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转位的复合拆卸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19392发布日期:2021-12-22 15:0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转位的复合拆卸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风力发电、工业控制等领域的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重载电连接器的可转位的复合拆卸工具。


背景技术:

2.在世界各地的工业设施和海洋平台上,自动化和集成复杂生产过程的大胆愿景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制造商正在寻求整合数字技术,以提高灵活性,提升效率,防止意外停机和加速生产。重载连接器包含了3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重载插针、支撑弹性悬臂及包容插针塑胶件;重载插针和支撑弹性悬臂组成一个电气模块,为设备提供电气连接,包容插针塑胶件由金属或热塑材料制作而成,结构强壮,能够为电气连接提供可靠的机械及环境保护。而金属包容插针塑胶件的防水防腐蚀特性则保证了重载连接器能够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甚至满足客户的户外连接需求,如今重载连接器产品组合,可为从铁路到工厂的各种最严苛环境下的工业应用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这些连接器采用模块式概念,可灵活、迅速地适应不同的应用要求。然而,在这种快速、灵活的发展趋势下,重载连接器的核心部件支撑弹性悬臂却存在由于不同角度排列,从而导致重载插针拆卸困难的问题,严重影响重载插针的拆卸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转位的复合拆卸工具,既可多次重复使用,还可以适用于不同角度排布的重载连接器,便于对重载连接器的重载插针进行拆卸。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可转位的复合拆卸工具,包括拆卸连接套、第一拆卸套筒和第二拆卸套筒,所述第一拆卸套筒固定于拆卸连接套上,所述第二拆卸套筒可旋转的设置于拆卸连接套上,通过旋转所述第二拆卸套筒从而对拆卸套筒与第二拆卸套筒的角度进行调节,以便对重载连接器的重载插针外不同角度排列的支撑弹性悬臂进行作业,实现对重载插针的拆卸。
6.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拆卸连接套下端连接有拆卸手柄,所述拆卸手柄与拆卸连接套螺纹连接。
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拆卸连接套左右相对两侧形成有安装面和固定面,且由安装面和固定面围成旋转空间,所述第一拆卸套筒固定设置在安装面上,所述第二拆卸套筒在旋转空间内转动并由固定面进行固定限位。
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复合拆卸工具还包括拆卸转轴组件,所述拆卸连接套形成有安装所述拆卸转轴组件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拆卸套筒固定于所述拆卸转轴组件上。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拆卸转轴组件包括拆卸转轴、长螺钉和压缩弹簧,所述长螺钉依次穿过压缩弹簧和拆卸转轴,并插入拆卸连接套的第一通孔内与拆卸连接套可转
动连接,所述拆卸转轴上固定有第二拆卸套筒。
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拆卸转轴组件通过长螺钉与拆卸连接套螺纹连接,使拆卸转轴位于旋转空间内对拆卸转轴进行轴向固定。
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拆卸连接套的固定面上设置有若干个转位凹槽,所述拆卸转轴设置有与所述转位凹槽相配合的转位凸起,以便对拆卸转轴进行周向固定。
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拆卸转轴包括轴、以及设置于轴上的扇形结构,第二拆卸套筒固定于所述扇形结构上,并通过轴在拆卸连接套内转动以实现第二拆卸套筒的位置调节。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转位的复合拆卸工具,可配置不同角度的转位拆卸,满足不同位置及排列情况的拆卸使用环境,适用性广;且组装方式简单、快捷,还能够提升对重载连接器重载插针的拆卸效率。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文件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对本技术文件中一些实施例的参考,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转位的复合拆卸工具的工作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支撑弹性悬臂的位置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支撑弹性悬臂的位置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转位的复合拆卸工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转位的复合拆卸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拆卸手柄的截面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拆卸连接套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拆卸连接套的截面示意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拆卸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拆卸转轴的截面示意图。
26.附图标记:1

可转位的复合拆卸工具;2

重载插针;3

包容插针塑胶件;4

拆卸转轴组件;11

拆卸手柄;12

拆卸连接套;13

拆卸转轴;14

拆卸套筒;15

标准螺钉;16

长螺钉;17

压缩弹簧;31

第一支撑弹性悬臂;32

第二支撑弹性悬臂;122

转位凹槽;123

安装面;124

第一通孔;125

长螺钉孔;132

转位凸台;133

第二通孔;134

扇形结构;135

轴。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28.如图1

3所示,一种重载连接器,包括包容插针塑料件3和重载插针2,重载插针2设置于包容插针塑料件3内的支撑弹性悬臂内,通过支撑弹性悬臂对重载插针进行固定。如图2

3示出了第一支撑弹性悬臂31、第二支撑弹性悬臂32的两种角度的装配方式,现有的拆卸工具不能够同时满足多种角度的支撑弹性悬臂的作业。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转位的复合
拆卸工具,用于对重载连接器的重载插针2进行拆卸,可转位的复合拆卸工具通过内部机构调整至合适拆卸角度,并推至包容插针塑胶件3内的支撑弹性悬臂,支撑弹性悬臂向外张开产生了一定的相对位移量,直至重载插针2脱离支撑弹性悬臂,完成重载插针的拆卸,通过该可转位的复合拆卸工具方便对多种角度的支撑弹性悬臂进行作业,方便对重载插针进行拆卸。
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

