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56489发布日期:2022-11-11 23:44阅读:42来源:国知局
动力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动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2.随着动力技术的快速发展,动力工具的应用则越来越广泛,其开发的种类也日益增多。比如:电钻、螺丝批等工具,在有些工况下,需要频繁地在电钻功能与螺丝批功能之间切换,传统的单一功能的动力工具就无法满足这一需求,需要同时提供多把不同功能的工具才能完成这一工作;因此出现了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动力工具,也就是说,通过模式切换机构的操作,一个动力工具可以在不同的功能模式之间转换。而传统的多功能动力工具普遍只设置一个工作头,一次只能夹持一个工作附件,因此在一个单项工作结束后,需要更换另一种工作附件,并更换与工作附件对应的工作模式;例如钻孔作业就需要钻头,拧螺钉作业就需要螺丝批头,这对作业人员而言,繁琐更换工作头的体验感并不友好,操作麻烦而且影响作业效率。
3.为方便作业人员的操作,目前市场上出现双工作头或多工作头的工具,其每一个工作头的功能都是固定的,例如一个工作头设定用于钻孔,另一个设定用于拧螺钉。由于每个工作头只能承担一种工作,因此,当需要在不同作模式之间转换的工作场景出现时,操作者必须频繁转换工作头的位置,以使具有对应功能的工作头处于与输出轴配接的工作位置上。而暂时不用的其它功能的工作头移至非工作位置;然后再在该对应功能的工作头中安装对应的工作附件。
4.事实上,需要在不同作模式之间转换的工作场景就比较多的,例如,完成两个不同大小的打孔为完成一道工序,这对于执行钻功能的这个工作头而言,需要在小规格钻头与大规格钻头之间频繁更换。例如对执行螺丝批功能,拧不同型号的螺钉,需要更换不同规格的螺丝批头;也有要将十字批头换成一字批头的工况;例如对执行钻孔这个功能,也有需要将麻花钻头换成木工钻的工况;由于固定功能的工作头只能择一的配接以一个对应其功能的工作附件,这必然导致在同一工作头中需要繁琐更换工作附件,效率极低,操作体验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动力工具,进一步提升操作体验感,简化操作工序,提高工作效率。
6.一种动力工具,所述动力工具包括:壳体;马达,所述马达设置于所述壳体内;输出轴,所述马达驱使所述输出轴旋转;工作组件,所述工作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工作头,所述工作头可择一地处于与所述输出轴配接的工作位置;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模式组件、以及与所述模式组件电性连接的主控板;所述模式组件可操作地用于输入模式信号,所述主控板根据接收到的模式信号将动力工具设定为钻模式或螺丝批模式;当所述动力工具处于钻模式时,处于工作位置的工作头输出恒定扭矩,当所述动力工具处于螺丝批模式时,处
于工作位置的工作头的输出扭矩在预设范围内可调节;对应于任一处于工作位置的工作头,所述模式组件可操作地使所述动力工具在钻模式与螺丝批模式之间切换。
7.上述的动力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切换工作头,使得工作头择一与输出轴配接处于工作位置,从而保证马达能通过输出轴驱使工作头旋转,以进行钻孔或者拧螺丝作业。由于本动力工具中集成有模式组件,因此,当作业人员需在不同工作模式下进行操作时,作业人员可通过模式组件在动力工具中操作性输入(例如:按压、滑动、转动等方式)对应的模式信号。主控板根据接收的模式信号,控制动力工具设定为所需工作模式(如:钻模式或者螺丝批模式),以实现任一工作头均不限于一种工作模式。如此,使得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无需频繁切换工作头的位置,有效简化动力工具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当需打不同大小的孔或者拧不同型号的螺钉时,可预先在至少两个工作头上安装不同型号的钻头或者螺丝批,这样在使用时,只需切换工作头位置,并通过模式组件输入对应模式信号以保证动力工具始终处于所需工作模式,即可完成打不同大小的孔或者拧不同型号的螺钉的操作,无需频繁更换工作附件,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操作体验感。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的扭矩调节件,当所述动力工具切换至螺丝批模式时,所述扭矩调节件被激活,所述扭矩调节件可操作地在预设范围内设定所述工作头的输出扭矩。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与所述扭矩调节件电性连接的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扭矩调节件设定的输出扭矩。