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拉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75099发布日期:2021-06-02 00:00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隐藏式拉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门拉手,尤其是指一种隐藏式拉手。



背景技术:

拉手,是安装于门上的使开关门方便的设备。为了追求美观,拉手的形状也繁多起来,越来越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很多地方空间比较有限,使用传统的门拉手会对空间进行占据,容易磕碰到人。传统的方法就是进行对其折叠,使得门拉手在折叠的作用下体积变小,但是其美观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一种新的隐藏式拉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隐藏式拉手,将拉手隐藏起来,降低拉手所占据的空间,并保证门的美观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隐藏式拉手,包括拉手板主体及设有第一凹槽的门主体,拉手板主体第一端固定于门主体侧边,拉手板主体第二端的边缘部分覆盖第一凹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纵向贯穿所述门主体。

进一步地,隐藏式拉手还包括拉手板连接部,所述拉手板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拉手板主体的顶部和/或底部,所述拉手板板主体的顶部和/或底部靠近所述门主体的顶部和/或底部,所述拉手板连接部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凹槽。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壁及第二凹槽壁,所述第一凹槽壁靠近所述门主体侧边,所述第二凹槽壁远离所述门主体侧边;所述拉手板主体第一端与所述拉手板主体第二端的水平间距为第一间距,所述拉手板主体第二端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凹槽壁的水平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

优选地,所述拉手板主体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靠近所述拉手板主体第一端,所述门主体的侧边设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固定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地,隐藏式拉手还包括框体结构,所述框体结构包括设有防撞条的第一台阶,当所述门主体与所述框体结构合拢时,所述防撞条与所述门主体的侧边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框体结构包括设有锁孔的第二台阶,所述门主体安装有安全锁,所述安全锁与所述第二台阶是相对应的,当所述门主体与所述框体结构合拢时,所述安全锁插入所述锁孔。

可选地,所述框体结构还包括第三台阶,当所述门主体与所述框体结构合拢时,所述凸缘部与所述第三台阶相抵接;所述第一台阶、所述第二台阶及所述第三台的水平高度自所述门主体外侧向内侧递减。

进一步地,所述凸缘部设有软胶结构,当所述门主体与所述框体结构合拢时,所述所述软胶结构与所述第三台阶相抵接。

上述中的拉手板为经过雕刻的金属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拉手板主体第一端固定于门主体侧边,拉手板主体第二端的边缘部分覆盖第一凹槽,可以提供着力点,便于使用者操控门主体,更有助于使得拉手板与门主体构成一个整体,以此隐藏拉手的存在,节约门所占空间,使门结构整体更为美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式拉手第一实施例的外视图;

图2为图1中a-a向的一实施例中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a-a向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剖视图;

110-拉手板主体;120-拉手板连接部;111-拉手板主体第一端;112-拉手板主体第二端;200-门主体;201-门主体侧边;202-安全锁;203-软胶结构;300-框体结构;301-第一台阶;302-第二台阶;303-第三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式拉手第一实施例的外视图。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隐藏式拉手,包括拉手板主体110及设有第一凹槽的门主体200,拉手板板主体第一端111固定于门主体侧边201,拉手板板主体第二端112的边缘部分覆盖第一凹槽。

应用本实施例中隐藏式拉手,拉手板板主体第一端111固定于门主体侧边201,拉手板板主体第二端112的边缘部分覆盖第一凹槽,可以提供着力点,便于使用者操控门主体200,更有助于使得拉手板与门主体200构成一个整体,以此隐藏拉手的存在,节约门所占空间,使门结构整体更为美观。

需要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凹槽可以占据门主体200的一部分。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2,图2为图1中a-a向的一实施例中的剖视图。上述中的第一凹槽纵向贯穿门主体200。在制作门主体200时,设置纵向贯穿门主体200的第一凹槽,可以节约一定的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也可以保证整体的美观性。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隐藏式拉手还包括拉手板连接部120,拉手板连接部120设置于拉手板主体110的顶部和/或底部,拉手板板主体的顶部和/或底部靠近门主体200的顶部和/或底部,拉手板连接部120完全覆盖第一凹槽。

在本实施例中,包含三个可以选择的实施例,第一个可选实施例设置了两个拉手板连接部120,分别靠近门主体200的顶部与底部,整体上看,拉手板与门主体200具有较紧密的联系,隐藏式拉手较为稳固。而在第二个可选实施例中,仅在拉手板主体110的顶部设置拉手板连接部120,以此节约一定材料,降低材料成本;在第三个可选实施例中,仅在拉手板主体110的底部设置拉手板连接部120,以此节约一定材料,降低材料成本。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审美要求、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因素可以预估所选实施例。

具体的,第一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壁及第二凹槽壁,第一凹槽壁靠近门主体侧边201,第二凹槽壁远离门主体侧边201;

拉手板板主体第一端111与拉手板板主体第二端112的水平间距为第一间距,拉手板板主体第二端112的边缘与第二凹槽壁的水平间距为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

在一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拉手板主体110的横向宽度为147mm,而拉手板板主体第二端112的边缘与第二凹槽壁的水平间距为57mm,门的外侧面长度为895mm,门从内侧面为830mm。本实施中,处于这一长度的拉手板主体110,可以提供较大的力臂,轻松打开门;而第二端的边缘与第二凹槽壁的水平间距为57mm,可以让客户轻松抓握拉手板,避免抓取失误。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拉手板主体110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靠近拉手板板主体第一端111,门主体侧边201设有凸缘部,凸缘部固定于第二凹槽内。应用第二凹槽与凸缘部对拉手板与门主体200进行连接,可以保证拉手板与门主体200的稳定程度。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上述隐藏式拉手还包括框体结构300,框体结构300包括设有防撞条的第一台阶301,当门主体200与框体结构300合拢时,防撞条与门主体侧边201相抵接。由此,应用专门的防撞条与门主体侧边201相接触,避免了框体结构300与门主体200的硬碰撞,保证隐藏式拉手不易受损,以此增加了隐藏式拉手的寿命。

在优选实施例中,框体结构300包括设有锁孔的第二台阶302,门主体200安装有安全锁202,安全锁202与第二台阶302是相对应的,当门主体200与框体结构300合拢时,安全锁202插入锁孔。

本实施例中,在与第二台阶302的相对的位置设置安全锁202,可以降低安全锁202与框体结构300间冲撞的力度,从而避免安全锁202损坏的可能性。

具体地实施例中,框体结构300还包括第三台阶303,当门主体200与框体结构300合拢时,凸缘部与第三台阶303相抵接;

上述第一台阶301、第二台阶302及第三台阶303的水平高度自门主体200外侧向内侧递减。

需要了解的是,一般来说,门的框体结构侧边比凸缘部、安全锁202都要坚固,因此当门主体200与框体结构300合拢时,第一台阶301与门的框体框结构侧边软碰撞、第二台阶302与安全锁202相卡合、第三台阶303与凸缘部相抵接。因为受力点较多,框体结构300与门主体200都不会带来较大的伤害,有助于避免产品损耗。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凸缘部设有软胶结构203,当门主体200与框体结构300合拢时,软胶结构203与第三台阶303相抵接。由此,通过软胶结构203更有效地降低第三台阶303与凸缘部的冲撞,保证了整体寿命。

具体的,拉手板主体及拉手板连接部均为经过雕刻的金属板。由此,可以在保证门体安全性的前提下,增强门体的美观性。

可选地,图4为图1中a-a向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剖视图。由图中可知,本实施例中,门主体200为装甲门,该装甲门内部呈蜂窝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