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15123发布日期:2021-09-29 03:37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定位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定位工装。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门体钣金件和塑料面板的紧固组装主要由人工手动完成,定位精度差且效率低,产品品质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定位工装。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定位工装,包括:基座;定位组件,设置于基座,定位组件包括定位部,定位部用于对工件的第一侧进行定位;压紧组件,设置于基座,压紧组件用于与定位组件相配合从工件的第二侧对工件进行压紧;调节组件,设置于基座,调节组件用于调整定位部处于定位状态时相对于水平面的相对位置。
6.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定位工装包括基座、定位组件、压紧组件和调节组件。其中,定位组件、压紧组件和调节组件均依托于基座设置,定位组件包括定位部,调节组件对定位部进行调整,以使得定位部处于定位状态时相对于水平面的相对位置,通过定位部对工件的第一侧进行定位,使得工件位于水平位置。进一步地,压紧组件与定位组件相配合从工件的第二侧对工件进行压紧,进而实现了对工件的第二侧的定位。通过定位组件和压紧组件相配合,使得工件能够被压紧在定位组件与压紧组件之间,提高了工件的定位精准度,增强了定位时的稳定性。
7.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定位工装,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定位组件包括:支架,设置于基座上;转动件,转动件与支架转动连接,转动件包括定位部;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设置于基座上,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转动件相铰接;其中,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转动件相对于支架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定位部转动至定位状态。
9.在该技术方案中,定位组件包括支架、转动件和第一驱动件,具体地,支架和第一驱动件设置于基座上,转动件与支架转动连接,通过设置支架,使得转动件的转动更加平稳,提升了转动件转动的稳定强度。进一步地,转动件包括定位部,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转动件相铰接,使得转动件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相对于支架进行转动,带动定位部转动至定位状态。当工件到位时,第一驱动件驱动转动件转动到固定位置,从而带动定位部转动至定位状态,使得定位部能够与工件的第一侧相接触,实现了对工件的第一侧的精准定位。
1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转动件包括:翻转板,翻转板与支架转动连接;压板,压板与翻转板相连接,定位部设置于压板的端部;其中,第一驱动件驱动翻转板转动至与调节组件相接触,则定位部至定位状态。
11.在该技术方案中,转动件包括翻转板和压板,其中,翻转板与支架转动连接,压板
与翻转板相连接,定位部设置于压板的端部。当工件到位时,第一驱动件驱动翻转板转动,进而使得压板下压,翻转板转动至与调节组件相接触时停止转动,此时定位部处于定位状态,定位部与工件的第一侧相接触定位,进而实现了工件的第一侧水平方向的定位。
1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调节组件包括:缓冲器,设置于支架上;限位螺钉,设置于支架上,通过调节限位螺钉和缓冲器凸出于支架的高度,进而以达到调节处于定位状态时定位部相对于水平面的相对位置。
13.在该技术方案中,调节组件包括缓冲器和限位螺钉,缓冲器与限位螺钉可调节地设置于支架上,调节限位螺钉和缓冲器凸出于支架的高度,使得定位部处于定位状态时,能够位于相对于水平面的相对位置。根据工件尺寸调节缓冲器与限位螺钉凸出于支架的高度,实现了定位工装与工件的统一配合,使得工件具有统一的基准,保证了工件与定位工装之间的相对位置,提升了定位的精准性,进而提升了产品的质量。
1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压紧组件包括:压紧件,压紧件用于支撑工件的第二侧;支撑件,压紧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支撑件上;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设置于基座上,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支撑件相连接,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支撑件和压紧件运动,以与定位组件相配合对工件进行定位;其中,第一侧与第二侧位于工件的相对两侧。
15.在该技术方案中,压紧组件包括压紧件、支撑件和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设置于基座上,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支撑件相连接,通过第二驱动件驱动支撑件和压紧件运动,使得压紧件支撑工件的第二侧,通过压紧组件与定位组件相配合,使得工件能够被压紧在定位组件和压紧组件之间,此时工件处于完全约束状态,实现了工件的自动化定位,同时也使定位更加精准。进一步地,压紧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支撑件上,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件更换压紧件。通过更换压紧件,使得定位工装能够适用于多种规格的工件定位,实现了在转产换型时,能够快速更换压紧件,提升了定位工装的使用灵活性和方便性,缩短转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1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压紧件包括:转接板;压紧块,压紧块设置于转接板上,压紧块包括支撑面,支撑面与工件的第二侧相接触。