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工具包括设置于马达与输出轴之间的齿轮传动机构、以及相对壳体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档位调节件;当所述动力工具处于钻模式,且档位调节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具有第一传动比,处于工作位置的工作头能输出第一恒定转速;当所述动力工具处于钻模式,且档位调节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具有第二传动比,处于工作位置的工作头能输出第二恒定转速。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档位调节件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主控板电性连接,当档位调节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检测装置发出第一检测信号,当档位调节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检测装置发送第二检测信号,所述第一检测信号不同于所述第二检测信号。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动力工具处于钻模式时,所述主控板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马达输出第一恒定扭矩,根据所述第二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马达输出第二恒定扭矩,所述第一恒定扭矩不同于第二恒定扭矩;当所述动力工具处于螺丝批模式时,所述主控板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马达的输出扭矩在第一预设范围可调,根据所述第二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马达的输出扭矩在第二预设范围内可调,所述第一预设范围不同于第二预设范围。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的联动开关,所述联动开关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开关部、以及设置于工作组件的第二开关部,所述工作组件相对所述壳体可旋转地设置,当工作头之一相对壳体旋转至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开关部与第二开关部相互作用并产生电信号,所述主控板根据所述电信号为所述动力工具匹配预设的工作模式。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开关设置为非接触式开关,所述第一开关部为磁
铁和霍尔元件的一种,所述第二开关部为磁铁和霍尔元件的另一种,当工作头之一相对壳体旋转至预设位置时,所述霍尔元件与磁铁产生感应信号,当工作头之一相对壳体旋转至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霍尔元件与磁铁产生第一感应信号,主控板控制所述动力工具处于钻模式和螺丝批模式中的一种;当工作头之一相对壳体旋转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霍尔元件与磁铁产生第二感应信号,主控板控制所述动力工具处于钻模式和螺丝批模式中的另一种。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式组件包括信号感应件与至少一个触发件,所述信号感应件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所述触发件可操作地触发所述信号感应件以向所述主控板输送模式信号。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指示件,所述指示件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所述指示件用于指示所述动力工具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所述指示件包括第一指示件和第二指示件,所述动力工具处于钻模式时,所述第一指示件处于工作状态,所述动力工具处于螺丝批模式时,所述第二指示件处于工作状态。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操控机构,所述操控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工作组件相对所述壳体锁定或者释放。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控机构包括操作钮、以及与操作钮联动地离合套,所述离合套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所述操作钮活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操作钮运动时,能驱使所述离合套沿着所述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离合套与所述工作头的工作轴配接的同时将所述工作组件相对壳体锁定,或者所述离合套与所述工作头的工作轴脱离配接的同时将所述工作组件相对壳体释放锁定。
附图说明
1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工具结构示意图一;
22.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工具结构示意图二;
