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水雾防止废料吸附的PE膜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39522发布日期:2021-07-06 18:49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水雾防止废料吸附的PE膜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薄膜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水雾防止废料吸附的pe膜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pe打孔膜的用途非常广泛,因其具有柔韧性好,抗撞击、抗撕裂性强,不易破损、不怕潮、收缩率大等优点,因此广泛用于婴儿和成人的尿裤、卫生巾底膜、伤可贴、透气性纱布等一些卫生用品。

目前打孔膜生产工艺一般采用一次成型打孔,pe膜打孔采用专门的打孔设备,每打一次孔均会从pe膜上对应的位置取下一片与孔洞形状相同的pe膜碎片,在整片的pe膜中,孔洞面积占比非常大,若能将这些pe膜碎片回收,就能避免资源的浪费。由于pe膜的粘附性较强,因而在打孔过程中pe膜碎片会沾附到打孔设备上,不经回收处理的pe膜碎片不仅会造成浪费,还会在持续的沾附过程中对后续pe膜打孔造成干扰。

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设计一种能防止pe膜碎片沾附到打孔设备上,并且能将pe膜碎片回收的pe膜生产用打孔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pe膜碎片沾附到打孔设备上,并且能将pe膜碎片回收的利用水雾防止废料吸附的pe膜生产用打孔装置。

为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水雾防止废料吸附的pe膜生产装置,包括有底板、u型支架、工作台、单开门、过滤网、隔板、模板、托辊一、托辊二、侧板、托辊三、成型组件和退废料组件,底板上安装有u型支架和工作台,工作台内部中空,工作台的一侧安装有一个单开门,工作台内部由下到上依次间隔安装有过滤网、隔板和模板,其中模板位于最上侧,托辊一和托辊二相邻设于工作台外部靠近单开门的一侧,托辊三与托辊一沿着工作台对称设置,侧板安装在工作台远离底板的一侧,侧板上设有四个矩形通孔,成型组件安装在u型支架远离底板的一侧,成型组件与模板接触,退废料组件安装在工作台上,退废料组件与侧板固定连接。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成型组件包括有气缸、承压板、矩形箱、短滑柱、复位弹簧、限位板、圆管和推料柱,两个气缸对称安装在u型支架远离底板的一侧,承压板与气缸的推杆固定连接,矩形箱与承压板远离气缸的一侧固定连接,短滑柱和推料柱矩形阵列有数个,短滑柱和推料柱交叉设于矩形箱远离承压板的一侧,短滑柱靠近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每个短滑柱上均套有一个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矩形箱和限位板接触,限位板上设有数个与推料柱相配合的圆管,圆管与模板接触,推料柱可穿过圆管与模板并延伸至工作台内部。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退废料组件包括有连接板、风扇和吸水组件,连接板安装在侧板的中部,连接板上安装有四个风扇,四个风扇各嵌入侧板上的矩形孔中,吸水组件安装在工作台远离侧板的一侧。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吸水组件包括有蓄水箱、压水泵、排水喷头和导水管,蓄水箱安装在工作台上侧,并且蓄水箱远离侧板,蓄水箱内部中空且上方密封安装有两个相邻的压水泵,蓄水箱底部密封安装有一排等间距的排水喷头,排水喷头穿过工作台上部的模板延伸至其内部,导水管将工作台与蓄水箱连通。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工作台与蓄水箱中的水能循环利用。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轨道板、l型压板、压力簧和滚轮,轨道板沿工作台对称设有两个,其中一个固定连接在侧板上,另一个安装在蓄水箱的外侧壁上,l型压板对称设有两个,l型压板滑动穿过轨道板并与承压板固定连接,每个l型压板远离轨道板的一端各安装有一个滚轮,压力簧对称设有两个,压力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轨道板和l型压板上。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侧支板、销轴一、动力压板、连接销杆、直齿条和支撑板,两个侧支板对称设置在底板的两侧,两个侧支板远离底板的一侧各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撑板和销轴一,每个销轴一上各转动连接有一个动力压板,动力压板与滚轮和支撑板均接触,动力压板上开有一个u型通槽,连接销杆穿过u型通槽并连接有一个直齿条,直齿条与侧支板滑动连接。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齿轮一和带轮三、压辊一、压辊二、齿轮二、带轮四和皮带二,齿轮一和带轮三均对称设有两个,齿轮一和带轮三分别位于侧支板的两侧,齿轮一和带轮三通过轴固定连接,齿轮一与直齿条啮合,压辊二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侧支板上,压辊一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支板滑动式转动连接,压辊一和压辊二相邻,齿轮二的带轮四各有两个且分别对称设于压辊二的两端,齿轮二的带轮四位于侧支板两侧,皮带二绕设于带轮三和带轮四上。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带轮一、转轴、带轮二、齿轮三、滑动轴、小带轮、滑板、小挡板、拉簧、固定板和皮带一,两个带轮一分别固定连接在压辊一的两端,两个转轴对称设置在两个侧支板上,转轴与侧支板转动连接,每个转轴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齿轮三和一个带轮二,齿轮三与齿轮二啮合,两个滑动轴对称设于两个侧支板上,两侧支板相对的一侧各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板,滑动轴靠近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板,滑板与侧支板滑动接触,两个拉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和滑板固定连接,两个小挡板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滑动轴上,小挡板和滑板分别位于侧支板的两侧,小带轮转动连接在滑动轴上,小带轮靠近小挡板,两个皮带一各绕设在带轮一、带轮二和小带轮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气缸带动承压板、矩形箱、短滑柱及推料柱的运动,在配合模板实现了将pe膜打孔的目的,通过风扇以及吸水组件的相互配合,便可将沾附在推料柱上的pe膜脱离,这样便能在完成打孔的同时防止pe膜吸附在推料柱上。

