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装置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52781发布日期:2022-07-06 00:19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门锁装置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以维持门相对于车辆主体关闭的状态的门锁装置为对象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2.在设置于车辆的门的门锁装置中,需要防水结构,该防水结构用于在即便雨水等水进入门的内部的情况下也防止其到达装置内部。关于与锁止销啮合的卡锁、限制卡锁移动的棘轮之类的构成门锁装置的主要零部件,通过将其收容于壳体的内部而能够防止暴露于雨水等水中。但是,关于被输入门把手的操作力的输入操作杆,由于需要连接与门把手之间协同动作的线缆,其连接线缆的端部不得不成为经由切口突出到壳体的外部的状态。因此,以往提供一种门锁装置,在壳体的外部设置盖部件,通过用盖部件遮盖输入操作杆的突出端部和线缆,来防止水经过壳体的切口而进入内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66286号公报
4.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门锁装置的防水结构中,将输入操作杆和线缆收容在由底部、框部和盖部这三个部分构成的盖部件的内部。底部和框部成为固定于壳体的状态,但是盖部能够相对于框部开闭,因此能够使输入操作杆与线缆的连接作业容易化。但是,在该防水结构中,在框部与壳体之间需要密封部件,并且在框部与盖部之间也需要密封部件,不仅零部件数量增加,也有可能导致门锁装置的组装作业繁杂化。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输入操作杆与线缆的连接作业和门锁装置的组装作业都容易化的门锁装置的防水结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门锁装置的防水结构中,门锁装置构成为:一个端部突出到壳体的外部的输入操作杆连接有线缆的一个端部,通过经由所述线缆向所述输入操作杆传递操作力,从而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卡锁机构动作,其中,所述门锁装置的防水结构具备盖部件,所述盖部件具有:盖主体,呈具有盖开口部的箱状,在与所述壳体抵接的情况下经由所述盖开口部在内部收容所述输入操作杆的一个端部和所述线缆的一个端部;以及盖支承件,从所述盖主体延伸,所述盖部件借助所述盖支承件以所述盖主体能够在抵接于所述壳体的封闭位置和离开所述壳体的敞开位置之间移动的状态安装于所述壳体。
7.另外,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的门锁装置的防水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盖支承件通过卡合部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盖主体设置有盖卡合部,在所述盖主体配置于所述封闭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盖卡合部通过与所述卡合部件卡合而限制所述盖主体向所述敞开位置移动。
8.另外,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的门锁装置的防水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盖支承件与所述盖主体之间设置有相互卡合部,所述相互卡合部通过在所述盖主体配置于所述封闭位置
的情况下相互卡合而限制所述盖主体向所述敞开位置移动。
9.另外,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的门锁装置的防水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盖支承件具有能够相互弯折地连结的多个支承板构件,通过改变所述多个支承板构件的弯折状态,从而所述盖主体在所述封闭位置与所述敞开位置之间移动。
10.另外,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的门锁装置的防水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盖主体配置于封闭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盖支承件成为两个支承板构件相互重叠的状态,在一方的支承板构件与另一方的支承板构件之间设置有支承板卡合部,所述支承板卡合部通过在所述两个支承板构件相互重叠的情况下可装拆地卡合,从而限制所述两个支承板构件向解除重叠状态的方向移动。
