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安全性移动窗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74239发布日期:2021-12-14 23:24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安全性移动窗户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窗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安全性移动窗户。


背景技术:

2.铝合金窗是由铝合金建筑型材制作框、扇结构的窗,常用铝合金门窗封装阳台。在学校的建筑中,一般具有较长的阳台,在阳台上安装带有滑轮的铝合金窗,便于滑动关闭或打开,然而,在铝合金窗的打开或关闭中,通常一扇窗因锁扣原因会带动另一扇窗一起滑动,即远端处铝合金窗滑动后会带动近端的窗户滑动,若人在穿短袖时近端有人趴在窗户滑槽上,手柄放置在导轨上会导致远端窗户在滑动时带动近端窗户滑动而夹伤趴在窗户滑槽上的人的手臂,并且因学习内学生多较贪玩,滑动窗户时会以较快的速度滑动,使人来不及反应。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安全性移动窗户。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高安全性移动窗户,包括窗户、导轨及滑轮。
5.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导轨上设有震动器,所述导轨表面设有与震动器相连且平行设置的第一导电片及第二导电片,所述窗户上设有与第一导电片相连的第一触点及第二触点,所述窗户上设有与第一触点及第二触点相配合的且可滑动的连接片,所述滑轮上设有凸轮,所述连接片上设有与凸轮相配合的第一顶板,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人体与导轨接触后在滑轮滑动后使震动器震动的提醒装置,防止人体被窗户滑动时夹伤。
6.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连接片与第一顶板通过第一顶杆相连,所述窗户上设有与第一顶杆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与第一顶板间设有第一弹簧,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连接片的滑动及复位机构。
7.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连接片上设有导电片及磁吸块,所述窗户上设有与磁吸块相配合的电磁铁,所述电磁铁通过电缆与第一导电片及第二导电片相连,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连接片的吸附装置,使连接片在滑动后可被电磁铁吸附。
8.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窗户上设有与凸轮相配合的充气部,所述充气部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设于窗户上且靠近导轨一侧,所述充气部用于为气囊充气,所述气囊上设有泄气阀,所述泄气阀通过电缆与第一导电片及第二导电片相连,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气囊的充气部,使气囊可被冲入气体,并在人体与导轨不接触时使气囊放气。
9.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充气部包括与凸轮相配合的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连接有第二顶杆,所述第二顶杆一端与第二顶板相连,另一端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设于活塞缸内,所述活塞缸设于窗户上,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充气部的具体结构,使充气部可实现对气囊充气。
10.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活塞缸上设有出气阀,所述出气阀两端分别与气囊及活
塞缸相连,所述活塞缸侧壁设有进气阀,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活塞缸上的进气及出气阀,以实现活塞缸的气体循环。
11.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窗户上设有与第二顶杆相配合的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与第二顶板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第二顶杆上,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第二顶板的复位结构。
12.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滑轮上设有滑轮槽,所述导轨上设有与滑轮槽相配合的滑轨,所述滑轮槽内设有橡胶圈,其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滑轮槽的橡胶圈,可增大滑轮与导轨间的摩擦力,保证滑轮有效转动。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止趴在窗户上的人被窗户滑动时夹伤的移动窗户,大大增加了窗户在滑动时的安全性,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发明滑轮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发明充气部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发明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本发明窗户及安装槽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

图7,一种高安全性移动窗户,包括窗户1、导轨2及滑轮3,所述窗户1通过滑轮3滑动设于导轨2上,所述滑轮3转动设于窗户1底部的安装槽101内,所述安装槽101包括侧壁102及底壁103,所述滑轮3通过支架转动设于底壁103上。
22.所述滑轮3上设有滑轮槽41,所述滑轮槽41为环形槽,所述滑轮槽41底部设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优选胶连于滑轮槽41上,所述导轨2上设有与滑轮槽41相配合的滑轨42,即所述滑轨42卡设于滑轮槽41内,所述滑轨42设于导轨2中心处。
23.所述滑轮3通过滑轮轴104转动设于支架上,所述滑轮轴104一端固设有凸轮10,所述凸轮10上绕滑轮轴104圆周均匀设有若干凸台105,所述凸台105优选3