2、本发明通过吸水组件、风扇、过滤网和工作台的配合,不仅能将pe膜废料过滤回收,还能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3、本发明通过张紧轮组件、压辊一以及压辊二的配合能实现打孔与传料同步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工作台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成型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吸水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轨道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l型压板、压力簧和滚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销轴一、动力压板和直齿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带轮三和带轮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张紧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板,101-u型支架,102-工作台,1021-单开门,1022-过滤网,1023-隔板,1024-模板,103-托辊一,104-托辊二,105-侧板,106-托辊三,2-气缸,201-承压板,202-矩形箱,203-短滑柱,204-复位弹簧,205-限位板,2051-圆管,206-推料柱,3-连接板,301-风扇,4-蓄水箱,401-压水泵,402-排水喷头,403-导水管,5-轨道板,501-l型压板,502-压力簧,503-滚轮,6-侧支板,601-销轴一,602-动力压板,603-连接销杆,604-直齿条,605-齿轮一,6051-带轮三,606-压辊一,6061-带轮一,607-压辊二,6071-齿轮二,6072-带轮四,6073-皮带二,608-支撑板,609-转轴,6091-带轮二,610-齿轮三,611-滑动轴,612-小带轮,613-滑板,614-小挡板,615-拉簧,616-固定板,617-皮带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如: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利用水雾防止废料吸附的pe膜生产装置,包括有底板1、u型支架101、工作台102、单开门1021、过滤网1022、隔板1023、模板1024、托辊一103、托辊二104、侧板105、托辊三106、成型组件和退废料组件,底板1上侧安装有u型支架101和工作台102,工作台102内部中空,工作台102的后侧安装有一个单开门1021,工作台102内部由下到上依次间隔安装有过滤网1022、隔板1023和模板1024,其中模板1024位于最上侧,托辊一103和托辊二104相邻设于工作台102后上侧,托辊三106与托辊一103沿着工作台102前后对称设置,侧板105安装在工作台102的右上侧,侧板105上设有四个矩形通孔,成型组件安装在u型支架101的上部,成型组件与模板1024接触,退废料组件安装在工作台102上,退废料组件与侧板105固定连接。

