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鼻棘打孔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56282发布日期:2022-07-23 07:02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前鼻棘打孔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美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鼻棘打孔钳。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选择通过整形手术改变外貌形态的人们日益增多,歪鼻是严重影响面部容貌的一种鼻部畸形,且经常伴有鼻塞等通气障碍。
3.纠正歪鼻最主要的手术步骤是将偏曲的鼻中隔纠正至完全中立位,前鼻棘是鼻中隔纠正的标志和固定的基准点。但由于前鼻棘是骨性结构而不易固定,目前常规方法是将纠正后的鼻中隔缝合固定于前鼻棘的骨膜及周围软组织,固定欠牢靠,有撕脱松动的风险,从而导致鼻中隔再度偏斜,手术失败;或者采用克氏针在前鼻棘上钻孔,但需要配备电钻等工具,且由于前鼻棘在切口深部,采用电钻克氏针钻孔操作手术视野不畅,操作不便,易导致骨质劈裂。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上述背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前鼻棘打孔钳,能够避免常规方法由于固定在骨膜和软组织上导致撕脱松动或骨质劈裂而导致手术失败的问题,且无需使用电钻等工具,操作简单。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6.前鼻棘打孔钳,包括相互铰接的两个钳柄,两个所述钳柄的头端均设有弯臂,其中一个所述弯臂的端部设有打孔头,另一个所述弯臂的端部设有与所述打孔头相对且匹配的打孔套。
7.进一步地,所述打孔头为尖端结构。
8.更进一步地,所述打孔头的尺寸大于鼻中隔固定用的弯针和缝线的直径。
9.进一步地,所述打孔套呈镂空的漏斗形,且所述打孔套的大口径端朝向所述打孔头。
10.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钳柄呈x型铰接,且两个所述钳柄的铰接点设置在钳柄长度的5/7-3/4处。
11.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弯臂形成的内轮廓呈对称的梨形。
12.更进一步地,所述弯臂与钳柄的延伸方向均呈25-35
°
的夹角。
13.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钳柄的尾端均设有指套。
14.更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钳柄的内侧、且邻近指套处设有相互配合的锁死机构。
15.更进一步地,所述锁死机构为齿扣结构。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的前鼻棘打孔钳在两个钳柄的头端均设有弯臂,其中一个弯臂的端部设有打孔头,另一个弯臂的端部设有打孔套,打孔套与打孔头相匹配,可以实现在前鼻棘坚硬的骨质上的任意方向进行打孔,避免了常规方法由于固定在骨膜和软组织上导致撕脱
松动或骨质劈裂而导致手术失败的问题,且无需使用电钻等工具,操作简单。
18.2、本实用新型的打孔头为尖端结构,两个钳柄闭合时可以通过尖端结构的打孔头在前鼻棘上打孔,打孔头打孔后可以穿过前鼻棘进入打孔套内,漏斗形的打孔套便于打孔头插入。
19.3、本实用新型的打孔头的尺寸大于鼻中隔固定用的弯针和缝线的直径,从而使得打出的孔的直径大于弯针和缝线的直径,这样弯针和缝线可以根据固定的需要一次或多次穿过孔径,从而达到稳定牢固的固定。
20.4、本实用新型的两个钳柄呈x型铰接,且两个钳柄的铰接点设置在钳柄长度的5/7-3/4处,利用杠杆的作用,两个钳柄闭合捏紧时,可以在打孔头和打孔套之间产生2.5-3倍的放大力量,从而使打孔头能够穿透前鼻棘骨质。
21.5、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弯臂形成的内轮廓呈对称的梨形且两个弯臂的中段弧形弯曲,从而可以方便弯臂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操作。