11.另外,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的门锁装置的防水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盖主体设置有临时保持片,在所述盖主体配置于所述敞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临时保持片相对于所述壳体可装拆地卡合。
12.另外,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的门锁装置的防水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盖主体的抵接部分设置有连续的密封部件,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主体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连续的按压突条部,在所述盖主体配置于所述封闭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按压突条部将所述密封部件遍及全长地按压。
13.根据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收容输入操作杆的一个端部和线缆的呈箱状的盖主体,借助盖支承件将盖主体安装于壳体,因此密封部件仅设置在盖主体与壳体之间即可。由此,能够抑制零部件数量的增加,不会导致门锁装置的组装作业繁杂化就能够可靠地防止水进入壳体的内部。
附图说明
14.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防水结构的门锁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15.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门锁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16.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门锁装置的壳体、输入操作杆和线缆的配置状态的立体图。
17.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门锁装置的壳体和盖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18.图5是从图4的状态起借助盖支承件将盖主体安装于门锁装置的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19.图6是表示应用于图1所示的门锁装置的防水结构的盖部件的图,(a)是从外方侧观察的立体图,(b)是从内方侧观察的立体图。
20.图7是从内方侧观察图6所示的盖部件的盖支承件弯折的状态的图,(a)是将两个支承板构件相互重叠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改变了支承板构件的弯折状态的立体图。
21.图8是在图1所示的门锁装置中将盖部件配置于封闭位置的立体图。
22.图9是从前方侧观察图8的门锁装置的图。
23.图10是表示图1所示的门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a)是壳体的截面仰视图,(b)是相对于壳体将盖部件配置于封闭位置的状态的截面仰视图。
24.图11是表示图1所示的门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a)是从后方侧观察壳体的截面图,(b)是从后方侧观察相对于壳体将盖部件配置于封闭位置的状态的截面图。
25.图12是在图1所示的门锁装置中将盖部件配置于敞开位置的立体图。
26.图13是从前方侧观察图12的门锁装置的图。
27.图14是表示图1所示的门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a)是从前方侧观察盖部件配置于封闭位置的状态的截面图,(b)是从前方侧观察盖部件配置于敞开位置的状态的截面图。
28.图15是在图1所示的门锁装置中将盖部件配置于敞开位置与封闭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29.图16是从前方侧观察图15的门锁装置的图。
30.图17是表示变形例的图,(a)是从前方侧观察变形例1的门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截面图,(b)是从前方侧观察变形例2的门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0 壳体
33.16 密封部件
34.20 卡锁单元
35.30 外侧把手操作杆
36.30a 外方端部
37.50 外侧线缆
