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余量线工装及船体组装工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29424发布日期:2021-11-17 21:31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划余量线工装及船体组装工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造基准标划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划余量线工装及船体组装工具组件。


背景技术:

2.船体建造过程中需要绘制大量的余量线,以对船体结构进行修割。在常规扁平空间内,两人配合通过弹粉线,能够完成划余量线操作。
3.但是目前,在类似机舱内部以及平台和船坞这种狭小的三维空间,空间不足以施展墨斗弹性,采用弹粉线的方式进行划余量非常困难,导致在这种现场情况下,通常采用徒手划线的方式,不但准确性难以保证,而且划线过程中手指非常容易被板边毛刺划伤,操作安全性和舒适性难以保证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划余量线工装及船体组装工具组件,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的余量线标划方案效率低、准确性低且作业过程无法保证安全性和舒适性的技术问题。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划余量线工装,包括支撑座、基准构件和安装构件;
6.所述基准构件形成第一定位平面和第二定位平面,所述支撑座设置于所述基准构件的底部;
7.所述支撑座形成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一定位平面凸出,所述第二端相对所述第二定位平面不凸出;
8.所述安装构件用于与划线笔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基准构件,以使所述划线笔能够移动至所述第一定位平面或所述第二定位平面内预定余量处。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基准构件互相垂直地连接。
1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基准构件相枢接,且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基准构件之间设置有止转结构,以使所述基准构件能够相对所述支撑座转动至并锁定在0

180
°
的任意角度。
1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构件与所述基准构件通过阻尼轴枢接;
12.或,所述安装构件与所述基准构件通过调节器滑动连接。
1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划余量线工装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构件的激光笔,所述激光笔的激光出射方向与所述划线笔的长度方向一致。
1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基准构件和所述支撑座中的至少所述基准构件设置有磁吸部。
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基准构件设置有余量定位刻度,所述余量定位刻度的刻度排布方向为所述基准构件的高度方向。
1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余量定位刻度的最低点至所述基准构件与所述支撑座之间的连接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0mm;
17.和/或,所述余量定位刻度的长度为20mm

40mm。
1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平面和所述第二定位平面沿第一方向相背设置;
19.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为所述支撑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
20.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船体组装工具组件,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划余量线工装。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2.本技术提供的划余量线工装包括支撑座、基准构件和安装构件。支撑座设置于基准构件的底部,从而通过支撑座对基准构件进行支撑。所述支撑座的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一定位平面凸出,在待划线部件悬空设置的情况下,可以将支撑座的第一端伸入待划线部件的底部,并使第一定位平面与待划线部件抵靠,将安装构件中的划线笔移动至第一定位平面的预定余量处,从而完成针对悬空设置的待划线部件的划余量线操作。所述第二端相对所述第二定位平面不凸出,在待划线部件的待划端面直接与相邻部件呈角度连接的情况下,支撑座坐落于相邻部件,第二定位平面与待划线部件抵靠,将安装构件中的划线笔移动至第二定位平面的预定余量处,从而完成针对待划端面与相邻部件呈角度连接的待划线部件的划余量线操作。
23.该划余量线工装,体积小巧,只需手扶并移动即可使划线笔稳定且持续地将余量线划出,划线准确性高且操作简单,使用安全舒适,无需两人配合,单人单手操作即可,尤其适用于在机舱内部、平台、船坞等狭小的三维空间中使用,简化了划余量线的难度,并提高了划余量线的效率。
24.本技术提供的船体组装工具组件,包括上述的划余量线工装,因而能够实现该划余量线工装的所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划余量线工装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划余量线工装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划余量线工装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划余量线工装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划余量线工装的第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3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划余量线工装的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
32.附图标记:
[0033]1‑
基准构件;10

