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82775发布日期:2022-05-11 12:53阅读:68来源:国知局
门锁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门锁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门锁包括前把手、前面板、锁体、后把手、后面板和反锁控制组件,首先用户锁体嵌入门体内,接着将前面板设置在门体的表面,将后面板设置在门体的背面,然后利用螺栓一端穿过门体连接前面板,利用螺栓另一端穿过门体连接后面板,最后将前把手设置在前面板上,后把手设置在后面板上,反锁锁舌设置在后面板上,从而实现门锁安装。
3.但是,这种安装方式,必须要前面板和后面板,结构过于复杂,安装困难,而且前面板没有直接与门板安装,必须与后面板组合安装,若取消后面板,则门锁无法安装或者螺栓露出门体上,影响门体的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带后面板,螺栓隐藏的一种门锁安装结构。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门锁安装结构,包括门锁和门体,所述门锁包括前把手、前面板、锁体、后把手、后把手座、反锁控制组件、上螺栓、螺母、中螺栓和下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的侧壁开有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锁体设置在下腔体内,门体的表面对应锁体的锁孔位置开口,所述前面板设置在门体的表面,前面板对应锁孔位置开有钥匙孔;
7.所述前把手以活动方式设置在前面板上,前把手和锁体连接,前把手控制锁体的锁舌伸缩,所述后把手座设置在门体上,后把手以活动方式设置在后把手座上,后把手和锁体连接,后把手控制锁体的锁舌伸缩;
8.所述反锁控制组件包括反锁旋钮和底盖,所述底盖设置在门体的背面,所述反锁旋钮以活动方式设置在底盖上,反锁旋钮和锁体的反锁锁舌连接,反锁旋钮控制反锁锁舌动作;
9.所述螺母置于上腔体内,所述上螺栓穿过前面板伸入上腔体内锁紧螺母,所述中螺栓穿过前面板、锁体、下腔体伸出门体的背面锁紧后把手座,所述下螺栓穿过前面板、锁体、下腔体伸出门体的背面锁紧底盖,实现前面板固定在门体上。
10.所述门锁取消后面板,将螺母藏于上腔体内,所述前面板设置在门体的表面,上螺栓穿过前面板伸入上腔体内锁紧螺母,所述中螺栓穿过前面板、锁体、下腔体伸出门体的背面锁紧后把手座,所述下螺栓穿过前面板、下腔体伸出门体的背面锁紧底盖,螺母没有露出门体外,而且中螺栓和下螺栓也不露出门体外,实现门锁无需前面板和后面板配合也能安装,而且安装简单,美观。
1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12.进一步地,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上腔体内,上螺栓穿过垫片锁紧于所述螺母。通过设置有垫片,避免螺母松脱,大大提高门锁的安装可靠性。
13.进一步地,所述门锁还包括智能解锁模块和电池,所述锁体内置有控制前把手和锁舌连接或分离的控制装置,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开有通孔,所述智能解锁模块设置在前面板上,所述电池置于上腔体内,电池设置有供电线,一根供电线穿过通孔伸入下腔体内连接控制装置,另一根供电线连接智能解锁模块。
14.进一步地,所述智能解锁模块为密码解锁模块和/或人脸识别模块。
15.进一步地,所述上腔体的尺寸大于电池的尺寸,电池安装于上腔体内,上腔体还有空间安装螺母,门锁安装更简单。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本实用新型,所述门锁取消后面板,将螺母藏于上腔体内,所述前面板设置在门体的表面,上螺栓穿过前面板伸入上腔体内锁紧螺母,所述中螺栓穿过前面板、锁体、下腔体伸出门体的背面锁紧后把手座,所述下螺栓穿过前面板、下腔体伸出门体的背面锁紧底盖,螺母没有露出门体外,而且中螺栓和下螺栓也不露出门体外,实现门锁无需前面板和后面板配合也能安装,而且安装简单,美观。
附图说明
18.图1为门锁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19.图2为门锁安装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20.图3为门锁安装结构的剖视图。
21.图4为门锁安装结构的另一角度剖视图。
22.图5为门锁安装结构的分解图。
23.图6为门锁安装结构的门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5.实施例,结合图1到图6所示,一种门锁安装结构,包括门锁和门体1,所述门锁包括前把手2、前面板3、锁体4、后把手5、后把手座51、反锁控制组件6、上螺栓7、螺母8、中螺栓200、下螺栓9、垫片81、电池10和智能解锁模块100。
26.所述门体1的侧壁开有上腔体11和下腔体12,所述上腔体11和下腔体12之间开有通孔13,而且上腔体11的尺寸大于电池10的尺寸。
