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覆膜机自动断膜装置

文档序号:31277242发布日期:2022-08-27 00:5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覆膜机自动断膜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覆膜机自动断膜装置。


背景技术:

2.我国在农业生产中引用覆膜技术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由于覆膜可以增加土壤储水量,降低蒸散量,减少水分缺失,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而且覆膜可以改善土壤环境,由于薄膜透光率高、不透气、质轻耐久等特性,其能够起到保温保墒、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并且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减少病虫杂草的发生,防止土壤盐碱化等作用,同时覆膜可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3.目前市场上的覆膜机在每垄工作结束时需要人工进行断膜,无形中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因此,需要设计研发一种覆膜机自动断膜装置,使其拥有自动断膜功能,能根据覆膜工作的需要便利地断膜,实现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覆膜机自动断膜装置,满足覆膜机自动断膜的需要,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以及提高覆膜机的工作效率,并且使用方便。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自动断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聚膜组件、切膜组件、机架轴;聚膜组件、切膜组件分别设置在机架轴上。
7.聚膜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箱、两个第二电机、两组机械传动机构。机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传动条、被动轮和支架;第二电机箱与机架轴连接,第二电机箱内放置两个第二电机,两个第二电机的第二转轴同向伸出第二电机箱外,第二电机箱外固定有支架;所述第二转轴上都装有主动轮,所述支架上套设有被动轮,主动轮通过传动条连接下方被动轮,传动条上设置挂钩;所述两组机械传动机构分布在第二电机箱两侧;
8.切膜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箱、第一电机和切膜刀;第一电机箱与机架轴连接,第一电机箱内放置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第一转轴伸出第一电机箱外,第一转轴上装有切膜刀。机械传动机构与切膜刀相对设置。
9.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含电控箱、可编程控制器和电机驱动器。
10.进一步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分别为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
11.电机驱动器用于控制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的启停,所述可编程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的转动速度与转动圈数。
12.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源,所述可编程控制器、电机驱动器与电源电性连接。
13.进一步地,机架轴上设置有启停开关,启停开关连接可编程控制器和电机驱动器,用于控制覆膜机自动断膜装置的启动和停止。
14.进一步地,电源为锂电池。
15.进一步地,机架轴上套设有连接套,所述第一电机箱、第二电机箱、电控箱上端都
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第一电机箱、第二电机箱、电控箱通过连接座与设置在机架轴上的连接套连接。
16.进一步地,两组机械传动机构沿机架轴纵向对称面对称。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8.(1)该实用新型装置能够有效地用于覆膜机自动断膜,其断膜操作方便快捷,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以及提高覆膜机的工作效率。
19.(2)通过可编程控制器和伺服电机配合,精准控制聚膜、断膜操作的位置和时间,且切膜刀的转速可根据地膜厚度设定,有利于整齐、快速地断开地膜;伺服电机的自动启停时间由可编程控制器的程序控制,能实现连续、自动断膜操作并在停止工作时节省电能。
20.(3)第一电机箱、第二电机箱、电控箱都利用螺栓m12x20固定连接于机架轴上,能够实现在竖直方向上调整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也能调整第一电机箱、第二电机箱、电控箱在机架轴上的位置分布和彼此之间的距离。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断膜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断膜机整体结构正视图;
24.图3为聚膜组件右视图;
25.图4为聚膜组件左视图;
26.图5为切膜组件右视图;
27.图6为切膜组件左视图;
28.图7为控制组件右视图。
29.切膜组件11,第一电机箱111,第一电机112,第一转轴113,切膜刀114,
30.聚膜组件12,第二电机箱121,第二电机122,第二转轴123,主动轮124,被动轮125,传动条126,挂钩127,卡簧128,支架129,
