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粘制品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141253发布日期:2022-03-05 02:5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粘制品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模切胶产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胶粘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手机等电子产品也在向体积小,多功能方向发展,对于电子模切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外形越来越小,功能要求越来越多,出现2种或多种双面胶型号加工在同一片小产品上产品型号也越来越多,对于双面胶模切产品,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将一种双面胶整张贴合在离型膜上,利用蚀刻或雕刻刀模,先切边避开第二种胶贴合位置,排废后再贴合整张第二种胶在离型膜上,切第二种胶,然后再次排废;接着冲切产品外形,由于最终产品只是保留需要的一小部分双面胶产品,整张贴合导致材料浪费严重,同时切边排废在对多种胶环形包围时无法加工,只能通过该结构做成多张单一产品生产交付,对产品成本影响较大,同时造成客户使用时工序增加,整个工艺步骤多,加工效率低和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胶粘制品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采用多次挂条及切框套切加工的工艺,使两种型号双面胶材料能在一张离型膜上模切成型,同时有效提升材料利用率。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胶粘制品的制备方法,
5.包括以下步骤:
6.挖框冲切:将离型膜、第一双面胶、第一辅助离型膜依次贴合在保护膜上,进行挖框冲切,根据预定尺寸在第一双面胶上切出第一胶框,在所述离型膜两侧切出定位孔和十字定位刀印,排废,得到第一保留区域;
7.套切冲切:根据所述定位孔和十字定位刀印将第二双面胶、第二辅助离型膜贴合在第一辅助离型膜上,进行套切冲切,根据预定尺寸在第二双面胶上切出第二胶框,排废,得到第二保留区域;
8.定型冲切:将第三辅助离型膜贴合在双面胶层上,进行定型冲切,所述双面胶层包括第一保留区域和第二保留区域,根据预定尺寸,在第一保留区域、第二保留区域上冲切外形,排废,即得。
9.所述胶粘制品包括第一双面胶和第二双面胶,所述第一双面胶、第二双面胶为挂条贴胶。
10.上述制备方法通过将整张贴胶替换为小卷挂条贴胶,有效提升了材料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结合切框套切工艺,使第二双面胶需要部分切在第一次模切后已排废的胶框中,排废后再次模切,解决了将两种双面胶材料做在一张离型膜上时,胶位重合难以避让的工艺难题,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型冲切的步骤包括第一冲切和第二冲切;
12.所述第一冲切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三辅助离型膜贴合在所述双面胶层上,根据预定尺寸,在第一保留区域、第二保留区域上切出预定区域外形,排废,得到第三保留区域;
13.所述第二冲切包括以下步骤:将第四辅助离型膜贴合在双面胶层上,根据预定尺寸,在第三保留区域上切出剩余区域外形,排废,即得。
14.因为直接切外形后排废容易将胶产品排掉,所以采用上述拆刀工艺,即先切出所需双面胶产品一侧外形,排废后再切另一侧外形,能在待生产产品尺寸非常小的前提下,实现较好的排废效果。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挖框冲切步骤中,所述排废包括以下步骤:排掉第一胶框内的第一辅助离型膜和第一双面胶。
16.通过排掉第一胶框内的第一辅助离型膜和第一双面胶,避开第二双面胶贴合位置,为后续的第二双面胶预留空间。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挖框冲切步骤中,采用排废膜排掉第一胶框内的第一双面胶。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切冲切步骤中,所述排废包括以下步骤:排掉第二胶框外的第二辅助离型膜和第二双面胶,排掉第二胶框内的第二辅助离型膜。
