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碰撞解锁机构的闭合闩锁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55933发布日期:2022-08-31 13:39阅读:68来源:国知局
具有碰撞解锁机构的闭合闩锁组件的制作方法
具有碰撞解锁机构的闭合闩锁组件
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2.本技术要求于2021年10月26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3/272,123的美国 临时申请的权益以及2021年2月22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3/152,232的美 国临时申请的权益,上述两个美国临时申请通过参引的方式全部并入本文 中。
技术领域
3.本公开总体上涉及汽车门闩锁,并且更特别地,涉及配备有门把手机 械释放机构的动力侧门闩锁组件。


背景技术:

4.该部分提供了与汽车门闩锁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且不一定是与本公开 相关联的构思的现有技术。
5.车辆闭合面板——比如用于车辆乘客舱的侧门——铰接成在打开位 置与关闭位置之间摆动,并且车辆闭合面板包括安装至门的闩锁组件。闩 锁组件以已知的方式作用以在门关闭时将门闩锁、将门锁定在门的关闭位 置,以及将门解除闩锁和释放以允许门随后运动至门的打开位置。如同样 已知的,闩锁组件构造成包括用于将门闩锁的闩锁机构、与闩锁机构相互 作用以用于将门锁定的锁定机构、以及与锁定机构相互作用以用于将门解 锁和解除闩锁的释放机构。这些机构可以动力操作以及/或者经由内侧门 把手和外侧门把手手动操作,以提供期望水平的标准特征。在已知的闩锁 组件中,如果闩锁机构既是可动力致动的又是可机械致动的,则利用动力 释放机构和机械释放机构的能力持续共存,使得使用者在任何时候都可以 或者使用动力机构或者使用机械机构来致动闩锁机构。因此,闩锁机构在 任何时候都可以经由内侧门把手和外侧门把手的动力致动或机械致动而 被解除闩锁。
6.期望具有下述闩锁机构:该闩锁机构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可经由动力致 动而致动,但同时保持不可经由内侧门把手和外侧门把手的机械致动而致 动。然而,还期望能够选择性地或自动地改变闩锁机构,使得闩锁机构可 以——比如当儿童锁断开接合或处于碰撞情况时,或者在允许门被手动地 打开的一些其他期望的时间——经由内侧门把手和外侧门把手而被手动 地致动。
7.因此,仍需要开发用于用以在车辆侧门闩锁中使用的闩锁机构的替代 性布置结构,该替代性布置结构选择性地改变闩锁机构,使得闩锁机构保 持在正常操作情况下仅能够经由动力致动而致动并且在需要时选择性地 或自动地转换成机械致动。


技术实现要素:

8.该部分提供了本公开的总体概述,并且不意在作为本公开的所有特征 或本公开的全部范围的全面且详尽的列举。
9.本公开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闭合应用的动力闩锁 组件,该动
力闩锁组件通常经由电信号而被致动,其中,内侧门把手和外 侧门把手被机械地断开接合,并且其中,内侧门把手和外侧门把手可以被 选择性地和/或自动地改变以用于机械接合致动。
10.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目的,内侧门把手可以设置成能够直接响应于儿童 锁的选择性断开接合而被机械地致动。
11.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目的,内侧门把手和外侧门把手可以设置成用于直 接响应于碰撞情况而自动机械致动。
12.根据上述目的,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门的动力闩锁组 件,该动力闩锁组件包括棘轮,该棘轮构造成用于在撞销捕获位置与撞销 释放位置之间运动并且朝向撞销释放位置被偏置。动力闩锁组件包括掣 爪,该掣爪构造成用于在棘轮保持位置与棘轮释放位置之间运动,在棘轮 保持位置处,掣爪将棘轮保持在撞销捕获位置,在棘轮释放位置处,掣爪 将棘轮释放至撞销释放位置。掣爪释放杆构造成选择性地使掣爪在棘轮保 持位置与棘轮释放位置之间移动。超控释放机构构造成用于通过内侧门把 手和外侧门把手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机械致动,其中,超控释放机构可在断 开接合位置与接合位置之间移动,在断开接合位置处,超控释放机构与和 掣爪释放杆的可操作连通断开接合,在接合位置处,超控释放机构与和掣 爪释放杆的可操作连通接合。动力闩锁组件还包括动力释放致动器系统, 该动力释放致动器系统构造成对掣爪释放杆的动力致动进行控制,以在闩 锁组件的正常操作期间使掣爪在棘轮保持位置与棘轮释放位置之间移动 并且将超控释放机构保持在断开接合位置,并且选择性地使超控释放机构 移动至接合位置。
13.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动力闩锁组件可以设置成包括马达以及由马 达驱动的驱动齿轮,其中,驱动齿轮与动力释放齿轮啮合接合,该动力释 放齿轮具有固定至该动力释放齿轮的释放凸轮。此外,致动器输出杆可以 构造成用于响应于释放凸轮的运动而运动,其中,致动器输出杆构造成使 掣爪释放杆移动以使掣爪在棘轮保持位置与棘轮释放位置之间移动。
14.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动力闩锁组件的超控释放机构可以设置成包 括释放杆和连杆构件,释放杆与内侧门把手和外侧门把手中的至少一者以 可操作的方式连接,连杆构件构造成用于响应于释放杆的运动而运动。连 杆构件能够在闩锁组件的正常操作期间移动至相对于致动器输出杆的断 开联接位置以将超控释放机构保持在断开接合位置,以及能够移动至相对 于致动器输出杆的联接位置以使超控释放机构移动至接合位置。
15.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闩锁组件能够设置成包括凸耳,该凸耳以可 操作的方式固定至动力释放齿轮以用于与动力释放齿轮共同旋转,其中, 该凸耳以可操作的方式使连杆构件移动至相对于致动器输出杆的联接位 置,以或者选择性地或者自动地响应于碰撞情况而使超控释放机构移动至 接合位置。
16.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动力释放齿轮可以设置成沿第一方向从中立 位置旋转至解除闩锁位置,从而使致动器输出杆使掣爪释放杆移动成与掣 爪接合,以使掣爪移动至棘轮释放位置,并且动力释放齿轮可以设置成沿 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从解除闩锁位置旋转至中立位置,以允许掣爪 返回至棘轮保持位置。动力释放齿轮还可以设置成从中立位置沿第二方向 旋转,从而使凸耳将连杆构件从相对于致动器输出杆的断开联接位置移动 至相对于致动器输出杆的联接位置,以使超控释放机构移动至接合位置。
17.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超控释放机构可以包括释放杆和连杆构件, 释放杆与内侧门把手和外侧门把手中的至少一者以可操作的方式连接,连 杆构件构造成用于响应于释放杆的运动而运动,其中,连杆构件可移动至 相对于致动器输出杆的断开联接位置以将超控释放机构保持在断开接合 位置,并且连杆构件可移动至相对于致动器输出杆的联接位置以使超控释 放机构移动至接合位置。
18.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连杆构件可以通过固定至连杆构件的销以可 操作的方式连接至释放杆,其中,该销构造成用于与致动器输出杆在断开 联接位置与联接位置之间相对运动。
19.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致动器输出杆可以设置成具有通道和驱动肩 部,其中,销构造成用于在通道中时与致动器输出杆相对运动,并且销构 造成用于在与肩部接合时与致动器输出杆共同运动。
20.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闩锁组件还可以包括解锁杆和凸耳,解锁杆 构造成用于与连杆构件以可操作的方式连通,凸耳构造成用于与动力释放 齿轮共同旋转。凸耳可以构造成用于在使动力释放齿轮沿第一方向旋转时 与解锁杆接合以使解锁杆与连杆构件驱动接合,从而使连杆构件从断开联 接位置移动至联接位置。
21.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凸耳可以构造成用于在使动力释放齿轮旋转 时——该动力释放齿轮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与解锁杆 接合以使解锁杆与连杆构件驱动接合,从而使连杆构件从联接位置移动至 断开联接位置。
22.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解锁杆可以构造成用于与动力释放齿轮一起 绕公共轴线旋转,从而便于在使闩锁组件的部件数量和尺寸最小化的同时 容易致动。
23.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闩锁组件可以包括偏置构件,该偏置构件构 造成在解锁杆上施加偏置,以将连杆构件以可释放的方式保持在联接位置 与断开联接位置中的每个位置。
24.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动力释放齿轮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旋转 期间,凸耳在解锁杆上施加偏置,以克服由偏置构件施加在解锁杆上的偏 置,从而使解锁杆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切换。
25.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动力闩锁组件可以设置成包括与马达电连通 的控制单元,其中,控制单元配置成与配置成检测碰撞情况的至少一个传 感器电连通,其中,控制单元响应于检测到的碰撞情况自动地激励马达以 使动力释放齿轮从中立位置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凸耳将连杆构件从相对 于致动器输出杆的断开联接位置移动至相对于致动器输出杆的联接位置, 从而使释放机构移动至接合位置。