10所示,一种可转位的复合拆卸工具1,包括拆卸连接套12和拆卸套筒14,拆卸套筒包括第一拆卸套筒和第二拆卸套筒;第一拆卸套筒固定于拆卸连接套上,所述第二拆卸套筒可旋转的设置于拆卸连接套上,通过旋转第二拆卸套筒从而对第一拆卸套筒与第二拆卸套筒的角度进行调节,以便对重载连接器的重载插针外不同角度排列的支撑弹性悬臂进行作业,实现对重载插针的拆卸。
30.作为优选,拆卸连接套下端连接有拆卸手柄11,拆卸手柄与拆卸连接套螺纹连接,例如,拆卸连接套下端外设有外螺纹,通过该外螺纹与拆卸手柄内设的内螺纹进行旋合拧紧,以便对复合拆卸工具进行作业。
3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可转位的复合拆卸工具,还包括拆卸转轴组件4,第二拆卸套筒固定于拆卸转轴组件上,通过所述拆卸转轴组件可旋转的设置于拆卸连接套上。
32.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可转位的复合拆卸工具,拆卸连接套内部形成有第一通孔124、左右相对两侧形成有相互垂直的安装面123和固定面,且由安装面和固定面围成旋转空间,通过旋转空间对拆卸转轴组件的拆卸转轴进行限位;第一拆卸套筒固定设置在安装面上,第二拆卸套筒固定在拆卸转轴上并可在旋转空间内转动,然后通过固定面进行固定限位,以达到对第一拆卸套筒与第二拆卸套筒的角度调节的目的。进一步地,拆卸套筒上均设置有两安装孔,且拆卸连接套12的安装面设置有相对应的两安装孔,通过标准螺钉15将拆卸套筒固定在拆卸套筒的安装面上,作为优选,拆卸连接套的安装面为半圆筒状。拆卸连接套的安装面相对一侧的固定面上设置有若干个不同角度的转位凹槽122,优选为三个,通过转位凹槽对拆卸转轴组件进行周向固定。拆卸转轴组件4包括拆卸转轴13、长螺钉16和压缩弹簧17,长螺钉16套设有压缩弹簧17并插入拆卸转轴13的第二通孔133,通过第二通孔133实现整个拆卸转轴在轴向一定范围内位移,拆卸转轴组件装入拆卸连接套的第一通孔124,并通过长螺钉16与拆卸连接套12的第二通孔下端的长螺钉孔125螺纹连接,实现拆卸转轴组件4与拆卸连接套的轴向固定。拆卸转轴13包括轴135、以及设置于轴外的扇形结构134,当拆卸转轴组件的拆卸转轴设置于拆卸连接套内时,扇形结构在拆卸连接套的安装面另一侧的旋转空间内旋转,使扇形结构实现半圆周转动,且扇形结构上设置有与转位凹槽相互配合的转位凸台132,通过转位凸台对拆卸转轴进行不同角度的旋转限位,扇形结构上还设置有安装拆卸套筒的安装孔,优选为螺纹孔。
33.安装时,向下推动长螺钉16,压缩弹簧17受外力作用带动拆卸转轴向下移动,使拆卸转轴的扇形结构位于拆卸连接套的旋转空间内;旋转拆卸转轴13,使拆卸转轴13上的转位凸台132被带动旋转至拆卸连接套12的转位凹槽122内,完成了一个角度的转位固定,完成角度调整。作业时,握住拆卸手柄11,将拆卸套筒14插入包容插针塑胶件3的支撑弹性悬臂处,支撑弹性悬臂受到拆卸套筒14的外力向外张开一定的位移量,直至重载插针2脱离支撑弹性悬臂,最终实现重载插针2的拆卸。再重复上述步骤,拉起并转动拆卸转轴13,调整至
下一角度,以实现对支撑弹性悬臂多角度进行作业。
34.本发实用新型可转位的复合拆卸工具,拆卸套筒上端设置有斜切面,便于插入支撑弹性悬臂;且采用弹簧钢,弹簧钢强度较高,表面承受磨损、变形小,这样可以保证多次拆卸后还能正常使用,从而提高复合拆卸工具的使用率。各部件均采用数控车床制造,零件尺寸精度高,结构简单易懂,操作方便,导向性好,效率高,并且在实际运用中,重载连接器包含多种不同的功能模块,通常需要不同的拆卸工具来完成拆卸功能,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拆卸转轴的转动,可以实现对多种类似功能模块进行拆卸,从而减少了拆卸工具的种类,给采购、保管、现场操作都带来极大的便利。
3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