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通口双向受力双扇防护密闭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28863发布日期:2021-09-22 21:28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连通口双向受力双扇防护密闭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密闭门领域,特别涉及连通口双向受力双扇防护密闭门。


背景技术:

2.防护密闭门通常可设置在连通口,防护密闭门应能阻挡冲击波,满足相应的抗力要求。选用时,不仅应满足洞口尺寸的需要,还应满足设计压力要求。
3.但是现有的双扇槛防护密闭门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一定缺陷,现有的防护密闭门通过一般电力驱动系统使得两扇密闭门紧密,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由于两扇密闭门之间的仍然会有间隙存在,且电力驱动系统只对密闭门起到横向的夹紧作用,因此当承受垂直于密闭门的冲击力时,两扇密闭门之间的间隙会成为突破口导致密闭门变形从而无法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通口双向受力双扇防护密闭门,避免两扇密闭门之间的间隙存在,可便捷快速的对密闭门进行锁死,同时使密闭门承受冲击波的防护效果更好。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通口双向受力双扇防护密闭门,包括门框和密闭门,所述门框内开设有出入口,所述密闭门用于开闭所述出入口,所述密闭门铰接在所述门框上,所述密闭门包括左门体和右门体,所述左门体内设有第一分离部以及开设有第一容腔,所述右门体内设有第二分离部以及开设有第二容腔,当所述密闭门关闭所述出入口时,所述第一分离部可伸入至所述第二容腔中,所述第二分离部可伸入至所述第一容腔中。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左门体和右门体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分离部和第二分离部,在左门体和右门体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时,第一分离部可伸入至第二容腔内,第二分离部可伸入至第一容腔内,使得原本存在于左门体和右门体之间的间隙被第一分离部和第二分离部阻绝,且左门体和右门体的总体质量不变,能有效提升承受冲击波的抗力,增强密闭门的总体强度,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
7.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分离部和所述第一容腔均位于所述左门体的右侧,所述第二分离部和所述第二容腔均位于所述右门体的左侧,所述第二分离部与所述第一容腔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第一分离部与所述第二容腔处于同一水平位置,通过上述改进,使得第一分离部伸入所述第二容腔、第二分离部伸入至所述第一容腔的过程更为平滑顺畅,在隔绝左门体和右门体之间的间隙的同时能保证左门体和右门体的整体强度。
8.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容腔内设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分离部相对所述第一电磁铁一侧设有第一永磁体,所述第二容腔内设有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分离部相对所述第二电磁铁的一侧设有第二永磁体,通过上述改进,通过第一电磁铁通电后与第二永磁体磁性相吸,从而使第二分离部与所述左门体抵紧配合,通过第二电磁铁通电后与第一永磁体磁
性相吸,从而使第一分离部与所述右门体抵紧配合,使得左门体与所述右门体的连接更为紧密和稳固,进一步提升了整体强度和抗冲击力。
9.作为改进,所述左门体内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分离部完全脱离所述左门体的第一限位块,所述右门体内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分离部完全脱离所述右门体的第二限位块,通过上述改进,第一限位块可限制第一分离部脱离第一容腔,第二限位块可限制第二分离部脱离第二容腔,避免了第一分离部与第二分离部在平常不使用状态下丢失,保证了整体结构的完整性。
10.作为改进,所述左门体上设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上设有第一控制按钮,所述第一控制按钮与所述第一电磁铁电连接;所述左门体上设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上设有第二控制按钮,所述第二控制按钮与所述第二电磁铁电连接,通过上述改进,在左门体与左门体关闭出入口后,通过第一控制按钮和第二控制按钮可方便快速的使得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通电,使得第一分离部伸入第二容腔,第二分离部伸入第一容腔,自动化控制无需人工操作,执行效果好且高效,提高了操作效率。
11.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分离部上设有第一齿条,所述左门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把手同轴;所述第二分离部上设有第二齿条,所述右门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把手同轴,通过上述改进,在通过第一控制按钮和第二控制按钮断绝通过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电流后,可通过转动把手使得第一分离部和第二分离部复位至初始位置,以便将出入口打开。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技术中出入口关闭状态时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13.图2为图1中的剖视状态示意图;
14.图3为图2中第一分离部伸入第二容腔中、第二分离部伸入第一容腔中的状态示意图;
15.图4为第一把手与第一控制按钮和第一齿轮连接状态的立体图;
16.图5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7.图6位图2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8.图中:1、门框;2、左门体;21、第一分离部;211、第一永磁体;212、第一齿条;22、第一容腔;221、第一电磁铁;23、第一限位块;24、第一把手;241、第一控制按钮;242、第一齿轮;3、右门体;31、第二分离部;311、第二永磁体;32、第二容腔;321、第二电磁铁;33、第二限位块;34、第二把手;341、第二控制按钮;342、第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上”、“下”、“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
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2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22.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3.本技术提供一种连通口双向受力双扇防护密闭门,如图1