27.所述锁体4内置有锁舌41、反锁锁舌42和控制前把手2和方芯连接或分离的控制装置43,所述锁体4设置在下腔体12内,门体1的表面对应锁体4的锁孔44位置开口14,所述前面板3设置在门体1的表面,前面板3对应锁孔44位置开有钥匙孔31。
28.所述前把手2以活动方式设置在前面板3上,前把手2和锁体4的锁舌41之间通过控制装置43连接或分离,所述后把手座51设置在门体的背面,所述后把手5以活动方式设置在后把手座51上,后把手5和锁体4的锁舌41连接,后把手5控制锁舌41的伸缩。
29.所述反锁控制组件6包括反锁旋钮61和底盖62,所述底盖62设置在门体1的背面,所述反锁旋钮61以活动方式设置在底盖62上,所述反锁旋钮61和锁体4的反锁锁舌42连接,反锁旋钮61控制反锁锁舌42动作。
30.所述螺母8置于上腔体11内,所述上螺栓7穿过前面板3伸入上腔体11内锁紧螺母
8,而且垫片81套置在上螺栓7上。所述中螺栓200穿过前面板3、锁体4、下腔体12伸出门体1的背面锁紧后把手座51,所述下螺栓9穿过前面板3、锁体4、下腔体12伸出门体1的背面锁紧底盖62,实现前面板3固定在门体1上。
31.所述智能解锁模块100为密码解锁模块和/或人脸识别模块,智能解锁模块100设置在前面板3上,所述电池10置于上腔体11内,电池10设置有供电线(图中未出示),一根供电线穿过通孔13伸入下腔体12内连接控制装置43,另一根供电线连接智能解锁模块100。


技术特征:
1.一种门锁安装结构,包括门锁和门体,所述门锁包括前把手、前面板、锁体、后把手、后把手座、反锁控制组件、上螺栓、螺母、中螺栓和下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的侧壁开有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锁体设置在下腔体内,门体的表面对应锁体的锁孔位置开口,所述前面板设置在门体的表面,前面板对应锁孔位置开有钥匙孔;所述前把手以活动方式设置在前面板上,前把手和锁体连接,前把手控制锁体的锁舌伸缩,所述后把手座设置在门体上,后把手以活动方式设置在后把手座上,后把手和锁体连接,后把手控制锁体的锁舌伸缩;所述反锁控制组件包括反锁旋钮和底盖,所述底盖设置在门体的背面,所述反锁旋钮以活动方式设置在底盖上,反锁旋钮和锁体的反锁锁舌连接,反锁旋钮控制反锁锁舌动作;所述螺母置于上腔体内,所述上螺栓穿过前面板伸入上腔体内锁紧螺母,所述中螺栓穿过前面板、锁体、下腔体伸出门体的背面锁紧后把手座,所述下螺栓穿过前面板、锁体、下腔体伸出门体的背面锁紧底盖,实现前面板固定在门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门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上腔体内,上螺栓穿过垫片锁紧于所述螺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门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还包括智能解锁模块和电池,所述锁体内置有控制前把手和锁舌连接或分离的控制装置,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开有通孔,所述智能解锁模块设置在前面板上,所述电池置于上腔体内,电池设置有供电线,一根供电线穿过通孔伸入下腔体内连接控制装置,另一根供电线连接智能解锁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门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解锁模块为密码解锁模块和/或人脸识别模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门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体的尺寸大于电池的尺寸。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锁安装结构,包括门锁和门体,所述门锁包括前把手、前面板、锁体、后把手、后把手座、反锁控制组件、上螺栓、螺母、中螺栓和下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的侧壁开有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锁体设置在下腔体内,门体的表面对应锁体的锁孔位置开口,所述前面板设置在门体的表面,前面板对应锁孔位置开有钥匙孔;所述门锁取消后面板,将螺母藏于上腔体内,所述前面板设置在门体的表面,螺母没有露出门体外,而且中螺栓和下螺栓也不露出门体外,美观。美观。美观。


技术研发人员:杨顺天 邓邦荣 刘仕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必达保安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9
技术公布日:2022/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