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组件和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68213发布日期:2023-11-23 22:07阅读:68来源:国知局
门锁组件和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门锁组件和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为避免儿童误开启烹饪设备的门体,多通过设置儿童锁来限制门体开关机构的开启功能。但儿童锁需要占用烹饪设备内的大量空间,以至于烹饪设备需要作出较大改动才可安装儿童锁,增加成本。

2、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有效克服上述技术缺陷的门锁组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门锁组件。

3、本发明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

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门锁组件,用于烹饪设备,烹饪设备包括:箱体;门体,可开合地设于箱体,门锁组件包括:锁定机构,用于将门体锁定在箱体上;第一触发机构,与锁定机构配合,能够通过动作带动锁定机构解除锁定;止抵件,与箱体活动连接;第二触发机构,与止抵件配合,能够带动止抵件转动;其中,止抵件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止抵件与第一触发机构抵接,阻止第一触发机构动作,止抵件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止抵件避让第一触发机构。

5、本申限定了一种应用在烹饪设备上的门锁组件,烹饪设备包括箱体和门体,箱体为烹饪设备的主体框架结构,用于定位和支撑烹饪设备上的其他结构。箱体内形成有烹饪腔,食材在烹饪腔内通过加热、加湿烘烤等工艺加工为成品食物。门体与箱体连接,门体用于开启或关闭烹饪腔的开口,以在装入食材或取出食物时开启门体,在烹饪过程中关闭门体,从而为食材提供封闭的烹饪环境。

6、门锁组件包括锁定机构、第一触发机构和第二触发机构。锁定机构设置在门体和/或箱体上,锁定机构用于将门体锁定在箱体上,以阻止门体被开启。第一触发机构与锁定机构配合连接,用户在对第一触发机构施加触发动作后,第一触发机构能够通过自身动作带动锁定机构动作,从而使锁定机构由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当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锁定机构不再限制门体的移动,随即门体可被打开。

7、其中,锁定机构可以通过门钩、卡勾等结构完成门体在箱体上的锁定,还可以通过磁性件将门体吸附在箱体上,以完成锁定。当使用门钩、卡勾等结构实现锁定功能时,第一触发机构带动门钩、卡勾远离锁定位置,以解除锁定。当使用磁性件实现锁定功能时,可通过第一触发机构带动磁性件从吸合位置上移开,还可以通过触动微动开关停止对磁性件供电,以解除锁定。对此,该技术方案不对锁定机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和锁定、解锁动作方式做硬性限定,满足能够通过第一触发机构实现解锁动作这一需求即可。

8、相关技术中,烹饪设备为避免儿童误开启门体,多通过设置儿童锁来限制门体开关机构的触发开启功能。但目前产品中的儿童锁结构较为复杂需要占用烹饪设备内的大量空间,以至于烹饪设备需要配合儿童锁作出较大改动才可顺利安装儿童锁。一方面导致烹饪设备的结构复杂度增加,不利于烹饪设备的小型化设计和轻量化设计,另一方面会增加烹饪设备的成本,导致烹饪设备的市场竞争力受到影响。

9、对此,本技术所限定的门锁组件还设置有止抵件和第二触发机构,止抵件可移动地设置在箱体上。具体地,当止抵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止抵件能够驻停在第一触发机构的运动轨迹上,以通过抵接配合阻止第一触发机构运动。此时即便用户对第一触发机构施加触发动作,因止抵件的抵接作用,第一触发机构也无法通过动作带动锁定机构解除门体的锁定状态从而开启童锁功能。第二触发机构与止抵件配合连接,第二触发机构能够在被触发时带动止抵件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当止抵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止抵件避开第一触发机构的运动轨迹,此时第一触发机构便可通过自身动作带动锁定机构解除门体的锁定状态,从而关闭童锁功能。

