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防盗锁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437945发布日期:2021-08-27 13:3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防盗锁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防盗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防盗锁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锁是一种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设备,对于最常规的门锁,通过科技的发展也是衍生了各种各样形式的新型结构,比如指纹锁、红外感应锁等,这些普遍属于电子锁行列,但对于一些高规格性的安全防盗领域,大部分仍需采用机械化锁芯,既可以保证锁定后不会受锁定时效(电池等消耗元件)的影响,又可以保证其解锁方式的单一性和安全性;

现有的机械锁提高防盗效果的主要方式为:1、是不断增加牙花的组合数量;2、是不断增加内部零件之间配合的复杂程度,最后达到难以进行技术开启之目的;

这种防盗方式既容易使锁具由于机械结构复杂而产生的故障率较高,又提高了锁具的制造成本,更重要的是锁具的锁眼直接暴露在外,增加牙花的组合数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防盗锁及其使用方法,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安全防盗锁,包括锁体、内钥和外钥,所述内钥位于所述锁体靠近室内的一侧,所述外钥位于所述锁体远离所述内钥的靠近室外的一侧,所述安全防盗锁还包括:

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设置与所述内钥和所述外钥之间,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拨轮,所述拨轮与所述内钥和所述外钥均相连接,所述拨轮通过转动以对所述锁体的锁定状态进行调节,所述连接结构用于调节所述内钥和所述外钥之间的传动状态;

开锁机构,所述开锁机构与所述内钥和所述外钥均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开锁机构用于配合所述连接结构将所述内钥和所述外钥进行同步转动;

其中;

当且仅当所述内钥与所述开锁机构配合时,所述内钥才能够带动所述拨轮进行转动。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防盗锁的使用方法,采用上述的一种安全防盗锁,所述安全防盗锁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内钥和所述外钥分别置于所述锁体的两侧,通过所述拨轮将所述内钥和所述外钥进行连接,通过所述开锁机构与所述连接结构相配合,使所述外钥带动所述内钥使所述拨轮进行转动,或者仅所述内钥带动所述拨轮进行转动,以使所述拨轮对所述锁体进行解锁。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全防盗锁,将所述内钥和所述外钥分别置于所述锁体的两侧,通过所述拨轮将所述内钥和所述外钥进行连接,通过所述开锁机构与所述连接结构相配合,使所述外钥带动所述内钥使所述拨轮进行转动,或者仅所述内钥带动所述拨轮进行转动,以使所述拨轮对所述锁体进行解锁;该装置结构简单,防盗的关键锁眼处于室内,无法直接查看,更大程度得降低了锁具被盗开的风险,并且未对传统锁芯的结构进行根本改变,即可较大程度地提高了锁体的防盗效果,适宜于广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盗安全锁的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连接结构和内钥以及外钥的连接结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开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开锁机构与锁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锁孔机构的连接结构爆炸图。

附图中:1-内钥;2-外钥;3-拨轮;4-传动销;5-滑槽;6-凸台;7-弹性件;8-锁体;9-连杆通道;10-锁孔机构;11-内匙;12-主杆;13-中杆;14-短杆;15-轴承座;16-卡位槽;17-第一限位板;18-第二限位板;20-通孔锁芯;21-通孔匙;22-锁定槽;23-锁定片贯通槽;24-锁定片;25-锁定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全防盗锁的结构图,包括:一种安全防盗锁,包括锁体8、内钥1和外钥2,所述内钥1位于所述锁体8靠近室内的一侧,所述外钥2位于所述锁体8远离所述内钥1的门外一侧,所述安全防盗锁还包括:

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设置与所述内钥1和所述外钥2之间,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拨轮3,所述拨轮3与所述内钥1,属于永久性连接(通过凸台与卡槽连接,可拆卸)所述拨轮3与所述内钥2属于选择性连接(通过压簧7)从室外启闭门锁,必须连接。从室内启闭门锁,必须断开。所述拨轮3通过转动以对所述锁体8的锁定状态进行调节,所述连接结构用于调节所述内钥1和所述外钥2之间的传动状态;

开锁机构,所述开锁机构与所述内钥1和所述外钥2均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开锁机构用于配合所述连接结构将所述内钥1和所述外钥2进行同步转动;

其中;

当且仅当所述内钥1与所述开锁机构配合时,所述内钥1能够带动所述拨轮3进行转动;

内钥1和外钥2,所述内钥1和所述外钥2内均设置有现有常规技术中的锁芯,通过钥匙与内钥1和所述外钥2内的锁芯契合,契合带动所述内钥1和所述外钥2进行转动,当钥匙与所述内钥1或所述外钥2内的锁芯不属于配合关系时,所述内钥1和所述外钥2并不能作轴线转动;