工作人员将pe膜经托辊二104和托辊一103穿过工作台102上的模板1024,然后在从托辊三106穿出,此时再将成型组件和退废料组件开启,成型组件的运行会将处于模板1024上的pe膜进行打孔加工,而加工产生的废料会通过退废料组件收集到工作台102内部,即处于过滤网1022和隔板1023之间的夹层中,打孔结束后,再将pe膜拉动,使其持续加工,这样便完成了pe膜的打孔和退废料的目的。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成型组件包括有气缸2、承压板201、矩形箱202、短滑柱203、复位弹簧204、限位板205、圆管2051和推料柱206,两个气缸2对称安装在u型支架101上部,承压板201与气缸2的推杆固定连接,矩形箱202与承压板201的底侧固定连接,短滑柱203和推料柱206各矩形阵列有24个,短滑柱203和推料柱206交叉设于矩形箱202的底侧,短滑柱20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05,每个短滑柱203上均套有一个复位弹簧204,复位弹簧20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矩形箱202和限位板205接触,限位板205上设有与推料柱206相配合的圆管2051,圆管2051与模板1024接触,推料柱206可穿过圆管2051与模板1024并延伸至工作台102内部。

工作人员准备好pe膜之后,将两个气缸2同时打开,此时气缸2将会推动承压板201向下运动,承压板201在经过复位弹簧204的带动使得限位板205先将pe膜压住,这时矩形箱202会下压使得推料柱206穿过圆管2051内部以及模板1024上的圆孔,短滑柱203则会向矩形箱202内部溃缩,这样便完成了pe膜的打孔,而后气缸2带动承压板201以及矩形箱202上的零部件恢复,通过复位弹簧204的作用使得短滑柱203也恢复初始状态,至此打孔动作便全部完成。

如图5-6所示,退废料组件包括有连接板3、风扇301和吸水组件,连接板3安装在侧板105的右侧中部,连接板3上安装有四个风扇301,四个风扇301各嵌入侧板105上的其中一个矩形孔中,吸水组件安装在工作台102左侧。

在打孔过程中,pe膜废料会通过推料柱206带入隔板1023和模板1024之间的夹层中,这时废料会通过风扇301的吸力使其吸附在该夹层中,并且会通过风扇301将pe膜废料吹向另一侧,然后再由吸水组件通过水雾使其沉降至过滤网1022和隔板1023之间的夹层中,这样便实现了pe膜废料的沉淀以及防止沾附的目的。

如图6所示,吸水组件包括有蓄水箱4、压水泵401、排水喷头402和导水管403,蓄水箱4安装在工作台102的左上侧,蓄水箱4内部中空且上方密封安装有两个前后相邻的压水泵401,蓄水箱4底部密封安装有6个等间距的排水喷头402,排水喷头402穿过工作台102上部的模板1024延伸至其内部,导水管403将工作台102与蓄水箱4连通。

当气缸2带动承压板201向下运动时,承压板201会同时挤压两个压水泵401,使得压水泵401将工作台102内部的水通过导水管403抽到蓄水箱4当中,然后在挤压的过程中通过排水喷头402排出,排出的水雾会沾附到被风扇301吹过来的pe膜废料上,使其加重沉降,这样便完成了pe膜废料的沉降的目的。

工作台102与蓄水箱4中的水能循环利用。

pe膜废料落入过滤网1022之后,水分会通过滤网1022重新回到工作台102内部的储水夹层中,而pe膜废料则会被过滤,这样便完成了pe膜废料和水分的过滤,以及水的回收再利用。

实施例3

如图7-8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还包括有轨道板5、l型压板501、压力簧502和滚轮503,轨道板5沿工作台102左右对称设有两个,其中右侧的一个固定连接在侧板105上,位于左侧的一个安装在蓄水箱4的左侧壁上,l型压板501对称设有两个,l型压板501滑动穿过轨道板5并与承压板201固定连接,每个l型压板501的下端各安装有一个滚轮503,压力簧502对称设有两个,压力簧502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轨道板5和l型压板501上。