17.在该技术方案中,压紧件包括转接板和压紧块,压紧块设置于转接板上,压紧块包括支撑面,支撑面与工件的第二侧相接触。当工件到位后,第一驱动件驱动定位组件对工件的第一侧进行水平方向的定位,通过第二驱动件驱动支撑件和压紧件运动,使得支撑面与工件的第二侧相接触压定,进而实现了对工件的第二侧进行定位,使得工件处于完全约束状态,实现了对工件进行精确定位,避免了工件受外力影响发生晃动或偏移等现象,提升了工件定位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
1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压紧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部,设置于压紧件;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支撑件,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相配合,以将压紧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支撑件上。
19.在该技术方案中,压紧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设置于压紧件,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支撑件上,通过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相配合,从而实现了将压紧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支撑件上,便于压紧件的更换,实现了在转产换型时,能够快速更换压紧件,提升了定位工装的使用灵活性和方便性,缩短转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为安装孔,第二连接部为柱销,压
紧件通过安装孔套设于柱销上;或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为滑槽,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另一个为与滑槽相适配的滑台。
21.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部为安装孔,第二连接部为柱销,压紧件通过安装孔套设在柱销上,从而实现了将压紧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支撑件上,在转产换型时,能够快速更换压紧件,缩短转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此外,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设置一个为滑槽,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另一个为与滑槽相适配的滑台。可以根据工件的结构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设置方式,如此设计使得定位工装结构更具灵活性。
2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支撑件包括:支撑架,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支撑架相连接;支撑板,设置于支撑架上,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支撑板上。
23.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件包括支撑架和支撑板,其中,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支撑架相连接,当工件到位后,第一驱动件驱动定位组件对工件的第一侧进行水平方向的定位,通过第二驱动件驱动支撑架运动,进而使得压紧件与工件的第二侧相接触压定,进而实现了对工件的第二侧进行定位。进一步地,支撑板设置于支撑架上,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支撑板上,使得压紧件通过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地设置于支撑板上,如此设计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减少了零部件的使用,降低了定位工装的生产成本。
2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定位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定位组件间隔设置于基座上;压紧件和支撑件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压紧件和两个支撑件均与两个定位组件一一对应设置。