第一定位平面;11

第二定位平面;2

支撑座;20

第一端;21

第二端;22

第一支撑平面;23

第二支撑平面;3

磁吸部;4

安装构件;40

固定通孔;5

激光笔;
6

第一阻尼轴;7

第二阻尼轴;8

余量定位刻度;90

待划线部件;91

相邻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6]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7]
实施例一
[0038]
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划余量线工装,用于在狭小空间对部件进行快捷且准确地划余量线工作。
[003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划余量线工装;图1至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准构件与支撑座互相垂直地设置的划余量线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准构件与支撑座角度可调节地设置的划余量线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划余量线工装的一种使用状态;图6示出了划余量线工装的另一种使用状态。
[0041]
本实施例提供的划余量线工装用于对部件进行余量线标划。
[0042]
参见图1至图6所示,划余量线工装包括支撑座2、基准构件1和安装构件4。
[0043]
支撑座2设置于基准构件1的底部,从而通过支撑座2对基准构件1进行稳定支撑。
[0044]
基准构件1形成第一定位平面10和第二定位平面11,支撑座2形成第一端20和第二端21,第一端20相对于第一定位平面10凸出,第二端21相对第二定位平面11不凸出,也就是说,沿第一定位平面10向支撑座2观察,第一定位平面10的投影落在支撑座2上,沿第二定位平面11向支撑座2观察,第二定位平面11的投影落在支撑座2外。换句话说,第一定位平面10的法线方向的两侧分别为第一外侧和第一内侧,第一内侧覆盖基准构件1的实体,第一端20位于第一外侧,第二定位平面11的法线方向的两侧分别为第二外侧和第二内侧,第二内侧覆盖基准构件1的实体,第二端21位于第二内侧。
[0045]
安装构件4用于与划线笔可拆卸连接,安装构件4活动连接于基准构件1,从而安装构件4能够带动划线笔相对基准构件1移动,进而根据划线余量的大小对安装构件4进行调节,以使划线笔移动至第一定位平面10的预定余量或第二定位平面11的预定余量处。其中,预定余量是根据待划线部件90的余量线的位置确定的。
[0046]
可选地,参见图1和图2所示,安装构件4设置有贯通第一定位平面10和第二定位平
面11的固定通孔40,划线笔装夹在固定通孔40中。
[0047]
具体而言,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待划线部件90的设置形式,可以将作业情形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情形,待划线部件90的待划端面与相邻部件91呈角度连接;第二种情形,待划线部件90的待划端面与相邻部件91形成的间隔,或者待划线部件90的待划端面悬空,其中,相邻部件91与待划线部件90之间的间隔过大的情况也属于待划线部件90的待划端面悬空的情况。
[0048]
针对第一种情形,参见图5所示,将第二定位平面11与待划线部件90的壁面抵靠,将支撑座2坐落于相邻部件91上,将划线笔调节至预定余量处并与待划线部件90的壁面接触,沿着待划线部件90的待切割方向推移该划余量线工装,从而在该划余量线工装移动的过程中,余量线被划在待划线部件90上。
[0049]
针对第二种情形,参见图6所示,将第一定位平面10与待划线部件90的壁面抵靠,将支撑座2穿过间隔坐落于相邻部件91上,或者将支撑座2上压在待划线部件90的待划端面,然后将划线笔调节至预定余量处并与待划线部件90的壁面接触,最后沿着待划线部件90的待切割方向推移该划余量线工装,从而在该余量线工装移动的过程中,余量线被划在待划线部件90上。
[0050]
该划余量线工装能够满足以上两种情形作业,从而能够满足船体总段的首端面、尾端面以及其他常规的尾部分段、首部分段的前后余量的快速划线,也能够满足船体总段的下端面以及其他常规的舷侧分段的高低余量的快速划线。
[0051]
可选地,为了提高该划余量线工装的结构紧凑性,基准构件1和支撑座2均呈板状,第一定位平面10和第二定位平面11沿第一方向相背设置,例如,基准构件1的厚度方向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为第一定位平面10和第二定位平面11,支撑座2的厚度方向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为第一支撑平面22和第二支撑平面23,其中,第一支撑平面22用于坐落于相邻部件91上,第二支撑平面23用于朝向第二定位平面11。
[0052]
第一端20与第二端21为支撑座2沿第一方向的两端,第二端21以不凸出第二定位平面11的形式与基准构件1连接,第一端20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二端21延伸至凸出于第一定位平面10。
[0053]
值得解释的是,第一定位平面10和第二定位平面11之所以设置为平面而不设置为曲面,是因为需要在合理范围内使基准构件1尽量与待划线部件90相贴合,避免基准构件1相对待划线部件90发生晃动,从而确保划出的余量线连续、平直且准确。
[0054]
同理,第一支撑平面22和第二支撑平面23之所以设置为平面而不设置为曲面,是因为需要在合理范围内使支撑座2尽量与相邻部件91相贴合,避免支撑座2相对相邻部件91发生晃动,从而对基准构件1进行稳定支撑,进而确保划出的余量线连续、平直且准确。
[0055]
待划线部件90和相邻部件91均可以为平面或者曲面,其中,曲面的曲率半径较大,从而使得曲面以微小部分与第一支撑平面22、第一定位平面10和第二定位平面11接触时,能够被近似为一个微小平面。
[0056]
可选地,第一支撑平面22的长度范围为40