拨轮3,所述拨轮3在所述内钥1和所述外钥2之间,所述拨轮3作轴线转动时,即可带动所述锁体8内的锁舌进行活动,进而对所述锁体8进行解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所述内钥1和所述外钥2分别置于所述锁体8的两侧,通过所述拨轮3将所述内钥1和所述外钥2进行连接,通过所述开锁机构与所述连接结构相配合,使所述外钥2带动所述内钥1使所述拨轮3进行转动,或者仅所述内钥1带动所述拨轮3进行转动,以使所述拨轮3对所述锁体8进行解锁;该装置结构简单,防盗的关键锁眼处于室内,无法直接查看,更大程度地降低了锁具被盗开的风险,并且未对传统锁芯的结构进行根本改变,即可较大程度地提高了锁体的防盗效果,适宜于广泛推广使用。

如图2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凸台6,所述凸台6设置在所述拨轮3靠近所述内钥1的一侧,所述凸台6与所述内钥1相连接,所述外钥2内设置有传动销4,所述拨轮3内壁设置有卡位槽16,所述卡位槽16与所述传动销4契合;

通过所述开锁机构带动所述内钥1作轴线转动,使所述凸台6带动所述拨轮3进行同步转动,进而使所述拨轮3对所述锁体8的锁定状态进行调节,当所述内钥1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开锁机构带动所述外钥2作轴线转动,通过所述传动销4和所述卡位槽16带动所述拨轮3以及所述内钥1进行转动;

传动销4,所述传动销4可以采用矩形、三角形等,这里优选采用的是矩形,只要能使所述传动销4与所述卡位槽16相配合后带动所述拨轮3进行转动即可,所述传动销4的形状与所述卡位槽16以及所述滑槽5的形状保持一致,便于所述传动销4在所述滑槽5内滑动,且便于所述传动销4与所述卡位槽16的连接状态便于切换;

凸台6,所述凸台6与所述内钥1相连接,所述凸台6可以采用法兰、花键等,这里优选采用的是花键,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所述内钥1靠近所述凸台6的一侧设置有花键槽,通过所述凸台6与所述花键槽契合,使所述内钥1能够通过所述凸台6带动所述拨轮3进行转动,进而实现对所述锁体8进行解锁。

如图2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弹性件7,所述弹性件7用于使传动销4与拨轮3分离,从而让内钥单独控制拨轮,不受到外钥的阻碍。所述外钥2内设置有滑槽5,所述传动销4与所述滑槽5契合,且所述传动销4在所述滑槽5内滑动;

通过所述弹性件7提供弹力,使所述传动销4脱离所述拨轮3,从而使所述外钥2与所述内钥1处于不同步状态,当所述开锁机构与所述内钥1连接时,不需要所述外钥2处于解锁状态仍可对所述内钥1进行转动,即所述内钥1带动所述拨轮3进行转动;当所述内钥1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开锁机构将所述所述传动销4按压至所述拨轮3内,从而使所述传动销4和所述拨轮3相连接,进而使所述外钥2带动所述内钥1进行同步转动,即所述外钥2带动所述拨轮3进行转动;

弹性件7,所述弹性件7可以采用弹簧、橡胶垫等,这里优选采用的是压簧,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所述弹性件7用于提供弹力,使所述传动销4在不受力的作用下始终处于所述外钥2内,即所述传动销4与所述拨轮3处于脱离状态,当所述传动销4受到所述开锁机构施加的压力时,所述传动销4与所述拨轮3相连接,从而使所述外钥2带动所述内钥1进行同步转动。

如图4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开锁机构包括内匙11和外匙,所述内匙11与所述内钥1契合,所述外匙与所述外钥2契合,所述内匙11和所述外匙用于对所述内钥1和所述外钥2进行解锁;

通过所述内匙11与所述内钥1配合,所述外匙与所述外钥2配合,配合所述连接结构使所述外钥2带动所述内钥1进行同步转动解锁,进而对所述锁体8进行解锁。

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开锁机构包括内匙11和外匙,所述内匙11与所述内钥1契合,所述外匙与所述外钥2契合,所述内匙11远离所述内钥1的一端设置有轴承座15,所述轴承座15远离所述内钥11的一端依次设置有短杆14、中杆13和主杆12,所述轴承座15与所述短杆14转动连接,所述短杆14与所述中杆13之间以及所述中杆13与所述主杆12之间均铰接,所述主杆12靠近所述中杆1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板17,所述中杆13靠近所述短杆1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板18,所述锁体8上设置有连杆通道9,所述连杆通道9位于所述内钥1远离地面的一侧,锁眼的正上方不远处所述主杆12贯穿所述连杆通道9至所述锁体8的两侧;