25.在该技术方案中,定位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定位组件间隔设置于基座上,这样可以实现对工件的第一侧的稳定定位,防止工件发生晃动或者偏移,提高工件定位的精准度。进一步地,压紧件和支撑件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压紧件和两个支撑件均与两个定位组件一一对应设置,使得定位组件与压紧组件接触压定于工件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的位置相同,进而使得工件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受力均匀,提高了定位工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驱动件和支撑件位于基座的两侧,第二驱动件位于两个支撑件之间;压紧组件还包括浮动接头和导向件,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和支撑件之间通过浮动接头相连接;导向件与支撑件相连接,并穿设于基座。
27.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驱动件与支撑件设置于基座的两侧,第二驱动件位于两个支撑件之间,提高了对工件的第二侧的支撑稳定性。进一步地,压紧组件还包括浮动接头和导向件,其中,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和支撑件之间通过浮动接头相连接,浮动接头能够缓冲冲击力,并对第二驱动件与支撑件之间的偏心量进行补偿,使得第二驱动件与支撑件之间具有一定的活动余量,有效地提升定位时的稳定性,延长定位工装的使用寿命。此外,导向件与支撑件相连接,导向件穿设于基座,通过设置导向件,以提升第二驱动件推动支撑件的稳定性。
2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9.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3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定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定位工装的主视图;
32.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定位工装的俯视图;
3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压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压紧件的主视图。
35.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36.1定位工装,10基座,2门体,20定位组件,22支架,24转动件,242翻转板,244压板,26第一驱动件,30压紧组件,32压紧件,322转接板,324压紧块,34支撑件,342支撑架,344支撑板,35浮动接头,36第二驱动件,37第一连接部,38第二连接部,39导向件,40调节组件,42缓冲器,44限位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9.下面参照图1至图5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工装1。
40.实施例一:
41.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定位工装1,包括:基座10、定位组件20、压紧组件30和调节组件40。
42.具体地,定位组件20、压紧组件30和调节组件40均设置于基座10上,定位组件20包括定位部,定位部用于对工件的第一侧进行定位;压紧组件30用于与定位组件20相配合从工件的第二侧对工件进行压紧;调节组件40用于调整定位部处于定位状态时相对于水平面的相对位置。
4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工装1包括基座10、定位组件20、压紧组件30和调节组件40。其中,定位组件20、压紧组件30和调节组件40均依托于基座10设置,定位组件20包括定位部,调节组件40能够调整定位部处于定位状态时相对于水平面的相对位置,通过定位部对工件的第一侧进行定位,使得工件位于水平位置。进一步地,压紧组件30与定位组件20相配合从工件的第二侧对工件进行压紧,进而对工件的第二侧进行定位。通过定位组件20和压紧组件30相配合,提高了工件的定位精准度,增强了定位时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工件在后续加工处理工序中的精度,以提升产品加工的良品率。
44.具体地,第一侧和第二侧位于工件的相对两侧。
45.具体地,当工件到位后,调节组件40将处于定位状态的定位部调整至相对于水平面的相对位置,定位部对工件的第一侧进行定位,使得工件位于水平位置后,压紧组件30接触压定工件的第二侧,使得工件能够被压紧在定位组件20和压紧组件30之间,此时工件处于完全约束状态,一方面实现了工件的准确定位,另一方面减少了零部件的使用,使得定位工装1的结构更紧凑。
4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工装1,通过定位组件20与压紧组件30的配合,从而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工件进行定位和限位,有效提高了工件的定位精度,有利于保证批量产品的一致性。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人工手动定位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工装1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现有工件靠人工手动进行定位的误差,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废品率,同时能够简化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47.实施例二:
48.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定位组件20包括:支架22,设置于基座10上;转动件24,转动件24与支架22转动连接,转动件24包括定位部;第一驱动件26,第一驱动件26设置于基座10上,第一驱动件26的输出端与转动件24相铰接;其中,第一驱动件26能够驱动转动件24相对于支架22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定位部转动至定位状态。