23.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工具结构剖视图;
24.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配接时动力工具结构剖视图;
25.图5为图4中所述的动力工具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6.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脱离配接时动力工具结构剖视图;
27.图7为图6中所述的动力工具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8.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减速器结构爆炸示意图;
29.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减速器结构剖视示意图;
30.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工具的逻辑控制示意图;
31.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工具的电路示意图。
32.100、动力工具;110、壳体;111、安装孔;112、滑槽;113、扭矩调节件;114、控制开关;115、把手;120、马达;130、输出轴;140、工作组件;141、工作头;1411、第一工作头;1412、第二工作头;142、转位体;1421、转轴线;150、控制装置;151、主控板;152、模式组件;1521、触发件;1522、信号感应件;153、联动开关;154、指示件;1541、第一指示件;1542、第二指示件;155、档位调节件;156、齿轮传动机构;1560、太阳轮;1561、第一行星轮;1562、调速齿圈;1563、减速箱;1564、第一行星架;1565、第二行星轮;1566、第一内齿圈;1567、第二行星架;1568、第三行星轮;1569、第二内齿圈;157、显示器;160、操控机构;161、离合套;1611、第一扣位;1612、第二复位件;16121、第二弹簧;162、操作钮;1621、第三扣位;1622、第一复位件;16221、第一弹簧;163、传动件;1631、第二扣位;1632、第四扣位;170、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4.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2及图3,一种动力工具100,动力工具100包括:壳体110、马达120、输出轴130、工作组件140及控制装置150。马达120设置于壳体110内,马达120驱使输出轴130旋转。工作组件140包括至少两个工作头141。工作头141可择一地处于与输出轴130配接的工作位置。控制装置150包括模式组件152、以及与模式组件152电性连接的主控板151。模式组件152用于输入模式信号,主控板151根据接收到的模式信号将动力工具100设定为钻模式或螺丝批模式。当动力工具100处于钻模式时,处于工作位置的工作头141输出恒定扭矩。当动力工具100处于螺丝批模式时,处于工作位置的工作头141的输出扭矩在预设范围内可调节;对应于任一处于工作位置的工作头141,模式组件152可操作地使动力工具100在钻模式与螺丝批模式之间切换。
35.上述的动力工具100,在使用过程中,切换工作头141,使得工作头141择一与输出轴130配接处于工作位置,从而保证马达120能通过输出轴130驱使工作头141旋转,以进行钻孔或者拧螺丝作业。由于本动力工具100中集成有模式组件152,因此,当作业人员需在不同工作模式下进行操作时,作业人员可通过模式组件152在动力工具100中操作性输入(例如:按压、滑动、转动等方式)对应的模式信号。主控板151根据接收的模式信号,控制动力工具100设定为所需工作模式(如:钻模式或者螺丝批模式),以实现任一工作头141均不限于一种工作模式。如此,使得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无需频繁切换工作头141的位置,有效简化动力工具100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当需打不同大小的孔或者拧不同型号的螺钉时,可预先在至少两个工作头141上安装不同型号的钻头或者螺丝批,这样在使用时,只需切换工作头141位置,并通过模式组件152输入对应模式信号以保证动力工具100始终处于所需工作模式,即可完成打不同大小的孔或者拧不同型号的螺钉的操作,无需频繁更换工作附件,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操作体验感。
36.需要说明的是,模式组件152的可操作性输入方式可为机械式输入,也可为触屏式输入。当模式组件152为机械式输入时,作业人员可通过手动按压、滑动或者转动等方式,输入对应的模式信号,以触发主控板151进行控制输出。同时,当动力工具100处于不同工作模