10、相较于设置复杂配合结构的技术方案来说,本技术所设置的止抵件可以通过抵靠配合实现止动功能,从而具备结构复杂度低,占用空间小的优势,并且止抵件在锁定状态下所驻停的位置在第二触发机构的运动轨迹上,即止抵件合理利用了第二触发机构动作所预留的空间,从而提升结构紧凑度。同时,可选择将止抵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箱体上,相较于直接推动止抵件滑动的技术方案来说,将止抵件设置为转动件有利于缩短第二触发机构对止抵件的触发行程,从而进一步提升第二触发机构和止抵件的结构紧凑度,避免第二触发机构和止抵件占用过多烹饪设备内部空间。进而使烹饪设备可以在仅作出小幅度改动甚至不作出改动的情况下安装该门锁组件。

11、由此可见,本技术通过设置转动的止抵件来实现第一触发机构的止动功能,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童锁机构复杂度高、占用空间大、安装难度高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降低门锁组件结构复杂度,提升门锁组件结构紧凑度,压缩烹饪设备改动成本,为烹饪设备的小型化设计和轻量化设计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12、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门锁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1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触发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止抵件位于第一位置,第二触发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止抵件位于第二位置,门锁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连接止抵件和箱体,第一弹性件用于经由止抵件带动第二触发机构由第二状态复位至第一状态。

14、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触发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止抵件驻停在第一位置,以通过止抵件阻止第一触发机构动作,即第一状态为童锁功能生效状态。第二触发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止抵件驻停在第二位置,止抵件避让第一触发机构,以触发机构可以动作,即第二状态为童锁功能暂停状态。在此基础上,门锁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止抵件连接,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与箱体连接。其中,推杆将止抵件由第一位置推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第一弹性件发生形变并积累弹性势能。对应地,在用户撤去对第一按键的压力后,第一弹性件释放弹性势能,以带动止抵件朝第一位置转动,从而通过止抵件带动与其配合的第二触发机构由第二状态复位至第一状态。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使止抵件以及与其配合的推杆和第一按键能够自动复位,从而实现童锁功能暂停后的自动恢复。

15、具体地,当用户需要开启门体时,需先将第一按键按压至预定位置,并保持按压动作,以使第二触发机构保持在第二状态。其后用户通过操作第一触发机构带动锁定机构动作,以通过锁定机构解除门体的锁定状态。开启门体后,用户即可撤去对第一按键的按压动作,以使止抵件复位至第一位置,并带动第二触发机构恢复至第一状态,从而在重新关闭门体后继续限制第一触发机构的动作,避免后续门体被儿童误开启。

16、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一方面实现了止抵件和第二触发机构的自动复位,降低了用户的操作复杂度,为用户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相对于通过电控实现往复运动的技术方案来说,该结构具备结构复杂度低,可靠性强的优点,能够在压缩烹饪设备成本的基础上降低止抵件和第二触发机构的故障率,从而提升门锁组件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17、其中,第一弹性件可以为拉簧,拉簧连接箱体和止抵件的转动区域,在止抵件转离第一位置时,拉簧被拉伸。第一弹性件还可以使扭簧,扭簧连接箱体和止抵件的转动连接区域,在止抵件转离第一位置时,扭簧被扭转。

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触发机构包括:第一按键;推杆,一端与第一按键连接,另一端与止抵件抵接;其中,第一按键能够带动推杆将止抵件由第一位置推动至第二位置。

19、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二触发机构的结构作出说明。具体地,第二触发机构包括第一按键和推杆。第一按键设置在箱体上,且能够相对箱体滑动,用户按压第一按键即可完成对第二触发机构的触发动作。推杆的第一端与按键连接,推杆的第二端的端面与止抵件的外表面适配,以使推杆的第二端能够抵接在止抵件上。

20、在开启童锁功能时,止抵件在常规状态处于第一位置,以保持对第一触发机构的限制,关闭第一触发机构的功能。在用户按压第一按键的过程中,第一按键带动推杆朝止抵件所在方向运动,从而将止抵件推离第一位置。在将第一按键推动至预定位置时,推杆将止抵件推动至第二位置,此时止抵件避开第一触发机构的运动轨迹,随即用户可以通过触发第一触发机构来控制锁定接触门体的锁定状态。

21、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按键和推杆可通过滑动这一简单的动作方式完成结构联动,因此该第二触发机构具备结构复杂度低的优点,且有助于降低第二触发机构的故障率。同时,因止抵件与箱体转动连接,因此可以通过调整推杆和止抵件的配合位置来调整按键以及推杆的触发行程,从而有利于提升结构紧凑度。进而实现降低烹饪设备改动幅度,缩减烹饪设备成本的技术效果。

