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轴单凸轮顺序开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16449发布日期:2022-07-29 22:11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轴单凸轮顺序开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轴单凸轮顺序开合机构。


背景技术:

2.在由相连接翻动的板材构成的产品,比如门、窗等当中,往往通过合页等连接件对板材进行连接。而一方面,合页等连接件在受力时会将受力作用于一根轴上,从而加速了轴的磨损,降低了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合页等连接件对打开角度无法进行限制,只能在完全打开后再通过其他结构进行固定,因此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轴单凸轮顺序开合机构。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轴单凸轮顺序开合机构,包括一个连接块、两块翻转板、两个凸轮和两根转轴,所述连接块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根所述转轴上,两块所述翻转板分别安装在两根所述转轴上;其中,两个所述凸轮分别套设在两根所述转轴上,所述凸轮上形成有多个轮锯齿,所述轮锯齿两侧的坡度不同,而所述连接块的两端均形成有与各所述轮锯齿相卡合的多个筒锯齿。
5.本实用新型中的双轴单凸轮顺序开合机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双轴单凸轮顺序开合机构不仅通过设置两根转轴分散受力,降低转轴的磨损程度,还设置有具有两侧坡度不同的锯齿的凸轮,使得在打开时两个凸轮能够依次转动,并在到达一定角度后进行限位。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块包括一个块体,所述块体的两侧均连接有一个套筒,两个所述套筒分别套设在两根所述转轴上,所述筒锯齿位于所述套筒的其中一端。由此,描述了连接块的结构。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的另一端形成有筒限位部,所述转轴上形成有与所述筒限位部相卡合的轴限位部。由此,设置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能够使得转轴能够在转到一定角度后受到阻挡限位。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翻转板包括一块板体,所述板体的侧面设置有板安装孔,所述转轴上形成有与所述板安装孔相对应的轴安装孔。由此,描述了两块翻转板的结构。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两根弹簧,两根所述弹簧分别套设在两根所述转轴上并且与分别与两个所述凸轮相接触。由此,通过弹簧能够对凸轮进行限位。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两个螺母,两个所述螺母分别安装在两根所述转轴的末端。由此,设置螺母可用于对转轴末端进行封堵。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两个垫圈,两个所述垫圈分别安装在两根所述弹簧和两个所述螺母之间。由此,设置垫圈可用于对螺母的安装进行缓冲。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还包括中轴段和末轴段。由此,描述了转轴的结构。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双轴单凸轮顺序开合机构的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所示一种双轴单凸轮顺序开合机构的打开状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图2所示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图2所示翻转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图2所示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图2所示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19.图7为图1所示一种双轴单凸轮顺序开合机构的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连接块1、翻转板2、凸轮3,轮锯齿4,转轴5,弹簧6,螺母7,垫圈8,块体11,套筒12,筒限位部13,筒锯齿14,板体21,板安装孔22,轴限位部51,轴安装孔52,中轴段53,末轴段54。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2.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双轴单凸轮顺序开合机构的打开状态的结构,图2显示了图1中的一种双轴单凸轮顺序开合机构的打开状态的分解的结构,图3显示了图2中的连接块的结构,图4显示了图2中的翻转板的结构,图5显示了图2中的凸轮的结构,图6显示了图2中的转轴的结构,图7显示了图1中的一种双轴单凸轮顺序开合机构的闭合状态的结构。如图1-7所示,该机构主要包括一个连接块1、两块翻转板2、两个凸轮3和两根转轴5等结构,其中,两块翻转板2、两个凸轮3和两根转轴5等结构较为对称地分布安装在连接块1的两侧。
23.连接块1包括一个块体11,块体11的两侧均延伸出有一个中空贯穿的中间套筒12,两个套筒12分别套设在两根转轴5上并且能够转动,从而使得连接块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根转轴5上。
24.每个套筒12的其中一端形成有多个筒锯齿14,另一端形成有筒限位部13。而转轴5上则形成有轴限位部51,轴限位部51能够与筒限位部13相卡合。具体来说,筒限位部13和轴限位部51均形成有相互交错的齿条,使得套筒12在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受到阻挡限位。