26.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释放杆可以设置成具有槽,并且销可以延伸 穿过该槽,其中,销构造成用于当连杆构件在断开联接位置与联接位置之 间移动时在槽中滑动平移。
27.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解锁杆可以设置成具有槽,该槽构造成用于 在该槽中接纳从连杆构件的第一侧部延伸的销,其中,该销构造成响应于 释放杆的运动而在槽中平移。
28.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致动器输出杆可以设置成具有通道和驱动肩 部,并且其中,连杆构件设置有驱动凸耳,该驱动凸耳从连杆构件的与连 杆构件的第一侧部相反的第二侧部延伸,销从该连杆构件的第一侧部延 伸,其中,驱动凸耳构造成用于在通道中时与
致动器输出杆相对运动,并 且驱动凸耳构造成用于在与肩部接合时与致动器输出杆共同运动。
29.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释放杆可以设置有槽,其中,销延伸穿过该 槽,其中,解锁杆响应于动力释放齿轮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而驱动销在槽 中滑动平移,以使驱动凸耳与肩部成面对关系,并且其中,解锁杆响应于 动力释放齿轮在第二方向上的运动而驱动销在槽中滑动平移,以使驱动凸 耳与通道对准。
30.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操作用于车辆门的动力闩锁组件 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在动力闩锁组件的正常模式期间,操作配 置成对包括掣爪和棘轮的动力释放致动器系统的动力致动进行控制的原 动机,以使掣爪从棘轮保持位置移动至棘轮释放位置,并且将超控释放机 构保持在断开接合状态,在断开接合状态下,超控释放机构将内侧门把手 和外侧门把手中的至少一者与掣爪以可操作的方式断开联接。
31.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操作动力闩锁组件的方法可以包括在动力闩 锁组件的手动模式期间操作原动机,以使超控释放机构转换至接合状态, 在该接合状态下,超控释放机构将内侧门把手和外侧门把手中的至少一者 与掣爪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
32.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门的动力闩锁组件,该 动力闩锁组件包括:棘轮,该棘轮构造成用于在撞销捕获位置与撞销释放 位置之间运动,并且该棘轮朝向撞销释放位置被偏置;掣爪,该掣爪构造 成用于在棘轮保持位置与棘轮释放位置之间运动,在棘轮保持位置处,掣 爪将棘轮保持在撞销捕获位置,在棘轮释放位置处,掣爪释放棘轮以用于 使棘轮运动至撞销释放位置;超控释放机构,该超控释放机构构造成用于 通过内侧门把手和外侧门把手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机械致动,并且该超控释 放机构能够在断开接合状态与接合状态之间移动,在断开接合状态下,超 控释放机构与和掣爪的可操作连通断开接合,在接合状态下,超控释放机 构与和掣爪的可操作连通接合;原动机,该原动机构造成对掣爪释放杆的 动力致动进行控制,以在动力闩锁组件的正常操作期间使掣爪从棘轮保持 位置移动至棘轮释放位置并且将超控释放机构保持在断开接合状态,以及 选择性地使超控释放机构移动至接合状态;以及控制器,该控制器配置成 响应于确定动力闩锁组件的操作模式而对原动机的启用进行控制。
33.根据本文中所提供的描述,其他适用领域将变得明显。本发明内容中 的描述和具体示例仅意在用于说明的目的,并且不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范 围。
附图说明
34.本公开的这些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容易地理解,因为通过参照 结合附图考虑时的以下详细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这些和其他方 面、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
35.图1是具有侧门的机动车辆的局部立体图,该侧门配备有实施本公开 的教示的动力闩锁组件;
36.图2a是实施本公开的教示的动力闩锁组件以及具有动力闩锁组件的 闩锁系统的示意图,其中,仅出于清楚的目的而移除了一些部件;
37.图2b是实施本公开的教示的动力闩锁组件的立体图,其中,仅出于 清楚的目的而移除了一些部件;
38.图3a和图3b图示了图2b的动力闩锁组件在处于原始位置时的一部 分的相反的侧
视图,示出了实施本公开的教示的机械超控系统处于机械断 开接合位置,其中,仅出于清楚的目的而移除了一些部件;
39.图3c图示了图3的机械超控系统在处于机械断开接合位置时的各个 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40.图4a和图4b分别与图3a和图3b类似,示出了在机械超控系统处 于机械断开接合位置的情况下闩锁组件处于动力释放、致动位置;
41.图5a和图5b分别是与图3a和图3b类似的视图,其中,在机械超 控系统处于机械断开接合位置的情况下闩锁组件复位至原始位置;
42.图6a和图6b分别是与图3a和图3b类似的视图,其中,在侧门的 内侧把手被致动时机械超控系统被示出处于机械断开接合位置;
43.图7a和图7b分别是与图6a和图6b类似的视图,其中,在内侧把 手已经被释放至静止位置时机械超控系统被示出处于机械断开接合位置;
44.图8a和图8b分别是与图3a和图3b类似的视图,示出了在机械超 控系统被示出处于机械接合位置的情况下闩锁组件处于动力致动位置;
45.图8c图示了图3的机械超控系统在处于机械接合位置时的各个部件 的分解立体图;
46.图9a和图9b分别与图8a和图8b类似,其中,机械超控系统被示 出处于机械接合位置,同时由内侧把手机械地致动;
47.图10a和图10b分别与图9a和图9b类似,同时内侧把手已经被释 放至静止位置;
48.图11a和图11b分别与图9a和图9b类似,示出了闩锁组件处于动 力释放、致动位置,其中,机械超控系统被示出自动地返回至机械断开接 合位置;
49.图12a和图12b分别与图11a和图11b类似,示出了闩锁组件复位 至原始位置,其中,机械超控系统在机械断开接合位置复位;
50.图13是根据说明性实施方式的图1的动力闩锁组件的电子控制电路 的框图;
51.图14a和图14b是根据说明性实施方式的分别在正常模式和手动模 式下操作的图1的动力闩锁组件的系统图;
52.图15是根据说明性实施方式的与在图10的电子控制电路中实现的模 式管理程序相关的流程图;
53.图16是根据说明性实施方式的操作图1的动力闩锁组件的方法;
54.图17是实施本公开的教示的另一动力闩锁组件的立体图,其中,仅 出于清楚的目的移除了某些部件;
55.图18a是图17的动力闩锁组件的各个部件的分解立体图,该动力闩 锁组件在处于机械接合位置时被示出;
56.图18b是与图18a类似的视图,其中,图17的动力闩锁组件在处于 机械断开接合位置时被示出;
57.图19a和图19b图示了图17的动力闩锁组件在处于原始位置时的一 部分的相反的侧视图,示出了实施本公开的教示的机械超控系统处于机械 接合位置,其中,仅出于清楚的目的移除了某些部件;
58.图20a和图20b分别与图19a和图19b类似,示出了在机械超控系 统处于机械接合
位置的情况下闩锁组件处于动力释放、致动位置;
59.图21a和图21b分别是与图19a和图19b类似的视图,其中,在机 械超控系统处于机械接合位置的情况下闩锁组件复位至原始位置;
60.图22a和图22b分别是与图19a和图19b类似的视图,其中,在侧 门的内侧把手被致动时机械超控系统被示出处于机械接合位置;
61.图23a和图23b分别是与图22a和图22b类似的视图,其中,在内 侧把手已经被释放至静止位置时机械超控系统被示出处于机械接合位置;
62.图24a和图24b分别是与图22a和图22b类似的视图,其中,在侧 门的内侧把手处于静止位置时机械超控系统被示出处于机械断开接合位 置;
63.图25a和图25b分别是与图24a和图24b类似的视图,其中,在侧 门的内侧把手被致动时机械超控系统被示出处于机械断开接合位置;
64.图26a和图26b分别是与图25a和图25b类似的视图,其中,在内 侧把手已经被释放至静止位置时机械超控系统被示出处于机械接合位置;
65.图27a和图27b分别与图26a和图26b类似,示出了闩锁组件复位 至原始位置,其中,机械超控系统在机械断开接合位置自动地复位;
66.图28a和图28b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双致动机构,其中, 该双致动机构需要至少两个有意的动作来经由内侧门把手机械地释放机 动车辆的门;以及
67.图29是图示了用于机械地打开机动车辆的门的双致动机构的步骤的 流程图。
68.贯穿所有附图使用对应的附图标记来指示对应的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69.现在将参照附图来描述非常适于在机动车辆闭合系统中使用的类型 的闩锁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实施方式。然而,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 仅使得本公开将是透彻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范围。阐述 了许多具体的细节,比如具体的部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以提供对本公 开的实施方式的透彻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明显的是,不需要 采用具体的细节,示例实施方式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都不 应当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不会对公知的 过程、公知的装置结构和公知的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因为本领域技术人 员将容易地理解这些公知的过程、公知的装置结构和公知的技术。