6个,所述凸台105端部设有圆弧面。
24.所述侧壁102上滑动设有与凸台105相配合的第一顶板11,所述第一顶板11为长方形板,所述长方形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底壁103,所述凸台105在凸轮10转动时与第一顶板11平面相顶靠,所述第一顶板11另一面固设有第一顶杆12,所述侧壁102上设有与第一顶杆12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板13,所述第一顶杆12滑动穿设于第一定位板13上,所述第一顶杆12优选六角杆,所述第一定位板13上设有与六角杆相配合的六角孔,所述第一顶杆12一端与第一顶板11相连,另一端固设有连接片9,所述连接片9亦为长方形板,所述连接片9远离第一顶杆12的端面上固设有导电片15,所述导电片15优选铜片,所述第一顶板11为非导电材质。
25.所述第一定位板13与第一顶板11间设有第一弹簧14,所述第一弹簧14套设于第一顶杆12上且两端分别顶靠第一定位板13及第一顶板11。
26.所述连接片9远离第一顶杆12一侧固设有磁吸块16,所述导电片15与磁吸块16不接触,所述侧壁102上固设有与磁吸块16相配合的电磁铁17,所述电磁铁17为小型电磁铁,即一种采用极小电流使之驱动的磁铁,即所述磁吸块16随第一顶杆12滑动后与电磁铁17相吸合。
27.所述侧壁102上固设有与导电片15两端相配合的第一触点7及第二触点8,即第一触点7与第二触点8通过导电片15滑动后可连通,所述第一触点7及第二触点8均为导电材质。
28.所述导轨2侧面固设有震动器4,所述导轨2一侧表面设有与震动器4相连的第一导电片5及第二导电片6,所述第一导电片5与第二导电片6平行设置,且中间隔有间隙,所述第一导电片5与第二导电片6均为导电材质,所述震动器4为一种采用较小电流驱动的可震动的部件,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29.所述电磁铁17通过电缆与第一导电片5及第二导电片6相连。
30.所述第一导电片5通过电缆与第一触点7相连,所述第二导电片6通过电缆与第二触点8相连,即当人体与第一导电片5及第二导电片6接触使二者连通后,电磁铁17通电,滑轮3转动带动凸轮10转动,随后凸轮10驱动第一顶杆12推动连接片9滑动使连接片9上的导电片15与第一触点7及第二触点8相接触,使回路通电,震动器4震动后人体感应到震动得到提示。
31.所述侧壁102上位于第一顶板11对称一侧设有充气部,所述充气部包括与凸轮10上凸台105相配合的第二顶板22,所述第二顶板22为与第一顶板11相同的长方形板,所述第二顶板22一侧与凸轮10相配合,另一侧固设有第二顶杆23,所述侧壁102上设有与第二顶杆23相配合的第二定位板31,所述第二顶杆23为六角杆,所述第二定位板31上设有可供第二顶杆23滑动穿设的六角孔,所述第二定位板31固定于侧壁102上。
32.所述第二顶杆23一端固设于第二顶板22上,另一端穿设第二定位板31后固设有活塞24,所述第二定位板31与第二顶板22间设有第二弹簧32,所述第二弹簧32套设于第二顶杆23上且两端分别顶靠第二顶板22及第二定位板31。
33.所述侧壁102上固设有与活塞24相配合的活塞缸25,所述活塞24通过第二顶杆23滑动可在活塞缸25内滑动,所述活塞24与活塞缸25间设有密封圈,所述活塞缸25底部设有出气阀26,所述出气阀26连接有气囊21,所述气囊21为与导轨2及安装槽101外形相适配的囊,所述气囊21靠近滑轮3一侧固定于安装槽101内,另一侧充气后向远离滑轮3一侧膨胀。
34.所述出气阀26为单向阀,气体通过出气阀26的流向外从活塞缸25流向气囊21,所述活塞缸25靠近出气阀26一侧的侧壁上设有进气阀27,所述进气阀27为单向阀,所述进气阀27的气体流向为由外部流入至活塞缸25内,所述气囊21靠近滑轮3一侧壁体上设有泄气阀28,所述泄气阀28为电磁阀,所述泄气阀28通过电缆与第一导电片5及第二导电片6相连,即当人体与第一导电片5及第二导电片6接触后,泄气阀28通电关闭,当人体脱离后,泄气阀28打开泄气。
35.使用如上述一种高安全性移动窗户的方法:使用时,当人体趴在导轨2上,手臂与第一导电片5及第二导电片6接触,使泄气阀28通电闭合,此时气囊21为封闭气囊,同时电磁
铁17通电具有磁吸力,但其磁吸力不足以将远处的磁吸块16吸附;随后窗户1被快速滑动,凸轮10快速转动带动凸台105与第一顶板11接触,第一顶板11受凸台105转动时滑动,带动第一顶杆12横向滑动驱动连接片9上导电片15与第一触点7及第二触点8接触,并且磁吸块16靠近电磁铁17后被电磁铁17吸附,此时震动器4回路通电使震动器4震动,人体感应到导轨2上震感;同时凸轮10带动第二顶杆23横向滑动,使第二顶杆23上的活塞24在活塞缸25内滑动,将活塞缸25内的压缩空气挤压至气囊21内,凸轮10上凸台105反复与第二顶板22接触,使活塞24在活塞缸25内反复运动,将气体不断冲入气囊21内,气囊21向外膨胀将窗户1与导轨2间的间隙填满,防止人体反应不够迅速而被窗户1与导轨2间的间隙夹住。
3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