2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触发机构还包括:外壳,设于箱体,第一按键与外壳滑动连接;限位部,设于外壳,与推杆配合;其中,推杆处于第三状态时,限位部能够对推杆提供径向限位,第一按键和推杆能够相对外壳沿推杆的轴向滑动;推杆处于第四状态时,限位部还能够对推杆提供轴向限位,以通过锁定推杆使第二触发机构保持在第二状态。

23、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触发机构还包括外壳和限位部,外壳安装在箱体上,且第一按键与外壳滑动连接,在第一按键被按压时,第一按键向外壳内部滑动,在用户撤去按压动作后,第一弹性件带动第一按键回弹。

24、通过设置外壳,一方面可以起到定位导向作用,使按键和推杆可以在被触发后精准地按照预定轨迹运动,从而保障第二触发机构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外壳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可以避免运动的按键和推杆与箱体上的结构发生干涉,从而降低第二触发机构卡死的可能性。再一方面,设置外壳可以实现第二触发机构的模块化设计,从而在降低第二触发机构装配难度的同时降低烹饪设备的运输难度。

25、限位部设置在外壳上,且下限位部能够与推杆配合。具体地,当推杆处于第三状态时,限位部能够对推杆提供径向限位,此时推杆能够沿自身的轴线方向运动。即第三状态为童锁开启状态,用户可通过按压第一按键带动推杆将止抵件由第一位置推动至第二位置,且在撤去按压力后推杆和第一按键可以回弹复位。当推杆处于第四状态时,限位部能够在对推杆提供径向限位的基础上提供轴向限位,以通过锁定推杆使与其配合的第二触发机构保持在第二状态,此时第一触发机构的动作不再受到限制,即第四状态为童锁关闭状态。

26、通过设置限位部,使用户可以在不存在儿童操作可能的场所下通过限位部关闭烹饪设备的童锁功能。具体地,先通过按压第一按键使推杆将止抵件推动至第二位置,其后通过限位部锁定推杆,使推杆无法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朝第一按键所在方向复位。此时止抵件即可保持在第二位置,即便用户撤去对第一按键的按压动作也可以通过操作第一触发机构带动锁定机构解除门体的锁定状态。

27、由此可见,通过设置限位部,使烹饪设备具备关闭童锁功能的能力,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功能选择,避免第二触发机构和止抵件在不存在儿童误开启风险的情况下成为用户的负担。进而实现提升门锁组件实用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2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推杆的周侧面设置有凸台,第一按键能够带动推杆同步旋转,限位部包括:轴孔,设于外壳,推杆穿设于轴孔;限位槽,与轴孔连通;其中,推杆处于第三状态时,凸台与限位槽相对,凸台能够穿过限位槽,轴孔对推杆提供径向限位。

29、在该技术方案中,推杆的周侧面设置有凸台,在此基础上对限位部的结构作出限定。具体地,限位部包括轴孔和限位槽,轴孔设置在外壳上,轴孔与推杆的周侧面适配,以使推杆能够穿设在轴孔中,且能够沿轴孔运动。限位槽同样设置在外壳上,且限位槽与轴孔连通。限位槽与推杆上的凸台适配。其中,在推杆处于第三状态时,凸台对准限位槽,且凸台能够穿过限位槽。即推杆在自身轴线方向上的运动不受限制,仅通过轴孔对推杆进行径向限位,以保证轴向运动的推杆能够准确推动止抵件运动。

30、在此基础上,第一按键能够带动推杆同步旋转,具体可以在第一按键朝向推杆的一端设置铣扁孔,并将推杆与第一按键连接的一端加工为与铣扁孔适配的形状,从而通过铣扁孔和推杆的配合关系带动推杆同步转动。还可以通过设置多边形孔和异形孔实现这一连接需求,对此该技术方案不作硬性限定。通过转动第一按键,使推杆可以沿第一旋向转动至第四状态,在第四状态下,凸台与限位槽错位,用户在撤去对第一按键的按压动作后,在第一弹性件的回弹作用下,凸台抵接在轴孔周侧的壳体上,以通过凸台和壳体实现对推杆的轴向限位,阻止第二触发机构恢复至第一状态,从而关闭童锁功能。