70.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的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并且不 意在是限制性的。如本文中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地指示,否则 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可以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含”、
ꢀ“
包含有”、“包括”和“具有”是包括性的,并且因此指明存在所阐述的 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 更多个其他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由它们构成的 组。除非具体指示为执行顺序,否则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和操 作不被解释为必须需要以所讨论的或所说明的特定顺序来执行。还要理解 的是,可以采用附加的步骤或替代性步骤。
71.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接合至”、“连接至”或“联 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接 合至、直接连接至或者直接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介于中间 的元件或层。相反地,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
一元件或层上”、“直接接 合至”、“直接连接至”或“直接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可以不存在介 于中间的元件或层。用于描述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其他词语应当以类似的方 式解释(例如,“在
……
之间”与“直接在
……
之间”、“相邻”与“直接 相邻”等)。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出的项 中的一个或更多个项的任何项及所有组合。
72.尽管可以在本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来描述各个元件、部 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 当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于区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 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明,否则比如“第一”、
ꢀ“
第二”和其他数字术语的术语在本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次序或顺序。因 此,下文所讨论的第一元件、第一部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段在 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示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第二部件、第 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段。
73.为了便于描述,本文中可以使用空间相关的术语,比如“内部”、“外 部”、“在
……
下方”、“在
……
下面”、“下部”、“在
……
上面”、“上部”、
ꢀ“
顶部”、“底部”等来描述如附图中所图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部与另一 (些)元件或特征部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可以意在涵盖使用中或操作中 的装置的、除了附图中所描绘的取向之外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 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部下面”或“在其他元件 或特征部下方”的元件然后将被定向成在“其他元件或特征部上面”。因 此,示例术语“在
……
下面”可以包含上面和下面两个取向。装置可以以 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度或以其他取向),并且本文中所使用的空间相对 描述被相应地解释。
74.首先参照图1,示出了动力闩锁组件的非限制性示例,动力闩锁组件 在下文中被简称为闩锁组件10,并且闩锁系统11与闩锁组件10一起安装 在闭合面板中,闭合面板比如作为示例但不限于机动车辆14的乘客侧摆 动门12。闩锁组件10包括闩锁机构16,闩锁机构16构造成当摆动门12 关闭时可释放地闩锁并保持安装至车身22的固定的门槛部分20的撞销 18。闩锁组件10可以经由内侧门把手24、外侧门把手26和钥匙卡28被 选择性地致动。如将详细地描述的,闩锁组件10构造成在正常使用状态 下以及在正常情况下被动力操作,其中,内侧门把手24在处于儿童锁状 态时保持机械地断开接合,而外侧门把手26在正常使用情况期间保持机 械地断开接合,使得内侧门把手24和外侧门把手26在儿童锁状态期间以 及在正常使用时对于闩锁机构16的机械致动通常无效。然而,作为示例 而非限制,由于可能期望对后乘客门的儿童锁状态进行超控,内侧门把手 24可以比如通过有权使用致动装置(未示出)——例如车辆驾驶员附近 的按钮——的车辆驾驶员或乘客经由选择性致动而与闩锁机构16选择性 地机械联接,并且内侧门把手24和外侧门把手26可以构造成在碰撞情况 下经由机械超控释放系统——在下文中称为超控释放机构或释放机构 29——与闩锁机构16自动地机械联接,使得当需要时,闩锁机构16可以 经由内侧门把手24和外侧门把手26被手动地致动和机械地致动,并且之 后,内侧门把手24和外侧门把手26可以选择性地以及自动地返回至它们 各自的正常使用位置,如下面将进一步详细讨论的。
75.参照图2a,示出了闩锁系统11、闩锁组件10和闩锁机构16的非限 制性实施方式,其中,出于清楚目的而移除了下面所讨论的某些部件,闩 锁组件10具有:棘轮30和掣爪32;具有掣爪释放杆34的闩锁释放机构; 具有内释放杆和/或外释放杆——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在下文中被简称为 释放杆36——的内侧门释放机构和外侧门释放机构,内侧门释放机构和 外侧门释放机构以可操作的方式连接至内侧门把手24和/或外侧门把手26 以用于进
行选择性机械操作;用于对闩锁释放机构16的动力致动进行控 制的动力释放致动器系统38;以及超控释放机构29;以及具有锁定机构 42和电动锁定马达44的动力锁定致动器40。棘轮30被支承以用于在棘 轮铆钉或销45上旋转,从而在撞销捕获位置(图2a和图3中所示出的) 与撞销释放位置(图1)之间运动,在撞销捕获位置处,棘轮30将撞销 18和摆动门12保持在关闭位置,在撞销释放位置处,棘轮30允许撞销 18从由闩锁组件10的闩锁壳体提供的鱼嘴部19释放,以允许摆动门12 运动至打开位置。棘轮偏置构件46、比如弹簧,被支承在棘轮销45上以 通常使棘轮30朝向棘轮30的撞销释放位置偏置。掣爪32能够在棘轮保 持位置与棘轮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棘轮保持位置处,掣爪32将棘轮30 保持在棘轮30的撞销捕获位置,在棘轮释放位置处,掣爪32允许棘轮 30移动至棘轮30的撞销释放位置。掣爪偏置构件48、比如适合的弹簧被 设置成通常使掣爪32朝向掣爪32的棘轮保持位置偏置。
76.掣爪释放杆34操作性地连接至掣爪32并且能够在掣爪释放位置与原 始位置之间移动,在掣爪释放位置处,掣爪释放杆34使掣爪32移动至掣 爪32的棘轮释放位置,在原始位置处,掣爪释放杆34允许掣爪32处于 掣爪32的棘轮保持位置。释放杆偏置构件(未示出)、比如适合的弹簧可 以设置成通常使掣爪释放杆34朝向掣爪释放杆34的原始位置偏置。掣爪 释放杆34可以通过若干个部件、例如通过动力释放致动器系统38以及通 过释放杆36而移动至掣爪释放杆34的掣爪释放位置。
77.动力释放致动器系统38包括原动机和动力释放齿轮56,原动机被示 出为由称为动力释放马达50的可电动致动的马达提供,该马达具有输出 轴52,输出轴52具有也被称为动力释放齿轮的驱动齿轮,作为示例而非 限制,该驱动齿轮被示出为安装在输出轴52上的动力释放蜗轮54。动力 释放凸轮58连接成用于绕释放齿轮销57与动力释放齿轮56共同旋转并 且能够在掣爪释放位置范围与掣爪非释放位置范围之间旋转。在图2a中, 动力释放凸轮58位于掣爪非释放范围内的位置。动力释放齿轮56由动力 释放蜗轮54驱动以用于驱动动力释放凸轮58,动力释放凸轮58又驱动 致动器输出杆60(图3a至图11b),致动器输出杆60将掣爪释放杆34 从掣爪释放杆34的原始位置驱动到掣爪释放杆34的掣爪释放位置。
78.动力释放致动器系统38可以用作常规的被动式无钥匙进入特征的一 部分。当人用电子钥匙卡28(图2a)接近车辆14并致动外侧门把手26 时,例如,既对钥匙卡28的存在进行感测又对外侧门把手26已经被致动 进行感测(例如,经由电子开关62(图2a,其中,内侧门把手24也能够 经由电子开关63致动)与对以64示出的至少部分地对闩锁组件10的操 作进行控制的闩锁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之间的电 子通信)。反过来,闩锁ecu 64对动力释放致动器系统38进行致动,以 使致动器输出杆60释放闩锁机构16并将闩锁组件10转变成解除闩锁的 操作状态,以便有助于随后打开车辆摆动门12。动力释放致动器系统38 可以例如当人用电子钥匙卡28(图2a)靠近车辆14并且(基于物体的接 近度的识别,比如触摸/挥动/悬停/手势或者手或手指等)对接近传感器66、 例如电容式传感器或其他基于触摸/非触摸的传感器进行致动时作为基于 接近传感器的进入特征的一部分(例如,基于雷达的接近度检测)被交替 地启用(例如,经由接近传感器66与至少部分地对闩锁组件10的操作进 行控制的闩锁ecu 64之间的通信而被交替地启用)。反过来,如果检测 到正常使用情况,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比如检测到电子钥匙卡28的存在, 则闩锁ecu 64对动力释放致动器系统38进行致动以释放闩锁机构16并 将闩锁组件10转变成解除闩锁的操作状态,以便有助于随后打开车辆门 12,如上文所讨论的。此外,如果检测到除了正常