38.60 防水盖
39.70 垫片
40.71 螺纹部件
41.610 盖主体
42.610a 盖开口部
43.616a 卡止片
44.617b 盖卡合片
45.621 按压突条部
46.622 临时保持片
47.630 盖支承件
48.631 第一支承板部
49.631a 卡合用切口
50.632 第二支承板部
51.632a 卡合爪片
52.633 第三支承板部
53.640a 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54.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门锁装置的防水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55.图1~图3是表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防水结构的门锁装置的图。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在此例示的门锁装置内置于在四轮汽车的右侧配置的前方铰链式的侧门,进行侧门相对于车辆主体的开闭控制。以下,对一般的门锁装置的构造进行说明,但是这些说明的目的仅为例示,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结构。另外,对于门锁装置的构
造,为了便于说明,以搭载于关闭状态的侧门的姿势来确定各个方向。在沿着左右的方向上,将车辆主体的室内(中心)侧称为内方,将室外侧称为外方。
56.如图1~图3所示,门锁装置在壳体10的内部具备卡锁单元(卡锁机构)20和外侧把手操作杆(输入操作杆)30。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壳体10构成为俯视呈大致l形,并且具有:装置主体部11,沿着侧门的内侧板在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卡锁收容部12,从装置主体部11的位于后方侧的部分朝向外方呈大致直角地延伸。卡锁收容部12是主要收容卡锁单元20的部分。装置主体部11主要用于收容锁定机构40、电动马达41、由蜗杆42和蜗轮43构成的减速机构,其中,锁定机构40用于将卡锁单元20切换成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电动马达41用于驱动门锁装置。从图中可知,卡锁收容部12的沿着上下方向的尺寸是装置主体部11的尺寸的大约1/2,并且卡锁收容部12设置在装置主体部11的后方侧中的成为上半部的部分。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该卡锁收容部12设置成位于后方的一部分从侧门的背板向外部露出,并且在向外部露出的部分具有锁止销进入槽12a。锁止销进入槽12a是用于在侧门相对于车辆主体关闭的情况下,供设置于车辆主体的锁止销进入的切口,沿着左右方向大致水平地形成。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设置于侧门的窗玻璃以能够升降的方式配置在比装置主体部11的外方面11a更靠外方侧、且比卡锁收容部12的前表面12b更靠前方侧的部分。如图1所示,在装置主体部11的与侧门的侧板相对的内方面11b中,从比锁止销进入槽12a更靠前方的部分到成为上方的部分之间,配置有连续的壳体密封部件44。该壳体密封部件44配置在卡锁收容部12中的从比锁止销进入槽12a更靠上方的部分向外方延伸后向下方延伸而到达锁止销进入槽12a的延长线上的部分之间。
57.如图2所示,卡锁单元20构成为具备:卡锁22,借助卡锁轴21而可旋转地配置于壳体10;以及棘轮24,借助棘轮轴23而可旋转地配置于壳体10。卡锁轴21和棘轮轴23分别沿着车辆主体的前后方向大致水平地延伸。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比锁止销进入槽12a更靠上方的部分设置有卡锁轴21,在比锁止销进入槽12a更靠下方的部分中,在比卡锁轴21更靠内方的部分设置有棘轮轴23。在将侧门相对于车辆主体关闭的情况下,锁止销(未图示)从图中的左方相对地进入该锁止销进入槽12a。
58.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卡锁22处于被设置在卡锁22与壳体10之间的卡锁弹簧的弹簧力平时向啮合解除方向(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施力的状态。棘轮24处于被设置在棘轮24与壳体10之间的棘轮弹簧的弹簧力平时向卡合方向(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施力,使外方侧的端部抵接于卡锁22的周面的状态。如果侧门被关闭,进入到锁止销进入槽12a的锁止销抵接于卡锁22,则卡锁22克服卡锁弹簧的弹簧力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卡锁22的旋转进行至预定的卡合位置,则棘轮24与卡锁22卡合,卡锁22向解除方向的旋转被阻止(图2所示的状态)。其结果是,锁止销从锁止销进入槽12a向脱离方向的移动被阻止,从而维持侧门相对于车辆主体关闭的状态。
