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后壳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00715发布日期:2022-04-09 10:31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速箱后壳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变速箱加工工装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速箱后壳工装。


背景技术:

2.变速箱,是用来改变来自发动机的转速和转矩,并能固定或分档改变输出轴和输入轴传动比的汽车配件。变速箱壳体,用于安装变速器传动机构及其附件的壳体结构,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大家出行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人们对汽车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对汽车零配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3.现有一种变速箱后壳,参照图1,呈不规则形状,加工此变速器后壳体时,由于壳体形状不规则,壳体重量较重,不易固定壳体,容易导致加工时操作定位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加工变速箱后壳体时的操作定位准确,本技术提供一种变速箱后壳工装。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变速箱后壳工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变速箱后壳工装,包括:底板,水平设置,呈矩形;压紧件,多个,围绕底板的中部排列设置于底板上侧;其中压紧部包括:支撑座,固定于底板,能够承接工件;压缸,固定于底板,位于支撑座远离底板中心的一侧;压杆,一端位于支撑座上侧,另一端连接于压缸伸缩杆,所述压缸能够带动压杆压紧支撑座上侧的工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工变速箱后壳时,将变速箱后壳放置在支撑座上,驱动压缸,使压缸伸缩杆能够带动压杆运动,从而压紧支撑座上的变速箱后壳,达到固定加速箱后壳的效果。
8.可选的,压杆靠近压缸一端铰接于压缸伸缩杆;压紧部还包括:摆臂,设置于压缸上侧,摆臂一端铰接于压杆长度方向中部,且其另一端铰接于压缸靠近支撑座的一侧。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缸伸缩杆带动压杆趋向于支撑座运动时,可以通过摆臂摆动带动压杆,实现更加牢固得将压杆压在变速箱后壳周壁上。
10.可选的,工装还包括支撑件,多个,围绕底板的中部排列设置于底板上侧,支撑件与压紧部间隔设置,支撑件能够抵接于工件下侧。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变速箱后壳时,支撑件可以配合压紧部支撑变速箱后壳,从而实现更好的固定变速箱后壳。
12.可选的,支撑件包括:固定底座,固定于底板;活动柱,设置于固定底座上侧,活动柱竖直活动连接于固定底座并能够相对于固定底座固定。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变速箱后壳后,将活动柱调整至支撑件能够与变速箱后壳抵接的位置,从而实现支撑件能够支撑变速箱后壳。
14.可选的,活动柱螺纹连接于固定底座。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柱通过螺纹转动调整支撑件的位置,从而更加方便地调整活动柱的位置。
16.可选的,工件还包括:限位件,多个,围绕底板的中部排列设置于底板上侧,至少部分限位件位于底板的相对两侧,多个限位件相互靠近一侧能够抵接于工件周壁。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变速箱后壳时,通过限位件的位置分布,可以使将变速箱后壳更加准确的放置在支撑件和夹紧部上,从而减少调整变速箱后壳的位置的次数,提高效率。
18.可选的,限位件包括:立板,固定于底板上侧;限位柱,水平设置,连接于立板,限位柱靠近底板中部一端能够抵接于工件周面。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变速箱后壳放置到支撑件和夹紧部后,限位柱能够抵接于变速箱后壳上表面,从而将变速箱牢固固定。
20.可选的,至少一限位柱为调节螺柱,调节螺柱穿过立板且螺纹连接于立板。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初次放置变速箱后壳时,可以通过变速箱后壳的放置位置,调整调节螺柱穿过立板的长度,从而在后续放置变速箱后壳时,限制变速箱后壳放入工件的位置,避免变速箱后壳砸坏压杆。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通过压紧部,能够将工件夹紧,从而方便对变速箱后壳进行后续加工;