使用情况之外的其他情 况,比如检测到有意地选择性的超控儿童锁状态和/或碰撞情况,则闩锁 ecu 64对动力释放致动器系统38的动力释放马达50进行致动,以使内 侧门把手24和外侧门把手26与致动器输出杆60成机械连接的关系,从 而允许内侧门把手24和外侧门把手26的机械致动释放闩锁机构16并将 闩锁组件10转变成解除闩锁操作状态,以便有助于随后打开车辆门12。
79.更详细地参照机械超控系统29,多个构件处于选择性连通,以比如 在儿童锁状态已经被有意地解锁/断开接合时或者在双锁定状态已经被解 锁/禁用时允许内侧门把手24的选择性机械致动,并且比如在碰撞情况下 自动地允许内侧门把手24和/或外侧门把手26的机械致动。在正常使用 情况下(即,汽车处于正常行驶情况而不是处于碰撞情况),并且当儿童 锁状态被锁定/接合时,内侧门把手24和外侧门把手26处于与致动器输 出杆60可操作地、机械地断开连接的状态,并且因此,内侧门把手24和 外侧门把手26的机械致动不会使掣爪释放杆34将掣爪32移动至掣爪32 的棘轮释放位置。因此,掣爪32保持在掣爪32的棘轮保持位置,而不论 内侧门把手24和外侧门把手26的致动如何。然而,如上文所讨论的,如 果儿童锁比如经由可电致动的按钮或其他可电致动的装置已经被选择性 地断开接合,则机械超控系统29将内和/或外解锁连杆构件68移动成被 对准以用于与也称为致动器杆60的致动器输出杆接合,从而允许内侧门 把手24和/或外侧门把手26的机械致动,以使释放杆36的致动运动驱动 掣爪释放杆34,从而使掣爪32移动至掣爪32的棘轮释放位置。因此, 掣爪32移动至掣爪32的棘轮释放位置,从而允许摆动门12经由纯机械 致动被打开。类似地,如果机动车辆14已经发生碰撞,则经由前述的传 感器/检测系统、比如车身控制模块(bcm)39用信号通知机械超控系统 29,以自动地使连杆构件68从也称为断开联接状态或断开联接位置的断 开接合状态或断开接合位置(断开接合/断开联接状态或位置)移动至也 称为联接状态或联接位置的接合状态或接合位置(接合/联接状态或位 置),在该接合状态或位置,连杆构件68被对准以用于与致动器输出杆 60接合,从而允许内侧门把手24和/或外侧门把手26的机械致动,以使 掣爪释放杆36驱动释放杆34,从而使掣爪32移动至掣爪32的棘轮释放 位置。因此,掣爪32经由内侧门把手24和/或外侧门把手26的纯机械致 动而移动至掣爪32的棘轮释放位置,从而允许摆动门12被打开。
80.参照图3,连杆构件68具有第一端部70,第一端部70以可操作的方 式联接至释放杆36以用于在接合状态与断开接合状态之间选择性地自动 运动,并且连杆构件68具有第二端部72,第二端部72以可枢转的方式 联接至致动器杆60。第二端部72被示出为由第一销73枢转地支承,第 一销73还支承释放杆36和致动器杆60以用于绕第一销73旋转。因此, 第一销73用作释放杆36、致动器杆60和连杆构件68的公共旋转轴线。 第一销73被示出为在连杆构件68的长形槽74内延伸,其中,槽74的宽 度w(图3b)防止与第一销73产生侧向游隙,使得宽度w与第一销73 的外径建立线到线或略微宽松的配合。相反地,槽74的长度l(图3c) 允许连杆构件68相对于第一销73从断开接合位置(图3a至图7b和图 11a至图12b)平移至接合位置(图8a至图10b)。连杆构件68的第一 端部70通过第二销75联接至释放杆36。第二销75被固定以防止与连杆 构件68发生相对运动,并且延伸到释放杆36的长形槽76中。槽76的宽 度w1(图3b)防止与第二销75产生侧向游隙,使得宽度w1与第二销 75的外径建立线到线或略微宽松的配合。相反地,槽76的长度l1(图 3c)允许第二销75在槽76中平移。长度l1可以与连杆构件槽68的长 度l相同,使得当第一销73处于连杆构件槽74的一个端部处时,第
二销 75处于释放杆槽68的一个端部处,以及当第一销73处于连杆构件槽74 的另一端部处时,第二销75处于释放杆槽68的另一端部处,从而允许连 杆构件68相对于释放杆36在连杆构件68与致动器杆60的断开接合/断 开联接位置与接合/联接位置之间平移。
81.通过也被称为解锁杆78的互连杆的选择性运动促进了连杆构件68在 连杆构件68的断开接合/断开联接状态与接合/联接状态之间的运动。解锁 杆78具有毂80,毂80被支承用于绕释放齿轮销57的选择性旋转。解锁 杆78具有从毂80延伸至连接端部84的第一臂82,第一臂82构造成用 于与固定至连杆构件68的第二销75的驱动接合。连接端部84被示出为 具有形成凹入的腔的分叉的指形件85,该腔被定尺寸成用于在该腔中紧 密地滑动接纳第二销75,其中,每个指形件85在第二销75的相反的侧 部上延伸。当连杆构件68处于连杆构件68的断开接合/断开联接状态时 (图3a至图7b),第二销75被对准以用于在致动器杆60的槽、也称为 通道86内滑动运动。因此,连杆68响应于内侧门把手24/外侧门把手26 的比如经由在鲍登(bowden)线缆88(图2b)的方向87上的运动的机 械致动而在箭头87的方向上枢转运动(图6a和图6b),同时连杆构件 68处于断开接合/断开联接状态,不允许第二销75在内侧门把手24/外侧 门把手26的机械致动期间接合驱动构件,驱动构件被示出为肩部并且也 称为驱动肩部90,并且因此,第二销75以不受阻碍的方式自由地移动穿 过通道86,从而不引起致动杆60移动,由此掣爪32保持在棘轮保持位 置,从而将摆动门12保持在关闭位置。当连杆构件68经由ecu 64的命 令选择性地移动、比如通过沿着大致直的路径平移到连杆构件68的接合/ 联接状态(图8a至图9b)时,比如当儿童锁断开接合时或在碰撞情况期 间以及在碰撞情况时,如上文所描述的,第二销75相对于驱动肩部90处 于对准的面对位置,使得:在连杆构件68处于接合/联接状态时,连杆构 件68响应于内侧门把手24或外侧门把手26的机械致动而在箭头87的方 向上的运动致使第二销75与驱动肩部90接合,从而以可旋转的方式驱动 致动器输出杆60并将掣爪32驱动至掣爪32的棘轮释放位置,从而允许 摆动门12被打开。解锁杆78被示出在不同的平面中定位成与动力释放齿 轮56相邻。在说明性示例中,解锁杆78和动力释放齿轮56绕公共轴线 定位并且是同轴的,从而提供了紧凑的节省空间的布置结构。
82.解锁杆78还包括也称为第二臂92的偏置臂,该偏置臂构造成连同偏 置构件、比如弹簧构件(下文称为肘节弹簧93)一起促进将解锁杆78以 可释放的方式保持在所需的接合/联接位置和断开接合/断开联接位置。第 二臂92从毂80向外延伸以提供肘节弹簧93抵靠起作用的杆。肘节弹簧 93具有第一腿部94,第一腿部94构造成作用在第二臂92上并对第二臂 92施加第一力f1以将第二臂92和解锁杆78以可释放的方式保持在其断 开接合/断开联接位置。第一力f1在释放齿轮销57的第一侧上沿着第一 方向被引导,第一力f1用于沿顺时针(cw)方向使解锁杆78偏置,如 图3b、图4b、图5b、图6b、图7b、图11b、图12b中所示的,从而经 由作用在第二销75上的指形件85将连杆构件68以及固定至连杆构件68 的第二销75偏置并保持在相对于致动器杆60的断开接合/断开联接位置。 肘节弹簧93具有第二腿部96,第二腿部96构造成作用在第二臂92上并 对第二臂92施加第二力f2以将第二臂92和解锁杆78以可释放的方式保 持在其接合/联接位置。第二力f2在释放齿轮销57的与释放齿轮销57的 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上沿着第二方向被引导,第一力f1沿着该第一侧被 引导,第二力f2用于沿逆时针(ccw)方向使解锁杆78偏置,如图8b、 图9b、图10b中所示的,从而经由作用在第二销75上的指形件85将连 杆构件68以及固定至连杆构件68的第二销75偏置并保
持在相对于致动 器杆60的接合/联接位置。为了促进解锁杆78以及解锁杆78的第二臂92 相对于肘节弹簧93的肘节运动,以使第二臂92在肘节弹簧93的第一腿 部94与第二腿部96之间移动,解锁杆78还包括可驱动构件,该可驱动 构件也称为从毂80向外延伸的突出部或从动构件98。作为示例而非限制, 从动构件98被示出为从毂80邻近第一臂82向外延伸,从而提供具有三 辐形状的解锁杆78,其中,第一臂82和第二臂92以及从动构件98以大 致相等的彼此间隔关系、比如以彼此之间间隔约120度从毂80径向向外 延伸。第一臂82和从动构件98以彼此大致共面的关系构造,以用于与动 力释放齿轮54的驱动构件100以可操作的方式接合,而第二臂从与第一 臂82对准的平面侧向偏移出以允许驱动构件100通过,从而如下文所描 述的,以选择性地且有意地使解锁杆78在解锁杆78的接合/联接位置与 断开接合/断开联接位置之间移动。
83.动力释放齿轮56具有也称为凸耳的驱动构件100,驱动构件100构 造成与解锁杆78的第一臂82和从动构件98成共面关系。因此,在第二 臂92在肘节弹簧93的第一腿部94与第二腿部96之间的预期运动期间, 驱动构件100被对准以用于与从动构件98接合(图8b、图9b、图10b), 以使解锁杆78从解锁杆78的断开接合/断开联接位置移动至解锁杆78的 接合/联接位置,并且驱动构件100被对准以用于与第一臂82接合(图 11b),以使解锁杆78从解锁杆78的接合/联接位置移动返回至解锁杆78 的断开接合/断开联接位置。如上所述,当驱动构件100朝向第一臂82移 动时,驱动构件100以与第二臂92产生间隙关系的方式经过第二臂92, 其中,第二臂92从驱动构件100侧向地偏离。
84.在正常操作中,为了打开车辆门12,经由ecu 64命令动力释放马达50以驱动动力释放蜗轮54,使得动力释放蜗轮54将动力释放齿轮56从 开始位置——也称为中立位置或原始位置(图2b、图3a和图3b)沿第 一逆时针方向(如图4a中所示)驱动至解除闩锁位置——也称为释放位 置。当动力释放齿轮56朝向释放位置旋转时,固定至动力释放齿轮56的 驱动凸轮58旋转成与致动器杆60的从动凸轮表面104驱动接合,从而使 致动器杆60沿箭头106的方向旋转成与掣爪杆34驱动接合,掣爪杆34 又以可旋转的方式将掣爪32驱动至掣爪32的棘轮释放位置,于是棘轮 30在由棘轮偏置构件46施加的偏置下旋转至棘轮30的撞销释放位置。 如图4b中所示出的,动力释放齿轮56朝向其释放位置的旋转使驱动构件 100沿箭头108的方向旋转,绕过与第二臂92的关系,与解锁杆78的第 一臂82面对接合,而超控释放机构29保持在其断开接合/断开联接位置。 当动力释放齿轮56处于如图4a和图4b中所图示的释放位置时,摆动门 12能够被打开。
