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柔性凸轮机构的外骨骼膝关节驱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38447发布日期:2021-04-02 10:21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柔性凸轮机构的外骨骼膝关节驱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柔性凸轮机构的外骨骼膝关节驱动结构,是一种膝关节驱动的可穿戴外骨骼机械结构。



背景技术:

外骨骼原来指生物学中保护生物内部柔软器官的一种坚硬外部结构,而现在外骨骼机器人是指一类模仿人体运动状态、加强人体运动能力的、集仿生学与人机工效学的机械装置,穿戴于人体肢体外侧,可以提高人们在行走耐久性、负重能力等特定方面的能力。由于外骨骼机器人涉及人机工效学,这就要求其有较强适应性,不仅要适用不同体型穿戴者,同时也要对人体关节进行危险防护,防止穿戴过程中造成人体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现有技术中的外骨骼机器人中柔性膝关节在弯曲时,因关节角度不断变化,使驱动力角度不断变化,导致外骨骼关节力矩不断改变,进而产生能量损失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柔性凸轮机构的外骨骼膝关节驱动结构,采用变力矩柔性膝关节结构,使膝关节在转动时扭矩保持稳定,能够减少能量损失。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柔性凸轮机构的外骨骼膝关节驱动结构,包括驱动机构、大腿杆和膝关节仿真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拉绳编码器和固定块,电机安装在电机架上,拉绳编码器安装在编码器盒体内,编码器盒体固定在电机架上;

所述固定块固定在大腿杆中上部,电机架固定在大腿杆上、位于大腿杆根部和固定块之间;在固定块上设置有两个上导轮,分别记为上导轮i和上导轮ii;

所述膝关节仿真机构包括上连接块、下连接块和连接片,上连接块与连接片之间通过销轴i连接,下连接块与连接片之间通过销轴ii连接,在上连接上设置有以销轴i为圆心的弧形齿面i,在下连接块上设置有以销轴ii为圆心的弧形齿面ii,弧形齿面i和弧形齿面ii相啮合;在上连接上设置有两个下导轮,分别记为下导轮i和下导轮ii,两个下导轮均位于销轴i远离销轴ii的一侧;在下连接块上设置有固定轴,固定轴位于销轴ii远离销轴i的一侧;

所述上连接块固定在大腿杆的下端;

所述拉绳编码器的拉绳包括上拉绳、弹性体和下拉绳三部分,上拉绳的一端与拉绳编码器内的出线轮连接,上拉绳的另一端依次绕经上导轮i和上导轮ii后与弹性体的一端连接,弹性体的另一端与下拉绳的一端连接,下拉绳的另一端依次绕经下导轮ii和下导轮i后与固定轴连接,通过拉力传感器检测下拉绳上承载的拉力。

优选的,所述拉绳编码器包括绝对编码器、磁珠、磁珠座、螺纹轴、出线轮、垫片和螺母,出线轮、垫片和螺母均安装在螺纹轴上,出线轮与螺纹轴紧固连接,磁珠座的侧面与螺纹轴的侧面形成啮合传动机构,垫片隔离开出线轮和磁珠座,螺母与螺纹轴紧固连接,通过螺母压紧磁珠座和出线轮;螺纹轴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绝对编码器固定在编码器盒体内,绝对编码器将磁珠覆罩在磁珠座内,磁珠座与编码器盒体通过扣合结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连接块固定在大腿杆的下端,上连接块与大腿杆之间形成小于180°大于140°的夹角。

优选的,所述上导轮ii和下导轮ii之间的拉绳处于张紧状态,并与大腿杆之间存在间隙。

本案相对于现有技术,膝关节通过弧形齿面i和弧形齿面ii的啮合实现膝关节两个转动点的同步转动,可弥补因膝关节弯曲产生的扭矩变化;通过几何关系,可以确定拉绳的长度变化与膝关节弯曲的角度成正弦曲线关系,因而可以不通过角度传感器即可确定膝关节弯曲的角度,减少外骨骼传感器的使用数量;同时,通过几何关系可以知道弧形齿面i和弧形齿面ii半径的大小还能够决定驱动机构的旋转半径;本方案中,膝关节转动时力矩较为稳定,能够减少能量损失,降低系统能量消耗。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柔性凸轮机构的外骨骼膝关节驱动结构,采用变力矩柔性膝关节结构,使膝关节在转动时扭矩保持稳定,能够减少能量损失;同时,绳索长度变化与角度成正弦曲线关系,可根据绳索长度变化判断膝关节角度。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本发明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驱动机构中拉绳编码器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在膝关节自然状态时的受力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在膝关节弯曲状态时的受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a)、图1(b)、图1(c)所示为一种基于柔性凸轮机构的外骨骼膝关节驱动结构,包括驱动机构、大腿杆4和膝关节仿真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拉绳编码器和固定块3,电机1安装在电机架2上,拉绳编码器安装在编码器盒体10内,编码器盒体10固定在电机架2上。

