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足机器人的机身及四足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39493发布日期:2022-03-05 02:28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四足机器人的机身及四足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足机器人的机身及四足机器人。


背景技术:

2.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生活。机器狗不仅能够播放语音,还可以与用户进行智能交互。但随着机器狗功能的多样化,机器狗的内部元器件也越来越多,使得机器狗的体积大,成本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足机器人的机身及四足机器人,旨在解决传统机器狗的体积大且成本高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四足机器人的机身,包括:
5.机身壳体,所述机身壳体内形成有安装腔;
6.转接板,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以及,
7.压接件,与所述机身壳体呈共同夹持作用于所述转接板,用以将所述转接板限制于所述安装腔内。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身壳体内形成有第一卡接部,所述压接件安装于所述机身壳体上,所述压接件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分别卡设于所述转接板呈相对的两侧。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板沿上下方向上侧立于所述安装腔内;
10.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设于所述机身壳体底部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设于所述压接件上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口和所述第二卡槽的槽口沿上下方向上呈相对设置。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压接件包括压接板,所述第一卡槽设于所述压接板的一端,所述压接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装配孔;
12.所述机身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相对应的第二装配孔;
13.所述四足机器人的机身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中,用以连接所述第一压接板和所述机身壳体。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身壳体的底部凸设有多个支撑筋,所述第一卡槽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槽一一对应设于多个所述支撑筋上;
15.其中,所述第一卡槽卡接于所述转接板沿前后方向的两侧,所述安装腔内还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以在左右方向上对所述转接板进行限位。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转接板底部的至少两个卡孔,至少两个所述卡孔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槽呈一一对应,且各所述支撑筋自各所述第一卡槽的槽
底伸入至对应的各所述卡孔中。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板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转接板包括第一转接板和第二转接板,所述第一转接板和所述第二转接板均沿上下方向侧立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第一转接板的板面和所述第二转接板的板面呈相对设置。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身壳体具有沿前后向呈相对设置的前端壁和后端壁,所述第一转接板靠近所述前端壁设置、且所述第一转接板设有元器件的板面朝向所述后端壁,所述第二转接板靠近所述后端壁设置、且所述第二转接板设有元器件的板面朝向所述前端壁。
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压接件设置有至少两个,一个所述转接板处对应压接有至少一个所述压接件。
2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四足机器人,包括四足机器人的机身,所述四足机器人的机身包括:
21.机身壳体,所述机身壳体内形成有安装腔;
22.转接板,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以及,