22.6、本实用新型在两个钳柄的内侧、且邻近指套处设有相互配合的锁死机构,可以使得打孔钳在打孔后锁死,避免晃动而导致骨质劈裂。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鼻棘打孔钳的主视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鼻棘打孔钳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顶”、“底”、“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为了解决现有鼻中隔纠正后固定不牢靠,易撕脱松动导致手术失败或工具繁多,操作不便,骨质劈裂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鼻棘打孔钳,如图1所示,包括相互铰接的钳柄i1和钳柄ii 2,本实施例的钳柄i1和钳柄ii 2呈x型铰接。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钳柄i 1的头端(即图1中的上端)设有弯臂i 101,所述弯臂i 101的端部设有打孔头3,所述打孔头3为尖端结构,以便于在前鼻棘的骨质上打孔。
30.为了实现稳定牢固的固定,本实施例设置打孔头3的尺寸大于鼻中隔固定用的弯针和缝线的直径,从而使得打出的孔的直径大于弯针和缝线的直径,这样弯针和缝线可以
根据固定的需要一次或多次穿过孔径,从而达到稳定牢固的固定。
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钳柄ii 2的头端设有弯臂ii 201,所述弯臂ii 201与弯臂i 101相对设置,所述弯臂ii 201的端部设有打孔套4,打孔套4与打孔头3相匹配,当打孔头3打孔后可以穿过前鼻棘进入打孔套4内。
32.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打孔套4为镂空的漏斗形,且打孔套4的大口径端朝向打孔头3,这样方便打孔头3插入。需要说明的是打孔套4的形状并不局限于镂空的漏斗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置打孔套4为柱形。
33.为了实现在狭小空间内的操作,本实施例设置弯臂i 101和弯臂ii 201的形成的内轮廓呈对称的梨形,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弯臂i 101还与钳柄i 1或钳柄ii 2的延伸方向(即图2中的竖直方向)呈25-35
°
的夹角,即弯臂i 101的中段有向下的弧形弯曲,弯臂ii 201与弯臂i 101的结构相同,从而方便操作。
34.本实施例的前鼻棘打孔钳在使用时,通过捏合钳柄i1和钳柄ii 2施力,以带动打孔头3在前鼻棘的骨质上打孔,为了使打孔头3能够穿透前鼻棘骨质,本实施例将钳柄i1和钳柄ii 2的铰接点设置在钳柄i/ii长度的5/7-3/4处,以使打孔头3处的施力放大。
35.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钳柄i1的尾端(即图1中的下端)设有指套i 5,在钳柄ii 2的尾端设有指套ii 6,指套i 5的底端与铰接点的距离为弯臂i 101的折弯处与铰接点距离的2.5-3倍,指套ii 6的底端与铰接点的距离为弯臂ii 201的折弯处与铰接点距离的2.5-3倍,根据杠杆原理,当钳柄i1和钳柄ii 2受力捏合时,可以在打孔头3和打孔套4之间产生2.5-3倍的放大力量,从而使打孔头3能够穿透前鼻棘骨质。
36.为了防止打孔头3打孔后发生晃动而导致骨质劈裂,本实施例在所述钳柄i i和钳柄ii 2之间设有锁死机构,所述锁死机构为齿扣结构。
37.具体的,所述钳柄i 1的内侧,且邻近指套i 5处设有齿扣i 102,所述钳柄ii 2的内侧,且邻近指套ii 6处设有齿扣ii 202,所述齿扣i 102和齿扣ii 202相对设置且相互配合,这样在打孔头3穿过前鼻棘骨质后,齿扣i 102和齿扣ii 202可以扣合从而将钳柄i 1和钳柄ii 2锁死,避免发生晃动而导致骨质劈裂。
38.本实施例的前鼻棘打孔钳在使用时,先将前鼻棘适当暴露,然后按照所需打孔的方向,将打孔头3在孔一侧的骨质上定点定位,打孔套4则定位在前鼻棘对侧的相应位置,之后捏合钳柄i 1和钳柄ii 2至齿扣i 102和齿扣ii 202锁死,从而将打孔钳固定在指定位置,此时打孔头3穿过前鼻棘插入打孔套4内,完成打孔过程。
39.本实施例的前鼻棘打孔钳可以在前鼻棘坚硬的骨质上任意方向打孔,打孔后可以利用锁死机构锁定而保持打孔钳的稳定,避免了常规方法由于固定在骨膜和软组织上形成撕脱松动或骨质劈裂而导致手术失败的问题,且本实施例的前鼻棘打孔钳打孔操作相对简单易学,容错率高,对于广大的整形医生来说易于上手操作。
40.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