3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按键能够带动推杆同步旋转,限位部还包括:插槽,设于外壳,插槽的开口背离第一按键;经由第一按键带动推杆沿第一旋向转动至第四状态时,凸台与限位槽错开,且凸台插接于插槽内,凸台和插槽对推杆提供轴向限位。

32、在该技术方案中,限位部包括插槽和凸台。插槽设置在外壳上,且插槽的开口朝向与第一按键所在方向背离。凸台设置在推杆的周侧面上。

33、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用户推动第一按键滑动的过程中,推杆上的凸台随同推杆同步运动,当推杆将止抵件推动至第二位置后,继续推动第一按键即可使凸台移动至插槽的开口侧。其后用户可通过沿第一旋向旋转第一按键带动凸台转动至与插槽相对的第第四状态下。最终,在用户撤去对第一按键的按压动作后,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止抵部推动推杆朝向第一按键所在方向运动,以使凸台插入插槽,从而通过插槽实现推杆的径向限位,阻止第二触发机构恢复至第一状态。具体在凸台抵接在插槽内部后,止抵件恢复第二位置,并在插槽和凸台的限位配合下驻停在第二位置,从而完成儿童锁功能的关闭。

34、通过设置旋转动作方式,可以便于用户区分触发动作和童锁功能关闭动作,避免操作混淆。通过设置凸台和插槽结构可以在满足限位需求的基础上降低限位部的结构复杂度。进而实现提升第二触发机构可操作性,降低第二触发机构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的技术效果。

3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外壳还包括:第一凸筋,设于设于外壳;第二凸筋,设于外壳,且与第一凸筋间隔,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围合出插槽。

36、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形成插槽的结构进行说明。具体地,限位部还包括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第一凸筋设置在外壳朝向止抵件的第一面上,第二凸筋同样设置在外壳朝向止抵件的第一面上,且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在第一面上间隔设置。具体在轴孔的径向方向上,第一凸筋位于限位槽和第二凸筋之间,即沿第一旋向转动的凸台能够跨过第一凸筋并插接在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之间。其中,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之间的间隔即是供凸台插入的插槽。具体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间的间隔的延伸方向与凸台的旋转方向相交,以确保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能够对凸台进行限位。从而实现烹饪设备的童锁关闭功能。

37、相较于在外壳上加工插槽的技术方案来说,设置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能够降低加工插槽的工艺复杂度,从而压缩第二触发机构的生产成本。同时相较于内陷插槽来说,设置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可以降低凸台的插入难度并降低出现凸台卡死的情况,进而提升第二触发机构的实用性,并降低第二触发机构的故障率。

3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限位槽、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环绕轴孔设置,且在第一旋向上,第一凸筋位于限位槽和第二凸筋之间;第一凸筋包括导向面,导向面由第一凸筋的根部延伸至第一凸筋的顶端;推杆由第三状态转动至第四状态的过程中,导向面能够将凸台导入插槽。

39、在该技术方案中,承接前述技术方案,对限位槽、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的位置关系作出限定。具体地,限位槽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均设置在轴孔周侧,且环绕轴孔设置。其中,在第一旋向上,第一凸筋位于限位槽和第二凸筋之间,即推杆由第三状态沿第一旋向转动至第四状态的过程中,转离限位槽的凸台需先跨过第一凸筋,才可卡入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之间。

40、在此基础上,第一凸筋上设置有导向面。导向面由第一凸筋的根部朝第一凸筋朝向止抵件的端面延伸。且在第一旋向上,导向面的与第一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41、通过在第一凸筋上设置导向面,使沿第一旋向转动的凸台能够沿导向面从第一凸筋的根部滑动至第一凸筋的端部,以引导凸台对准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间的间隙,从而降低关闭童锁功能的操作难度。具体地,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旋转钥匙或螺丝刀使凸台自动滑入插槽,免去了不可控的按压操作,进而实现了优化用户操作体验,提升用户满意度的技术效果。