2所示,包括门框1和密闭门,所述门框1内开设有出入口,所述密闭门通过转动开闭所述出入口,所述密闭门铰接在所述门框1上,所述密闭门包括左门体2和右门体3,当所述左门体2和所述右门体3转动与所述门框1平行位置时,所述出入口被所述密闭门关闭,所述左门体2内设有第一分离部21,所述左门体2内开设有第一容腔22,所述右门体3内设有第二分离部31,所述右门体3内开设有第二容腔32,当所述密闭门关闭所述出入口时,即所述左门体2与所述右门体3转动至与所述门框1平行位置时,所述第一分离部21可伸入至所述第二容腔32中,所述第二分离部31可伸入至所述第一容腔22中。
24.具体的,如图2

3所示,所述第一分离部21和所述第一容腔22均位于所述左门体2的右侧,所述第二分离部31和所述第二容腔32均位于所述右门体3的左侧,所述第二分离部31与所述第一容腔22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第一分离部21与所述第二容腔32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分离部21位于所述左门体2的上半部,所述第二分离部31位于所述右门体3的下半部,且所述第一分离部21与所述第二分离部31交错设置。
25.具体的,如图2

3所示,所述第一容腔22内设有第一电磁铁221,所述第一分离部21相对所述第一电磁铁221一侧设有第一永磁体211,所述第一电磁铁221通电后与所述第二永磁体311磁性相吸,所述第二容腔32内设有第二电磁铁321,所述第二分离部31相对所述第二电磁铁321的一侧设有第二永磁体311,所述第二电磁铁321通电后与所述第一永磁体211磁性相吸。
26.具体地,如图5、6所示,所述左门体2内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分离部21完全脱离所述左门体2的第一限位块23,所述右门体3内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分离部31完全脱离所述右门体3的第二限位块33。
27.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左门体2上设有第一把手24,所述第一把手24上设有第一控制按钮241,所述第一控制按钮241与所述第一电磁铁221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按钮241可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221通电;所述左门体2上设有第二把手34,所述第二把手34上设有第二控制按钮341,所述第二控制按钮341与所述第二电磁铁321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按钮341可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221通电;第一控制按钮241和第二控制按钮341通过按压或拉拔控制,也可使用其他常规设计设置。
28.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分离部21上设有第一齿条212,所述左门体2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齿条212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242,所述第一齿轮242与所述第一把手24同轴;所述第二分离部31上设有第二齿条,所述右门体3内设有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连接的第二齿轮342,所述第二齿轮342与所述第二把手34同轴。
2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左门体2和右门体3通过转动开闭出入口,当左门体2和右
门体3将出入口关闭时,如图1、2所示,左门体2与右门体3与门框1平齐,此时第一分离部21与第二容腔32相对,第二分离部31与第一容腔22相对;通过按压第一控制按钮241和第二控制按钮341,使得第一电磁铁221和第二电磁铁321通电,第二永磁体311带动第二分离部31移动,第一永磁体211带动第一分离部21移动,使得第二分离部31的部分伸入至所述第一容腔22内,第二分离部31与左门体2抵紧配合,第一分离部21的部分伸入至所述第二容腔32内,第一分离部21与右门体3抵紧配合,如图3所示,同时由于第一齿轮242与第一分离部21上的第一齿条212啮合连接,第二齿轮342与第二分离部31上的第二齿条啮合连接,因此第一把手24和第二把手34也会随之转动,此时左门体2与右门体3之间的间隙被第一分离部21和第二分离部31遮挡。
30.当需要打开出入口是,只需拉拔第一控制按钮241和第二控制按钮341,使得第一电磁铁221和第二电磁铁321不再通电,此时第一永磁体211和第二永磁体311不再受到磁力的约束,转动第一把手24和第二把手34,使得第一分离部21和第二分离部31回复至初始状态,即如图2所示位置,此时左门体2和右门体3处于活动状态,通过转动即可打开出入口。
31.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