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钥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93449发布日期:2022-01-08 00:41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智能钥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配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钥匙。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现有的车辆的钥匙不再是简单的机械钥匙,而是可以实现自动解锁的智能钥匙,而通常将机械钥匙放置在智能钥匙的壳体内。
3.现有的智能钥匙的壳体包括两部分,两部分结构可拆卸连接,其中一部分结构与机械钥匙连接且能够拔出,这样,当其中一部分拔出时,可以将机械钥匙取出。但是,这种智能钥匙将机械钥匙取出时,由于壳体的一部分结构设置在机械钥匙的尾部,从而导致使用机械钥匙时,壳体的一部分结构容易与汽车发生剐蹭,存在使用风险且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智能钥匙在使用机械钥匙时,壳体的一部分结构容易与汽车发生剐蹭,进而提供一种机械钥匙方便使用的智能钥匙。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钥匙,包括壳体及机械钥匙,所述壳体包括:
6.壳体本体,
7.壳体头部,所述壳体头部与所述壳体本体可拆卸连接;
8.所述壳体头部与所述壳体本体连接时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放置所述机械钥匙;
9.所述壳体头部与所述壳体本体拆分时,所述机械钥匙露出所述壳体本体以便于取出。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械钥匙上形成有取出部,所述壳体头部上形成有与所述取出部适配的操作部。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取出部包括取出孔,所述壳体头部上形成有与所述取出孔适配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取出孔配合以使所述壳体头部能够带动所述机械钥匙脱离所述容置空间。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械钥匙包括钥匙片及手持片,所述钥匙片与所述手持片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机械钥匙具有使用状态及收纳状态,在所述使用状态,所述手持片与所述钥匙片呈夹角设置,在所述收纳状态,所述手持片与所述钥匙片叠放。
13.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收纳状态,所述手持片在所述钥匙片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钥匙片内。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头部包括头部本体、滑块及弹性件,所述滑块上形成有第一凸起部及第一凹部,所述滑块与所述头部本体滑动连接,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头部本体与所述第一凹部之间,所述壳体本体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凸起部抵接的第二凸起部,所述滑块能够沿所述头部本体滑动以使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分离。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滑块上还形成有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三凸起部及所述第一凸起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滑块相邻的两个表面,所述头部本体上形成有通孔,所述第三凸起部穿设在所述通孔内且露出所述头部本体。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头部本体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壳体头部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适于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适配。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械钥匙上形成有取出孔,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二限位凹部,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二限位凹部配合;
18.所述取出孔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适配,以使所述头部本体与所述机械钥匙能够临时性地连接,以带动所述机械钥匙脱离所述容置空间。
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二限位凹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二限位凹部适配。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钥匙,壳体本体与壳体头部可拆卸连接,在壳体头部与壳体本体连接时,二者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机械钥匙的容置空间,而在二者拆分时,机械钥匙露出壳体,可以直接将机械钥匙取出,从而避免了机械钥匙的尾部与壳体的部分结构连接,进而避免了机械钥匙使用不便,也减少了与汽车钣金发生剐蹭的风险。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钥匙的立体图;
22.图2是图1所示的爆炸图;
23.图3是图1所示的智能钥匙的壳体本体的示意图;
24.图4是图1所示的智能钥匙的壳体头部的示意图;
25.图5是图4所示的壳体头部的部分示意图;
26.图6是图4所示的滑块的示意图;
27.图7是图1所示的智能钥匙的机械钥匙的示意图;
28.图8是图7的机械钥匙的收纳状态的示意图。
29.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30.1、壳体本体;11、第二凸起部;111、第一连接部;112、第二连接部;12、第一限位凹部;13、第二限位凸起;14、第一壳体;15、第二壳体;16、电路板;17、硅胶板;
31.2、壳体头部;21、头部本体;211、通孔;212、凹槽;22、滑块;221、第一凸起部;2211、第一抵接部;2212、第二抵接部;222、第一凹部;223、第三凸起部;224、限位筋;23、弹性件;24、垫片;25、第一限位凸起;26、第二限位凹部;27、紧固件;
32.3、机械钥匙;31、钥匙片;32、手持片;33、取出孔。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4.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钥匙,包括壳体及机械钥匙3,其中壳体包括壳体本体1及壳体头部2,壳体本体1与壳体头部2可拆卸地连接,壳体本体1与
壳体头部2连接时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于放置机械钥匙3,壳体头部2与壳体本体1拆分时,机械钥匙3露出壳体本体1。