23.压接件,与所述机身壳体呈共同夹持作用于所述转接板,用以将所述转接板限制于所述安装腔内。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机身壳体内设置有转接板,所述转接板用于与机身壳体内的主电路板电连接,并与四足机器人的头部或尾部结构内的电器件电连接,使得通过电路板可控制头部结构或尾部结构进行工作;而且转接板通过压接件和机身壳体共同夹持进行固定,相对于传统的电路板通过螺钉的方式进行固定,通过压接件和机身壳体相夹持的方式可使得转接板的拆装更方便,且使用的螺钉数量更少,更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四足机器人的机身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中所述四足机器人的机身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图1中所述第一压接板和所述第一转接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图1中所述第二压接板和所述第二转接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图1中所述第二压接板和所述第二转接板的连接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图1中所述机身壳体的第一卡槽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图1中所述机身壳体的第三卡槽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号说明:
[0034][0035][0036]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异效果,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8]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9]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0]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四足机器人的机身及四足机器人,图1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四足机器人的机身的一实施例。
[004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足机器人可为送餐机器人、巡航机器人或是仿生机器人等等,而仿生机器人中用于家庭服务较为常见的有机器狗。在本实施例中,该四足机器人包括有机身,机身可控制机器人进行移动或是与用户人机互动,以具有传统机器狗的主要功能,且机身的前端可连接有头部结构,机身的后端可连接有尾部结构。下面为方便说明,将以机
器狗为例,对四足机器人的机身200进行具体说明,其他类型的机器人可参照实施。
[0042]
请参阅图1至图2,在本实施例中,该四足机器人的机身200包括有机身壳体210、转接板230及压接件240。其中,在所述机身壳体210内形成有安装腔,安装腔用于供机身的零部件容设其中,且机身壳体210的形成方式不限,例如,机身壳体210可包括上、下拆分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或者,机身壳体210包括呈前、后方向拆分设置的前壳体和后壳体。转接板230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转接板230用于与机身壳体210内的主电路板电连接,并与四足机器人的头部或尾部结构内的电器件电连接,使得通过电路板可控制头部结构或尾部结构进行工作。压接件240与所述机身壳体210呈共同夹持作用于所述转接板230,用以将所述转接板230限制于所述安装腔内,压接件240与机身壳体210之间通过夹持的方式将转接板230进行固定,使得转接板230可不使用螺钉进行固定,更方便安装,且节省成本。
[004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机身壳体210内设置有转接板230,所述转接板230用于与机身壳体210内的主电路板电连接,并与四足机器人的头部或尾部结构内的电器件电连接,使得通过电路板可控制头部结构或尾部结构进行工作;而且转接板230通过压接件240和机身壳体210共同夹持进行固定,相对于传统的电路板通过螺钉的方式进行固定,通过压接件240和机身壳体210相夹持的方式可使得转接板230的拆装更方便,而且转接板230的固定最少可只需要一颗螺钉,成本更低。
[0044]
具体地,可结合图3和图6,在所述机身壳体210内形成有第一卡接部202,该第一卡接部202可设于机身壳体210的任一侧壁上,例如,当机身壳体210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且下壳体内形成有主腔室,用以供转接板230容设其中,并且,下壳体具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前端壁和后端壁,以及具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其中,第一卡接部202则可设置于下壳体的任意一侧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202卡接于转接板230的板侧边,通过夹持的方式固定转接板230的至少一侧边,所述压接件240安装于所述机身壳体210内,所述压接件240上设有第二卡接部2411,第二卡接部2411用以卡接于转接板230的另一侧边,所述第一卡接部202和所述第二卡接部2411分别卡设于所述转接板230呈相对的两侧,通过两侧相对夹持,从而将转接板230固定于机身壳体210内。
[0045]
可以理解的是,机身壳体210和压接件240可在水平方向呈相对夹持固定转接板230,也可在上下方向上呈相对夹持固定转接板230。
[0046]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可结合图2和图6,为了使机身壳体210内的结构更紧凑,所述转接板230沿上下方向上侧立于所述安装腔内,使得转接板230占用机身壳体210内的安装空间更小,而且在转接板230安装于机身壳体210内时,安装更方便;此时,所述第一卡接部202包括设于所述机身壳体210底部的第一卡槽2021,所述第二卡接部2411包括设于所述压接件240上的第二卡槽2411a,所述第一卡槽2021的槽口和所述第二卡槽2411a的槽口沿上下方向上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卡槽2021卡设于转接板230的底部,以夹持固定转接板230的底侧,所述第二卡槽2411a从转接板230的顶部进行夹持,从而对转接板230在上下方向的位移进行限制,而且,当第一卡槽2021夹持转接板230的卡接壁和第二卡槽2411a夹持转接板230的卡接壁均为沿前后向相对设置时,则可进一步地对转接板230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移进行限制。