24.2.通过压紧部、支撑件和限位件配合作用,能够实现将变速箱后壳更加牢固的固定在工装上;
25.3.通过限位件上的限位柱,能够实现限制变速箱后壳准确的放置到支撑座上,并且避免变速箱后壳损坏压杆。
附图说明
26.图1是变速箱后壳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一种变速箱后壳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压紧部;21、支撑座;22、压缸;23、压杆;24、摆臂;25、压缸伸缩杆;3、支撑件;31、固定底座;32、活动柱;4、限位件;41、立板;42、限位柱;43、调节螺柱。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变速箱后壳工装。
31.参照图2,一种变速箱后壳工装包括底板1、压紧部2、支撑件3、限位件4。底板1水平设置,呈矩形,底板1上侧设置有三个压紧部2,三个压紧部2围绕底板1的中部排列设置,压紧部2包括支撑座21、压缸22和压杆23,其中支撑座21竖直固定于底板1,能够支撑变速箱后壳,支撑座21远离底板1中心的一侧竖直固定有压缸22,压缸22内设置有压缸伸缩杆25,压缸伸缩杆25远离压缸22一端连接有压杆23,压杆23呈长条状,压缸22驱动压缸伸缩杆25运动时,压缸伸缩杆25能够带动压杆23远离压缸伸缩杆25一端盖设于支撑座21远离底板1一端。
32.为了进一步使得压杆23压紧支撑座21,设置压杆23铰接于压缸伸缩杆25,压缸22上侧设置有摆臂24,摆臂24有两个,呈长条状,摆臂24一端铰接与压杆23长度方向的中部,
摆臂24另一端铰接于压缸22靠近支撑座21的一侧,从而实现压缸伸缩杆25驱动压杆23运动时,摆臂24通过铰接轴转动,带动压杆23紧压在支撑座21远离底板1的一端。
33.由于变速箱后壳较重,为了将其更牢固的固定于工装上,底板1上侧设置有三个支撑件3,多个支撑件3围绕底板1的中部并与压紧部2间隔排列设置,支撑件3能够抵接于工件下侧,支撑件3包括固定底座31和活动柱32,固定底座31设置于底板1上侧,呈柱状,竖直设置,固定底座31远离底板1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活动柱32周面设置有螺纹,固定底座31与活动柱32同轴线设置,固定底座31螺纹连接于活动柱32,调节活动柱32,使得支撑件3与支撑座21的高度一致,便可配合支撑座21固定变速箱后壳。
34.底板1上竖直设置有四个限位件4,限位件4围绕底板1的中部排列设置,其中两个限位件4分别位于底板1相对两侧设置,第三个限位件4与前面两个限位件4中的一个限位件4同侧且并排设置,最后一个限位件4位于底板1拐角处,位于底板1两侧的限位件4朝向相互靠近的一侧,位于底板拐角的限位件4朝向底板1中心。限位件4包括立板41和限位柱42,其中立板41竖直固定于底板1上,立板41远离底板1一端水平设置有限位柱42,限位柱42靠近底板1中部的一端直径小于固定于立板41的一端,限位柱42相互靠近一端能够抵接于变速箱后壳的周壁。从而实现进一步的对变速箱后壳进行固定。
35.由于变速箱后壳较重,形状不规则,为了防止变速箱后壳放置位置不准确,导致变速箱后壳压坏压杆23,其中一个限位件4上的限位柱42设置为调节螺柱43,调节螺柱43穿过立板41且螺纹连接于立板41,调节螺柱43的头部设置于立板41远离底板1中心位置,通过转动调节螺柱43,使得变速箱后壳放置到支撑座21的过程中,变速箱后壳的周壁与调节螺柱43远离立板41的一端相切,从而实现将变速箱后壳准确地放置到工装内。
3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变速箱后壳工装的实施原理为:初次使用实施例中的工装时,先通过起重机将变速箱后壳抓取,然后移动至工装上方,调整变速箱后壳角度,放置到三个支撑座21上,使得限位件4上的限位柱42能够抵压变速箱后壳的周壁,放置过程中转动调节螺柱43,使得调节螺柱43朝向底板1中心一端能够限制变速箱后壳周壁与压杆23的距离,避免变速箱后壳下放过程中碰到压杆23,固定此时调节螺柱43的位置,然后对压缸22进行驱动,使得压缸22内的压缸22伸缩杆配合摆臂24推动压杆23转动,将压杆23远离压缸22伸缩杆一端抵压至对应支撑座21上的变速箱后壳上侧,然后转动活动柱32,使得活动柱32上端抵压变速箱后壳下侧,此时已经将变速箱后壳固定于工装上,可以对变速箱后壳进行后续的加工。
37.加工完成后,关闭压缸22的驱动按钮,压缸22伸缩杆开始回缩,配合摆臂24,带动压杆23收缩至原始状态,此时可以启动起重机将变速箱后壳取下,变速箱后壳加工完成。最后将活动柱32密封固定,后续加工变速箱后壳时,便可不用调节支撑件3高度,方便后续使用。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