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32924发布日期:2022-04-16 22:38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气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与气动工具有关。


背景技术:

2.气动工具又可称风动工具,其利用高压气体带动汽缸中的转子转动,再透过驱动头来带动工具转动,常用于转动螺丝、研磨抛光、钻孔、气锯

等加工作业;其中,使用高压气体作为动力源具有环保不污染、来源易得等优点,故广受此领域人员喜爱。
3.气动工具都会有正、反转的机构,以便于旋紧或是旋松作业,然而,正反转切换开关的位置通常位于柄部的特定位置,因此每次切换时,使用者需要将手部移动至特定位置才能进行切换,有时碍于施工时的环境或是姿势关系而无法顺利进行切换按压,此时使用者就需要重新调整姿态或是先拿起气动工具切换后再重新移动至施工点进行作业,导致额外花费时间再进行切换,干扰施工作业顺畅度。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气动工具,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工具,透过分设在本体不同位置的复数正反转切换开关,各正反转切换开关皆可进行正反转控制切换,进而提供使用者能够在各种使用环境下,能够轻易且快速地选用符合现况操作方位处的正反转切换开关进行切换。
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动工具,包括:一本体、一阀体及复数正反转切换开关。该本体包含有相连通的一汽缸、一第一导流通道、一第二导流通道及一进气通道;该阀体可活动地容设于该进气通道,该阀体用以阻断该第一导流通道或该第二导流通道连通该进气通道以控制该汽缸正转或逆转;该复数正反转切换开关分设于该本体且与该阀体相连结而形成连动关系,任一该正反转切换开关皆可独立地控制该阀体来回活动。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另包含有一输出单元,该输出单元沿一第一方向地动力连接该汽缸,该本体于该第一方向上定义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第一侧与该输出单元同侧,该第二侧背向该输出单元,该复数正反转切换开关包含有一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及一第二正反转切换开关,该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是位于该第一侧,该第二正反转切换开关是位于该第二侧。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该阀体可转动地容设于该进气通道,该阀体包含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该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是设于该第一端部,该第二正反转切换开关是设于该第二端部。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该进气通道包含有一第一气道及一第二气道,该阀体容设于该第二气道,该阀体包含有一中轴及二凸垣,该二凸垣间隔地凸伸于该中轴,该二凸垣将该第二气道区隔成不相互连通的二区块,该二区块分别连通该第一导流通道及该第二导流通道,该二区块仅其中之一可连通该第一气道。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该本体另包含有一头部及一柄部,该柄部沿一
第二方向连结于该头部,该头部于该第二方向上定义有一第三侧及一第四侧,该第三侧是背向该柄部,该第四侧与该柄部同侧,该复数正反转切换开关另包含有一第三正反转切换开关,该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位于该第四侧,该第三正反转切换开关位于该第三侧。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另包含有连结于该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及该第三正反转切换开关之间的一齿轮结构,该第三正反转切换开关及该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是通过该齿轮结构而成连动关系。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该齿轮结构包含有一第一齿排、至少一传递齿轮及一第二齿排,该第一齿排设于该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该第二齿排设于该第三正反转切换开关,该至少一传递齿轮可转动地啮合于该第一齿排及该第二齿排之间。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该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包含有相连接的一柱体及一第一切换件,该柱体是与该阀体同轴配置地相连结,该第一齿排是沿周向延伸地设于该柱体,该第三正反转切换开关包含有相连接的一环体及一第三切换件,该第二齿排是沿周向延伸地设于该环体,该至少一传递齿轮的数量为一;其中,该柱体、该环体及该传递齿轮是分别可转动地定位于该本体。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该环体套接于该汽缸,该环体可以该汽缸为轴转动。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该本体另包含有一头部及一柄部,该柄部沿一第二方向连结于该头部,该头部于该第二方向上定义有一第三侧及一第四侧,该第三侧是背向该柄部,该第四侧与该柄部同侧,该复数正反转切换开关另包含有一第三正反转切换开关,该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位于该第四侧,该第三正反转切换开关位于该第三侧;该气动工具另包含有连结于该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及该第三正反转切换开关之间的一齿轮结构,该第三正反转切换开关及该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是通过该齿轮结构而成连动关系;该齿轮结构包含有一第一齿排、至少一传递齿轮及一第二齿排,该第一齿排设于该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该第二齿排设于该第三正反转切换开关,该至少一传递齿轮可转动地啮合于该第一齿排及该第二齿排之间;该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包含有相连接的一柱体及一第一切换件,该柱体是与该阀体同轴配置地相连结,该第一齿排是沿周向延伸地设于该柱体,该第三正反转切换开关包含有相连接的一环体及一第三切换件,该第二齿排是沿周向延伸地设于该环体,该至少一传递齿轮的数量为一;其中,该柱体、该环体及该传递齿轮是分别可转动地定位于该本体;该环体套接于该汽缸,该环体可以该汽缸为轴转动;该环体的内径至少是该柱体的最大外径的二倍;该环体的厚度大于该传递齿轮的厚度;该阀体是沿该第一方向配置,于该第一方向上,该中轴的长度大于该凸垣的长度,该中轴连接该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的柱体;该第二方向垂直于该第一方向;该第二正反转切换开关包含有一第二切换件及一连接轴,该连接轴穿设该第二切换件地定位于该第二端部;该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的位置、该第二正反转切换开关的位置及该第三正反转切换开关的位置间的连线成l字型。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
