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轴承结构的电动尾门撑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16575发布日期:2021-12-11 10:35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轴承结构的电动尾门撑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尾门撑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轴承结构的电动尾门撑杆。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车辆使用功能的舒适性和丰富性日益提高。汽车电动尾门撑杆作为一种开关尾门的便利装置,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舒适性、安全性、稳定性的剖切需求。
3.市场上的汽车尾门电动撑杆由电机提供动力,经过丝杆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实现电动尾门撑杆的伸缩为汽车尾门打开和关闭,根据车型设计有不同的行程,其中行程越大对电机和丝杆的同轴度要求越高,目前市场上的电动撑杆采用电机加单一轴承带动丝杆工作,这种结构在轴承和丝杆组装时的同轴度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大行程的撑杆,撑杆在工作时发生的形变将影响电机变速箱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双轴承结构的电动尾门撑杆,该双轴承结构的电动尾门撑杆能够保证电机和丝杆的同轴度,避免撑杆在工作时发生的形变而影响电机变速箱的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提供一种双轴承结构的电动尾门撑杆,包括电机套管、电机、电机变速箱和丝杆,所述电机与所述电机变速箱装配,所述电机与所述电机变速箱固定在所述电机套管内,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变速箱连接,所述丝杆靠近所述电机变速箱的一端套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均与所述电机套管固定。通过在丝杆上间隔的套设两个轴承,使丝杆有多个支撑点,避免丝杆因套设单个轴承形成的单支撑点杠杆结构而导致的丝杆产生倾斜,有效保证电机和丝杆的同轴度,避免撑杆在工作时发生的形变而影响电机变速箱的使用寿命。
7.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变速箱靠近所述丝杆的一端套设有变速箱减震套。电机变速箱靠近丝杆的一端套设的变速箱减震套用于减小电机工作时带来的振动。
8.进一步的,所述变速箱减震套的前端套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电机的电机固定座,所述电机固定座的后端与所述变速箱减震套固定,所述电机固定座的侧面与所述电机套管固定。对于电机和电机变速箱通过电机固定座固定在电机套管内。
9.进一步的,所述丝杆的一端固定有丝杆衬套,所述丝杆外套设有导管组件,所述导管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套管固定,所述导管组件与所述电机套管之间设置有导管组件密封圈。通过丝杆衬套保证丝杆能够在导管组件内转动,设置的导管组件密封圈,能防止水汽通过导管组件外壁进入内部,造成内部破坏。
10.进一步的,所述丝杆套设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
承之间,所述阻尼器的一端设置有凸起,所述导管组件的一端设置有配合所述凸起的配合槽,所述阻尼器与所述导管组件固定。两个轴承之间设有可调节阻尼器,降低对助力弹簧的力值精度要求和电机大扭矩的需求,而且也很大的降低了对装配工艺的精度要求。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阻尼器的后端,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阻尼器的前端,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均不与所述电机套管固定,所述第一轴承的后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轴承卡紧在所述阻尼器上的卡簧,所述第二轴承的后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轴承卡紧在所述导管组件上的抱箍环,所述第二轴承的前后端均设置有轴承垫片。对于第一轴承通过卡簧锁紧,第二轴承通过抱箍环锁紧在导管组件上。
12.进一步的,所述丝杆衬套与所述导管组件之间固定有丝杆密封圈,所述导管组件的另一端设置有降噪环。设置的丝杆密封圈,能防止水汽通过丝杆外壁进入内部,造成内部破坏,导管组件设置的降噪环,能防止导管组件和丝杆上的螺母管直接接触产生干摩擦,降低噪音。
13.进一步的,所述导管组件外依次套设有弹簧、内管和外管。导管组件外套设的弹簧为助力弹簧,内管和外管用于保护内部结构。
14.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套管外套设有电机外管。电机套管外套设的电机外管用于保护外管内部的电机等结构。