通过所述主杆12贯穿所述连杆通道9,从而带动所述内匙11从所述锁体8靠近所述外钥2的一侧传输至所述锁体8靠近所述内钥1的一侧,再带动所述主杆12作轴线转动,使所述中杆13和所述短杆14在重力作用下进行转动,并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板17和所述第二限位板18对所述中杆13和所述短杆14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定,再通过所述主杆12对带动所述内匙11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使所述内匙11与所述内钥1契合,然后将所述外匙与所述外钥2进行配合,进而通过所述轴承座15,使所述外钥2带动所述内钥1进行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拨轮3进行转动以对所述锁体8进行解锁;

轴承座15,所述轴承座15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轴承、传动杆等,这里优选采用的是轴承,当所述外钥带动所述拨轮3转动时,所述内钥1会同步转动,此时所述内钥1会带动所述内匙11进行同步转动,所述轴承座15便于所述内匙11与所述内钥1同步转动,从而不会使所述内匙11与所述内钥1之间产生错位损坏;

主杆12、中杆13和短杆14,所述主杆12、所述中杆13和所述短杆14均可以采用矩形、圆柱形等,只要能够实现对所述11的定向传输即可,这里不做赘述,优选的,所述主杆12和所述中杆13采用的是矩形,所述主杆12采用的是柱体,所述主杆12的宽度与所述连杆通道9契合,所述中杆13的长度与所述连杆通道9和所述内钥1之间的距离相同,当所述主杆12、所述中杆13和所述短杆14均处于展开状态下,转动所述主杆12,在重力和偏心力作用下,所述中杆13与所述主杆12处于叠合状态,并通过所述连杆通道9的限位作用,是所述主杆12、所述中杆13和所述短杆14处于同一水平线;反之,当所述主杆12、所述中杆13和所述短杆14处于叠合状态下,转动所述主杆12,并在所述第一限位板17和所述第二限位板18的作用下,使所述短杆14带动所述内匙11与所述内钥1相契合;

第一限位板17和第二限位板18,所述第一限位板17和所述第二限位板18用于限定所述中杆13和所述短杆14在重力作用下的转动角度,从而保证所述内匙11和所述内钥1之间能够处于相对位置,进而使所述内匙11和所述内钥1之间契合;

连杆通道9,所述连杆通道9上设置有若干组限位槽,通过所述主杆12与限位槽契合,使所述主杆12能够更准确得控制所述内匙11的运输路径和角度,从而使所述内匙11与所述内钥1契合。

如图1和图5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安全防盗锁还包括锁孔机构10,所述锁孔机构10设置在所述连杆通道9内,所述锁孔机构10用于对所述连杆通道9的开闭状态进行调节;

优选的,所述锁孔机构包括通孔锁芯20,所述通孔锁芯20设置在所述连杆通道9内,所述通孔锁芯20与所述连杆通道9契合,所述通孔锁芯20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组锁定片贯通槽23,所述连杆通道9内壁开设有若干组锁定槽22,所述锁定片贯通槽23和所述锁定槽22之间设置有锁定片24,所述锁定片24的一端设置有锁定片弹簧25,所述锁定片24与所述锁定槽22契合,所述通孔锁芯20远离所述锁体8的一端设置有通孔匙21,当所述通孔匙21与所述通孔锁芯20契合时,所述锁定片24在所述锁定片弹簧25拉力作用下从所述锁定槽22内脱离,并紧紧依附于通孔锁芯20上,所述通孔锁芯20在拉力作用下与所述连杆通道9脱离;

通过将所述通孔匙21插入至所述通孔锁芯20内,使所述锁定片23在所述锁定片弹簧拉力25作用下,从所述锁定槽22内脱离并且此时二者会合为一体,再通过对所述通孔锁芯20施加拉力,以使所述通孔锁芯20脱离所述连杆通道9,进而使所述连杆通道9处于打开的状态;当需要对所述连杆通道9进行锁定时,通过将所述通孔锁芯20放置在所述连杆通道9内,再通过用手抵住所述通孔锁芯20,并同时拔出所述通孔匙21,即可使所述锁定片24在所述锁定片弹簧25弹力作用下与所述锁定槽22契合,进而使所述通孔锁芯20与所述连杆通道9相连接,将所述连杆通道闭合;

通孔锁芯20,所述通孔锁芯20可以采用叶片锁芯,弹式锁芯等,这里优选采用的是双面叶片锁芯,当所述通孔匙21与所述通孔锁芯20契合时,所述通孔锁芯20内的锁定片23在所述锁定片弹簧的作用下进行收缩,而与通孔匙21连为一体。此时所述通孔锁芯20与所述连杆通道9就处于解锁状态;

锁定槽22,所述锁定槽22在所述连杆通道9内设置有若干组,所述锁定槽22与所述锁定片23契合,通过所述锁定槽22和所述锁定片23契合,即可使所述通孔锁芯20与所述连杆通道9处于锁定状态。