承压板201在下压时会带动两侧的l型压板501沿着轨道板5向下滑动,这时便可带动l型压板501上的滚轮503运动,当气缸2回缩时压力簧502又会带动l型压板501以及滚轮503恢复,这样便实现了动力传输的目的。

如图9所示,还包括有侧支板6、销轴一601、动力压板602、连接销杆603、直齿条604和支撑板608,两个侧支板6对称设置在底板1的左右两侧,两个侧支板6的上部各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撑板608和销轴一601,每个销轴一601上各转动连接有一个动力压板602,动力压板602与滚轮503和支撑板608均接触,动力压板602上开有一个u型通槽,连接销杆603穿过u型通槽并连接有一个直齿条604,直齿条604与侧支板6滑动连接。

当承压板201向下运动时,承压板201会通过滚轮503使动力压板602沿着销轴一601发生转动,动力压板602转动时,动力压板602会通过连接销杆603带动直齿条604沿着侧支板6向上滑动,至此便实现了将动能经过滚轮503传递到直齿条604的目的。

如图10所示,还包括有齿轮一605和带轮三6051、压辊一606、压辊二607、齿轮二6071、带轮四6072和皮带二6073,齿轮一605和带轮三6051均对称设有两个,齿轮一605和带轮三6051分别位于侧支板6的两侧,齿轮一605和带轮三6051通过轴固定连接,齿轮一605与直齿条604啮合,压辊二607的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侧支板6上,压辊一606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支板6滑动式转动连接,压辊一606和压辊二607相配合,齿轮二6071和带轮四6072各有两个且分别对称设于压辊二607的两端,齿轮二6071和带轮四6072位于侧支板6两侧,皮带二6073绕设于带轮三6051和带轮四6072上。

当直齿条604运动时,直齿条604会带动齿轮一605转动,齿轮一605又会带动带轮三6051转动,带轮三6051在通过皮带二6073带动带轮四6072转动,带轮四6072的转动会带动压辊二607的转动,压辊二607在转动的同时还会带动齿轮二6071一起转动,这样便实现了压辊二607以及齿轮二6071转动的目的。

如图11所示,还包括有带轮一6061、转轴609、带轮二6091、齿轮三610、滑动轴611、小带轮612、滑板613、小挡板614、拉簧615、固定板616和皮带一617,两个带轮一6061分别固定连接在压辊一606的两端,两个转轴609对称设置在两个侧支板6上,转轴609与侧支板6转动连接,每个转轴609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齿轮三610和一个带轮二6091,齿轮三610与齿轮二6071啮合,两个滑动轴611对称设于两个侧支板6上,两侧支板6相对的一侧各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板616,滑动轴611的内端固定连接有滑板613,滑板613与侧支板6滑动接触,两个拉簧615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616和滑板613固定连接,两个小挡板614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滑动轴611上,小挡板614和滑板613分别位于侧支板6的两侧,小带轮612转动连接在滑动轴611上,两个皮带一617各绕设在两组带轮一6061、带轮二6091和小带轮612上。

当齿轮二6071转动时,与之啮合的齿轮三610也会一起转动,齿轮三610的转动会通过转轴609带动带轮二6091转动,带轮二6091会通过皮带一617带动带轮一6061转动,带轮一6061又会带动压辊一606转动,此时通过压辊一606和压辊二607之间的pe膜便会陆续向前传递,而由拉簧615、滑板613等零件组成的张紧轮通过调控皮带一617的松紧,从而使得直齿条604向上运动时压辊一606和压辊二607夹紧pe膜并向前传送,直齿条604向下运动时皮带一617处于松弛状态,从而不会带动压辊一606和压辊二607的转动,这样便完成了pe膜的同步传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