25.两块翻转板2分别安装在两根转轴5上。具体来说,翻转板2包括一块板体21,板体21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板安装孔22,而在转轴5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轴安装孔52,各轴安装孔52分别与各板安装孔22相对应,可以通过板安装孔22和轴安装孔52使用螺钉等连接件将各翻转板2和各转轴5固定连接,则在翻动翻转板2时,与其相连接的转轴5也会随之转动。
26.两个凸轮3是中空贯穿的,分别套设在两根转轴5上,则当翻转板2翻动时,转轴5转动能够带动凸轮3转动。而两个凸轮3还分别与连接块1的两个套筒12相卡合,具体来说,在各凸轮3上形成有多个轮锯齿4,并且轮锯齿4两侧的坡度不同,即其中一侧坡度较小,另一侧坡度较大;而套筒12上的筒锯齿14则能够与凸轮3上的轮锯齿4相卡合。
27.在两根转轴5上还分别套设有两根弹簧6,并且两根弹簧6分别与两个凸轮3的没有锯齿的面相接触,则弹簧6的存在能够产生弹力对各凸轮3进行稳固。
28.此外,还包括两个螺母7和两个垫圈8,两个螺母7分别安装在两根转轴5的末端,以
用于对弹簧6进行限位,而两个垫圈8分别安装在两根弹簧6和两个螺母7之间,以用于进行缓冲。
29.转轴5上除了轴限位部51和轴安装孔52外,还包括中轴段53和末轴段54,其中,中轴段53上安装有连接块1、翻转板2、弹簧6和垫圈8,而末轴段54上用于安装螺母7。
30.在将该机构打开时,即将两块翻转板2分别向两侧翻转分开时,则朝向分开方向上的轮锯齿4坡度较小的一侧(设为a侧,则另一侧设为b侧)的凸轮3的轮锯齿4会先与筒锯齿14相接触,从而使得凸轮3转动,直到受到该侧筒限位部13和轴限位部51的相卡合阻挡;而其中转动到一定角度时,b侧的凸轮3的轮锯齿4也会与筒锯齿14相接触,从而也受到限位而转动,直至完全打开,即b侧也受到侧筒限位部13和轴限位部51的相卡合阻挡的时候。
31.反之,在将该机构闭合时,将两块翻转板2相互翻转聚合,此时b侧凸轮3朝向翻转方向的轮锯齿4坡度较小,则会先转动直到受到阻挡,而其中转动到一定角度时,a侧凸轮3也会开始转动直到也受到阻挡而完全闭合。
3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双轴单凸轮顺序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连接块(1)、两块翻转板(2)、两个凸轮(3)和两根转轴(5),所述连接块(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根所述转轴(5)上,两块所述翻转板(2)分别安装在两根所述转轴(5)上;其中,两个所述凸轮(3)分别套设在两根所述转轴(5)上,所述凸轮(3)上形成有多个轮锯齿(4),所述轮锯齿(4)两侧的坡度不同,而所述连接块(1)的两端均形成有与各所述轮锯齿(4)相卡合的多个筒锯齿(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轴单凸轮顺序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包括一个块体(11),所述块体(11)的两侧均连接有一个套筒(12),两个所述套筒(12)分别套设在两根所述转轴(5)上,所述筒锯齿(14)位于所述套筒(12)的其中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轴单凸轮顺序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2)的另一端形成有筒限位部(13),所述转轴(5)上形成有与所述筒限位部(13)相卡合的轴限位部(5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轴单凸轮顺序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板(2)包括一块板体(21),所述板体(21)的侧面设置有板安装孔(22),所述转轴(5)上形成有与所述板安装孔(22)相对应的轴安装孔(5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轴单凸轮顺序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根弹簧(6),两根所述弹簧(6)分别套设在两根所述转轴(5)上并且与分别与两个所述凸轮(3)相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轴单凸轮顺序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螺母(7),两个所述螺母(7)分别安装在两根所述转轴(5)的末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轴单凸轮顺序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垫圈(8),两个所述垫圈(8)分别安装在两根所述弹簧(6)和两个所述螺母(7)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轴单凸轮顺序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5)还包括中轴段(53)和末轴段(5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轴单凸轮顺序开合机构。该机构包括一个连接块、两块翻转板、两个凸轮和两根转轴,所述连接块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根所述转轴上,两块所述翻转板分别安装在两根所述转轴上;其中,两块所述凸轮分别套设在两根所述转轴上,所述凸轮上形成有多个轮锯齿,所述轮锯齿两侧的坡度不同,而所述连接块的两端均形成有与各所述轮锯齿相卡合的多个筒锯齿。本实用新型中的双轴单凸轮顺序开合机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双轴单凸轮顺序开合机构不仅通过设置两根转轴分散受力,降低转轴的磨损程度,还设置有具有两侧坡度不同的锯齿的凸轮,使得在打开时两个凸轮能够依次转动,并在到达一定角度后进行限位。到达一定角度后进行限位。到达一定角度后进行限位。


技术研发人员:邢子勤 杨志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领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4
技术公布日:2022/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