[0047]
显然,为了使转接板230的固定更稳定,还需要在左右方向上对转接板230进行限位。具体地,在所述第一卡槽2021卡接于所述转接板230沿前后方向的两侧时,所述安装腔
内还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以在左右方向上对所述转接板230进行限位,对转接板230在前后、左右和上下方向均进行了限位,转接板230在机身壳体210内不会产生晃动,保证转接板230工作的稳定性,使四足机器人在工作时不会产生异响。
[0048]
第一卡槽2021和限位结构的设置形式均有多种。在一实施例中,在机身壳体210的底部凸设有多个支撑筋,所述第一卡槽2021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槽2021一一对应设于多个所述支撑筋上,多处卡接使得转接板230的固定更稳定,而且,多个支撑筋也可用以加强机身壳体210的结构强度。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转接板230底部的至少两个卡孔2311,至少两个所述卡孔2311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槽2021呈一一对应,且各所述支撑筋自各所述第一卡槽2021的槽底伸入至对应的各所述卡孔2311中。
[0049]
在本实施例中,压接件240固定于机身壳体210上,以对转接板230进行夹持。具体地,可参阅图3,所述压接件240包括压接板,所述第一卡槽2021设于所述压接板的一端,所述压接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装配孔2412,所述第一装配孔2412可为螺接孔;所述机身壳体21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2412相对应的第二装配孔204,第二装配孔204可为凸设于机身壳体210底部的螺柱的螺孔;所述四足机器人的机身20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2412和所述第二装配孔204中,用以连接所述第一压接板241和所述机身壳体210,第一连接件可设置为螺钉或螺栓。在对转接板230进行组装时,先将转接板230侧立伸入至机身壳体210内,具体地,将转接板230插入至下壳体的第一卡槽2021内,同时支撑筋卡入转接板230的卡孔2311中,对转接板230进行初步限位,再通过压接板上的第二卡槽2411a卡设于转接板230的上端,且压接板的第二装配孔204套设于机身壳体210底部的螺柱上,最后通过螺钉锁紧第一装配孔2412和第二装配孔204,从而将压接板固定于机身壳体210上,且同时将转接板230锁紧,安装方式简单,且易于操作,组装效率更高。
[0050]
而且,在另一实施例中,压接件240也可设置有至少两个,在一个所述转接板230处对应压接有至少一个所述压接件240,多处压接可使转接板230的固定更可靠。但由于机身壳体210内部空间有限,在使转接板230固定牢靠时,可尽量设置最少的压接件240,节约成本。
[0051]
在本实施例中,可根据四足机器人的功能的需求,将转接板230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转接板230包括第一转接板231和第二转接板232,所述第一转接板231和所述第二转接板232均沿上下方向侧立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第一转接板231的板面和所述第二转接板232的板面呈相对设置,将第一转接板231和第二转接板232均侧立安装于机身壳体210内,可使得第一转接板231和第二转接板232占用的安装面积更小,使机身壳体210内部空间得到合理利用,使得机身内部结构更紧凑。
[0052]
进一步地,在当机身壳体210具有沿前后向呈相对设置的前端壁和后端壁时,所述第一转接板231靠近所述前端壁设置,可用于与四足机器人的头部结构内的电器件电连接,且所述第一转接板231设有元器件的板面朝向所述后端壁,使得第一转接板231可更靠近前端壁,以减小占用空间;所述第二转接板232靠近所述后端壁设置,可用于与四足机器人的尾部结构内的电器件电连接,且所述第二转接板232设有元器件的板面朝向所述前端壁,同样地,可使得第二转接板232更靠近后端壁,以减小占用空间。
[0053]
相对应地,第一转接板231处可通过第一压接板241进行压接,第二转接板232通过第二压接板242进行压接,每一转接板230处均可通过最少一个压接件240进行压接,组装更
简单。可结合图4、图5和图7,在机身壳体210的底部设有第三卡槽2031,在第二压接板242上设有与第三卡槽2031对应的第四卡槽2421,且第三卡槽2031的槽口和第四卡槽2421的槽口沿上下向相对,以分别在上下方向上呈夹持固定第二转接板232。第四卡槽2421设于第二压接板242的一端,在第二压接板242的另一端设有第三装配孔2422,在机身壳体210上设有与第三装配孔2422相对应的第四装配孔205,通过螺钉穿设于第三装配孔2422和第四装配孔205中,将第二压接板242固定于机身壳体210内。
[0054]
压接板的具体形状在此不作限定,可根据机身壳体210内部空间进行设置。在一实施例中,在机身壳体210内还设置有主电路板时,主电路板靠近第一转接板231设置,此时,在第一转接板231和主电路板间无空间设置第二装配孔204时,则可将第二装配孔204设置于第一转接板231的一端。同样地,第二压接板242的形状可根据机身壳体210内的空间进行合理优化。
[005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