式时,处于工作位置上的工作头141的输出扭矩可处于恒定状态,也可为在预设范围内调节。而这两种扭矩输出的实现方式可利用对马达120的输入功率控制实现,比如:主控板151接收到模式信号时,改变动力工具100内的电路,以影响马达120中输入功率,实现马达120的输出扭矩的改变。比如:主控板151为单片机,单片机上集成有驱动模块。当单片机接收模式信号时,驱动模块向功率模块发送mos驱动信号,实现不同功率的输出。由于单片机与马达120之间的电路并非为本实施例所改进的对象,因此,其具体电路在此不再赘述。另外,本实施例的模式组件152应理解为至少包括操作部件以及与操作部件关联的检测、控制等部件,其具体结构可有多种设计,只要满足触发动力工具100在钻模式和螺丝批模式之间切换均可。
37.还需说明的是,动力工具100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钻模式和螺丝批模式。其中,钻模式和螺丝批模式为在动力工具100中预先设定好的,比如:当动力工具100切换至钻模式时,处于工作位置上的工作头141的输出扭矩为恒定扭矩。当动力工具100切换至螺丝批模式时,处于工作位置上的工作头141的输出扭矩可在预设范围内进行调节。其中,预设范围可根据实际产品而定。
38.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动力工具100还包括与主控板151电性连接的扭矩调节件113。当动力工具100切换至螺丝批模式时,扭矩调节件113被激活。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动力工具100切换至螺丝批模式方式可不限于自动切换还是手动切换,只要动力工具100处于螺丝批模式时,扭矩调节件113即可被触发。当扭矩调节件113被激活时,作业人员可通过扭矩调节件113在预设范围内设定工作头141的输出扭矩,以满足不同扭力下的拧螺丝作业。
39.需要说明的是,扭矩调节件113的调节方式可为旋转方式,也可为按压方式等。当扭矩调节件113为旋转调节方式时,扭矩调节件113可为拨盘式电位器设备等。当扭矩调节件113为按压方式时,扭矩调节件113可为按钮式电位器等。
40.还需说明的是,扭矩调节件113在调节过程中,可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档位。比如:扭矩调节件113激活后,每触发一次即可对处于工作位置上的工作头141输出扭矩进行一次调节。以九档位为例,扭矩调节件113激活后,每次触发,输出扭矩的档位数值可从1档~9档依次递增调节(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依次递减调节),当档位数值为9档时,再次触发,其档位数值可循环复位至1档。
41.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动力工具100还包括与扭矩调节件113电性连接的显示器157。显示器157用于显示扭矩调节件113设定的输出扭矩,以便作业人员准确识别工作头141目前对应的扭矩输出,保证拧螺丝作业稳定进行。
42.具体地,请参考图2,显示器157为集成有数码管的显示屏,当动力工具100处于钻模式时,显示器157中的数码管灯灭;当动力工具100处于螺丝批模式时,显示器157中的数码管灯亮。同时,显示器157中的数码管能显示不同的档位值(比如:1~9档数值),以对应工作头141上当前不同的输出扭矩值。
43.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扭矩调节件113设置于壳体110的顶部,即扭矩调节件113设置于壳体110背向把手115的一侧面上,以方便用户对扭矩的调节操作。
44.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动力工具100包括设置于马达120与输出轴130之间的齿轮传动机构156、以及相对壳体110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档位调节件155。当动力工具100处于钻模式,且档位调节件155处于第一位置时,齿轮传动机构156具有
第一传动比,处于工作位置的工作头141能输出第一恒定转速。当动力工具100处于钻模式,且档位调节件155处于第二位置时,齿轮传动机构156具有第二传动比,处于工作位置的工作头141能输出第二恒定转速。由此可知,当动力工具100处于钻模式时,处于工作位置的工作头141的输出至少有两种转速调节。当档位调节件155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改变齿轮传动机构156的传动比,使其为第一传动比,使得处于工作位置的工作头141以第一恒定转速进行输出。同样,当档位调节件155移动至第二位置时,使得齿轮传动机构156的传动比调节为第一传动比,使得处于工作位置的工作头141以第二恒定转速进行输出。
45.需要说明的是,档位调节件155的移动方式可为但不仅限于滑动方式、旋转方式、按压方式等。
46.进一步地,请参考图8与图9,齿轮传动机构156包括太阳轮1560、装设于太阳轮1560上的第一行星轮1561、套设于第一行星轮1561上的调速齿圈1562,调速齿圈1562在太阳轮1560的轴向上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调速齿圈1562位于第一位置时,调速齿圈1562同时啮合于太阳轮1560和第一行星轮1561,调速齿圈1562位于第二位置时,调速齿圈1562啮合于第一行星轮1561,并脱离太阳轮1560,调节件与调速齿圈1562传动配合。如此,在调节过程中,当调速齿圈1562位于第一位置上时,调速齿圈1562同时啮合于太阳轮1560的齿轮盘和第一行星轮1561上,此时,马达120上的旋转通过调速齿圈1562直接传递至太阳轮1560上(即调速齿圈1562为可旋转状态);当调速齿圈1562位于第二位置上时,调速齿圈1562脱离太阳轮1560(即调速齿圈1562在减速箱1563的限制下为不能旋转状态),此时,马达120上的旋转只能传递至第一行星轮1561上,使得第一行星轮1561在调速齿圈1562内进行公转,带动太阳轮1560转动,从而使得马达120的输出动力降低,实现减速效果。