19.通过上述工艺流程,使第一双面胶不被遮挡。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切冲切步骤中,采用排废膜排掉第二胶框外的第二双面胶。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冲切的排废包括以下步骤:排掉预定区域外形的第一双面胶、第二双面胶和第三辅助离型膜的废料;所述第二冲切的排废包括以下步骤:排掉剩余区域外形的第二双面胶和第四辅助离型膜的废料。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挖框冲切步骤中,采用贴胶治具定位贴合第一双面胶,采用小孔套位模切机切出定位孔,采用平压平模切机切出十字定位刀印;所述套切冲切步骤中,采用贴胶治具定位贴合第二双面胶。
23.采用上述贴胶治具让多条胶贴合时,每条胶的位置固定,能确保材料贴合偏差在要求公差范围内;采用上述设备和工艺,能对套切效果进行确认,在加工过程中具有节省材料和品质稳定等优势。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胶治具为模具卡位治具。
2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胶粘制品,采用所述制备方法制得,所述胶粘制品包括第一双面胶和第二双面胶。
26.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胶粘制品在fpc制备中的应用。
27.fpc线路板制备过程中,常用两种厚度不同,粘性不同的胶粘剂,双面胶的粘接强度会随着胶粘剂,以及被粘贴的表面接触的面积增大而增加的,所以在进行施加稳定压力的时候,可以帮助胶粘剂以及被粘贴的表面接触,从而会加大粘接的强度。但是单贴一种双面胶,已无法满足目前的生产效率要求。采用本案的制备方法,就能同时制备两种双面胶,进而在制备fpc过程中,可以通过施加稳定压力,板面高低层次,搭配不同厚度的双面胶,实现一次贴合两种甚至多种双面胶,提升生产产能。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本发明的一种胶粘制品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采用多次挂条及切框套切加工
的工艺,使两种型号双面胶材料能在一张离型膜上模切成型,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形状模切整版产品调整条料宽度和贴合位置,有效提升材料利用率。该胶粘制品的离型膜上同时具备两种双面胶材料,满足电子行业产品的制备需求。
附图说明
30.图1为实施例1中挖框冲切步骤的示意图;
31.图2为实施例1中套切冲切步骤中,贴合第二双面胶后的示意图;
32.图3为实施例1中套切冲切步骤中,第二双面胶排废后的示意图;
33.图4为实施例1中定型冲切步骤中,第一冲切后的示意图;
34.图5为实施例1中定型冲切步骤中,第二冲切后的示意图;
35.图6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胶粘制品;
36.图7为实施例1的胶面图;
37.其中,1为离型膜,2为定位孔,3为十字定位刀印,4为挂条贴合的第一双面胶,5为第一双面胶切框外置,6为挂条贴合的第二双面胶,7为第二双面胶模切排废后保留区域,8为第一冲切加工刀线位置,9为第二冲切加工刀线位置,10为第一双面胶模切后外形,11为第二双面胶模切后外形。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3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40.定义:
41.本发明所述的排废:指模切工艺中排除废料的工序。
42.离型膜:是指将硅胶离型剂涂布于环保材质,例如pet、pe、opp等薄膜的表层上,形成的薄膜,该薄膜对于各种不同的有机压感胶可以表现出极轻且稳定的离型力,使之在剥离双面胶时达到极轻且稳定的离型力。
43.来源:
44.本实施例所用的试剂、材料、设备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售来源;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实验方法。
45.实施例1
46.一种胶粘制品。
47.该胶粘制品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48.1、挖框冲切,如图1所示:将离型膜、第一双面胶、第一辅助离型膜依次贴合在保护膜上,上述第一双面胶为挂条贴胶,采用模具卡位治具定位贴合,然后采用单座模切机进行挖框冲切,根据预定尺寸在第一双面胶上切出第一胶框,在所述离型膜两侧,采用高速小孔
套位模切机切出定位孔,,并采用平压平模切机切出十字定位刀印,,排掉第一胶框内的第一辅助离型膜,并采用排废膜排掉第一胶框内的第一双面胶,得到第一保留区域;
49.2、套切冲切:根据所述定位孔和十字定位刀印将第二双面胶、第二辅助离型膜贴合在第一辅助离型膜上如图2所示,上述第二双面胶为挂条贴胶,采用模具卡位治具定位贴合,然后采用单座模切机进行套切冲切,,根据预定尺寸在第二双面胶上切出第二胶框,排掉第二胶框内外的第二辅助离型膜,采用排废膜排掉第二胶框外的第二双面胶,得到第二保留区域,第二双面胶排废后位置如图3所示;