31.机架轴13,启停开关14,
32.控制组件15,电控箱151,电机驱动器152,可编程控制器153,电源154,
33.连接座16,连接套17。
具体实施方式
34.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35.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包括:切膜组件11、聚膜组件12、机架轴13,切膜组件11、聚膜组件12分别设置在机架轴13上。
36.聚膜组件12包括第二电机箱121、两个第二电机122、两组机械传动机构,机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124、传动条126、被动轮125和支架129,两组机械传动机构分布在第二电机箱121两侧,较佳而言,两组机械传动机构沿机架轴13纵向对称面对称。第二电机箱121与机
架轴13连接,第二电机箱121内放置两个第二电机122,第二电机122较佳为第二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可以将接收的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使控制对象非常准确地实现提前设置好的速度和位置。两个第二电机122的第二转轴123同向伸出第二电机箱121外,第二电机箱121外固定有支架129,第二转轴123上都装有主动轮124,主动轮124通过传动条126连接下方被动轮125,被动轮125套设于支架129上,用卡簧128阻止被动轮125轴向运动的作用。将机械传动机构固定于第二电机箱121外侧,传动条126上设置挂钩127。第二电机122启动时,第二转轴123开始转动,带动主动轮124转动,主动轮124利用机械传动作用带动传动条126以及被动轮125运动,传动条126由外向内,自下向上转动,传动条126上挂钩127会将地膜钩起,地膜将会由两边向中间、向上聚拢。
37.切膜组件11包括第一电机箱111、第一电机112和切膜刀114,第一电机箱111与机架轴13连接,第一电机箱111内放置第一电机112,第一电机112较佳为第一伺服电机,第一电机112的第一转轴113伸出第一电机箱111外,第一转轴113上装有切膜刀114。第一电机112启动时,第一转轴113开始转动,带动切膜刀114快速转动,聚膜组件12的机械传动机构与切膜刀114相对设置,切膜刀114转动时,将机械传动机构聚拢的地膜断开,实现覆膜机的自动断膜功能,减少人工投入,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38.本实用新型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控制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的控制组件15,控制组件15包含电控箱151、可编程控制器153和电机驱动器152,其中电机驱动器152控制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的启停,可编程控制器153控制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的转动速度与转动圈数。可以在可编程控制器153内设置两种程序,一种控制第一电机箱121中第一伺服电机运转,另一种控制第二电机箱121中第二伺服电机运转,每隔一定时间,第二伺服电机开始以固定速度运转,带动传动条126将地膜钩起,当地膜聚拢到合适位置时,第二伺服电机停止工作,第一伺服电机开始运转,带动切膜刀114运转,同时,切膜刀114的转速可根据地膜厚度设定,将地膜整齐、快速地切断,一次断膜操作结束后,第一伺服电机停止转动,第二伺服电机开始运转,使传动条126上的挂钩127回到初始位置,第二伺服电机停止工作,方便下一次断膜工作。一定时间后,自动开始下一次断膜操作,其中每次伺服电机工作时间和停止工作的时间间隔都由可编程控制器153的程序控制,实现连续、自动断膜的目的。可在机架轴13上设置启停开关14,启停开关14连接可编程控制器153和电机驱动器152,用于控制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启动和停止。控制组件15的可编程控制器153和电机驱动器152可由电源154提供动力,电源154较佳为锂电池,锂电池的自放电率极低,放电电压平缓,使可编程控制器153和电机驱动器152能够长期运作而不用重新充电。
39.机架轴13上套设有连接套17,利用螺栓固定,螺栓优选为螺栓m12x20,因此,连接套17可以沿机架轴13轴向移动。第一电机箱111、第二电机箱121、电控箱151上端都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6,连接座16竖直方向的圆柱内直径大于连接套17竖直方向的圆柱外直径,第一电机箱111、第二电机箱121、电控箱151通过连接座16与设置在机架轴13上的连接套17连接,具体为连接座16套在连接套17的圆柱上,在水平方向上,用多个螺栓从不同角度固定,螺栓优选为螺栓m12x20,使得连接座16与连接套17在竖直方向的相对位置可以调整。第一电机箱111、第二电机箱121、电控箱151都利用螺栓m12x20固定连接于机架轴13上,能够实现在竖直方向上调整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也能调整第一电机箱111、第二电机箱121、电控箱151在机架轴13上的位置分布和彼此之间的距离。
40.该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覆膜机自动断膜装置位于覆膜机下方,当覆膜机在每垄工作完成时,工作人员仅需将覆膜机停止工作,操作自动断膜机,使第一电机112、第二电机122开始运转,此时,固定于第二电机122的第二转轴123上的主动轮124开始转动,主动轮124利用机械传动作用带动传动条126以及被动轮125运动,传动条126上设置挂钩127,挂钩127会将地膜钩起,地膜将会由两边向中间、向上聚拢,固定于第一电机112的第一转轴113上的切膜刀114开始快速旋转,将地膜断开。
41.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