4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齿轮传动机构156可由多级星轮组件构成。同时,在减速过程中,可实现两级减速、三级减速或者更多级减速效果等。
48.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8,齿轮传动机构156还包括减速箱1563、及设置于减速箱1563内的第一行星架1564、第二行星轮1565、第一内齿圈1566、第二行星架1567、第三行星轮1568和第二内齿圈1569。第一内齿圈1566套设、并啮合于第二行星轮1565。第一内齿圈1566相对减速箱1563为固定状态。第二行星轮1565装设于第一行星架1564上。第一行星架1564的输出轴130啮合于第一行星轮1561中。第二内齿圈1569套设、并啮合于第三行星轮1568。
49.第二内齿圈1569相对减速箱1563为固定状态。第三行星轮1568装设于第二行星架1567上。
50.第二行星架1567与输出轴130传动连接。
51.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壳体110上设有滑槽112。档位调节件155位于滑槽112中,并与调速齿圈1562传动配合。档位调节件155在滑槽112内能沿着输出轴130的轴线方向来回移动。如此,当作业人员需调节动力工具100的输出转速时,只需来回拨动档位调节件155即可。
52.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控制装置150还包括用于检测档位调节件155的检测装置170。检测装置170与主控板151电性连接。当档位调节件155处于第一位置时,检测装置170发出第一检测信号,当档位调节件155处于第二位置时,检测装置170发送第二检测信号,第一检测信号不同于第二检测信号,即通过检测装置170可准确识别档位调节件155具
体所处位置,以便控制装置150能对马达120的输出扭矩作出相应的调节。
53.需要说明的是,检测装置170为能检测处于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上的档位调节件155,并能向主控板151发送具有足够识别的电信号的设备。比如:检测装置170可为霍尔传感器和两个磁极正反布置的磁铁;又或者可为其他传感设备,例如压敏传感设备、光敏传感设备等。对此,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只需能检测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上的档位调节件155,并能发送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均可。
54.进一步地,当动力工具100处于钻模式时,主控板151根据第一检测信号控制马达120输出第一恒定扭矩,根据第二检测信号控制马达120输出第二恒定扭矩。第一恒定扭矩不同于第二恒定扭矩。当动力工具100处于螺丝批模式时,主控板151根据第一检测信号,控制马达120的输出扭矩在第一预设范围可调,根据第二检测信号,控制马达120的输出扭矩在第二预设范围内可调,第一预设范围不同于第二预设范围。
55.由此可知,档位调节件155在调节齿轮传动机构156的传动比的同时,马达120输出扭矩也同步发生对应改变。当动力工具100处于钻模式时,档位调节件155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改变齿轮传动机构156的传动比的同时,检测装置170向主控板151发送对应的检测信号(即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此时,主控板151控制马达120输出对应的恒定扭矩(即第一恒定扭矩和第二恒定扭矩),从而保证处于工作位置上的工作头141能以不同转速输出。
56.同样,当动力工具100处于螺丝批模式时,档位调节件155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改变齿轮传动机构156的传动比的同时,检测装置170向主控板151发送对应的检测信号(即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此时,主控板151控制马达120的输出扭矩能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进行调节(即第一预设范围和第二预设范围),从而保证处于工作位置上的工作头141的转速在对应的范围内调节输出。
57.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控制装置150还包括与主控板151电性连接的联动开关153。联动开关153包括设置于壳体110的第一开关部、以及设置于工作组件140的第二开关部。工作组件140相对壳体110可旋转地设置。当工作头141之一相对壳体110旋转至预设位置时,第一开关部与第二开关部相互作用并产生电信号。主控板151根据电信号为动力工具100匹配预设的工作模式。当不同的工作头141可交替地旋转至预设位置时,第一开关部与第二开关部相互作用,向主控板151发送电信号。此时,主控板151根据接收的电信号,使得动力工具100上的工作模式切换与工作头141的旋转动作同步进行。比如:其中一个工作头141旋转至预设位置时,该工作头141自动对应钻模式。若另一个工作头141旋转至预设位置时,当前工作位置上的工作头141发生改变,此时工作位置上所对应的工作模式由钻模式改变为螺丝批模式。