85.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在车门12被打开时,经由闩锁系统11的ecu 64 命令动力释放马达50以驱动动力释放蜗轮54,使得动力释放蜗轮54将 动力释放齿轮56沿由箭头110指示的第二顺时针方向进行驱动,如图5a 中所示,直到动力释放齿轮56到达其原始、静止位置,这可以由传感器 112检测,传感器112配置成对驱动构件100的原始位置进行检测。当动 力释放齿轮56顺时针旋转时,超控释放机构29经由在第二臂92上保持 偏置的肘节弹簧93而保持在超控释放机构29的断开接合/断开联接位置。 如图6a和图6b中所示出的,在超控释放机构29保持在其断开接合/断开 联接位置时,内侧门把手24和/或外侧门把手26的致动可以使释放杆36 和连杆构件68沿箭头87的方向被旋转,但闩锁机构16保持在其闩锁状 态,从而防止摆动门12被打开。随着连杆构件68被旋转,第二销75从 指形件85之间向外移动并穿过致动器杆60的通道86。因此,偏置没有 施加在致动器杆60上,并且因此致动器杆
60保持静止。因此,如上所述, 掣爪32通过棘轮30保持在掣爪32的棘轮保持位置,并且因此,撞销18 保持被棘轮30捕获,而棘轮30保持在棘轮30的撞销捕获位置。在图7a 和图7b中,释放杆36被示出为在释放内侧门把手24和/或外侧门把手26 时返回至释放杆36的原始位置或静止位置。
86.在碰撞情况下,其中,随后的致动响应于碰撞检测传感器、比如接近 传感器66等而被自动化,或者当儿童锁被选择性地断开接合时,动力释 放齿轮56经由来自ecu 64的命令沿第二顺时针方向(如图8a中所示) 以可旋转的方式被驱动至动力释放马达50,于是动力释放齿轮56上的驱 动构件100面对解锁杆78的从动构件98并沿逆时针方向驱动解锁杆78 的从动构件98,如图8b中所示。解锁杆78在逆时针方向上的旋转使连 杆构件68平移到连杆构件68的接合/联接状态,在该接合/联接状态,固 定至连杆构件68的第二销75移动到与致动器杆60的驱动肩部90面对接 合(在图8a中看得最清楚)。因此,连杆构件68的接合仅需要解锁杆78 由动力释放齿轮56的凸耳100以可旋转的方式驱动,从而提供用于致动 机械释放机构的相对简单的紧凑的机构。因此,经由内侧门把手24和/或 外侧门把手26的手动致动来致动释放杆36驱动第二销75与驱动肩部90 驱动接合,从而使致动杆60与释放杆36被共同驱动。因此,如在上面所 讨论的正常动力释放操作期间,致动杆60驱动掣爪释放杆34,从而使掣 爪32被移动至掣爪32的棘轮释放位置,并且因此使棘轮30移动至棘轮 30的撞销释放位置,由此摆动门12可以被打开。因此,摆动门12能够 经由内侧门把手24和外侧门把手26的机械操作而被打开。然后,尽管保 持在与驱动肩部90的接合/联接位置(图10a和图10b),但是在释放内 侧门把手24和/或外侧门把手26时,鲍登线缆88允许释放杆36返回至 释放杆36的原始、静止位置,其中,连杆68返回至静止位置。然后,在 如上面关于图4a和图4b所描述的那样而执行的下一动力释放操作中, 动力释放齿轮56从其的旋转以及固定至动力释放齿轮56的驱动构件100 的旋转使机械超控系统29被自动地复位,使得连杆68自动地返回至连杆 68的断开接合/断开联接状态,在该断开接合/断开联接状态下,连杆68 经由通过肘节弹簧93施加在第二臂92上的偏置而保持不动。
87.因此,如果需要,在正常使用状态下,闩锁组件10构造成仅被动力 致动,其中,内侧门把手24和外侧门把手26的机械运动不能操作成实现 闩锁组件10的解除闩锁致动。此外,闩锁组件10构造成在儿童锁断开接 合时以及/或者在经历碰撞情况时被机械地致动,其中,内侧门把手24和 /或外侧门把手26的机械运动可操作成实现闩锁组件10的解除闩锁致动。 在这些实施方式中,把手24、26中的仅一者示出为经由鲍登线缆88连接 至释放杆36——作为示例而非限制,示出为内侧把手24。可以认识到的 是,根据本文中的教示,内侧门把手24和外侧门把手26两者可以比如经 由分离器机构(未示出)操作性地连接至释放杆36,使得内侧把手24和 外侧把手26中的任一者的运动可以操作性地实现闩锁组件10的解除闩锁 致动。
88.现在参照图13,动力闩锁系统11及动力闩锁系统11的动力闩锁组件 10包括也称为控制器的闩锁电子控制单元(ecu)64,闩锁电子控制单 元(ecu)64例如包括如下文详细讨论的微控制器或其他已知的计算单 元,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微控制器或其他已知的计算单元与动力释放致 动器系统38一起便捷地嵌入并布置在同一闩锁壳体或外壳(被示意性地 示出为132)中,从而提供集成的紧凑且易于组装的单元。电子控制单元 (ecu)64联接至动力释放致动器系统38并向原动机、例如动力释放马 达50提供合适的驱动信号sd。电子
控制单元(ecu)64电联接至车辆管 理单元134,车辆管理单元134配置成经由电连接元件136、例如数据总 线对机动车辆14的总体操作进行控制,以便交换信号、数据、命令和/或 信息。车辆管理单元134还联接至碰撞传感器138、例如加速度计或力传 感器,碰撞传感器138提供信号、例如指示存在诸如碰撞的紧急状况的加 速度信号或力信号。可以提供其他传感器来检测车辆14的状态,比如提 供主电池断开连接传感器(未示出),其他传感器可以集成到车辆管理单 元134中。方便地,电子控制单元(ecu)64还接收来自位置传感器(作 为示例而非限制,比如传感器112,传感器112配置成经由驱动构件100 的检测来对动力释放齿轮56的原始位置进行检测)的关于闩锁致动的反 馈信息,其中,附加的传感器、比如霍尔传感器,可以配置成检测操作位 置,例如棘轮30和/或掣爪32的操作位置;并且电子控制单元(ecu) 64还(直接和/或间接地经由车辆管理单元134)接收关于车辆(外部和/ 或内部)把手24、26的致动的信息和/或来自把手传感器63、62的信息, 把手传感器63、62检测用户对机动车辆14的门12的内部把手24和/或 外部把手26的启用。电子控制单元(ecu)64还联接至机动车辆14的 主动力源140,以便接收电池电压v
电池
137;电子控制单元(ecu)64能 够检查:电池电压v
电池
的值是否降低到预定阈值以下,这例如可以指示低 动力情况、电池断开连接情况,这可能对应地需要动力闩锁组件10从正 常的操作模式转换,由此动力释放致动器系统38被电子地控制以用于在 不需要或不能手动启用外部把手26和/或内部把手24用以控制闩锁释放 组件10的手动致动的情况下对闩锁释放组件10的动力致动进行控制。根 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电子控制单元(ecu)64包括嵌入且集成的备用能 量源142,备用能量源142配置成:在机动车辆14的主动力源140发生 故障或中断的情况下,向原动机、例如动力释放马达50供应电能并向相 同的电子控制单元(ecu)64供应电能。电子控制单元(ecu)64能够 检查备用能量源电压v
备用
的值是否降低到预定阈值以下。该备用能量源 142通常在正常操作期间通过主动力源140保持在充电状态,以便在需要 时、例如在车辆主电池发生碰撞或丢失的情况下是立即可用的。更详细地, 电子控制单元(ecu)64包括联接至备用能量源142和动力释放马达50 (向动力释放马达50提供驱动信号sd)的控制单元144,控制单元144 例如设置有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模拟计算模块146,以对动力释放马达 50的操作进行控制。控制单元144具有联接至计算模块146的嵌入式存 储器148,例如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从而存储合适的程序和计算机 指令(例如以固件的形式)。应当认识到的是,控制单元144可以替代性 地包括分立部件的逻辑电路,以执行计算模块146的功能和存储器148的 功能。电子控制单元(ecu)64在正常操作模式下配置成基于由把手传 感器63、62检测到的信号以及基于从车辆管理单元134接收到的信号来 控制闩锁释放组件10以用于对门12的致动进行控制,由把手传感器63、 62检测到的信号例如指示用户意于动力释放并打开门12,从车辆管理单 元134接收到的信号例如指示携带合适的验证器具(比如钥匙卡28)的 用户的正确验证,并且电子控制单元(ecu)64配置成基于由内侧把手 24和外侧把手26中的一者或两者基于从车辆管理单元134接收到的信号 而进行的手动致动来控制闩锁释放组件10以用于对门12的致动进行控 制,从车辆管理单元134接收到的信号例如指示车辆的状态,比如碰撞情 况、紧急情况、低的动力供应情况或断开连接的动力供应情况,由此,闩 锁释放组件10的动力释放操作是不期望或不可能的。此外,电子控制单 元(ecu)64配置成基于指示闩锁释放组件10的期望的操作状态的信号 来控制闩锁释放组件10以用于对门12的手动致动进行控制,由此内侧门 把手24的手动启用将引起闩锁释放组件10的手动启
用,闩锁释放组件 10的期望的操作状态可以例如包括通过启用例如设置在fob 28上的双锁 或锁定开关145而控制的闩锁释放组件10的双锁操作状态、通过启用儿 童锁开关148而控制的儿童锁禁用操作状态。
89.现在参照图14a,根据说明性实施方式,图示了包括用于车辆门12 的动力闩锁组件10的动力闩锁系统11的系统图,该动力闩锁组件10包 括:棘轮30,棘轮30构造成用于在撞销捕获位置与撞销释放位置之间运 动并且朝向撞销释放位置偏置;掣爪32,掣爪32构造成用于在棘轮保持 位置与棘轮释放位置之间运动,在棘轮保持位置处,掣爪32将棘轮30保 持在撞销捕获位置,在棘轮释放位置处,掣爪32释放棘轮30以用于使棘 轮30运动至撞销释放位置;超控释放机构29,超控释放机构29形成旁 路组件31的一部分并构造成用于通过内侧门把手24和外侧门把手26中 的至少一者进行机械致动并且超控释放机构29能够在如图14a中所图示 的断开接合状态与如图14b中所图示的接合状态之间移动,内侧门把手24和外侧门把手26通常称为手动操作杆150并且作为示例可以包括锁芯, 在如图14a中所图示的断开接合状态下,超控释放机构29与和掣爪32 的可操作连通断开接合,由此手动杆150的启用将不会引起掣爪32的致 动,而旁路组件31允许马达50操作性地联接至掣爪32,在如图14b中 所图示的接合状态下,超控释放机构29已转换成与掣爪32的可操作连通, 并且旁路组件31操作性地使马达50与掣爪32断开联接。当处于图14a 的断开接合状态时,闩锁组件10处于正常操作模式并且如本文中上面所 描述的,原动机50的控制将引起掣爪32的动力释放。原动机50操作性 地联接至掣爪32,并且原动机50配置成在动力闩锁组件的正常操作期间 使掣爪32从棘轮保持位置移动至棘轮释放位置并且将超控释放机构29保 持在断开接合位置,以及选择性地将超控释放机构29移动至接合位置。 控制器64设置并配置成响应于确定动力闩锁组件10的操作模式,例如响 应于确定碰撞情况、紧急情况、动力供应不足的情况或者车辆主电池140 或备用动力供应142不足、双锁情况、儿童锁情况等而非限制地对原动机 50的启用进行控制。当处于图14b的接合状态时,闩锁组件10处于手动 操作模式,并且原动机50的控制可以不引起如本文中上面所描述的掣爪 32的动力释放,然而内侧把手24和/或外侧把手26的手动操作可以引起 掣爪32的手动运动。应当认识到的是,在闩锁组件10的手动操作模式期 间,闩锁组件10可以构造成允许掣爪32的动力释放。
