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后减震器专用装配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14750发布日期:2021-11-22 17:49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后减震器专用装配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后减震器专用装配工装技术领域,具体为摩托车后减震器专用装配工装。


背景技术:

2.减震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车辆,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摩托车的后减震器在安装时,首先将弹簧放置在铝管上,由于弹簧高度比铝管高,因此导致铝吊环无法安装,所以通常需要人工先把弹簧压下去收缩,再把铝吊环拧紧,但是此方法劳动强度大,且工作效率低下,因此亟需一种摩托车后减震器专用装配工装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摩托车后减震器专用装配工装。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摩托车后减震器专用装配工装,包括支撑机构、压缩机构以及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以及所述压缩机构从上至下依次套设在所述支撑机构上;
5.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底壳、两个支撑柱、两个安装轴承、两个外螺纹、两个从动齿轮、伺服电机以及主动齿轮,两个所述支撑柱通过两个所述安装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底壳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外螺纹开设在所述支撑柱的表面上,两个所述从动齿轮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柱的下方,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壳顶部的中心处,所述主动齿轮设置在两个所述从动齿轮之间,且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6.所述压缩机构包括液压缸、升降台以及底部放置槽,所述升降台套设在两个所述支撑柱的表面,且与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底部放置槽开设在所述升降台顶部前侧的中心处;
7.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顶板、顶部放置槽以及两个螺纹套,所述调节顶板通过两个所述螺纹套螺纹连接在两个支撑柱上,所述顶部放置槽开设在所述调节顶板顶部前侧的中心处。
8.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与两个所述从动齿轮之间通过齿牙相互啮合。
9.优选的,所述液压缸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壳上方的中心处。
10.优选的,所述升降台顶部的左右两侧且对应两个所述支撑柱的位置安装有与所述支撑柱滑动连接的滑套。
11.优选的,所述升降台正面的中心处且对应所述底部放置槽的位置螺纹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前端贯穿所述底部放置槽设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机构、压缩机构以及调节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摩托车后减震器专用装配工装,首先通过液压缸将弹簧压缩至铝管上,然后再将铝吊环在铝管上拧紧,不仅减轻了人工手动按压所带来的机械强度,而且可以根据不同长度的减震器对本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够适用于不同长度的减震器,因此大大增加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滑套增加了升降台移动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固定螺栓增加了减震器固定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后减震器专用装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后减震器专用装配工装中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后减震器专用装配工装中压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后减震器专用装配工装中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支撑机构、2压缩机构、3调节机构、101底壳、102支撑柱、103安装轴承、104外螺纹、105从动齿轮、106伺服电机、107主动齿轮、201液压缸、202升降台、203底部放置槽、301调节顶板、302顶部放置槽、303螺纹套、4滑套、5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4,摩托车后减震器专用装配工装,包括支撑机构1、压缩机构2以及调节机构3,调节机构3以及压缩机构2从上至下依次套设在支撑机构1上。
22.请参阅图1

4,支撑机构1包括底壳101、两个支撑柱102、两个安装轴承103、两个外螺纹104、两个从动齿轮105、伺服电机106以及主动齿轮107,两个支撑柱102通过两个安装轴承103转动安装在底壳101顶部的左右两侧,外螺纹104开设在支撑柱102的表面上,两个从动齿轮105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支撑柱102的下方,伺服电机106固定安装在底壳101顶部的中心处,主动齿轮107设置在两个从动齿轮105之间,且与伺服电机10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主动齿轮107与两个从动齿轮105之间通过齿牙相互啮合。
23.请参阅图1

4,压缩机构2包括液压缸201、升降台202以及底部放置槽203,液压缸201固定安装在底壳101上方的中心处,升降台202套设在两个支撑柱102的表面,且与液压缸2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升降台202顶部的左右两侧且对应两个支撑柱102的位置安装有与支撑柱102滑动连接的滑套4,通过设置滑套4增加了升降台202移动的稳定性,底部放置槽203开设在升降台202顶部前侧的中心处,升降台202正面的中心处且对应底部放置槽203的位置螺纹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固定螺栓5,固定螺栓5的前端贯穿底部放置槽203设置,通过设置固定螺栓5增加了减震器固定的稳定性。
24.请参阅图1

4,调节机构3包括调节顶板301、顶部放置槽302以及两个螺纹套303,调节顶板301通过两个螺纹套303螺纹连接在两个支撑柱102上,顶部放置槽302开设在调节
顶板301顶部前侧的中心处,通过支撑机构1、压缩机构2以及调节机构3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摩托车后减震器专用装配工装,首先通过液压缸201将弹簧压缩至铝管上,然后再将铝吊环在铝管上拧紧,不仅减轻了人工手动按压所带来的机械强度,而且可以根据不同长度的减震器对本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够适用于不同长度的减震器,因此大大增加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25.使用时,将减震器的铝管顶部穿过顶部放置槽302,然后将减震器的铝管底部卡在底部放置槽203内,并通过固定螺栓5进行拧紧固定,然后打开液压缸201,使其带动升降台202向上移动,从而能够对套在铝管上的弹簧进行压缩,然后在上方将铝吊环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将液压缸201恢复原位,并将减震器取下即可;当需要对升降台202与调节顶板301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解时,只需要打开伺服电机106,使其通过主动齿轮107带动两个从动齿轮105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支撑柱102进行转动,因此在外螺纹104与螺纹套303之间的螺纹作用下,能够通过螺纹套303带动调节顶板301进行移动,因此可以适用于不同高度的减震器安装,实用性更强。
26.综上所述:该摩托车后减震器专用装配工装,通过设置支撑机构1、压缩机构2以及调节机构3,解决了背景技术所提到的问题。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