58.需要说明的是,联动开关153的结构有多种,只需满足工作头141交替切换时,能通过联动开关153同步改变动力工具100的工作模式即可。
59.还需说明的是,在工作模式的切换控制过程中,建立位置参数与工作模式之间的关联,获取其对应的关联参数。比如:工作头141之一旋转至第一预设位置,动力工具100处于钻模式,那么关联参数则建立为:第一预设位置对应钻模式,第二预设位置对应螺丝批模式。建立关联参数后,若仅获取到位置参数旋转至第二预设位置时,工作头141发生变化,关联参数则保持不变,此时动力工具100切换至螺丝批模式。若仅获取模式参数时,工作头141
不变,但关联参数则发生改变,需重新建立位置参数与工作模式之间的关联(例如关联参数建立为:第一预设位置对应螺丝批模式,第二预设位置对应钻模式),此时动力工具100对应切换至螺丝批模式。当然,若既获取到位置参数,又获取到模式参数时,工作头141与关联参数均发生变化,需重新建立新关联参数。此时动力工具100对应的工作模式与原先工作模式保持一致。关联参数包括第一关联参数和第二关联参数。位置参数包括第一位置参数和第二位置参数,其中,预设第一关联参数为第一位置参数关联第一工作模式,第二位置参数关联第二工作模式。预设第二关联参数为第一位置参数关联第二工作模式,第二位置参数关联第一工作模式。
60.具体地,关联参数包括第一关联参数和第二关联参数。位置参数包括第一位置参数和第二位置参数,其中,预设第一关联参数为第一位置参数关联第一工作模式,第二位置参数关联第二工作模式。预设第二关联参数为第一位置参数关联第二工作模式,第二位置参数关联第一工作模式。
61.为了便于理解,请参考图10,以第一工作头1411和第二工作头1412为例,设定第一位置参数为第一工作头1411旋转至工作位置,第二位置参数为第二工作头1412旋转至工作位置。此时,第一关联参数为:第一工作头1411关联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头1412关联第二工作模式(记为关联参数a);第二关联参数为:第一工作头1411关联第二工作模式,第二工作头1412关联第一工作模式(记为关联参数b)。同时,图10中1-1-a则表示第一工作头1411、第一工作模式和关联参数a;1-2-b则表示第一工作头1411、第二工作模式和关联参数b等,以此类推。在逻辑控制过程中:转工作头141时,工作头141切换,工作模式切换,模式关联参数不变;按模式组件152切换时,工作头141不变,工作模式切换,同时模式关联关系改变。
62.进一步地,联动开关153设置为非接触式开关。第一开关部为磁铁和霍尔元件的一种,第二开关部为磁铁和霍尔元件的另一种。当工作头141之一相对壳体110旋转至预设位置时,霍尔元件与磁铁产生感应信号,如此,将第一开关部与第二开关部中,一个为磁铁,另一个为霍尔元件。利用霍尔元件与磁铁之间的磁电效应,使得工作头141旋转至预设位置时,霍尔元件产生感应信号(例如高低电平信号),并向主控板151发生,以触使主控板151作出相应电路控制,从而使得动力工具100切换至对应的工作模式。
63.更进一步地,当工作头141之一相对壳体110旋转至第一预设位置时,霍尔元件与磁铁产生第一感应信号,主控板151控制动力工具100处于钻模式和螺丝批模式中的一种。当工作头141之一相对壳体110旋转至第二预设位置时,霍尔元件与磁铁产生第二感应信号,主控板151控制动力工具100处于钻模式和螺丝批模式中的另一种。如此,随着工作头141之一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来回切换,霍尔元件与磁铁之间产生不同的第一感应信号和第二感应信号,以使主控板151控制动力工具100处于钻模式和螺丝批模式中一种。
6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在壳体110上的具体位置可根据实际产品而定,比如:工作头141之一旋转至第一预设位置时,该工作头141正好处于工作位置;当工作头141之一旋转至第二预设位置时,另一个工作头141则正好处于第一预设位置,即处于工作位置上。
65.还需说明的是,为了提高信号的识别精度,可在每个工作头141对应的位置区域设
置磁铁,且相邻两个磁铁的磁极相反设置,即一个为北极朝上,另一个为南极朝上。当不同的工作头141切换至工作位置时,霍尔感应器能获取不同的感应信号,以使得动力工具100处于对应的工作模式。
66.具体地,请参考图3,工作组件140包括两个工作头141,两个工作头141分为第一工作头1411和第二工作头1412。工作模式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工作模式分为钻模式和螺丝批模式。当第一工作头1411旋转至第一预设位置,即第一工作头1411处于工作位置时,霍尔元件与磁铁相互作用,向主控板151发送第一感应信号,使得动力工具100处于钻模式;当作业人员再次进行切换操作时,第一工作头1411则位于第二预设位置上,即第二工作头1412处于工作位置上时,霍尔元件与磁铁相互作用,向主控板151发送第而感应信号,使得动力工具100同步切换为螺丝批模式。此时,作业人员也可通过模式组件152进行手动切换工作模式。