4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门锁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一端与外壳连接,另一端与推杆和/或第一按键连接,用于带动推杆沿第二旋向转动,将推杆由第四状态复位至第三状态;其中第二旋向与第一旋向相反。

43、在该技术方案中,门锁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外壳连接,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推杆和/或第一按键连接。在沿第一旋向转动第一按键和推杆的过程中,第二弹性件发生形变并积累弹性势能,在将凸台插入插槽后,因插槽侧壁的限位作用,此部分弹性势能无法释放。

44、当用户需要再次开启烹饪设备的童锁功能时,通过按压第一按键使推杆和凸台朝止抵件所在方向移动,直至凸台全部退出插槽。此时第二弹性件释放弹性势能,以带动推杆和第一按键沿着与第一旋向相反的第二旋向转动,以使凸台自动避开插槽的开口,并最终复位至第三状态。随后在撤去对第一按键的按压动作后,止抵件可以复位至第一位置,第二触发机构复位至第一状态,并重新将第一按键推出,从而完成童锁功能的开启。

45、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一方面实现了凸台的自动复位,降低了用户的操作复杂度,为用户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相对于通过电控实现推杆转动动作的技术方案来说,该结构具备结构复杂度低,可靠性强的优点,能够在压缩烹饪设备成本的基础上降低止抵件和第二触发机构的故障率,从而提升门锁组件实用性和可靠性。

46、具体地,第二弹性件为扭簧,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可插接在外壳上,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可插接在第一按键朝向止抵件的端面上。

4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外壳包括:盒体;盖体,扣合于盒体的开口,第一按键与盒体和盖体的其中一者活动连接,轴孔和插槽设于盒体和盖体的另一者。

48、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外壳的结构作出说明。具体地,外壳包括合体和盖体。箱体上设置有安装孔,盒体嵌设在安装孔内,且盒体与箱体通过卡扣和卡槽连接,以便于拆装第二弹性件。例如在第二触发机构出现故障时,用户可以拆下第二触发机构以完成第二触发机构的维修或更换,从而降低第二触发机构的维护难度。

49、轴孔设置在盒体和盖体的其中一者上,推杆插接在轴孔中。盒体和盖体的另一者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按键穿设在第一通孔中,第一按键可以在第一通孔中围绕自身的轴线转动,且第一按键在被按压或者复位过程中,能够在第一通孔内沿第一按键的轴线方向滑动。

50、盖体盖合在第一盒体的开口处,具体可通过卡扣和卡槽结构完成盖体的初定为,在此基础上通过螺钉或螺栓完成盖体和盒体的铆接。轴孔与第一通孔同轴,且轴孔直径小于第一通孔的直径,推杆穿设在轴孔中,推杆能够在轴孔中转动,还能够沿轴孔的轴线方向滑动。

51、通过设置盖体,一方面可以对推杆进行定位和导向。另一方面盖体可以对第一按键进行限位,避免第一按键脱出外壳。进而实现提升第二触发机构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5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按键背离推杆的端面包括凹槽,凹槽用于供转动件插入,转动件用带动第一按键沿第一旋向或第二旋向转动;其中,第二旋向与第一旋向的方向相反。

53、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按键背离推杆的端面包括凹槽。该凹槽供钥匙、螺丝刀、旋杆等转动件插入。用户可通旋转插入至凹槽的上述转动件带动第一按键沿第一旋向转动。从而一方面降低用户通过操作第一按键解除童锁功能的难度。另一方面避免儿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关闭童锁功能。进而实现优化第一按键结构,提升门锁组件安全性,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54、具体地,凹槽可以是与钥匙上锁牙配合的锁孔,将配套的钥匙插入凹槽后,接口通过旋转钥匙带动第一按键转动。凹槽还可以是一字形孔,用户可以通过插入片状结构或一字形螺丝刀带动第一按键转动。同理第一凹槽还可以是十字形槽,用户可以通过插入十字形螺丝刀带动第一按键转动。对此该技术方案不对凹槽的具体形状做硬性限定。

5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门锁组件还包括:支架,与箱体连接,止抵件与支架转动连接,第一弹性件连接止抵件和支架。