49.在该实施例中,定位组件20包括支架22、转动件24和第一驱动件26,具体地,支架22和第一驱动件26设置于基座10上,转动件24与支架22转动连接,通过设置支架22,使得转动件24的转动更加平稳,提升了转动件24转动的稳定强度。进一步地,转动件包括定位部,第一驱动件26的输出端与转动件24相铰接,使得转动件24在第一驱动件26的驱动下相对于支架22进行转动,带动定位部转动至定位状态。当工件到位时,第一驱动件26驱动转动件24转动到固定位置,从而带动定位部转动至定位状态,使得定位部能够与工件的第一侧相接触,实现了对工件的第一侧的精准定位。
50.进一步地,第一驱动件26可以设置成气缸,有利于实现相对小幅度的运动,提升了定位工装1的紧凑型和实用性。
51.实施例三:
52.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转动件24包括:翻转板,翻转板与支架22转动连接;压板244,压板244与翻转板相连接,定位部设置于压板244的端部;其中,第一驱动件26驱动翻转板转动至与调节组件40相接触,则定位部至定位状态。
53.在该实施例中,转动件24包括翻转板和压板244,其中,翻转板与支架22转动连接,压板244与翻转板相连接,定位部设置于压板244的端部。当工件到位时,第一驱动件26驱动翻转板转动,进而使得压板244下压,翻转板转动至与调节组件40相接触时停止转动,此时定位部处于定位状态,调节组件40调整定位部位于相对于水平面的相对位置,定位部与工件的第一侧相接触定位,进而实现了工件的第一侧水平方向的定位。
54.进一步地,翻转板上设置有限位件,翻转板的一端作用于调节组件40,翻转板的另一端作用于限位件,通过限位件与调节组件40相配合,限制了翻转板的位移方向,实现了翻转板的限位挡停,保证了翻转板转动时的可靠性。
55.进一步地,在取放工件之前,可以先使翻转板运动至相对较远的位置,保证工件有足够大的空间进行取放,如此,能够有效减少工件取放时与定位部发生摩擦磨损的概率,从而提高定位组件20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也提高了定位工装1重复定位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定位组件20长时间使用的可靠性。
56.实施例四:
57.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调
节组件40包括:缓冲器42,设置于支架22上;限位螺钉44,设置于支架22上,通过调节限位螺钉44和缓冲器42凸出于支架22的高度,进而以达到调节处于定位状态时定位部相对于水平面的相对位置。
58.在该实施例中,调节组件40包括缓冲器42和限位螺钉44,缓冲器42与限位螺钉44可调节地设置于支架22上,调节限位螺钉44和缓冲器42凸出于支架22的高度,使得定位部处于定位状态时,能够位于相对于水平面的相对位置。根据工件尺寸调节缓冲器42与限位螺钉44凸出于支架22的高度,实现了定位工装1与工件的统一配合,使得工件具有统一的基准,保证了工件与定位工装1之间的相对位置,提升了定位的精准性,进而提升了产品的质量。
59.具体地,当工件到位时,根据工件尺寸调节限位螺钉44和缓冲器42凸出于支架22的高度,第一驱动件26驱动翻转板转动,使得压板244下压,当翻转板与限位螺钉44和缓冲器42相接触时停止,此时定位部处于定位状态。通过调节限位螺丝和缓冲器42凸出于支架22的高度,使得定位部位于相对于水平面的相对位置,定位部与工件的第一侧接触定位,进而使得工件的第一侧能够处于水平位置。
60.实施例五:
61.如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压紧组件30包括:压紧件32,压紧件32用于支撑工件的第二侧;支撑件34,压紧件32可拆卸地设置于支撑件34上;第二驱动件36,第二驱动件36设置于基座10上,第二驱动件36的输出端与支撑件34相连接,第二驱动件36用于驱动支撑件34和压紧件32运动,以与定位组件20相配合对工件进行定位;其中,第一侧与第二侧位于工件的相对两侧。
62.在该实施例中,压紧组件30包括压紧件32、支撑件34和第二驱动件36,第二驱动件36设置于基座10上,第二驱动件36的输出端与支撑件34相连接,通过第二驱动件36驱动支撑件34和压紧件32运动,使得压紧件32支撑工件的第二侧,通过压紧组件30与定位组件20相配合,使得工件能够被压紧在定位组件20和压紧组件30之间,此时工件处于完全约束状态,实现了工件的自动化定位,同时也使定位更加精准。进一步地,压紧件32可拆卸地设置于支撑件34上,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件更换压紧件32。通过更换压紧件32,使得定位工装1能够适用于多种规格的工件定位,实现了在转产换型时,能够快速更换压紧件32,提升了定位工装1的使用灵活性和方便性,缩短转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63.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侧与第二侧位于工件的相对两侧。
64.具体地,当工件到位后,第一驱动件26驱动定位组件20对工件的第一侧进行水平方向的定位,通过第二驱动件36驱动支撑件34和压紧件32运动,使得压紧件32支撑工件的第二侧,进而实现了对工件的第二侧进行定位,使得工件压紧于定位组件20与压紧组件30之间,增强了工件定位的稳定性,有效的提高了定位精度,有利于保证批量产品的一致性。
65.实施例六:
66.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压紧件32包括:转接板322;压紧块324,压紧块324设置于转接板322上,压紧块324包括支撑面,支撑面与工件的第二侧相接触。
67.在该实施例中,压紧件32包括转接板322和压紧块324,压紧块324设置于转接板322上,压紧块324包括支撑面,支撑面与工件的第二侧相接触。当工件到位后,第一驱动件
26驱动定位组件20对工件的第一侧进行水平方向的定位,通过第二驱动件36驱动支撑件34和压紧件32运动,使得支撑面与工件的第二侧相接触压定,进而实现了对工件的第二侧进行定位,使得工件处于完全约束状态,实现了对工件进行精确定位,避免了工件受外力影响发生晃动或偏移等现象,提升了工件定位的稳定性,满足产品高平齐度要求。