优选的,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开锁机构还包括顶针(图中未标出),所述内钥1和所述外钥2以及所述连接结构的轴线位置均为中空结构,所述顶针贯穿所述中空结构。

通过将所述顶针从所述外钥2的一端贯穿所述中空结构至所述内钥1的一端,使所述顶针将所述内钥1内契合的内匙11推出内钥1之外,从而便于所述开锁机构从所述连杆通道9退出;

顶针,所述顶针可以采用钢、铁等材质进行制作,所述顶针的直径要略小于所述内钥1和所述外钥2的孔径,进而便于所述顶针从所述外钥2插入所述内钥1内,进而将所述内匙11推出内钥1。

如图1-5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安全防盗锁的使用方法,采用上述的一种安全防盗锁,所述安全防盗锁的使用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内钥1和所述外钥2分别置于所述锁体8的两侧,通过所述拨轮3将所述内钥1和所述外钥2进行连接,通过所述开锁机构与所述连接结构相配合,使所述外钥2带动所述内钥1使所述拨轮3进行转动,或者仅所述内钥1带动所述拨轮3进行转动,以使所述拨轮3对所述锁体8进行解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安全防盗锁的使用方法包括:普通解锁模式、防盗锁定模式以及防盗解锁模式;

普通解锁模式,当需要对所述安全防盗锁进行反复短时间内进行开锁或锁定时,所述内匙11与所述内钥始终处于契合关系,此时通过所述外匙插入至所述外钥2内,所述外匙提供压力使所述传动销4与所述卡位槽16相契合,再转动所述外匙,使所述外钥2和所述内钥1以及所述拨轮3进行同步转动,进而使所述拨轮3对所述锁体8进行解锁;当需要在室内对所述锁体8进行锁定时,将所述外匙从所述外钥2脱落,所述传动销4在所述弹性件7的弹力作用下,从所述卡位槽16脱离,进入外钥孔内,再通过所述内匙11带动所述内钥1进行转动,即可带动所述拨轮对所述锁体8进行锁定;

防盗锁定模式,当需要长时间对所述安全防盗锁进行锁定时,将所述锁孔机构10从所述连杆通道9脱离,将所述内匙11与所述轴承座15相连接,并将所述连杆12、中杆13和短杆14展开后,将所述连杆12从所述连杆通道9穿过,再利用所述外匙带动所述外钥2将所述锁体8进行锁定,当所述锁体8处于锁定状态下;再将所述外匙从所述外钥2内脱离,通过所述顶针从所述外钥2的轴线处插入至所述内钥1内部,使所述顶针将所述内匙11从所述内钥1脱离;再通过转动所述主杆12,使所述中杆13在重力和偏心力作用下与所述主杆12保持叠合状态,并通过所述连杆通道9,使所述短杆14碰到连杆通道的边缘,从而使短杆14自动收拢。此时长杆、中杆、短杆成为一条直线。三杆一线的连杆从所述连杆通道9向所述锁体8靠近所述外钥2的一侧移动,当所述内匙11从所述连杆通道9脱离时,利用所述通孔匙21将所述通孔锁芯20与所述连杆通道9锁定,再将所述通孔匙21与所述通孔锁芯20脱离,从而对所述连杆通道9进行锁定,以使所述锁体8实现锁定状态;

防盗解锁模式,当所述安全防盗锁处于防盗锁定模式后需要进行解锁时,首先将所述锁孔机构10与所述连杆通道9脱离,利用所述主杆12、所述中杆13和所述短杆14带动所述内匙11从所述连杆通道9从所述锁体8靠近所述外钥2的一侧贯穿至所述锁体8靠近所述内钥1的一侧,再通过转动所述主杆12,使所述中杆13和所述短杆14带动所述内匙11移动至与所述内钥1相对的位置,再通过调节所述主杆12靠近所述内钥1的一端的长度,使所述内钥1和所述内匙11契合,再通过所述外匙与所述外钥2契合,通过所述外匙带动所述外钥2进行转动,使所述拨轮3将所述锁体8进行解锁;解锁后,将内匙11拔出,再将主杆12从连杆通道中拔出即可。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安全防盗锁,并基于该安全防盗锁提供了一种安全防盗锁的使用方法,将所述内钥1和所述外钥2分别置于所述锁体8的两侧,通过所述拨轮3将所述内钥1和所述外钥2进行连接,通过所述开锁机构与所述连接结构相配合,使所述外钥2带动所述内钥1使所述拨轮3进行转动,或者仅所述内钥1带动所述拨轮3进行转动,以使所述拨轮3对所述锁体8进行解锁;该装置结构简单,防盗的关键锁眼处于室内,无法直接查看,更大程度地降低了锁具被盗开的风险,并且未对传统锁芯的结构进行根本改变,即可较大程度地提高了锁体的防盗效果,适宜于广泛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