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模式组件152可同时改变动力工具100上的工作模式、以及工作头141和工作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而联动开关153同时改变工作位置上的工作头141、以及动力工具100对应的工作模式,但是并不改变工作头141和工作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67.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与图3,模式组件152包括信号感应件1522与至少一个触发件1521。信号感应件1522与主控板151电性连接。触发件1521可操作地触发信号感应件1522以向主控板151输送模式信号。当触发件1521触发时,信号感应件1522向主控板151输送模式信号,以使动力工具100能在钻模式与螺丝批模式之间切换。若作业人员需在同一工作头141上进行不同工作模式(如:钻模式或者螺丝批模式)时,作业人员只需操作触发件1521,使之进行相应运动。当信号感应件1522感应到触发件1521的动作时,获取相应信号,并向主控板151发送对应的模式信号,使得主控板151控制动力工具100上的工作模式发生改变。
68.需要说明的是,信号感应件1522可为但不仅限于可变阻器、霍尔感应器或者其他信号感应设备。同时,触发件1521的触发方式可为滑动、旋转、上下按动等机械方式;当然,触发件1521的触发方式也可为电容屏、电阻屏式等感应触控方式。
69.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壳体110上设有安装孔111,信号感应件1522位于壳体110内。触发件1521可按压式装入安装孔111中,且触发件1521至少一部分露出壳体110外。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触发件1521为上下按压方式。
70.需要说明的是,触发件1521可设计为一个,也可设计为两个。当触发件1521为一个时,利用同一个触发件1521控制钻模式和螺丝批模式的切换,比如:首次触发时,动力工具100切换至钻模式;再次触发时,动力工具100则切换至螺丝批模式,如此循环往复切换。当触发件1521为两个时,利用两个触发件1521分别对应管控钻模式和螺丝批模式,使得工作模式的切换更加方便。
71.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3,控制装置150还包括指示件154。指示件154与主控板151电性连接,指示件154用于指示动力工具100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如此,通过指示件154,明确处于工作位置上的工作头141目前对应何种工作模式,便于作业人员准确、快速将动力工具100调至所需工作模式,以使作业人员快速完成钻孔或者拧螺丝操作。
72.需要说明的是,指示件154可为指示灯,也可为显示屏,还可为其他指示物件,比如:电致变色聚合物等。其中,当指示件154为指示灯(例如led灯)时,通过灯亮、灯灭方式来指示当前的工作模式。比如:灯亮时当前的工作模式为钻模式,灯灭时当前的工作模式为螺
丝批模式。当然,指示件154的数量可为一个、二个、三个或者更多数量。当指示件154为多个时,多个指示件154均可为指示灯或者显示屏;或者,一部分指示件154为指示灯,另一部分指示件154为显示屏。
73.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指示件154包括第一指示件1541和第二指示件1542。动力工具100处于钻模式时,第一指示件1541处于工作状态。动力工具100处于螺丝批模式时,第二指示件1542处于工作状态。由此可知,其中一个指示件154用于指示配接的工作头141是否处于钻模式,另一个指示件154用于指示配接的工作头141是否处于螺丝批模式。
74.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第一指示件1541和第二指示件1542均为指示灯。第一指示件1541并列设置在壳体110的顶部,即,第一指示件1541和第二指示件1542均设置于壳体110背向把手115的一侧面上。为方便指示,第一指示件1541可集成在触发件1521上,当触发件1521被触发时,第一指示件1541亮起,第二指示件1542灯灭,则表示动力工具100处于钻模式;当触发件1521再次触发时,第一指示件1541灯灭,第二指示件1542亮起,则表示动力工具100处于螺丝批模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计成第一指示件1541亮起,第二指示件1542灯灭,以表示螺丝批模式;第一指示件1541灯灭,第二指示件1542亮起,则表示钻模式。
75.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动力工具100还包括操控机构160。操控机构160用于控制工作组件140相对壳体110锁定或者释放。如此,当工作头141之一旋转至工作位置上时,通过操控机构160使得工作头141与输出轴130发生配接,并锁定在壳体110上,以便马达120将动力传递至工作头141上。当需更换工作头141时,再次利用操控机构160,解除当前的工作头141与输出轴130的配接、以及与壳体110的锁定释放。