59.棘轮操作杆25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棘轮24。棘轮操作杆25在棘轮轴23中的比棘轮24更位于前方的部分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如果使棘轮操作杆25克服棘轮弹簧的弹簧力而旋转,使棘轮操作杆25的内方侧的端部向上方移动,则棘轮24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而解除与卡锁22的卡合状态,卡锁22利用卡锁弹簧的弹簧力而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其结果是,容许锁止销从锁止销进入槽12a向脱离方向移动,能够将侧门相对于车辆主体打开。
60.如图3所示,外侧把手操作杆30利用沿着车辆主体的前后方向的外侧操作杆轴31,
而可旋转地配置于比棘轮轴23更靠下方侧的部分。外侧把手操作杆30中的位于外方的外方端部(一个端部)30a处在经由设置于壳体10的切口10b(参见图4)而向外部突出的状态,并借助外侧线缆(线缆)50与未图示的侧门的外侧门把手协同动作。更详细地说,外侧把手操作杆30的外方端部30a经由在装置主体部11的后方侧设置在卡锁收容部12的下端部附近的切口10b,向壳体10的外部突出。如图2所示,打开连杆32卡合在外侧把手操作杆30中的位于车辆主体的内方的内方端部30b。打开连杆32配置于壳体10内部的成为棘轮操作杆25的下方侧的部分,利用外侧把手操作杆30的动作而能够相对于壳体10上下移动。在打开连杆32向上方移动的情况下,棘轮24通过与棘轮操作杆25的内方侧的端部抵接,而克服棘轮弹簧的弹簧力向非卡合方向(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外侧门把手被支承为相对于把手支架可移动,借助把手支架安装于侧门。
61.如图3~图5所示,外侧线缆50在外管51的内部配置有内部线缆52,在内部线缆52的端部具备线缆末端。该外侧线缆50的内部线缆52的一方的端部借助线缆末端52a与外侧把手操作杆30的外方端部30a连接,外管51的一方的端部借助线缆支架55固定于装置主体部11。如图2所示,线缆支架55构成为:上半部配置于卡锁收容部12的内部,下端部从卡锁收容部12的下表面部分向下方突出。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关于外侧线缆50的另一方的端部,内部线缆52借助线缆末端与外侧门把手连接,外管51固定于把手支架。即,如果对侧门的外侧门把手进行打开操作,则在门锁装置中,内部线缆52以被相对于外管51拉入的方式动作,外侧把手操作杆30向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如果从侧门相对于车辆主体关闭的状态起对外侧门把手进行打开操作,则打开连杆32向上方侧移动,棘轮24相对于卡锁22的卡合状态被解除,因此,能够将侧门相对于车辆主体打开。在图示的例子中,外侧线缆50和线缆支架55分别相对于装置主体部11的外方面11a以从外侧把手操作杆30的外方端部30a向下方逐渐成为内方的方式倾斜设置,以使得外侧线缆50和线缆支架55从壳体10的突出量成为最小限度。
62.在具有上述构造的门锁装置中,在壳体10中的比装置主体部11更靠外方侧、且成为卡锁收容部12的下方侧的部分,配置有防水盖(盖部件)60。防水盖60由树脂一体成形,具有盖主体610和盖支承件630。盖主体610形成为能够同时收容上述的外侧把手操作杆30的外方端部30a、外侧线缆50中的与外侧把手操作杆30的外方端部30a连接的一方的端部和线缆支架55的大小的箱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和图7所示,盖主体610构成为具有上壁部611、外侧壁部612、底壁部613、前壁部614、后壁部615、前边缘壁部616、安装壁部617、上边缘前壁部618和上边缘外壁部619。
63.如图8和图9所示,上壁部611是如下的部分:在使盖主体610与装置主体部11的外方面11a抵接、且在内部收容外侧把手操作杆30的外方端部30a等的情况下(以下,将该状态称为盖主体610的封闭位置。后述的盖主体610的其他构成要素也以配置于封闭位置的状态来确定各自的姿势),上壁部611构成盖主体610的上表面。上壁部611从卡锁收容部12的前表面12b稍微向前方延伸,且从卡锁收容部12的外方面12c向外方延伸。
64.外侧壁部612是盖主体610的位于外方的部分,从上壁部611的外方边缘部分向下方延伸。在图示的例子中,外侧壁部612设置成朝向下方逐渐向内方倾斜。
65.底壁部613是盖主体610的位于下方的部分,从外侧壁部612的下边缘向内方大致水平地延伸。在该底壁部613设置有线缆用狭缝613a。线缆用狭缝613a是具有能够供外侧线