90.现在参照图15,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电子控制单元(ecu)64还 配置成:在步骤160处,并且例如在没有通过车辆管理单元134的外部干 预的情况下,对动力闩锁组件10的操作模式进行管理并且对动力闩锁组 件10局部地实施合适的控制算法以控制动力闩锁组件10。电子控制单元 (ecu)64可以确定操作模式和手动模式,操作模式例如用于动力闩锁 组件10的动力释放的正常模式,由此不可能手动启用动力闩锁组件10, 手动模式用于手动启用动力闩锁组件10,由此动力闩锁组件10的动力释 放可以是可能的或者可以是不可能的。当电子控制单元(ecu)64确定 动力闩锁组件10可以在正常模式下操作时,电子控制单元(ecu)64在 步骤162处响应于从fob 28、车辆管理单元134、或者传感器62、63中 的一者接收到的动力释放命令,产生并传输驱动信号sd以在步骤164处 启用马达50,以使掣爪32移动。在步骤166处,电子控制单元(ecu) 64可以检测马达50的失速,马达50的失速是由于电流尖峰、或者由于 感测动力释放齿轮56的位置的霍尔传感器读数或开关启用、或者由于指 示动力释放完成的超时周期而引起的。在步骤168处,电子控制单元(ecu)64可以随后产生并传输驱动信号sd以在复位方向上启用马达50, 复位方向比如与马达50在步骤164中被
驱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或者马 达50可以在与步骤164中被驱动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被进一步启用。当 电子控制单元(ecu)64确定动力闩锁组件10可以在手动模式下操作时, 电子控制单元(ecu)64在步骤170处确定例如当电子控制单元(ecu) 64接收到儿童锁或双锁状态禁用命令时,或者动力释放操作例如响应于 传感器检测到掣爪32在动力操作——例如在电子控制单元(ecu)64确 定车辆主电池140或备用能量源142已经消耗至预定水平或在释放机构 18出现其他故障的情况下——之后没有移动而已经被ecu 64确定为已失 效时,马达50是否要被立即启用,或者确定是否需要推迟马达50的启用。 在步骤170处,如果电子控制单元(ecu)64确定马达50将被立即启用, 则在步骤172处,电子控制单元(ecu)64可以随后产生并传输驱动信 号sd以在复位方向上启用马达50,从而将闩锁组件10转换至如图8a和 图8b中所图示的状态。在步骤176处,电子控制单元(ecu)64可以响 应于检测到失速或行程结束位置、或者感测动力释放齿轮56的位置的开 关的启用、或者在步骤174处预设定的时间段的超时而停用马达50,从 而将闩锁组件10保持在如图8a和图8b中所图示的状态。如果电子控制 单元(ecu)64在步骤170处基于手动模式的类型、比如基于碰撞事件 或紧急事件、或者基于如由加速度计检测到的指示碰撞事件结束的车辆的 状态来确定电子控制单元(ecu)64可以推迟马达50的启用,并且在步 骤178处,在检测到碰撞事件之后等待一段时间。在步骤180处,电子控 制单元(ecu)64可以随后产生并传输驱动信号sd以在复位方向上启用 马达50,从而将闩锁组件10转换至如图8a和图8b中所图示的状态。在 步骤182处,电子控制单元(ecu)64可以响应于检测到动力释放齿轮 56的位置或预设定的时间段的超时来检测马达50的失速或行程结束位 置,从而在步骤184处停用马达50,以将闩锁组件10保持在如图8a和 图8b中所图示的状态,由此超控释放机构29被接合。电子控制单元(ecu) 64可以在步骤188处返回至待机状态,由此超控释放机构29由于例如作 用在超控释放机构29上、例如当间接作用在动力释放齿轮56上或者直接 作用在解锁杆78上时的偏置而返回至断开接合状态。
91.现在参照图16,图示了操作用于车辆门12的动力闩锁组件10、310 的方法200,该方法200说明性地包括:步骤202,在动力闩锁组件10、 310的正常模式期间操作原动机50——原动机50比如配置成对包括掣爪 32和棘轮30的动力释放致动器系统38的动力致动进行控制——以使掣 爪32从棘轮保持位置移动至棘轮释放位置并且将超控释放机构29、329 保持在断开接合状态,在断开接合状态下,超控释放机构29、329将内侧 释放机构、比如内侧门把手24和外释放机构、比如外侧门把手26中的至 少一者以可操作的方式与掣爪32断开联接;以及步骤204,在动力闩锁 组件10、310的手动模式期间操作原动机50以将超控释放机构29、329 转换至接合状态,在接合状态下,超控释放机构29、329将内侧门把手 24和外侧门把手26中的至少一者与掣爪32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根据 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超控释放机构29、329将内侧门把手24与掣爪32 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并且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超控释放 机构29、329将内侧门把手24和外侧门把手26与掣爪32以可操作的方 式联接。
92.图17中示出了下文简称为闩锁组件310的动力闩锁组件的另一非限 制性示例,其中,与上面所使用的用于闩锁组件10的附图标记相同并相 差因数300的附图标记用于标识类似的特征部。如上文针对闩锁组件10 所讨论的,闩锁组件310构造成用于在闩锁系统11中使用,闩锁组件310 安装在闭合面板中,闭合面板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比如机动车辆14的
乘客 侧摆动门12。如上文针对闩锁组件10所讨论的,闩锁组件310包括闩锁 机构316,该闩锁机构316构造成以可释放的方式闩锁并保持撞销18,并 且可以经由内侧门把手24、外侧门把手26和钥匙卡28被选择性地致动。 如上文针对闩锁组件10所讨论的,闩锁组件310配置成在正常使用状态 下和在正常情况下进行动力操作,其中,内侧门把手24在处于儿童锁状 态时保持机械地断开接合,并且外侧门把手26在正常使用情况期间保持 机械地断开接合,使得内侧门把手24和外侧门把手26在儿童锁状态期间 和在正常使用时通常对于闩锁机构316的机械致动无效。然而,内侧门把 手24可以经由称为释放机构329的机械超控释放系统选择性地与闩锁机 构316机械地联接,使得闩锁机构316可以经由内侧门把手24和外侧门 把手26被手动地致动和机械地致动,当需要时以及此后,内侧门把手24 和外侧门把手26可以选择性地和自动地返回至它们各自的正常使用位 置,如下文进一步详细讨论的,如上文针对闩锁组件10和释放机构29所 讨论的。
93.更详细地参照机械超控系统329,多个构件处于选择性连通,以比如 在儿童锁状态已经被有意地解锁/断开接合时或者在双锁定状态已经被解 锁/禁用时允许内侧门把手24的选择性机械致动,并且比如在碰撞情况下 自动地允许内侧门把手24和/或外侧门把手26的机械致动,如上文针对 机械超控系统29所讨论的。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即,汽车处于正常行驶 情况而不是处于碰撞情况),并且当儿童锁状态被锁定/接合时,内侧门把 手24和外侧门把手26处于与致动器输出杆360可操作地、机械地断开连 接状态,并且因此,内侧门把手24和外侧门把手26的机械致动不会致使 掣爪释放杆34使掣爪32移动至掣爪32的棘轮释放位置。因此,掣爪32 保持在掣爪32的棘轮保持位置,而不论内侧门把手24和外侧门把手26 的致动如何。然而,如上文所讨论的,如果儿童锁已经被选择性地断开接 合,比如经由可电致动的按钮或其他可电致动的装置而被选择性地断开接 合,则机械超控系统329将内侧和/或外侧解锁连杆构件368移动成对准 以用于与也称为致动器杆360的致动器输出杆接合,从而允许内侧门把手 24和/或外侧门把手26的机械致动,引起释放杆336的致动运动,从而驱 动掣爪释放杆34以使掣爪32移动至掣爪32的棘轮释放位置。因此,掣 爪32移动至掣爪32的棘轮释放位置,从而允许摆动门12经由纯机械致 动被打开。类似地,如果机动车辆14已经发生碰撞,则经由前述的传感 器/检测系统、比如车身控制模块(bcm)39用信号通知机械超控系统329 以自动地使连杆构件368从也称为断开联接状态或断开联接位置的断开 接合状态或断开接合位置(断开接合/断开联接状态或位置)移动至也称 为联接状态或联接位置的接合状态或接合位置(接合/联接状态或位置), 在接合状态或接合位置,连杆构件368进行对准以用于与致动器输出杆 360接合,从而允许内侧门把手24和/或外侧门把手26的机械致动,以使 掣爪释放杆336驱动释放杆34从而使掣爪32移动至掣爪32的棘轮释放 位置。因此,掣爪32经由内侧门把手24和/或外侧门把手26的纯机械致 动移动至掣爪32的棘轮释放位置,从而允许摆动门12被打开。
94.参照图18a和图18b,连杆构件368具有第一端部370和第二端部 372,第一端部370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释放杆336以用于连杆构件368 在接合状态与断开接合状态之间的选择性自动运动,第二端部372由第一 销373枢转地支承,第一销373还支承释放杆336和致动器杆360以用于 绕第一销373旋转。因此,第一销373用作释放杆336、致动器杆360和 连杆构件368的公共旋转轴线。第一销373被示出为在连杆构件368的长 形槽——也称为长形窗口或窗口374——内延伸,其中,窗口374的长度 l(图18a)允许连杆构件368相对于第一
销373从断开接合位置(图18b 以及图24a至图26b)平移至接合位置(图18a至图23b以及图27a至 图27b)。连杆构件368的第一端部370通过第二销375联接至释放杆336 以用于穿过释放杆336的长形槽376与连杆构件368进行相对平移运动。 槽376的宽度w1(图18a)防止与第二销375产生侧向游隙,使得宽度 w1与第二销375的外径建立线到线或略微宽松的配合。相反地,槽376 的长度l1(图18a)允许第二销375在槽376中平移,从而允许连杆构 件368和致动器杆360相对于释放杆336在连杆构件368的断开接合/断 开联接位置与接合/联接位置之间平移。