68.进一步地,压紧块324可采用聚氨酯弹性体,聚氨酯弹性体硬度较低、压缩变形小,且耐磨性较好。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减少支撑面与工件的第二侧之间的磨损,避免损坏工件的第二侧外观;另一方面,橡胶材质能够增大支撑面与工件的第二侧之间静摩擦力,使得定位工装1的定位效果更佳。此外,转接板322可采用金属件,例如钣金件,使得转接板322与支撑件34的整体强度增强,进而提高了转接板322对压紧块324和工件的第二侧的支撑强度。
69.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支撑面可以设置为仿形面,例如曲面,在对工件的第二侧进行定位时,通过曲面与工件的第二侧相配合,可以减小冲击力,进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定位,提升定位时的稳定性。
70.具体地,支撑面的结构可以根据工件的外观结构进行对应设计,以满足对应工件的安装定位需求,且压紧件32可拆卸地设置于支撑件34上,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件更换压紧件32。通过更换压紧件32,使得定位工装1能够适用于多种规格的工件定位,实现了在转产换型时,能够快速更换压紧件32,提升了定位工装1的使用灵活性和方便性,缩短转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71.实施例七:
72.如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压紧组件30还包括:第一连接部37,设置于压紧件32;第二连接部38,设置于支撑件34,第二连接部38与第一连接部37相配合,以将压紧件32可拆卸地设置于支撑件34上。
73.在该实施例中,压紧组件30还包括第一连接部37和第二连接部38,其中,第一连接部37设置于压紧件32,第二连接部38设置于支撑件34上,通过第二连接部38与第一连接部37相配合,从而实现了将压紧件32可拆卸地设置于支撑件34上,便于压紧件32的更换,实现了在转产换型时,能够快速更换压紧件32,提升了定位工装1的使用灵活性和方便性,缩短转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74.实施例八:
75.如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37为安装孔,第二连接部38为柱销,压紧件32通过安装孔套设于柱销上;或第一连接部37和第二连接部38中的一个为滑槽,第一连接部37和第二连接部38中的另一个为与滑槽相适配的滑台。
76.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7为安装孔,第二连接部38为柱销,压紧件32通过安装孔套设在柱销上,从而实现了将压紧件32可拆卸地设置于支撑件34上,在转产换型时,能够快速更换压紧件32,缩短转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此外,第一连接部37和第二连接部38中设置一个为滑槽,第一连接部37和第二连接部38中的另一个为与滑槽相适配的滑台。可以根据工件的结构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设置方式,如此设计使得定位工装1结构更具灵活性。
77.在具体应用中,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部38设置为柱销,数量为两个,支撑件34上对应设有两个安装孔,通过柱销与安装孔相配合,实现了压紧件32可拆卸地设置于支撑件34上,使得压紧组件30的结构简单,制造难度低,有效地降低了定位工装1的制造成本。
78.实施例九:
79.如图2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支撑件34包括:支撑架342,第二驱动件36的输出端与支撑架342相连接;支撑板344,设置于支撑架342上,第二连接部38设置于支撑板344上。
80.在该实施例中,支撑件34包括支撑架342和支撑板344,其中,第二驱动件36的输出端与支撑架342相连接,当工件到位后,第一驱动件26驱动定位组件20对工件的第一侧进行水平方向的定位,在工件的第一侧定位完成后,通过第二驱动件36驱动支撑架342运动,进而使得压紧件32与工件的第二侧相接触压定,进而实现了对工件的第二侧进行定位。进一步地,支撑板344设置于支撑架342上,第二连接部38设置于支撑板344上,使得压紧件32通过第二连接部38可拆卸地设置于支撑板344上,如此设计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减少了零部件的使用,降低了定位工装1的生产成本。
81.实施例十:
82.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定位组件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定位组件20间隔设置于基座10上;压紧件32和支撑件34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压紧件32和两个支撑件34均与两个定位组件20一一对应设置。
83.在该实施例中,定位组件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定位组件20间隔设置于基座10上,这样可以实现对工件的第一侧的稳定定位,防止工件发生晃动或者偏移,提高工件定位的精准度。进一步地,压紧件32和支撑件34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压紧件32和两个支撑件34均与两个定位组件20一一对应设置,使得定位组件20与压紧组件30接触压定于工件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的位置相同,进而使得工件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受力均匀,提高了定位工装1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84.实施例十一:
85.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二驱动件36和支撑件34位于基座10的两侧,第二驱动件36位于两个支撑件34之间;压紧组件30还包括浮动接头35和导向件39,第二驱动件36的输出端和支撑件34之间通过浮动接头35相连接;导向件39与支撑件34相连接,并穿设于基座10。
86.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36与支撑件34设置于基座10的两侧,第二驱动件36位于两个支撑件34之间,提高了对工件的第二侧的支撑稳定性。进一步地,压紧组件30还包括浮动接头35和导向件39,其中,第二驱动件36的输出端和支撑件34之间通过浮动接头35相连接,浮动接头35能够使得第二驱动件36与支撑件34之间具有一定的活动余量,有效地减小了支撑件34与第二驱动件36之间的缓冲力,提升定位时的稳定性,延长定位工装1的使用寿命。此外,导向件39与支撑件34相连接,导向件39穿设于基座10,当第二驱动件36伸出驱动本体时,带动导向件39伸出基座10,以对工件的第二侧进行定位;在第二驱动件36缩回驱动本体时,带动导向件39缩回基座10,有利于下一工序的进行,提升了定位工装1的实用性。
87.在具体实施例中,支撑件34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件34平行设置,第二驱动件36设置在两个支撑件34之间,且位于基板中部,这样有利于将支撑架342布置在工件的中部位置,有利于提高支撑件34对工件的第二侧的支撑稳定性,同时,可以利用工件的重力将工件平稳放置在支撑件34上,有利于简化支撑件34的结构,并降低操作难度。
88.实施例十二:
8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定位工装1包括:基座10、定位组件20、压紧组件30和调节组件。其中,基座10可以用于安装在机架上。
90.进一步地,定位组件20包括:支架22、转动件24和第一驱动件,其中,支架22固定于基座10上,第一驱动件26通过尾端连接件锁紧于基座10上。
91.进一步地,转动件24包括:带座轴承、旋转轴、夹紧块、翻转板242、压板244、限位件;其中,带座轴承固定于支架22上,旋转轴与带座轴承转动连接,旋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夹紧块,夹紧块上设置铰链座,第一驱动件26的输出端通过驱动件接头与铰接座相连接,翻转板242也固定在夹紧块上,限位件固定于翻转板242一端,压板244固定在翻转板242另一端,定位部固定在压板244上。当第一驱动件26动作时,带动翻转板绕支架22旋转。
92.其中,如图1所示,定位组件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压板244是对称结构,当两个第一驱动件26伸出时,带动两个压板244下压,使固定在上面的定位部调整到定位状态。
93.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调节组件40包括缓冲器42和限位螺钉44,缓冲器42和限位螺钉44安装固定在安装件上,安装件固定在支架22上。第一驱动件26的输出端伸出时,翻转板242旋转,限位件与缓冲器42和限位螺钉44相接触以限定其旋转到限定位置。通过缓冲器42和限位螺钉44,可以调整翻转板242上的定位部至水平位置,此状态定位部作为工件门体2的上定位面。
94.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压紧组件30包括:压紧件32、支撑件34和第二驱动件36,其中,压紧件32包括转接板322和压紧块324,支撑件34包括支撑架342和支撑板344,转接板322与支撑板344相连接,支撑架342与第二驱动件36相连接,压紧块324固定于转接板322上,支撑板344上设置有柱销,压紧件32上设置有安装孔,压紧件32通过安装孔可拆卸地安装于支撑件34上。当工件生产型号变更,面板形状变化,相应压紧块324进行变更,根据不同型号工件做不同压紧块324,压紧件32作为快换件,无需锁紧,实现快速换型定位。
95.具体地,当工件到位后,定位工装1的定位组件20对工件中门体2和面板进行定位。如图2所示,压紧组件30及其相关部件为对称布置,对工件的第二侧进行支撑定位,压紧组件30通过转接板322固定在支撑板344上,并由支撑板344支撑,且两支撑板344与支撑架342连接固定,支撑架342通过浮动接头35与第二驱动件36连接,第二驱动件36固定于基座10上。同时,支撑件34和基座10之间还连接有导向件39,导向件39包括导向杆和直线轴承,直线轴承固定在基座10上。
96.其中,当产品到位,处于待锁付状态时,第一驱动件26伸出,定位部处于水平定位状态,第二驱动件36活塞杆伸出,带动支撑件34向上推出,位于工件的第二侧两端的压紧件32也向上顶住工件的第二侧,其中两端压紧块324直接与工件的第二侧接触压定。此时,工件处于完全约束状态,其门体2钣金和面板相应的锁付孔对准,由于被压紧定位,在锁付受力时,待锁付孔位也很难偏移,第二驱动件36的活塞杆伸出后被锁住,即使在受到锁付机构的下压力,也能保证稳定压住面板不下沉。配合机器人和视觉系统等自动化系统,完成工件面板的自动锁付。
97.具体地,利用定位工装1解决了人工锁付带来的品质不良,在不影响工件门体2打开关闭动作的情况下,设置的门体2和面板定位工装1,使锁付合格率得到提高,且降低了人工锁付的劳动强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工装1在定位后自动锁紧的功能,避免了不同锁紧力冲击带来的定位不准和不稳定,从而避免了因定位不稳带来的锁付不良。进一步地,定
位工装1还能应对面板形状不同的工件,且在转产换型时,能快速压紧组件30,缩短转产时间,提高效率。
9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9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0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