50.3、定型冲切:
51.第一冲切:将第三辅助离型膜贴合在双面胶层上,根据预定尺寸,在第一保留区域、第二保留区域上,采用单座模切机切出预定区域外形,如图4所示,,排掉预定区域外形的第一双面胶、第二双面胶和第三辅助离型膜的废料,得到第三保留区域;
52.第二冲切:将第四辅助离型膜贴合在双面胶层上,根据预定尺寸,在第三保留区域上,采用单座模切机切出剩余区域外形,如图5所示,,排掉剩余区域外形的第二双面胶和第四辅助离型膜的废料,即得。
53.实施例1得到的胶粘制品同时具有第一双面胶和第二双面胶。
54.采用单座模切机冲切所述第一双面胶时,模切参数为:设定深度为28.37mm、模切深度为28.37mm、送料长度为132.44mm、拉料速度为60500hz、模切速度为121次/分钟;
55.采用单座模切机冲切所述第二双面胶时,模切参数为:设定深度为28.32mm、模切深度为28.32mm、送料长度为132.44mm、拉料速度为60500hz、模切速度为121次/分钟。
56.图6为施例1制备得到的胶粘制品,图7为实施例1的胶面图,其中图6中的10为第一双面胶模切后外形,图6中的11为第二双面胶模切后外形。
57.实验例
58.对实施例1的胶粘制品进行检测。
59.1、检测方法。
60.(1)剥离力测试(执行标准gb2792-1998)。
61.①
测试环境:a.温度23+/-2℃、相对湿度65+/-5%rh;b.无特殊规定,试样除去包装在上述测试环境下,静置2小时以上。
62.②
测试仪器与辅助工具。
63.仪器:为拉力测试仪;工具:压辊,以gb/t 2792-1998规定的橡胶包裹的直径(不包括橡胶层)约84mm,宽度约45mm的钢轮,包裹的橡胶硬度为80
°
+/-5
°
,厚度约6mm,质量为2000g+/50g;实验板一:镜面不锈钢冷轧钢板(sus 304钢板)暂以仪器提供的为标准,材质为gb/t 3280规定的ocr18ni9或1cr18ni9tipp长度为300mm
±
2mm,宽度为50mm
±
1mm,厚度为1.5-2.0mm;实验板二:镜面不锈钢冷轧钢板(sus 304钢板)暂以仪器提供的为标准,材质为gb/t 3280规定的ocr18ni9或1cr18ni9tipp长度为150mm
±
1mm,宽度为50mm
±
1mm,厚度为1.5-2.0mm。
64.③
实验步骤。
65.180
°
剥离力试验:清洗剂为甲苯、酒精(原工业甲醇);擦拭材料为医用脱脂布;试样的选取:试样宽度为25mm
±
1mm,长度约200mm。在制备试样前,先撕去表面材料的3-5圈,然后再取约200mm的试样。如试样材料为无基材或双面胶类的产品时,应先将试样母体贴在
柔软性较好的辅助基材上(如厚度0.8mm的平织裸布),并以40-60kg的压力滚压一次,以辅助基材作为承受压力的母体。
66.测试步骤:将试样平行于板的纵向粘贴在钢板的中间位置,用辊压装置的自重300mm/min速度在试片上滚压三次(试样与钢板粘合不能有气泡及褶皱存在)。试样贴在钢板后,应在试验环境下静置20分钟后方可进行测试。将试样自由端对折180
°
从试样板上剥开约30mm,把试样自由端与试验板分别夹在测试仪上、下夹持器上,分别用“up”、“down”、“stop”按键来调节上夹持器与下夹持器之前的距离。待上下夹持器分别夹住试样自由端及试验板后,按“up”键使上夹持器缓慢上升。调整试样使测试段与试验机拉力方向保持同一直线,并调整试样两边的拉力使之平衡。然后按“down”按键使上夹持器稍微降下一段距离,使上夹持器不再受试样的拉力,之后按“zero”键进行清零。在拉力与位移显示为零后,按下“test”开始测试。拉力测试仪以30mm/min的速度匀速向上剥离,当剥离位移达到10mm时,按“stop”停止。查看仪器自动生成的剥离曲线图,按下“f4”“f2”可以查看试样的4个取点数值以及剥离力的平均数值。
67.(2)表面电阻测试(执行标准gb/t 1410-2006/iec 60093)。
68.采用表面电阻测试仪,移开电池仓的面板,检查pp3碱性电池是否安装好。使该仪器不接触任何表面,按下测试按钮,绝缘的红色led灯亮。将把测试仪放到需要测试的表面去,再按下测试按钮不放使led灯持续亮,测量其数值。
69.(3)静电测试。
70.采用静电测试仪(即静电放电测试仪,用于模拟静电放电的测试仪器),该仪器须能满足《gbt17626.2-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试验要求,按照gbt17626.2-2006中的要求进行静电测试。
71.(4)形位公差测试:根据国际标准iso 7083:1983进行形位公差的检测。
72.2、检测结果。
73.根据剥离力测试检测粘力、离型力,根据表面电阻测试检测表面电阻,根据静电测试检测撕扯电压,根据形位公差测试检测公差,结果如下表所示。
74.表1实施例1的胶粘制品的检测结果
75.[0076][0077]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78]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