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18.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20.图4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齿轮结构及第三正反转切换开关作动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侧视局部剖面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后视局部剖面图。
23.其中,1:本体;21:第一导流通道;22:第二导流通道;23:汽缸24:进气通道;241:第一气道;242:第二气道;2422:区块;25:头部;26:柄部;31:第一侧;32:第二侧;33:第三侧;34:第四侧;41: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411:柱体;42:第二正反转切换开关;412:第一切换件;421:连接轴;422:第二切换件;43:第三正反转切换开关;431:环体;432:第三切换件;5:阀体;51:第一端部;52:第二端部;53:中轴;54:凸垣;6:齿轮结构;61:第一齿排;62:传递齿轮;63:第二齿排;7:输出单元;81:第一方向;8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考图1至图7,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工具包括:一本体1、一阀体5及复数正反转切换开关。
26.该本体1包含有相连通的一汽缸23、一第一导流通道21、一第二导流通道22及一进气通道24。该阀体5可活动地容设于该进气通道24,该阀体5用以阻断该第一导流通道21或该第二导流通道22连通该进气通道24,藉此使用者可透过操控该阀体5而让气体选择性流入该第一导流通道21或该第二导流通道22,进而达到控制该汽缸23正转或逆转。该复数正反转切换开关分设于该本体1且与该阀体5相连结而形成连动关系,任一该正反转切换开关皆可独立地控制该阀体5来回活动,明确地说,透过位于不同位置的该复数正反转切换开关,提供使用者能够在各种使用环境下,能够轻易且快速地选用符合现况操作方位处的正反转切换开关进行切换。
27.该气动工具另包含有一输出单元7,该输出单元7沿一第一方向81地动力连接该汽缸23,该本体1于该第一方向81上定义有一第一侧31及一第二侧32,该第一侧31与该输出单元7同侧,该第二侧32背向该输出单元7,该复数正反转切换开关包含有一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41及一第二正反转切换开关42,该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41是位于该第一侧31,该第二正反转切换开关42是位于该第二侧32,透过位于二位于相反侧位置的该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41及该第二正反转切换开关42,能够提供使用者在截然不同方向进行正反转切换,而有操作便利的优势。举例来说,当于该第二侧32处有障碍物时,使用者可以维持原有操作姿势而选用位于该第一侧31的该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41进行正反转控制;反之,当于该第一侧
31处有障碍物时,则选用该第二正反转切换开关42进行正反转控制。
28.于本实施例中,该阀体5可转动地容设于该进气通道24,该阀体5包含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部51及一第二端部52,该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41是设于该第一端部51,该第二正反转切换开关42是设于该第二端部52,该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41、该第二正反转切换开关42及该阀体5成同转动关系。
29.该进气通道24包含有一第一气道241及一第二气道242,该阀体5容设于该第二气道242,该阀体5包含有一中轴53及二凸垣54,该二凸垣54间隔地凸伸于该中轴53,该二凸垣54将该第二气道242区隔成不相互连通的二区块2422,该二区块2422分别连通该第一导流通道21及该第二导流通道22,该二区块2422仅其中一者可连通该第一气道241,因此透过转动该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41或该第二正反转切换开关42即可切换连通该第一气道241的该区块2422,达到控制正反转的目的。
30.要特别强调的是,该本体1另包含有一头部25及一柄部26,该柄部26沿一第二方向82连结于该头部25,该第二方向82垂直于该第一方向81,该头部25于该第二方向82上定义有一第三侧33及一第四侧34,该第三侧33是背向该柄部26,该第四侧34与该柄部26同侧,该复数正反转切换开关另包含有一第三正反转切换开关43,该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41位于该第四侧34,该第三正反转切换开关43位于该第三侧33,同样地,透过位于二位于相反侧位置的该第三正反转切换开关43及该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41,能够提供使用者在截然不同方向进行切换,而有操作便利的优势。
31.以整体观之,该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41的位置、该第二正反转切换开关42的位置及该第三正反转切换开关43的位置间的连线成l字型,而可在不同方向上(该第一方向81及该第二方向82)的相反侧(该第一侧31、该第二侧32、该第三侧33及该第四侧34)来提供使用者进行操作切换,以广泛地满足使用需求。
32.具体地说,该气动工具另包含有连结于该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41及该第三正反转切换开关43之间的一齿轮结构6,该第三正反转切换开关43及该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41是通过该齿轮结构6而成连动关系;其中,该齿轮结构6包含有一第一齿排61、至少一传递齿轮62及一第二齿排63,该第一齿排61设于该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41,该第二齿排63设于该第三正反转切换开关43,该至少一传递齿轮62可转动地啮合于该第一齿排61及该第二齿排63之间。
33.更具体地说,该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41包含有相连接的一柱体411及一第一切换件412,该柱体411是与该阀体5同轴配置地相连结,该第一齿排61是沿周向延伸地设于该柱体411。该第二正反转切换开关42则是包含有一第二切换件422及一连接轴421,该连接轴421穿设该第二切换件422地定位于该第二端部52,该阀体5是沿该第一方向81配置,于该第一方向81上,该中轴53的长度是大于该凸垣54的长度,该中轴53连接该第一正反转切换开关41的柱体411。该第三正反转切换开关43包含有相连接的一环体431及一第三切换件432,该环体431套接于该汽缸23,该环体431可以该汽缸23为轴转动,该第二齿排63是沿周向延伸地设于该环体431。
34.于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传递齿轮62的数量为一,该环体431的内径至少是该柱体411的最大外径的二倍,该环体431的厚度大于该传递齿轮62的厚度;其中,该柱体411、该环体431及该传递齿轮62是分别可转动地定位于该本体1。于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传递齿轮
62的数量为一,该环体431的内径至少是该柱体411的最大外径的二倍,该环体431的厚度大于该传递齿轮62的厚度;其中,该柱体411、该环体431及该传递齿轮62是分别可转动地定位于该本体1。
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