所述固定块3固定在大腿杆4中上部,电机架2固定在大腿杆4上、位于大腿杆4根部和固定块3之间;在固定块3上设置有两个上导轮3.1,分别记为上导轮i和上导轮ii。

所述膝关节仿真机构包括上连接块7、下连接块9和连接片8,上连接块7与连接片8之间通过销轴i3.4连接,下连接块9与连接片8之间通过销轴ii3.5连接,在上连接7上设置有以销轴i3.4为圆心的弧形齿面i7.1,在下连接块9上设置有以销轴ii3.5为圆心的弧形齿面ii9.1,弧形齿面i7.1和弧形齿面ii9.1相啮合;在上连接7上设置有两个下导轮3.2,分别记为下导轮i和下导轮ii,两个下导轮3.2均位于销轴i3.4远离销轴ii3.5的一侧;在下连接块9上设置有固定轴3.3,固定轴3.3位于销轴ii3.5远离销轴i3.4的一侧。

所述上连接块7固定在大腿杆4的下端。

所述拉绳编码器的拉绳6包括上拉绳6.1、弹性体5和下拉绳6.2三部分,上拉绳6.1的一端与拉绳编码器内的出线轮15连接,上拉绳6.1的另一端依次绕经上导轮i和上导轮ii后与弹性体5的一端连接,弹性体5的另一端与下拉绳6.2的一端连接,下拉绳6.2的另一端依次绕经下导轮ii和下导轮i后与固定轴3.3连接,通过拉力传感器11检测下拉绳6.2上承载的拉力。

如图2所示,所述拉绳编码器包括绝对编码器11、磁珠12、磁珠座13、螺纹轴14、出线轮15、垫片16和螺母17,出线轮15、垫片16和螺母17均安装在螺纹轴14上,出线轮15与螺纹轴14紧固连接,磁珠座13的侧面与螺纹轴14的侧面形成啮合传动机构,垫片16隔离开出线轮15和磁珠座13,螺母17与螺纹轴14紧固连接,通过螺母17压紧磁珠座13和出线轮15;螺纹轴14与电机1的输出轴连接,绝对编码器11固定在编码器盒体10内,绝对编码器11将磁珠12覆罩在磁珠座13内,磁珠座13与编码器盒体10通过扣合结构连接。

下面针对膝关节仿真机构的动作原理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为膝关节处于自然状态时,即膝关节弯曲角度θ为0°时,膝关节有效驱动力臂dθ为d1,拉绳的有效长度lθ为l1,弧形齿面i和弧形齿面ii半径均为r。

如图4所示,为膝关节处于弯曲状态时,即膝关节弯曲角度θ不为0°时,膝关节有效驱动力臂dθ与膝关节弯曲角度θ之间的关系为根据该关系可知,当膝关节弯曲角度θ为最大值θmax时,拉绳的有效长度lθ为lmax=lθ(θmax)。根据膝关节驱动结构,当驱动模块旋转半径d2≥lmax时,驱动模块才能满足膝关节活动范围要求。

同时,根据图3、图4可知,拉绳的拉力f与驱动模块旋转半径d2的关系为τ为驱动模块扭矩,θ2为拉绳与大腿杆夹角,θ3为出线轮中心和旋转中心的连线与大腿杆的夹角。基于该关系设计驱动模块的尺寸及位置,能够有效表面机构死点的出现,同时应尽可能缩短d2的尺寸,以减少θ2造成的拉力减少。

同时,根据图3、图4可知,膝关节在弯曲时,弧形齿面i和弧形齿面ii啮合点随膝关节弯曲角度θ而变化,既膝关节力臂长度随膝关节弯曲角度θ变化,当膝关节处于自然状态时膝关节扭矩与力臂的关系为t1=f×d1,其中t1为膝关节处于自然状态时的关节扭矩。

当膝关节弯曲时膝关节扭矩为tθ膝关节弯曲角度为θ时的关节扭矩;根据该关系可知本案设计可以补偿因膝关节弯曲产生的扭矩损失。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