56、在该技术方案中,门锁组件还设置有支架,支架安装在箱体上,且止抵件与支架转动连接。支架用于定位和支撑止抵件,以确保止抵件可以精准无误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转动。具体地,支架通过螺钉与箱体铆接,支架上设置有轴承座,止抵件上设置有转轴,转轴插接在轴承座内,以完成转动连接。

57、在此基础上,当第一弹性件为拉簧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支架连接,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止抵件的转动区域连接,且第一弹性件位于止抵件和第一按键之间,向第二位置转动的止抵件拉长第一弹性件。

58、当第一弹性件为扭簧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轴承座连接,另一端与转轴连接,向第二位置转动的止抵件扭转扭簧。

5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触发机构包括:板件,与门体转动连接,且与锁定机构配合,位于第一位置的止抵件与板件抵接;第二按键,设于门体,与板件传动连接,能够带动板件翻转;其中,板件运动至第三位置时,锁定机构锁定门体;板件运动至第四位置时,锁定机构解锁门体。

60、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一触发机构作出说明。具体地,第一触发机构包括板件和第二按键。第二按键设置在门体上,且第二按键能够相对门体滑动。第板件与第二按键配合连接,被按压的第二按键能够带动板件朝箱体所在方向翻转。同时,板件与锁定机构配合连接,朝箱体所在方向翻转的板件能够带动锁定机构解除对门体的锁定状态。当板件位于第三位置时,锁定机构将门体锁定在箱体上,当板件位于第四位置时,锁定机构解除对门体的锁定。

61、其中,当止抵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止抵件与板件朝向箱体的表面抵接,以阻止板件朝箱体所在方向翻转,从而实现对第一触发机构的锁定,阻止第一触发机构带动锁定机构动作。

62、该第一触发机构具备结构复杂度低,可靠性强的优点,可以在满足触发开启门体的基础上降低门锁组件的生产成本。

63、具体地,板件上设置有避让孔,当止抵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止抵件与避让孔相对,以消除止抵件对板件的限位,使板件可以通过转动带动锁定机构动作。

6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触发机构还包括:第三弹性件,连接板件和箱体;第三弹性件用于带动板件由第四位置复位至第三位置。

65、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触发机构还包括第三弹性件。具体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与板件连接,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箱体连接,第三弹性件用于带动板件复位至第三位置。具体地,在通过按压第二按键完成门体的解锁时,板件位于第四位置,撤去对第二按键的压力时,第三弹性件释放弹性势能,以带动板件复位至第三位置,同时带动第二按键自动复位。

66、通过设置第三弹性件,一方面实现了第一触发机构的自动复位,降低了用户的操作复杂度,为用户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相对于通过电控实现往复运动的技术方案来说,该结构具备结构复杂度低,可靠性强的优点,能够在压缩烹饪设备成本的基础上降低止抵件和第二触发机构的故障率,从而提升门锁组件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67、其中,第三弹性件可以为拉簧,拉簧连接门体和板件的转动区域,在板件转动时,拉簧被拉伸。第三弹性件还可以是扭簧,扭簧连接门体和板件的转动连接区域,在板件转动时,扭簧被扭转。

6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锁定机构包括:门钩,用于连接箱体;杠杆,与门钩连接,且与板件配合,杠杆用于带动门钩运动;板件位于第三位置时,门钩用于挂接在门体上;板件位于第四位置时,门钩与门体分离。

69、在该技术方案中,对锁定机构的结构作出说明。具体地,锁定机构包括门钩和杠杆。杠杆与板件配合连接,门钩与杠杆连接,且门钩能够在门体上转动,杠杆用于带动门钩转动。在板件位于第三位置时,门钩挂接在门体上,以阻止门体开启,从而锁定门体。通过按压第二按键带动板件转动至第四位置的过程在,板件能够带动杠杆转动,从而通过杠杆带动门钩于门体分离,从而接触对门体的锁定。

70、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烹饪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门锁组件。

71、该技术方案中提出了一种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门锁组件的烹饪设备,因此该烹饪设备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门锁组件所具备的优点,能够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门锁组件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72、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