60mm,第一支撑平面22的宽度范围为50

100mm。
[0057]
第一定位平面10和第二定位平面11的长度范围为50

100mm,第一定位平面10和第二定位平面11的宽度范围为40

80mm。
[0058]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为了快捷且准确地对划线笔进行调整,基准构件1设置有余量定位刻度8,余量定位刻度8的刻度排布方向为基准构件1的高度方向。
[0059]
进一步地,可以对应于第一定位平面10和第二定位平面11均设置余量定位刻度8。具体而言,余量定位刻度8可以标划在第一定位平面10上及第二定位平面11上,或者,设置在第一定位平面10的侧部及第二定位平面11的侧部。
[0060]
本实施例中,一般而言,船板的余量线距离船板的边缘距离不小于30mm,余量定位刻度8的最低点至基准构件1与支撑座2之间的连接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0mm,能够使得该划余量线工装满足所有规格的余量线标划需求。例如,余量定位刻度8的最低点至基准构件1与支撑座2之间的连接位置之间的距离为30mm或25mm等。
[0061]
具体而言,当余量定位刻度8的最低点至基准构件1与支撑座2之间的连接位置之间的距离为25mm,基准构件1与支撑座2之间的连接位置对应于待划线部件90的待划端面设置,如果待划的余量线距离船板的边缘的距离为30mm,那么需要将划线笔调节至余量定位刻度8的最低点上方距离5mm的位置;如果待划的余量线距离船板的边缘的距离为25mm,那么需要将划线笔调节至余量定位刻度8的最低点。
[0062]
本实施例中,余量定位刻度8的高度为20mm

40mm,例如,余量定位刻度8的高度为20mm、30mm或40mm,以使余量定位刻度8的高度范围满足多种规格的余量线标划需求。
[0063]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由于在划余量线的过程中,划线笔的与待划线部件90接触的端部通常被遮挡不易观察,划余量线工装还包括设置于安装构件4的激光笔5,激光笔5的激光出射方向与划线笔的长度方向一致,通过对激光笔5的运行轨迹进行实时观察,即可判断划出的余量线是否发生抖动、歪斜等意外情况。
[0064]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操作者更加省力,参见图1所示,基准构件1和支撑座2中的至少基准构件1设置有磁吸部3。也就是说,仅基准构件1设置有磁吸部3,或者,基准构件1和支撑座2二者均设置有磁吸部3,从而在推移该划余量线工装的过程中,至少基准构件1能够通过磁吸部3被吸附在待划线部件90上,无需操作者用力搀扶,即可使该划余量线工装严格沿着待划线部件90移动而不会发生倾倒,进而使得划余量线操作更加省力便捷。
[0065]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参见图3所示,基准构件1与支撑座2垂直连接,这种划余量线工装,适合在相邻部件91能够形成与第一定位平面10和第二定位平面11均垂直的接触表面的情形以及待划线部件90悬空的情形,具体而言,接触表面可以定义为由连续或者非连续的多个与支撑座2相接触的接触点或者接触线组成。
[0066]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参见图4所示,支撑座2与基准构件1相枢接,且支撑座2与基准构件1之间设置有止转结构,以使基准构件1能够相对支撑座2转动至并锁定在0

180
°
的任意角度,其中,止转结构可以为锁紧螺钉,或者,支撑座2与基准构件1通过第一阻尼轴6相枢接,以使第一阻尼轴6的阻尼功能作为止转结构使用。
[0067]
这种划余量线工装,适合在相邻部件91能够形成与第一定位平面10和第二定位平面11非垂直的接触表面的情形,具体而言,接触表面的定义可以参照上文,在此不做赘述。从而可以根据接触表面的位置,对基准构件1与支撑座2之间的夹角进行适应性调整,提高了划余量线工装的适用范围,使得支撑座2对于基准构件1的稳定支撑不受接触表面的变化所限制。
[0068]
本实施例中,安装构件4可以以滑动或者以转动的形式,实现相对于基准构件1的
调节。
[0069]
其中,作为安装构件4以转动的形式相对基准构件1进行调节的实施例,安装构件4与基准构件1通过第二阻尼轴7枢接,使得安装构件4能够被旋转至并保持在预定余量处。
[0070]
本实施例中,基准构件1的远离支撑座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构件4活动连接于安装槽内,余量定位刻度8设置于第一定位平面10与安装槽的衔接处以及第二定位平面11与安装槽的衔接处。
[0071]
作为安装构件4以滑动的形式相对基准构件1进行调节的实施例,安装构件4与基准构件1通过调节器连接。其中,调节器的结构可以参考美工刀的刀片调节器设置。
[0072]
实施例二
[0073]
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船体组装工具组件,该实施例包括实施例一中的划余量线工装,实施例一所公开的划余量线工装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该实施例,实施例一已公开的划余量线工装的技术特征不再重复描述。
[0074]
本实施例中的船体组装工具组件具有实施例一中的划余量线工装的优点,实施例一所公开的划余量线工装的优点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0075]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