95.通过互连组件378'的选择性运动促进了连杆构件368在连杆构件368 的断开接合/断开联接状态与接合/联接状态之间的运动。互连组件378'包 括从动互连杆、也称为解锁杆378和驱动互连毂、也称为驱动毂79。驱 动毂79具有下文称为毂380的中央毂,该中央毂被支承用于绕释放齿轮 销57选择性旋转,动力释放齿轮56绕该释放齿轮销57旋转。驱动毂79 具有第二臂392以及从毂380延伸至连接端部384'的第一驱动臂382,第 一驱动臂382构造成用于与解锁杆378驱动接合,第二臂392构造成便于 使解锁杆378移动至期望的接合/联接位置和断开接合/断开联接位置。为 了便于将第一臂382联接至解锁杆378的连接端部384',可以邻近连接端 部384'设置开口114,其中,开口114构造成用于接纳销116,销116固 定至解锁杆378,以用于在开口114中的枢转运动。本文中设想开口114 和销116的布置可以颠倒,其中,开口形成在解锁杆378中并且销固定至 第一臂382。第二臂392以与第一臂382成大致在径向上相反的关系从毂 380向外延伸以提供第一从动表面或构件398a,固定至动力释放齿轮56 的驱动构件100抵靠该第一从动表面或构件398a起作用以便于使解锁杆 378移动至接合/联接位置,而第一臂382以与第二臂392成大致在径向上 相反的关系从毂380向外延伸以提供第二从动表面或构件398b,驱动构 件100抵靠该第二从动表面或构件398b起作用以便于使解锁杆378移动 至断开接合/断开联接位置。
96.解锁杆378构造成通过构造成经由驱动连杆79与动力释放齿轮56以 可操作的方式连通,响应于动力释放齿轮56的运动而便于连杆368运动 到期望的接合/联接位置和断开接合/断开联接位置。解锁杆378在第一端 部118与第二端部120之间延伸,第一端部118经由延伸穿过开口114的 销116联接至连接端部384'。第二端部120构造成用于绕销122的固定枢 转运动,使得第二端部被固定以防止平移。解锁杆378具有在第一端部118 与第二端部120中间延伸的长形槽124,长形槽124被示出为弧形并在第 一端部118与第二端部120之间沿纵向方向延伸。槽124构造成用于在槽 124中接纳销375,其中,在销375与槽124之间提供间隙配合,以允许 销375在连杆368在期望的接合/联接位置与断开接合/断开联接位置之间 运动期间以平移的方式沿着槽124的长度滑动。解锁杆378被示出为定位 成在不同的平面中邻近动力释放齿轮56。在说明性示例中,解锁杆378 和动力释放齿轮56绕公共轴线定位并且同轴,从而提供了紧凑的节省空 间的布置结构。
97.在正常的动力操作中,为了打开车辆门12,经由ecu 64命令动力释 放马达50驱动动力释放蜗轮54,使得动力释放蜗轮54将动力释放齿轮 56从也称为中立位置或原始位置的开始位置(图19a和图19b)沿第一 逆时针方向(如图19a中所示)驱动至也称为释放位置的解除闩锁位置。 当动力释放齿轮56旋转时,固定至动力释放齿轮56的驱动凸轮58旋转 成与致动器杆60的从动凸轮表面304驱动接合,从而使致动器杆60沿箭 头306(图20b)的方向旋转成与掣爪杆34驱动接合,掣爪杆34又将掣 爪32以可旋转的方式驱动至掣爪32的棘
轮释放位置,于是棘轮30在由 棘轮偏置构件46施加的偏置下旋转至棘轮30的撞销释放位置。如图20b 中所示出的,动力释放齿轮56的旋转使驱动构件100沿箭头308的方向 旋转成与驱动连杆79的第一从动构件398a面对接合,其中,超控释放机 构329保持在其接合/联接位置。当处于如图20a和图20b中所图示的释 放位置时,摆动门12能够被打开。
98.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在车辆门12被打开时,经由闩锁系统11的ecu 64命令动力释放马达50驱动动力释放蜗轮54,使得动力释放蜗轮54沿 由箭头310指示的第二顺时针方向驱动动力释放齿轮56,如图21a中所 示,直到动力释放齿轮56到达其原始、静止位置,这可以由传感器112 检测,传感器112配置成对驱动构件100的原始位置进行检测。如图17 和图19b中所示,当动力释放齿轮56顺时针旋转时,超控释放机构329 可以经由解锁杆弹簧构件393保持在超控释放机构329的接合/联接位置, 从而在解锁杆378上保持逆时针偏置。
99.如图24a至图25b中所示出的,在超控释放机构329移动至其断开 接合/断开联接位置,比如处于儿童锁打开(on)位置时,内侧门把手24 和/或外侧门把手26的致动可以使释放杆336和连杆构件368沿箭头387 (图25b)的方向被旋转,但是闩锁机构16保持在其闩锁状态,从而防 止摆动门12被打开。当连杆构件368旋转时,第二销375以受控的方式 在解锁杆378的槽124内自由地平移,且受槽124限制,同时解锁杆378 保持静止或几乎(基本上)静止,并且以无障碍的、间隙方式自由地移动 穿过槽,该槽也称为致动器杆360的通道386。因此,致动器杆360上没 有被施加偏置,并且因此,致动器杆360保持静止。因此,掣爪32通过 棘轮30保持在掣爪32的棘轮保持位置,并且因此,撞销18保持被棘轮 30捕获,而棘轮30保持在其撞销捕获位置。在图26a和图26b中,释放 杆336被示出为在内侧门把手24和/或外侧门把手26释放时返回至释放 杆336的原始位置或静止位置。
100.在碰撞情况下,当超控释放机构329最初处于其断开接合/断开联接 位置,比如处于儿童锁打开(on)位置时,如图24a和图24b中所示出 的,随后的致动响应于碰撞检测传感器、比如接近传感器66等而被自动 化,或者当儿童锁被选择性地(有意地)断开接合时,动力释放齿轮56 经由来自ecu 64的命令沿逆时针方向(如图24a中所示)以可旋转的方 式被驱动至动力释放马达50,于是动力释放齿轮56上的驱动构件100移 动远离第二从动构件398b,从而允许由解锁杆弹簧构件393施加的偏置 使解锁杆378沿逆时针方向移动,如图24b中所示,使得解锁杆378绕销 122枢转并驱动销375沿着槽376平移,从而使连杆构件368从断开接合 /断开联接位置被移动至接合/联接位置。因此,从连杆构件368的与第一 侧部——销375从第一侧部延伸——相反的第二侧部延伸的驱动凸耳、也 称为凸耳126从与通道386对准——在此处,儿童锁处于打开(on)—— 移动至与致动器输出杆360的驱动肩部390对准——在此处,儿童锁处于 关闭(off)。在解锁杆378的逆时针运动期间,驱动互锁毂79经由通过 固定至解锁杆378的销116驱动的第一驱动臂382而沿顺时针方向枢转。 当驱动互锁毂79顺时针旋转时,第二臂392的端部从儿童锁传感器128 (图27b)的接合或接近状态移出,以相应地用信号通知ecu 64,同时 驱动构件100移动到与传感器112接合或接近,从而致使ecu 64使马达 50断电。因此,解锁杆78在逆时针方向上的旋转使连杆构件368平移到 其接合/联接状态,在该接合/联接状态下,驱动凸耳126移动到面对致动 杆360的驱动肩部390并与致动杆360的驱动肩部390接合的位置(在图 27a中看得最清楚)。因此,当动力释放齿轮56的驱动凸耳100从与驱动 互锁毂79的第二臂392上的第一从动构件398a的偏置接合移动离开时, 连杆构件368的接合仅需要解锁杆378被解锁杆弹簧构件393以可旋
转的 方式驱动,从而提供用于致动机械释放机构的相对简单的、紧凑的机构。 因此,经由内侧门把手24和/或外侧门把手26的手动致动来致动释放杆 336将驱动凸耳126驱动成与驱动肩部390驱动接合,从而使致动杆360 与释放杆336被共同驱动。因此,如在上面所讨论的正常的动力释放操作 期间,致动杆360驱动掣爪释放杆34,从而使掣爪32被移动至掣爪32 的棘轮释放位置,并且因此使棘轮30移动至棘轮30的撞销释放位置,由 此摆动门12可以被打开。因此,摆动门12能够经由内侧门把手24和外 侧门把手26的机械操作被打开。然后,在释放内侧门把手24和/或外侧 门把手26时,尽管通过驱动肩部90保持在接合/联接位置,但是鲍登线 缆88允许释放杆336返回至其原始、静止位置,其中,连杆368返回至 静止位置(图23a和图23b)。然后,在如上面关于图20a和图20b所描 述的那样执行的下一个动力释放操作中,动力释放齿轮56以及固定至动 力释放齿轮56的驱动构件100的旋转使机械超控系统329被自动地复位, 使得驱动构件100移动到与第二从动构件398b偏置接合,如图24b中所 示,从而使解锁杆378克服解锁杆弹簧构件393的偏置而被顺时针驱动, 于是连杆368自动地返回至其断开接合/断开联接状态,在该断开接合/断 开联接状态下,连杆368经由通过驱动构件100施加在从动构件398b上 的偏置保持。
101.因此,如果需要,在正常使用状态时,闩锁组件10构造成仅被动力 致动,其中,内侧门把手24和外侧门把手26的机械运动不能操作成实现 闩锁组件10的解除闩锁致动。此外,闩锁组件10构造成在儿童锁断开接 合时以及/或者在经历碰撞情况时被机械地致动,其中,内侧门把手24和 /或外侧门把手26的机械运动可操作成实现闩锁组件10的解除闩锁致动。 在这些实施方式中,把手24、26中的仅一者示出为经由鲍登线缆88连接 至释放杆36——作为示例而非限制,示出为内侧把手24。可以认识到的 是,根据本文中的教示,内侧门把手24和外侧门把手26两者可以比如经 由分离器机构(未示出)操作性地连接至释放杆36,使得内侧门把手24 和外侧门把手26中的任一者的运动可以是有效的以实现闩锁组件10的解 除闩锁致动。
102.在图28a和图28b中,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双致动机构 130,其中,双致动机构130需要至少两个有意的动作以经由内侧门把手 24来机械地释放机动车辆14的门12。双致动机构130被示出为具有盖、 也称为挡板132,其中,挡板132构造成用于在第一位置(图28a)与第 二位置(图28b)之间运动,在第一位置处,挡板132隐藏内侧门把手24 以防被致动,在第二位置处,挡板132比如以绕铰链134枢转的方式移动, 以允许接近内侧门把手24,使得内侧门把手24可以被抓握并被致动(拉 动或以其他方式移动)。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挡板132可以经由任何合适 类型的弹簧构件、比如扭转弹簧136而被偏置至关闭位置(图28a)。当 需要接近内侧门把手24以启动门12的机械释放时,在门12处于关闭状 态的情况下,可以执行方法1000,方法1000执行多个动作以致动双致动 机构130。方法1000包括步骤1100,当门经由第一故意的(有意的)动 作关闭1002时,打开挡板132,比如通过克服由弹簧构件136施加的偏 置而向外拉动挡板132以露出内侧门把手24。然后,可以经由第二故意 的(有意的)动作、比如通过拉动内侧门把手24来执行打开门12的步骤 1200。可以将pcl状态1202设定为锁定1204或解锁1206。由于解锁1206, 可以打开1208门。如果机械超控释放机构29、329的连杆构件68、368 处于接合/联接位置,则闩锁机构16、316被释放,并且门12能够移动至 打开位置。
