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触点识别的电子锁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64447发布日期:2021-04-13 22:31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基于触点识别的电子锁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触点识别的电子锁具。


背景技术:

2.锁具是指起封闭作用的器具,它包括锁、钥匙及其附件,一般解释为“必须用钥匙方能开脱的封缄器”,锁具除用钥匙开启外,还可以用光、电、磁、声及指纹等指令开启;锁具不单是防护用品,还具有“管理”和“装饰”的作用;在国际交往中也有一种礼仪,用赠送象征性的“钥匙”作为友谊的表示;而后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衍生出了电子锁,电子锁是指使用了可编程存储器和数据读取装置,其钥匙是难以复制的;钥匙中有一个3.5*3.5mm的专用电子芯片,存有特定的密码,当钥匙插入锁孔后,密码被送入锁中的存储器,同时产生磁场,并在芯片上的线圈中产生电压,作为开锁电源使用,如果钥匙中的密码与这把锁匹配,锁即被打开。
3.公共共享概念在在市面上的盛行,使得越来越多的事务被冠以共享的名义推向社会,共享单车的盛行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现有的共享单车在设置共享头盔时,存在一个无法识别放置的问题,导致使用后的头盔被随意的放置,放置于原本不匹配的单车上,故亟需一种锁定的同时能够识别头盔是否放置正确的锁具。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触点识别的电子锁具,通过设置静触点和动触头接触时生成识别信号发送至外部设备,锁定的同时识别头盔是否正确放置,保证头盔的原路返回放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触点识别的电子锁具,包括:锁止组件和用于锁止组件插入锁定的电子锁壳,所述电子锁壳设置有与所述锁止组件外形相嵌合的插槽,所述锁止组件的插入前端设置有静触点,所述插槽内壁与所述静触点相抵持位置设置有动触头,所述电子锁壳还设置有与所述动触头电性连接的主控制板,所述锁止组件插入所述电子锁壳并锁定时,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点接触并于主控制板形成识别信号,所述主控制板将识别信号通过通讯组件传输至外部设备。
6.作为优选:所述动触头内嵌于所述电子锁壳内,并且一端凸出于所述插槽内壁,所述静触点设有插孔,所述锁止组件插入所述电子锁壳时,所述动触头插入所述插孔并与孔壁紧密接触。
7.作为优选:所述电子锁壳的外壁开有用于容置主控制板的容置槽,所述动触头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置槽内并与所述主控制板连接。
8.作为优选:所述锁止组件插入电子锁壳的插入前端为设置有锁定凹槽的“凹”型结构,所述插槽内部设置有锁柱,所述锁定凹槽侧壁设置有锁扣,所述锁止组件的插入前端插入所述电子锁壳并与所述电子锁壳相互抵持时,所述锁柱正好抵持所述锁定凹槽底部,所述锁扣从所述凹槽侧壁弹出并限制所述锁柱的位移,形成锁定结构。
9.作为优选:所述锁止组件内部还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插槽的底部设置有与控制装置连接的按压部,所述控制装置还与所述锁扣连接,所述锁柱抵持并按压所述按压部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锁扣弹出并限制所述锁柱的位移。
10.作为优选:所述插入前端为中间凸起两侧向下倾斜的防盗插结构。
11.作为优选:所述电子锁壳设置有贯穿所述电子锁壳的第一锁柱孔和第二锁柱孔,所述锁柱穿过所述第一锁柱孔进入所述插槽并延伸至第二锁柱孔
12.作为优选:所述主控制板上设置有识别芯片,所述识别芯片的输入端与所述动触头连接,输出端与所述通讯组件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触点识别的电子锁具,包括:锁止组件和用于锁止组件插入锁定的电子锁壳,电子锁壳设置有与锁止组件外形相嵌合的插槽,锁止组件的插入前端设置有静触点,插槽内壁与静触点相抵持位置设置有动触头,电子锁壳还设置有与动触头电性连接的主控制板,锁止组件插入电子锁壳并锁定时,动触头与静触点接触并于主控制板形成识别信号,主控制板将识别信号通过通讯组件传输至外部设备;通过动触头和静触点接触产生的识别信号识别锁止组件与电子锁壳是否匹配。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视图。