缆50的外管51穿通的宽度的切口,在底壁部613的位于内方的边缘部分开口。
66.前壁部614是盖主体610的位于前方的部分,设置成将从上壁部611和外侧壁部612的前边缘部分到装置主体部11的外方面11a之间覆盖。
67.后壁部615是盖主体610的位于后方的部分,设置成在外侧壁部612和底壁部613的后边缘部分与前壁部614相对。
68.前边缘壁部616从前壁部614的内方边缘部分沿着装置主体部11的外方面11a向前方延伸。在该前边缘壁部616的下端部设置有卡止片616a。卡止片616a从前边缘壁部616向内方大致水平地突出,并且在突出端部具有卡止突起616b。在将盖主体610配置于封闭位置的情况下,通过使卡止突起616b与设置在装置主体部11的下表面的卡止接受部11c卡止,从而该卡止片616a能够限制盖主体610从装置主体部11向分离方向移动。
69.安装壁部617是从上壁部611与前壁部614相交的上角部分中的成为内方侧的部分沿着装置主体部11的外方面11a向前方和上方延伸的部分,构成为具有比前边缘壁部616的宽度大的宽度。在该安装壁部617的上端部设置有装配孔617a和多个盖卡合片(盖卡合部)617b。装配孔617a是呈大致圆形的开口,设置成沿着左右方向贯通安装壁部617。盖卡合片617b从装配孔617a的内周面中的相互等间隔的部分向中心部逐渐向外方倾斜地突出。在图示的例子中,从装配孔617a的内周边缘部分向中心设置有三个盖卡合片617b。这些盖卡合片617b能够弹性变形,能够使突出端部彼此之间构成的间隙扩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壁部617中,在安装壁部617中的成为装配孔617a的周围的部分,以覆盖盖卡合片617b的方式设置有圆筒状的周壁部617c。
70.上边缘前壁部618从上壁部611的后边缘部分向上方突出。上边缘前壁部618的位于内方的部分借助安装壁部617而连接于前边缘壁部616的上端部。
71.上边缘外壁部619设置成从上边缘前壁部618的位于外方的部分越过后壁部615而向后方突出。从图中可知,在上边缘外壁部619中的比后壁部615更向后方突出的部分,在位于内方的表面设置有定位销619a。定位销619a是沿着左右方向大致水平延伸的圆柱状部件,在将盖主体610配置于封闭位置的情况下,定位销619a能够与设置于卡锁收容部12的定位孔12d嵌合。
72.具有上述构造的盖主体610在配置于封闭位置的情况下,与装置主体部11相对的内方侧部分、遍及上壁部611的内方侧部分和后壁部615的上方部分的部分作为连续的盖开口部610a而开口,经由该盖开口部610a能够在内部收容外侧把手操作杆30的外方端部30a、外侧线缆50中的与外侧把手操作杆30的外方端部30a连接的一方的端部和线缆支架55。
73.另外,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盖主体610中,在前边缘壁部616的位于内方的表面、安装壁部617的位于内方的表面、上边缘前壁部618的位于后方的表面、上边缘外壁部619的位于内方的表面,分别设置有支承突条部620和按压突条部621。在将盖主体610配置于封闭位置的情况下,支承突条部620与壳体10的外方面11a、12c抵接,在前边缘壁部616的位于内方的表面、安装壁部617的位于内方的表面、上边缘前壁部618的位于后方的表面、上边缘外壁部619的位于内方的表面,分别设置有与盖主体610的内部接近的边缘部。按压突条部621是设置在比支承突条部620更靠盖主体610的外表面侧的突出部,并且设置在其与支承突条部620之间确保有间隙的位置。按压突条部621的突出尺寸设定成比支承突条部620的突出尺寸小。即,按压突条部621构成为:在使支承突条部620与壳体10的外方面11a、12c抵接的
情况下,按压突条部621与壳体10的外方面11a、12c之间确保有大致均匀的间隙。按压突条部621的宽度设定为比支承突条部620的宽度大的尺寸。这些支承突条部620和按压突条部621分别以遍及全长连续的方式形成于盖主体610。
74.此外,在盖主体610中,在上壁部611的上表面中的比上边缘外壁部619稍微位于外方的部分设置有临时保持片622。临时保持片622呈向上方突出的薄板状,比上边缘外壁部619更向上方突出,并且能够相对于在卡锁收容部12的外方面12c设置的临时保持槽12e可装拆地装配。
75.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壳体10设置有密封件收容槽14,并且设置有安装轮毂15。如图4、图10、图11所示,通过在壳体10的外方面11a、12c相互确保间隔地设置内方壁部14a和外方壁部14b而构成密封件收容槽14,并且密封件收容槽14设置于在将盖主体610配置于封闭位置的情况下的与支承突条部620和按压突条部621相对的部分。内方壁部14a和外方壁部14b的相互间隔形成为能够收容按压突条部621的尺寸。从图中可知,外方壁部14b的突出高度比内方壁部14a的突出高度大。内方壁部14a的突出高度形成为如下的尺寸:在使支承突条部620与壳体10的外方面11a、12c抵接的情况下,能够收容于设置在盖主体610的支承突条部620与按压突条部621之间的间隙。
