;
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过线单元远离所述第二过线单元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过线单元连接,以在所述第二过线单元伸展时对所述第二过线单元施加拉力。
优选地,所述通槽中设有给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定位的定位套;
所述第一导向筒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弹性件配合的垫圈。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压簧;
所述第二弹性件为中空且两端贯通的扭簧;
所述扭簧的中心通道形成第一过线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线单元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中设有第一过线通道;
所述第二过线单元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中设有与所述第一过线通道连通的第二过线通道;
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形成设定夹角;
所述传动齿条一端与所述第二外壳连接,另一端穿入所述第一外壳设置,并通过往复运动带动所述第二外壳伸缩运动;
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中与所述传动齿条连接以驱动所述传动齿条往复运动;
所述锁扣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中以锁定或者松开所述传动齿条;
所述触发按键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上;
所述第二过线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中与所述传动齿条卡接的卡合结构。
本发明还构造一种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发明所述的过线装置。
实施本发明的过线装置及手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过线装置使用时,可通过触发该触发按键,使其松开传动齿条,并使该传动齿条在驱动机构带动下往复运动,从而带动该第二过线单元伸缩运动,实现调节,便于提高该过线装置使用的便捷性以及适用范围。该过线装置具有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稳定性强、不容易压损或者使得导线缠绕的优点。
该手柄通过设置该过线装置,具有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稳定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过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过线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过线装置的第一过线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过线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过线装置的伸缩状态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过线装置的传动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所示过线装置的传动齿条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发明手柄的一些优选实施例。该手柄可包括过线装置,该过线装置可呈7字形,其形成该手柄。该手柄可以为灯具手柄,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手柄可不限于灯具手柄。该手柄不仅可供用户握持,而且还可供与灯具连接的导线100穿设,避免导线100外露。该手柄通过该过线装置具有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稳定性强的优点。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不限于供导线100穿设,也可供其他线材穿设。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过线装置可包括第一过线单元10、第二过线单元20、传动齿条30、驱动机构40、锁扣组件50、以及触发按键60。该第一过线单元10可形成手柄的本体,该第一过线单元10可纵长设置。该第二过线单元20在该第一过线单元10的一端伸缩设置,可形成手柄的握持部,可与该第一过线单元10形成设定夹角设置,以与该第一过线单元10形成可挂设的挂钩。在一些实施例中,其可与该第一过线单元10形成直角设置。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过线单元10和该第二过线单元20之间不限于形成直角。该传动齿条30的一端可从该第一过线单元10穿出与该第二过线单元20连接,另一端可穿入该第一过线单元10设置,该传动齿条30可通过在直线方向上往复运动带动该第二过线单元20伸缩运动,从而实现调节,进而可便于该过线单元的使用以及提高该过线单元的适用范围。该驱动机构40可设置于该第一过线单元10中,可与该传动齿条30连接,该驱动机构40可在该锁扣组件50松开该传动齿条30时,驱动该传动齿条30往复运动。该锁扣组件50可设置于该第一过线单元10中可用于锁定或者松开该传动齿条30。该触发按键60可设置在该第一过线单元10上,且与该锁扣组件50连接,可在外力带动下触发该锁扣组件50松开该传动齿条30使得该传动齿条30在该驱动机构40带动下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过线单元10可包括第一外壳11,该第一外壳11可纵长设置。该第一外壳11可为中空结构,内侧可供该驱动机构40设置。该第一外壳11可包括第一壳体11a和第二壳体11b;该第一壳体11a和第二壳体11b可相互拼接,并可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连接组件可以为螺钉。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外壳11上可设置定位孔111,该定位孔111可供该触发按键60定位安装。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孔111可设置在该第一外壳11的顶壁。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外壳11的一端可设置限位口112,该限位口112可用于对处于收缩状态的第二过线单元20进行限位。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外壳11中可设置第一过线通道441,该第一过线通道441可形成于该第一外壳11中的驱动机构40上。该第一外壳11的内侧壁中,即该第一壳体11a和该第二壳体11b的内侧壁上设有对该传动齿条30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可限制该传动齿条30伸展的最远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限位结构可以为限位卡骨。该限位卡骨可呈长条状,其可限制该传动齿条30运动的方向。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过线单元20收缩时可卡设于该限位口112中。该第二过线单元20可包括第二外壳21,该第二外壳21可纵长设置,该第二外壳21可与该第一外壳11之间形成设定夹角。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外壳21可与该第一外壳11之间形成直角。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外壳21可不限于与该第一外壳11形成直角。该第二外壳21可为中空结构,其内侧可设置于该第一过线通道441连通的第二过线通道22。导线100可穿设于该第一过线通道441和该第二过线通道22中,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外壳21中还可设置与导线100连接的控制线路板。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过线单元20可包括卡合结构22,该卡合结构22,该卡合结构22可用于与该传动齿条30卡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卡合结构22可包括卡槽,该传动齿条30的一端可卡设于该卡槽中。