15.进一步的,所述外管与所述电机外管之间设置有外管防水密封圈。外管与所述电机套管之间设置的外管防水密封圈,能防止水汽通过外管内的内管外壁进入内部,造成内部破坏。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轴承结构的电动尾门撑杆,该双轴承结构的电动尾门撑杆包括电机套管、电机、电机变速箱和丝杆,所述电机与所述电机变速箱装配,所述电机与所述电机变速箱固定在所述电机套管内,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变速箱连接,所述丝杆靠近所述电机变速箱的一端套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均与所述电机套管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丝杆上间隔的套设两个轴承,使丝杆有多个支撑点,避免丝杆因套设单个轴承形成的单支撑点杠杆结构而导致的丝杆产生倾斜,有效保证电机和丝杆的同轴度,避免撑杆在工作时发生的形变而影响电机变速箱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轴承结构的电动尾门撑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中a部位放大图。
20.图3是丝杆与第二轴承等结构的爆炸图。
21.图4是导管组件、导管组件密封圈和降噪环的爆炸图。
22.图5是丝杆、阻尼器与第一轴承等结构的爆炸图。
23.图6是电机与电机套管等结构的爆炸图。
24.图中包括有:
25.电机套管1,电机2,电机变速箱3,丝杆4,第一轴承5,第二轴承6,变速箱减震套7,电机固定座8,丝杆衬套9,导管组件10,导管组件密封圈11,阻尼器12,卡簧13,抱箍环14,轴承垫片15,丝杆密封圈16,降噪环17,弹簧18,内管19,外管20,电机外管21,外管防水密封圈22。
具体实施方式
26.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7.实施例
28.本实施例的一种双轴承结构的电动尾门撑杆,如图1

6所示,包括电机套管1、电机2、电机变速箱3和丝杆4,所述电机2与所述电机变速箱3装配,所述电机2与所述电机变速箱3固定在所述电机套管1内,所述丝杆4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变速箱3连接,所述丝杆4靠近所述电机变速箱3的一端套设有第一轴承5和第二轴承6,所述第一轴承5和所述第二轴承6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轴承5和所述第二轴承6均与所述电机套管1固定。通过在丝杆4上间隔的套设两个轴承,使丝杆4有多个支撑点,避免丝杆4因套设单个轴承形成的单支撑点杠杆结构而导致的丝杆4产生倾斜,有效保证电机2和丝杆4的同轴度,避免撑杆在工作时发生的形变而影响电机变速箱3的使用寿命。
29.所述电机变速箱3靠近所述丝杆4的一端套设有变速箱减震套7。电机变速箱3靠近丝杆4的一端套设的变速箱减震套7用于减小电机2工作时带来的振动。
30.所述变速箱减震套7的前端套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电机2的电机固定座8,所述电机固定座8的后端与所述变速箱减震套7固定,所述电机固定座8的侧面与所述电机套管1固定。对于电机2和电机变速箱3通过电机固定座8固定在电机套管1内。
31.所述丝杆4的一端固定有丝杆衬套9,所述丝杆4外套设有导管组件10,所述导管组件10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套管1固定,所述导管组件10与所述电机套管1之间设置有导管组件密封圈11。通过丝杆衬套9保证丝杆4能够在导管组件10内转动,设置的导管组件密封圈11,能防止水汽通过导管组件10外壁进入内部,造成内部破坏。
32.所述丝杆4套设有阻尼器12,所述阻尼器12位于所述第一轴承5和所述第二轴承6之间,所述阻尼器12的一端设置有凸起,所述导管组件10的一端设置有配合所述凸起的配合槽,所述阻尼器12与所述导管组件10固定。两个轴承之间设有可调节阻尼器12,降低对助力弹簧的力值精度要求和电机大扭矩的需求,而且也很大的降低了对装配工艺的精度要求。
33.所述第一轴承5位于所述阻尼器12的后端,所述第二轴承6位于所述阻尼器12的前端,所述第一轴承5和所述第二轴承6均不与所述电机套管1固定,所述第一轴承5的后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轴承5卡紧在所述阻尼器12上的卡簧13,所述第二轴承6的后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轴承6卡紧在所述导管组件10上的抱箍环14,所述第二轴承6的前后端均设置有轴承垫片15。对于第一轴承5通过卡簧13锁紧,第二轴承6通过抱箍环14锁紧在导管组件10上。
34.所述丝杆衬套9与所述导管组件10之间固定有丝杆密封圈16,所述导管组件10的另一端设置有降噪环17。设置的丝杆密封圈16,能防止水汽通过丝杆4外壁进入内部,造成内部破坏,导管组件10设置的降噪环17,能防止导管组件10和丝杆4上的螺母管直接接触产
生干摩擦,降低噪音。
35.所述导管组件10外依次套设有弹簧18、内管19和外管20。导管组件10外套设的弹簧18为助力弹簧,内管19和外管20用于保护内部结构。
36.所述电机套管1外套设有电机外管21。电机套管1外套设的电机外管22用于保护外管1内部的电机等结构。
37.所述外管20与所述电机外管21之间设置有外管防水密封圈22。外管20与电机外管21之间设置的外管防水密封圈22,能防止水汽通过外管20内的内管19外壁进入内部,造成内部破坏。
38.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