76.在该密封件收容槽14设置有连续的密封部件16。密封部件16例如由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树脂成形为带状,板厚尺寸设定为在使支承突条部620抵接于壳体10的外方面11a、12c的情况下被按压突条部621按压。
77.安装轮毂15呈在中心部具有螺纹孔15a的圆柱状,设置在装置主体部11的外方面11a中的与安装壁部617的装配孔617a对应的部分。安装轮毂15的外径设定为能够与防水盖60的装配孔617a嵌合的尺寸。
78.如图6和图7所示,防水盖60的盖支承件630具有彼此直线状连接的第一支承板部(支承板构件)631、第二支承板部(支承板构件)632和第三支承板部(支承板构件)633,成为彼此大致相同的宽度。
79.第一支承板部631是在安装壁部617的上边缘部以能够弯折的方式设置的长方形的薄板状部件。该第一支承板部631设置有卡合用切口(支承板卡合部)631a。卡合用切口631a是在成为宽度方向的中央的部分形成的四边形的贯通孔。
80.第二支承板部632是在第一支承板部631的延伸边缘部以能够弯折的方式设置的长方形的薄板状部件。该第二支承板部632设置有卡合爪片(支承板卡合部)632a。卡合爪片632a在顶端部具有卡合爪632b,并设置在与第一支承板部631的卡合用切口631a对应的位置。这些卡合用切口631a和卡合爪片632a发挥如下的作用:在使第一支承板部631和第二支承板部632相互弯折重叠的情况下,通过使卡合爪片632a贯穿卡合用切口631a而与第一支承板部631卡合,将第一支承板部631和第二支承板部632维持在相互重叠的状态。能够通过使卡合爪片632a弯曲而解除卡合爪片632a相对于第一支承板部631的卡合状态。
81.第三支承板部633是在第二支承板部632的延伸边缘部以能够弯折的方式设置的薄板状部件,延伸边缘部形成为圆弧状。该第三支承板部633设置有安装孔633a和多个安装片633b。安装孔633a呈圆形,其大小形成为能够与壳体10的安装轮毂15嵌合,并且设置成贯穿第三支承板部633。多个安装片633b分别呈从第三支承板部633的表面中的成为安装孔633a的周围的部分突出的厚板状,并且设置于相互等间隔的位置。如图7所示,在将第三支
承板部633与第一支承板部631和第二支承板部632共同配置成直线状的情况下,这些安装片633b设置于盖主体610的成为内方侧的表面。安装片633b的突出高度设定成:在使安装轮毂15贯穿安装孔633a而使第三支承板部633与装置主体部11的外方面11a抵接的情况下,与安装轮毂15的突出端面大体一致。
82.如图4和图5所示,通过将具备垫片(卡合部件)70的螺纹部件(卡合部件)71经由第三支承板部633的安装孔633a螺纹连接于安装轮毂15的螺纹孔15a,从而如上构成的防水盖60成为被盖支承件630支承于壳体10的状态。在考虑作业性的情况下,优选将防水盖60配置成使盖支承件630的第一支承板部631和第二支承板部632相对于安装轮毂15向上方延伸。垫片70适用具有如下外形尺寸的垫片:比设置于安装壁部617的盖卡合片617b的相互间隔大,且在将盖卡合片617b的相互间隔弹性扩大的情况下能够经过盖卡合片617b的内部。
83.如果从该状态起,如图12~图14所示,将第二支承板部632相对于第三支承板部633向外方侧弯折,并且将第一支承板部631相对于第二支承板部632向下方侧弯折,进而将盖主体610相对于第一支承板部631向外方侧弯折,则能够以盖开口部610a中的与外侧壁部612相对的部分朝向下方的姿势将盖主体610配置于卡锁收容部12的外方侧(以下称为盖主体610的敞开位置)。此外,如果从该状态起将临时保持片622插入卡锁收容部12的临时保持槽12e,则能够维持将配置于敞开位置的盖主体610临时保持于壳体10的状态。因此,在该临时保持状态下,能够防止盖主体610相对于壳体10意外地相对移动,在处置性方面有利。由此,例如在向侧门的内部安装门锁装置的情况下,通过将盖主体610临时保持于壳体10,从而能够使安装作业容易化。而且,在将盖主体610配置于敞开位置的情况下,由于外侧把手操作杆30的外方端部30a和线缆支架55被维持在向外部露出的状态,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实施向外侧把手操作杆30的外方端部30a、线缆支架55装配外侧线缆50的作业。
84.在外侧线缆50的装配作业结束后,当从壳体10拔出临时保持片622之后,通过适当改变盖支承件630的弯折状态而能够使盖主体610相对于壳体10移动。因此,例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使盖主体610从壳体10的外方面11a、12c分离的位置,能以与封闭位置相同的姿势配置,如果从该状态起使盖主体610与壳体10的外方面11a、12c抵接,则如图8和图9所示,能够利用盖主体610将外侧把手操作杆30的外方端部30a、外侧线缆50的一方的端部、线缆支架55分别收容于盖主体610的内部。