35.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钥匙,壳体本体1与壳体头部2可拆卸连接,在壳体头部2与壳体本体1连接时,二者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机械钥匙3的容置空间,而在二者拆分时,机械钥匙3露出壳体,可以直接将机械钥匙3取出,从而避免了机械钥匙3的尾部与壳体的部分结构连接,进而避免了机械钥匙3使用不便,也减少了与汽车钣金发生剐蹭的风险。
36.如图7及图8所示,机械钥匙3上形成有取出部,壳体头部2上形成有与取出部适配的操作部,以使当壳体头部2与壳体本体1拆分时,可以利用壳体头部2将机械钥匙3取出,从而降低机械钥匙3的取出难度。
37.在其他实施例中,机械钥匙3上的取出部还可以省略,由于机械钥匙3是露出于壳体本体1的,可以直接手动取出。
38.如图7及图8所示,取出部包括取出孔33,壳体头部2上形成有与取出孔33适配的凸起,凸起与取出孔33配合以使壳体头部2能够带动机械钥匙3脱离容置空间。
39.在其他图未示的实施例中,取出部还可以包括凸起,此时壳体头部2上设置有与该凸起配合的取出孔33,本实用新型对取出部的形式不做具体的限制。
40.如图7及图8所示,机械钥匙3包括钥匙片31及手持片32,钥匙片31与手持片32转动连接,以使机械钥匙3具有使用状态及收纳状态,如图7所示,在使用状态,手持片32与钥匙片31呈夹角设置,手持片32不会对钥匙的车辆钣金产生擦痕,还方便了钥匙片31的使用。
41.如图8所示,在收纳状态,手持片32与钥匙片31叠放,此时,手持片32在钥匙片31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钥匙片31内。即,手持片32的尺寸小于钥匙片31的尺寸,这样,机械钥匙3占据的空间较小,壳体本体1内需要预留出较小的容置空间即可满足机械钥匙3的存放。
42.在如图7及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取出部形成在钥匙片31上,这样可以适当地减小手持片32的尺寸,从而减小机械钥匙3的尺寸。
43.在其他实施例中,取出部还可以形成在手持片32上,或者,取出部包括形成在手持片32上的第一取出部以及形成在钥匙片31上的第二取出部,可以理解的是,此时,手持片32与钥匙片31叠放时,第一取出部与第二取出部对应设置,当第一取出部及第二取出部分别为第一取出孔及第二取出孔时,第一取出孔及第二取出孔对应设置,以使凸起能够插入第一取出孔及第二取出孔。
44.如图2、图4及图5所示,壳体头部2包括头部本体21、滑块22及弹性件23,滑块22上形成有第一凸起部221及第一凹部222,滑块22及头部本体21滑动连接以使滑块22的第一凹部222与头部本体21之间形成有一通道,弹性件23位于该通道内,且弹性件23的两端分别与头部本体21及第一凹部222连接,壳体本体1上设置有与第一凸起部221抵接的第二凸起部11。这样,当滑块22沿头部本体21滑动时,能够带动第一凸起部221运动,从而使得第一凸起部221与第二凸起部11能够具有分离状态及抵接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凸起部221与第二凸起部11抵接时,头部本体21与壳体本体1能够连接,当第一凸起部221与第二凸起部11分离时,头部本体21与壳体本体1拆开。
45.如图5所示,头部本体21内形成有凹槽212,滑块22及弹性件23设置在凹槽212内,壳体头部2还包括用于固定在凹槽212的顶部的垫片24,垫片24与头部本体21之间形成有容纳滑块22及弹性件23的空腔,且第一凸起部221在背离弹性件23的一侧突出于垫片24,以使
第一凸起部221能够与第二凸起部11抵接。可以理解的是,垫片24通过紧固件27与头部本体21连接。
46.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凸起部221设置在弹性件23的布置方向上且远离弹性件23的一侧,第一凸起部221包括第一抵接部2211及第二抵接部2212,第一抵接部2211及第二抵接部2212呈夹角设置,第二凸起部11包括第一连接部111及第二连接部112,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112呈夹角设置,以使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112中能够分别与第一抵接部2211及第二抵接部2212抵接,从而实现壳体头部2与壳体本体1在多个方向上的位移限制,实现临时性的固定。
47.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抵接部2211与第一连接部111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抵接部2212及第二连接部112沿竖直方向延伸,从而限制壳体头部2与壳体本体1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
48.如图6所示,滑块22上还形成第三凸起部223,第三凸起部223及第一凸起分别设置在滑块22相邻的两个表面上,头部本体21上形成有通孔211,第三凸起部223穿设在通孔211内且露出头部本体21,以方便通过第三凸起部223带动滑块22移动。
49.可以理解的是,滑块22上设置有限位筋224,头部本体21上设置有与滑道,以使限位筋224能够沿滑道滑动。
50.为了便于壳体头部2与壳体本体1的连接,壳体头部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壳体本体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适配。
51.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凸起25,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二限位凹部26,第一限位凸起25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凹部1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凸起25与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凹部12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第一限位凸起25可以根据需要沿壳体头部2的边框间隔设置,从而实现壳体头部2与壳体本体1的可靠连接。
52.此时,第一限位凸起25可以设置成与取出孔33配合的规格尺寸,从而避免了在壳体头部2上设置专门用于与取出孔33的凸起,使整个壳体头部2更加简单,降低成本。
53.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限位结构还包括第二限位凹部26,第二限位结构还包括第二限位凸起13,第二限位凸起13与第二限位凹部26配合。
54.在其他图未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凹部26及第二限位凸起13也可以设有多个,此时多个第二限位凹部26与多个第二限位凸起13一一对应设置。
5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可以是限位凸起与限位凹部的组合,还可以只包括限位凸起及限位凹部的其中一个。
56.如图2所示,壳体本体1包括第一壳体14、第二壳体15、电路板16及硅胶板17,第一壳体14与第二壳体15扣合设置,在第一壳体14到第二壳体15的方向上,电路板16及硅胶板17依次设置,第一壳体14内形成有空腔,且第一壳体14与电路板16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机械钥匙3的容置空间。
5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