76.进一步地,请参考图4至图7,操控机构160包括操作钮162、以及与操作钮162联动的离合套161。离合套161套设于输出轴130上。操作钮162活动设置于壳体110上,操作钮162运动时,能驱使离合套161沿着输出轴130的轴线方向移动,以使离合套161与工作头141的工作轴配接的同时将工作组件140相对壳体110锁定,或者离合套161与工作头141的工作轴脱离配接的同时将工作组件140相对壳体110释放锁定。请参考图4与图5,当作业人员需更换工作头141时,触发操作钮162运动,驱使离合套161沿着输出轴130的轴线方向远离工作组件140移动,使之与工作头141发生脱离配接的同时将工作组件140与壳体110解除锁定。此时,作业人员可将所需工作头141切换至工作位置上;请参考图6与图7,切换后,通过松开或者反向触发操作钮162,使得离合套161沿着输出轴130的轴线方向靠近工作组件140移动,从而使得离合套161与所需的工作头141配接,并将工作组件140与壳体110锁定。其中,工作组件140与壳体110之间的锁定或者解除锁定可利用卡扣方式实现,比如:工作组件140上设有弹性卡钩结构,壳体110上设有卡槽结构等。
77.需要说明的是,操作钮162可直接连接于离合套161上,以构成一整体结构,此时,当操作钮162运动时,则直接带动离合套161一起动作。当然,操作钮162也可与离合套161间接连接,即操作钮162与离合套161之间采用中间结构进行传动。另外,本实施例的离合套161呈筒状结构。
78.可选地,操作钮162在壳体110上的运动方式可为转动、滑动、旋转或者按压等方式。
79.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与图7,操控机构160还包括位于壳体110内的传动件
163。操作钮162通过传动件163与离合套161传动连接,即操作钮162与离合套161之间的传动为间接传动。如此,通过传动件163,使得离合套161在操作钮162的作用下更好地移动。
80.进一步地,请参考图6,离合套161上设有第一扣位1611。传动件163上设有与第一扣位1611卡扣配合的第二扣位1631。
81.可选地,第一扣位1611为槽或者孔状结构,第二扣位1631为凸状结构;或者,第一扣位1611为凸状结构,第二扣位1631为槽或者孔状结构。
82.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操作钮162转动装设于壳体110上,且操作钮162上设有第三扣位1621。传动件163上设有与第三扣位1621卡扣配合的第四扣位1632。
83.可选地,第三扣位1621为槽或者孔状结构,第四扣位1632为凸状结构;或者,第三扣位1621为凸状结构,第四扣位1632为槽或者孔状结构。
84.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操控机构160还包括第一复位件1622。第一复位件1622设置于操作钮162与壳体110之间,第一复位件1622用于将操作钮162恢复至初始位置。如此,当操作钮162活动以接触离合套161与工作头141之间的配接后,松开操作钮162,使得操作钮162在第一复位件1622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位置,以带动离合套161也同步恢复至初始位置。
85.可选地,第一复位件1622可为弹簧、弹性橡胶或者弹性金属片等。
86.具体地,请参考图6,第一复位件1622为第一弹簧16221。
87.同样,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操控机构160还包括第二复位件1612。第二复位件1612设置于离合套161与输出轴130之间,第二复位件1612用于将离合套161恢复至初始位置。如此,松开操作钮162时,离合套161在第二复位件1612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位置。
88.可选地,第二复位件1612可为弹簧、弹性橡胶或者弹性金属片等。
89.具体地,请参考图7,第二复位件1612为第二弹簧16121。第二弹簧16121套接于输出轴130上,并与离合套161连接或者抵触。
90.在一个实施例中,动力工具100还包括与主控板151电性连接的控制开关114,以实现动力工具100的启停控制。其中,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的动力工具100中电路控制原理,可请参考图11。
91.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工作组件140还包括转动设置于壳体110上的转位体142,转位体142上具有转轴线1421,且转位体142在壳体110上绕转轴线1421旋转。至少两个工作头141间隔设置于转位体142上,至少两个工作头141相对于转轴线1421对称设置。
92.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93.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9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
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9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96.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97.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9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