85.此时,通过将盖主体610的定位销619a嵌合于壳体10的定位孔12d而能够进行上述盖主体610与壳体10的定位,能够使盖主体610的按压突条部621可靠地与设置于壳体10的密封部件16抵接。因此,如果使盖主体610的卡止片616a与卡止接受部11c卡止,并且使垫片70经过安装壁部617的盖卡合片617b之间,则维持盖主体610相对于壳体10配置在封闭位置的状态。另外,外侧线缆50成为经由设置于底壁部613的线缆用狭缝613a被导出到盖主体610的外部的状态。
86.如上所述,在防水盖60的盖主体610配置于封闭位置的状态下,成为将按压突条部621相对于密封部件16按压的状态。而且,关于盖主体610的上边缘部分和前方部分,利用设置于壳体10的内方壁部14a和外方壁部14b、以及支承突条部620和按压突条部621,从外部至盖主体610的内部的路径成为迷宫状。由此,盖主体610的前边缘壁部616、安装壁部617、上边缘前壁部618、上边缘外壁部619分别相对于壳体10的外方面11a、12c以确保水密性的状态抵接。因此,即便水进入侧门的内部,也消除了水到达壳体10的内部的风险。尤其是,在
本实施方式中,应用了呈箱状的盖主体610,因此密封部件16仅设置在盖主体610与壳体10之间即可。由此,能够抑制零部件数量的增加,不会导致门锁装置的组装作业繁杂化。此外,在盖主体610配置于封闭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使卡合爪片632a与第一支承板部631卡合,从而盖支承件630被维持在紧贴地折叠的状态,因此能够减小盖支承件630从壳体10突出的突出量。由此,不会增大门锁装置在侧门的内部的占有空间,例如不会导致盖支承件630与设置于侧门的窗玻璃发生干扰等问题。另外,在使垫片70经过安装壁部617的盖卡合片617b之间以前的状态下,使第一支承板部631和第二支承板部632相互弯折地重叠,使卡合爪片632a经由卡合用切口631a与第一支承板部631卡合的的情况下,在使盖主体610接近封闭位置的方式下也能够将盖主体61临时保持于壳体10。因此,在应用该使用方法的情况下,并非必须在盖主体610设置临时保持片622或在卡锁收容部12设置临时保持槽12e。
87.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将盖支承件630和盖主体610安装于壳体10的通用的卡合部件采用了螺纹部件71和垫片70,通过使盖卡合片617b与垫片70卡合,从而将盖主体610相对于壳体10维持在封闭位置,但是并非必须采用与防水盖60分体的卡合部件。
88.例如,如图17的(a)的变形例1所示,也可以在盖支承件630的第三支承板部633一体地形成有具有凸缘(相互卡合部)640a的圆筒状的轮毂部640,并将轮毂部640的凸缘640a用作卡合部件。即,在轮毂部640的突出端部形成直径比轮毂部640的外径大的凸缘640a,只要使盖主体610的盖卡合片(相互卡合部)617b与凸缘640a卡合,则能够将盖主体610维持在封闭位置。在该变形例1中,省略在实施方式中设置的壳体10的安装轮毂15,仅形成螺纹孔15a。通过使螺纹部件71经由轮毂部640螺纹连接于该螺纹孔15a,从而将盖主体(未图示)借助盖支承件630安装于壳体10。
89.另外,如图17的(b)的变形例2所示,也可以构成为不使用螺纹部件就将盖部件安装于壳体。即,在变形例2中,在第三支承板部633的位于外方的表面一体地成形有具有凸缘(相互卡合部)640a的轮毂部640,并且在位于内方的表面一体地成形有安装销650,通过将设置在安装销650的顶端部的勾挂部650a装配于壳体10的卡止孔17,从而将防水盖60安装于壳体10。在该变形例2中也同样只要将盖主体610的盖卡合片(相互卡合部)617b与凸缘640a卡合,则能够将盖主体610维持在封闭位置。而且,通过省略螺纹部件,从而能够削减零部件数量,能够更容易地进行门锁装置的组装作业。另外,在变形例1和变形例2中,对与实施方式同样的构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90.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盖主体610例示了具有上壁部611、外侧壁部612、底壁部613、前壁部614、后壁部615、前边缘壁部616、安装壁部617、上边缘前壁部618和上边缘外壁部619的部件,但是盖主体610的详细构造不限定于实施方式,只要是具有盖开口部的箱状的部件即可,能够应用其他形状的部件。另外,构成为将密封部件16设置于壳体10,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盖部件设置密封部件。此外,作为盖支承件630例示了具有三个支承板构件631、632、633的部件,但是支承板构件的个数只要是两个以上即可,不限于三个。再另外,构成为将外侧把手操作杆30作为输入操作杆来设置盖部件,但是只要是一个端部从壳体向外部突出并且在该突出的端部连接线缆的输入操作杆且使卡锁机构动作即可,能够采用其他构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