17.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8.1、电子锁壳;2、锁止组件;21、锁定凹槽;22、锁扣;23、按压部;3、静触点;4、动触头;5、主控制板;6、识别芯片;7、锁柱;8、插槽;9、容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20.公共共享概念在在市面上的盛行,使得越来越多的事务被冠以共享的名义推向社会,共享单车的盛行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现有的共享单车在设置共享头盔时,存在一个无法识别放置的问题,导致使用后的头盔被随意的放置,放置于原本不匹配的单车上,故亟需一种锁定的同时能够识别头盔是否放置正确的锁具。
21.具体的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触点识别的电子锁具,请参阅图1-3,该锁具包括:锁止组件2和用于电子锁插入锁定的电子锁壳1,电子锁壳1设置有与锁止组件2外形相嵌合的插槽8,锁止组件2的插入前端设置有静触点3,插槽8内壁与静触点3相抵持位置设置有动触头4,电子锁壳1还设置有与动触头4电性连接的主控制板5,锁止组件2插入电子锁壳1并锁定时,动触头4与静触点3接触并于主控制板5形成识别信号,主控制板5将识别信号通过通讯组件传输至外部设备;动触头4内嵌于电子锁壳1内,并且一端凸出于插槽8内壁,静触点3设有插孔,锁止组件2插入电子锁壳1时,动触头4插入插孔并与孔壁紧密接触,在初次静触点3与动触头4接触的时候,会生成一组识别数据,并且储存于主控制板5内,待下一次接触识别时,生成的识别信息江湖通过识别芯片6进行比对,从而判定与电子锁壳1匹配
的锁止组件2是否为初次匹配时的锁止组件2。
22.其中一个实施例提及:电子锁壳1的外壁开有用于容置主控制板5的容置槽9,动触头4的另一端延伸至容置槽9内并与主控制板5连接;锁止组件2插入电子锁壳1的插入前端为设置有锁定凹槽21的“凹”型结构,插槽8内部设置有锁柱7,锁定凹槽21侧壁设置有锁扣22,锁止组件2的插入前端插入电子锁壳1并与电子锁壳1相互抵持时,锁柱7正好抵持锁定凹槽21底部,锁扣22从凹槽侧壁弹出并限制锁柱7的位移,形成锁定结构;锁止组件2内部还设置有控制装置,插槽8的底部设置有与控制装置连接的按压部23,控制装置还与锁柱7连接,锁柱7抵持并按压按压部23时,控制装置控制锁扣22弹出并限制锁柱7的位移;在锁止组件2的插入前端正好与电子锁壳1的插槽8相接触抵持的时候,锁柱7正好按压到按压部23,从而控制锁扣22弹出进行锁定。
23.其中一个实施例提及:插入前端为中间凸起两侧向下倾斜的防盗插结构;本实用采用的是该结构但是不限于此结构,设置为非常规结构的用意在于防止不同结构的锁止组件2结构之间相匹配,也是一种防止头盔随意锁定放置的一种方式,只有形状相契合的锁止组件2与电子锁壳1才可实现插入锁定。
24.其中一个实施例提及:电子锁壳1设置有贯穿电子锁壳1的第一锁柱7锁柱孔和第二锁柱孔,锁柱7穿过第一锁柱孔进入插槽8并延伸至第二锁柱孔;锁柱7采用类似螺钉结构插入电子锁壳1,锁壳上位于第一锁柱孔的位置还开有限位槽,限位槽将锁柱7的头部限制在内部,放置锁柱7发生位移;锁柱7的设置方式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方式,与电子锁壳1一体成型。
25.其中一个实施例提及:主控制板5上设置有识别芯片6,识别芯片6的输入端与动触头4连接,输出端与通讯组件连接;通过通讯组件与外部的进行信息交互,帮助用户获知该锁止组件2与电子锁壳1是否匹配。
26.其中一个实施例提及:电子锁壳1上还设置有报警模块,报警模块包括报警指示灯以及报警蜂鸣器在识别到锁止组件2与电子锁壳1不匹配时,主控制板5做出不匹配响应,将控制信号传送至报警模块,报警模块控制报警指示灯亮起以及报警蜂鸣器响起以提示用户放置错误。
27.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28.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子锁上设置静触点,在电子锁壳上设置动触头,通过静触点与动触头在连接时生成识别信息从而识别锁止组件与电子锁壳是否匹配。
29.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