如图6及图7所示,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动齿条30的一端可与该第二外壳21连接,另一端可穿入该第一外壳11中设置,该传动齿条30可沿该第一外壳22的长度方向设置,该传动齿条30可在解锁状态下,通过往复运动带动该第二外壳伸缩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动齿条30可包括本体31、传动齿部32以及通槽33。该本体31可纵长设置,该本体31可包括顶壁、以及设置在该顶壁两相对侧且向下延伸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该传动齿部32可设置在该本体31上,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动齿部32可设置在该本体31的顶壁上。该通槽33可设置在该本体31上且沿该本体31的长度方向设置,可用于供该驱动机构40安装。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通槽33可设置在该本体31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之间,且两端贯通。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通槽33中可设置定位套34,该定位套34可用于给该驱动机构40定位安装。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驱动机构40可包括第一导向筒41、第二导向筒42、第一弹性件43以及第二弹性件44。该第一导向筒41可沿该传动齿条30的长度方向设置,该第二导向筒42可伸缩运动地从该第一导向筒41穿出设置,该第一弹性件43可套设于该第一导向筒41上,可带动该传动齿条30往复运动。该第二弹性件44可设置于该第二导向筒42中,可向该第二过线单元20施加拉力。
具体地,该第一导向筒41可穿设于通槽33中并从该定位套34穿过设置,且一端固定于该第一外壳11端部的侧壁上,另一端沿该通槽33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该第一导向筒41可以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导向筒41上可设置垫圈45,该垫圈45可套设于该第一导向筒41的外围,且可靠近该第一导向筒41与该第一过线单元10连接的一端设置,可与该第一弹性件43配合。
该第二导向筒42的外径可小于该第一导向筒41的内径,该第二导向筒42的一端可与传动齿条30靠近该第二过线单元20设置的端部连接,从而可带动该传动齿条30伸缩运动,进而带动该第二外壳11伸缩运动。该第二导向筒42可以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结构。
该传动齿条30处于锁紧状态时,该第一弹性件43一端可与该垫圈45抵接,另一端可与该定位套34抵接,该第一弹性件43处于压缩状态,该第一弹性件43对该传动齿条30施加的压力大于该第二过线单元20的反作用力(即大于该第一外壳11与该传动齿条30的摩擦力、第一导向筒41与第二导向筒42之间的摩擦力、第二导向筒42与传动齿条30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第二弹性件44的拉力)。该传动齿条30处于解锁状态时,该第一弹性件43处于伸缩状态,可带动该传动齿条30弹出,进而带动该第二过线单元20朝远离该第一过线单元10方向伸展。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件43可以为压簧,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件43可不限于压簧。
该第二弹性件44可设置于穿设于该第二导向筒42中,其一端可与该第一过线单元10远离该第二过线单元20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可与该第二过线单元20连接,当该第二过线单元20伸展时,该第二弹性件44可向该第二过线单元20施加拉力。该第二弹性件44可呈柱状,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结构。该第二弹性件44的内侧可形成第一过线通道441。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弹性件44可以为扭簧,该扭簧的中心通道可形成该第一过线通道441。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锁扣组件50可设置于该第一外壳11中,可用于锁定或者松开该传动齿条30。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锁扣组件50可包括锁扣51、转轴52以及弹性体53。该锁扣51可与该传动齿条30锁合。该转轴52可设置于该锁扣51上,且两端可从该锁扣51穿出,可与该第一过线单元10可转动连接,具体地,可与该第一壳体10a和第二壳体10b可转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弹性体53可套设于该转轴52上,可用于向该转轴52转动施加扭转力。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锁扣51可设置在该传动齿条30的传动齿部32上,该锁扣51包括配合部511以及锁合部512,该配合部511可用于与该触发按键60连接,该触发按键60可通过触发该配合部511带动该锁合部512锁定或者松开该传动齿条30的传动齿部32。该锁合部512可设置在该配合部511的一端,其长度可大于该配合部511的长度,且可与该配合部511一体成型。该锁合部512可包括主体5121以及两个锁钩5122,该主体5121可设置于该传动齿部32上,该两个锁钩5122可设置在该主体5121的底面,并可靠近该主体5121远离该配合部511的端部设置。该两个锁钩5122可间隔且并排设置并凸出该主体5121的底面设置,该两个锁钩5122之间的间隔可形成扣槽5123,该扣槽5123可与该传动齿条30锁合,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扣槽5123可与该传动齿部32锁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转轴52可设置在该配合部511和该锁合部512之间,当该配合部511下压时,可带动该转轴52转动,并在该弹性体53的作用下,该锁合部512可向上翘起,松开该传动齿条30。当触发按键60复位时,该配合部511升起,可带动该转轴52转动,并在该弹性体53的作用下,该锁合部512回落,与该传动齿条30扣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弹性体53可以为扭簧,该扭簧可套设于该转轴52上,且其一端的压脚可与该第一外壳11弹性抵接,另一端的压脚可与该锁合部512抵接,从而可向该转轴52施加扭转力。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触发按键60可设置于该第一外壳11上,且位于该定位孔11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触发按键60可包括按键本体61、以及触发部62。该按键本体61可呈圆柱状,可设置在该第一过线单元10上,具体地,可位于该定位孔111中。该触发部62可设置于该按键本体61上且可穿入该第一过线单元10中与该配合部511连接,该触发部62可呈纵长的圆柱状,其径向尺寸可小于该安装本体61的径向尺寸,该触发部62的一端可抵靠于该配合部511上。
该过线装置使用时,当该驱动机构40处于合拢状态,见图4,按下该触发按键60后,该锁扣51的锁合部512被翘起,该锁合部512的两个锁钩5122与该传动齿条30的传动齿部32脱离,这时,该第一弹性件43可对该传动齿条30施加压力,其压力可大于该传动齿条30和该第二过线单元20所受的所有作用力,从而使得该传动齿条30被弹出,进而带动该第二过线单元20伸展,当该传动齿条30运动至最远距离(运动被该限位结构限制时)形成平衡状态,见图5。当松开该触发按键60时,该触发按键60复位,可向该第二过线单元20施加推力,这时传动齿条30可被该锁合部512的两个锁钩5122锁合,随着第二过线单元20被不断地推进该第一外壳11的限位口112处,该传动齿条30也就在被该两个锁钩5122的振幅式施压下(即传动齿条30每运动一个齿的周期距离,撤除推力),该传动齿条30可被该锁扣51锁定,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该第二过线单元20也静止运动。因该传动齿条30与该锁扣51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使该第二过线单元20向后拉也处于静止状态。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