103.已经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了对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该描述并 非意在是
详尽的或者限制本公开。特定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或特征通常并 不限于该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即使没有具体示出或描述,特定实施方式 的各个元件或特征在适用的情况下是可互换的,并且可以在选定的实施方 式中使用。特定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或特征也可以以许多方式变化。这些 变型并不被视为脱离本公开,并且所有这些改型均意在被包括在本公开的 范围内。
104.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参照以下带编号的段落来理解:
105.1.一种用于车辆门的动力闩锁组件,所述动力闩锁组件包括:
106.棘轮,所述棘轮构造成用于在撞销捕获位置与撞销释放位置之间运动 并且朝向所述撞销释放位置被偏置;
107.掣爪,所述掣爪构造成用于在棘轮保持位置与棘轮释放位置之间运 动,在所述棘轮保持位置处,所述掣爪将所述棘轮保持在所述撞销捕获位 置,在所述棘轮释放位置处,所述掣爪释放所述棘轮以用于使所述棘轮运 动至所述撞销释放位置;
108.掣爪释放杆,所述掣爪释放杆构造成选择性地使所述掣爪从所述棘轮 保持位置移动至所述棘轮释放位置;
109.超控释放机构,所述超控释放机构构造成用于通过内侧门把手和外侧 门把手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机械致动,并且所述超控释放机构能够在断开接 合位置与接合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断开接合位置处,所述超控释放机构 与和所述掣爪释放杆的可操作连通断开接合,在所述接合位置处,所述超 控释放机构与和所述掣爪释放杆的可操作连通接合;以及
110.动力释放致动器系统,所述动力释放致动器系统构造成对所述掣爪释 放杆的动力致动进行控制,以在所述动力闩锁组件的正常操作期间使所述 掣爪从所述棘轮保持位置移动至所述棘轮释放位置并且将所述超控释放 机构保持在所述断开接合位置,并且选择性地使所述超控释放机构移动至 所述接合位置。
111.2.根据段落1所述的动力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动力释放致动器系 统包括马达以及由所述马达驱动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动力释放齿 轮啮合接合,所述动力释放齿轮具有固定至所述动力释放齿轮的释放凸 轮,并且所述动力释放致动器系统还包括致动器输出杆,所述致动器输出 杆构造成用于在所述动力释放齿轮经由所述驱动齿轮的由所述马达驱动 的运动而旋转时响应于与所述释放凸轮的接合而运动,其中,所述致动器 输出杆构造成使所述掣爪释放杆移动并且使所述掣爪在所述棘轮保持位 置与所述棘轮释放位置之间移动。
112.3.根据段落2所述的动力闩锁组件,其中,所述超控释放机构包括 释放杆和连杆构件,所述释放杆与内侧门把手和外侧门把手中的至少一者 以可操作的方式连接,所述连杆构件构造成用于响应于所述释放杆的运动 而运动,所述连杆构件能够移动至相对于所述致动器输出杆的断开联接位 置以将所述超控释放机构保持在所述断开接合位置,并且所述连杆构件能 够移动至相对于所述致动器输出杆的联接位置以使所述超控释放机构移 动至所述接合位置。
113.4.根据段落3所述的动力闩锁组件,其中,所述连杆构件通过固定 至所述连杆构件的销以可操作的方式连接至所述释放杆,其中,所述销构 造成用于与所述致动器输出杆在所述断开联接位置与所述联接位置之间 相对运动。
114.5.根据段落4所述的动力闩锁组件,其中,所述致动器输出杆具有 通道和驱动肩部,所述销构造成用于在所述通道中时与所述致动器输出杆 相对运动并且所述销构造成用于在与所述肩部接合时与所述致动器输出 杆共同运动。
115.6.根据段落3所述的动力闩锁组件,还包括解锁杆,所述解锁杆构 造成用于与所述连杆构件以可操作的方式连通,并且所述动力闩锁组件还 包括凸耳,所述凸耳构造成用于与所述动力释放齿轮共同旋转,所述凸耳 构造成用于在使所述动力释放齿轮沿第一方向旋转时与所述解锁杆以可 操作的方式连通,以使所述解锁杆与所述连杆构件驱动连通,从而使所述 连杆构件从所述断开联接位置移动至所述联接位置。
116.7.根据段落6所述的动力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凸耳构造成用于在 使所述动力释放齿轮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时与所述解 锁杆以可操作的方式连通,以使所述解锁杆与所述连杆构件驱动接合,从 而便于使所述连杆构件从所述联接位置移动至所述断开联接位置。
117.8.根据段落6所述的动力闩锁组件,其中,所述解锁杆构造成用于 与所述动力释放齿轮一起绕公共轴线旋转。
118.9.根据段落6所述的动力闩锁组件,还包括偏置构件,所述偏置构 件构造成在所述解锁杆上施加偏置,以将所述连杆构件以可释放的方式保 持在所述联接位置与所述断开联接位置中的每个位置。
119.10.根据段落9所述的动力闩锁组件,其中,在所述动力释放齿轮沿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旋转期间,所述凸耳在所述解锁杆上施加偏 置,以克服由所述偏置构件施加在所述解锁杆上的偏置,从而使所述解锁 杆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切换。
120.11.根据段落6所述的动力闩锁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马达电连通的控 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配置成与配置成检测碰撞情况的至少一个传感器进 行电连通,所述控制单元响应于检测到的碰撞自动地激励所述马达以使所 述动力释放齿轮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凸耳将所述连杆构件移动 至相对于所述致动器输出杆的所述联接位置,从而使所述超控释放机构移 动至相对于所述致动器输出杆的所述联接位置。
121.12.根据段落11所述的动力闩锁组件,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配置成响 应于儿童锁被断开接合而自动地激励所述马达以使所述动力释放齿轮沿 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凸耳将所述连杆构件移动至相对于所述致动 器输出杆的所述联接位置,从而使所述超控释放机构移动至所述接合位 置。
122.13.根据段落4所述的动力闩锁组件,其中,所述释放杆具有槽,并 且所述销延伸穿过所述槽,所述销构造成用于当所述连杆构件在所述断开 联接位置与所述联接位置之间移动时在所述槽中滑动平移。
123.14.根据段落7所述的动力闩锁组件,其中,所述解锁杆具有槽,所 述槽构造成用于在所述槽中接纳从所述连杆构件的第一侧部延伸的销,所 述销构造成响应于所述释放杆的运动而在所述槽中平移。
124.15.根据段落14所述的动力闩锁组件,其中,所述致动器输出杆具 有通道和驱动肩部,并且其中,所述连杆构件具有从所述连杆构件的与所 述第一侧部相反的第二侧部延伸的驱动凸耳,所述驱动凸耳构造成用于在 所述通道中时与所述致动器输出杆相对运动,并且所述驱动凸耳构造成用 于在与所述肩部接合时与所述致动器输出杆共同运动。
125.16.根据段落15所述的动力闩锁组件,其中,所述释放杆具有槽, 并且所述销延伸穿过所述槽,其中,所述解锁杆响应于所述动力释放齿轮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运动而驱动所述销在所述槽中滑动平移,以使所述驱 动凸耳与所述肩部成面对关系,并且其中,所述解锁杆响应于所述动力释 放齿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运动而驱动所述销在所述槽中滑动平移,以使 所述驱动凸耳与所述通道对准。
126.17.一种操作动力闩锁组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27.在所述动力闩锁组件的正常模式期间,操作配置成对包括掣爪和棘轮 的动力释放致动器系统的动力致动进行控制的原动机,以使所述掣爪从棘 轮保持位置移动至棘轮释放位置,并且将超控释放机构保持在断开接合状 态,在所述断开接合状态下,所述超控释放机构将内侧门把手和外侧门把 手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掣爪以可操作的方式断开联接。
128.18.根据段落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动力闩锁组件的手动模 式期间操作所述原动机,以使所述超控释放机构转换至接合状态,在所述 接合状态下,所述超控释放机构将所述内侧门把手和所述外侧门把手中的 至少一者与所述掣爪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
129.19.根据段落1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超控释放机构配置成在 所述接合状态下将所述内侧门把手与所述掣爪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
130.20.根据段落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超控释放机构配置成在 所述接合状态下将所述内侧门把手和所述外侧门把手与所述掣爪以可操 作的方式联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